
试论梁代天监普通年间文学思想与创作.pdf
11页试论梁代天监、普通年间文学思想与创作傅刚在魏 晋 南 北 朝 文 学研究中,有 一 个 时 期 常 为 研 究 者 所 忽 略,这就 是 梁 天监(502一51 9)、普通(52 0一5 27 )年间的文学创作在人们的意识中,齐梁文学 的发 展,似乎就是以永明文 学和 宫体文学 为中心,其 实,在这两 种文 学现象之 间,梁天监、普通年间的文 学思想和创作,也构 成非常重要的文 学现象,并且形 成 了鲜明的特征,这就是以萧统为 中心 的文 学集团永 明文学 主要发生在 齐永明年间(483一4 9 3),而 宫体诗的实 际发 生影响则 要到萧纲中大通三年(531 )入主东 宫以后,在 这一 段长 达 三四十年的时间里,京城文 学 活动具有什么样的面 貌?它与永 明文学 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萧纲到达京城不久所批评的“京师文体”到底何指?这些 问题只有 在对夭监、普通年间文学思想、创作进行深入研究 之后,才能获得解决应该说 梁 初文 学直 接受到永明 文学 的影响,永 明文学 的代表作家如 沈约、任防、范云在天监初年仍然有 文学 活动,一 些年轻的作家如 刘孝绰、王箔等都是在他们的教导和提携下成长的,沈约 并且 还担任过太 子萧统的 老师。
但是 我们更 注意到,这 一时期 永 明作家的思想状态乃 至诗风,都与永 明年间发生了 变化,年轻 的作家 并没有完全 继承 永 明诗风,而是在新 的朝代里提 出 了新的文 学思想这 一切 是如何发生的呢?我们有必要对永明文学作 一番考察永 明文学产生于齐武 帝永 明年 间,代表作家 即 当时称为“竟陵八 友”的 沈约、谢眺、任防、范云、王融、萧衍、萧深、陆锤八友”之称见于《梁 书·武帝本纪》,但这八友 是否为经常性的文学 集团,很值得怀疑因为 八人的年辈并不相等,比如陆捶,永 明四年他才1 7岁,举为本州秀才,当他与张率前去拜访沈约时,沈 约 推荐给任防说:“此 二子后进才秀,皆南金 也,卿可与定交由是任防与陆捶结为忘年交至于萧深,《梁书》记载他卒于中大通 元年(529),时年5 2岁,这 样比陆捶还 小8岁不过《梁 书》又记萧深曾为王俭丹阳尹主簿,时为永明二年,而这 一年萧深才5岁,J二理 不合因此萧深卒年5 2岁之说,很值得怀疑曹道衡、沈 玉成先生《中古文学丛考》认为永明初年萧深 应为2 0岁左右即 使是这样,根据陆捶 的经历,“八友”之 聚最早 也要 到永明四年以后永 明五年萧子 良正位司徒,于鸡笼 山邸集学 士抄 五经、百家,“八 友”大概即于此时 相聚,而得名或亦 在其 时。
《梁书·萧深传》说:“高祖在西邸,早与深押,每朝宴,接以旧恩,呼 为 宗老可见萧衍是承认“八 友”的说法的从永明五年到永明九年,是竟陵文学集团的 昌盛期,但能否说“八友”全部是 中坚,恐还有疑问,因为从现存竟陵文 学集团一些 酬和作品看,似乎萧深、陆锤与沈 约、谢眺等相互酬和并不 多陆唾所存几首都是入梁以后作品,萧深有一首《饯谢文 学诗》,当是永明九年送谢眺赴荆州时作,但也仅有这一首,还表明萧深曾经参加过这样的活动与他们相反,文学遗产·一九九八年第五期非“八友”中人 的刘绘却参加 了不少文 学 活动,他与沈、谢的酬 和作品超过了陆捶 和萧深因此所谓“竟陵八友”并不 一定能反 映竟陵文 学集团的实际,这个文学集团的中坚并不是, ’/又友”,而只是“八友”中的沈、谢、任、范、王等人沈约、谢眺都是永 明 文学的代表作家,对诗歌的声律化都投入 了极大的热情,而 他 们能够突破前人 樊篱,获得 声誉¹,也正由于他 们的新变体写作既然如此,为什么在建武以后 不再全力写作新体诗了呢?这 一现象正说明 了新变体在 当时的局限根据现在的研究,永明新变体诗主要 发 生于永 明二年至九年,其 内容也以咏物和 赠答等应酬作品为主,这就表明新变体在 刚开始 的时候,还只适合表 现情感 肤 浅以应 酬 为主的 内容。
这一方面因为永明作家对声律的调谐把握还 不能自由运 用,对 表达真感情的内容难以在新变体中使用;另一方面新体诗的讨论 产生 于承平 时代的 王府之 内,而 永 明年间的统治者已十分明显地表示 出对新体诗歌的喜爱,比如 武帝萧啧喜爱《西 曲歌》,并且仿而作《估客乐》;又如竟陵王萧子良与诸文士造《永平乐》十曲,这样由统治者倡导 的新诗风,一 开始就确 定了写作的对象以应酬 内容为 主但 当永 明末年政 治形势发生 变化,作家的境遇改变、体会 加深时,新体诗还没 有来得 及积 累相 应的艺术经验,因此传统古诗形式即成 为抒情的主要体裁沈 约、谢眺诗风 的转变并不是孤 立的现象,建武年间政治 形势 的变化,引起 了整个诗坛 的变 化永 明年间以能文与沈约能诗齐名 的任防,这时却 想以诗超过 沈约《南史·任防传》说他“既以文才见知,时人云‘任笔 沈诗’防闻甚以为病晚节转好著诗,欲以倾沈,用事过多,属辞不得流 便,自尔都下士子,转 为穿 凿,于是 有才 尽之谈矣”º这说明任防晚年写诗以使典用事为特色,想以此 超过 沈约这个 故 事很 有意思,任肪本不以诗名,他的不如沈约也 是不争的事实,但他到 了晚年,却聊发意 兴,想改变这种情况,超 越沈约。
问题是为什么任防会 有这 样的想法呢?我以为这与永 明末年诗风的变化有关永明年间的新体诗写作,任防未能擅名,但他并未想到 要超过 沈 约,可 能与他 不如 沈约娴于声律有关;至于永明末年,诗风变改,沈约、谢眺等人由新体转 向古体,任防则以事典入诗,因为这是他的强 项使事用典之风据钟嵘 说 始于颜延之、谢 庄,其后 的宋大 明(457一4 64)、泰始(46 5一4 71 )年 间,文章 殆同书抄由宋入齐,承 其风者有王融、任防,钟嵘说: “近任防、王元长等,词 不贵奇,竞 须新 书,尔来作 者,浸以成俗,遂乃句无 虚语,语无 虚 字,拘挛补钠,蠢文已甚从 这个批评看,任防、王融 的竞用事典,是 从永 明末年开始 的,所以说是“近”这股用事用典的风气,从齐末开始,一 直漫延 到梁代,史书所记沈约与萧衍争知栗有几事,以及萧衍召人编《华林遍略》等事都发 生在梁代,说 明这一时期的君臣都以博物博事自炫以上是齐末建武年间诗风变改的基本情况,沈约与谢眺是永明年间代表作家,同样也是建武年间的代表作家,他 们的诗风影 响并带 动 了齐末诗坛;与他们略有不 同,任防在永明年间 不能说是写诗能手,但他在 齐末以来却成为领风气的代表诗人,他 倡导的使事用典¹《南齐书·谢渝传》记:“世祖(齐武 帝)尝问 王俭:‘当今谁能为五 言诗?’俭对曰:‘谢础得父膏腆,江淹有意。
这说明齐初沈约尚未有诗名,他的得名晚在永明年间º钟嵘《诗品》亦 有类似的说法:“彦升少年为诗不工,故世称沈诗任笔,防深恨之晚节爱好既笃,文亦遒变,善锉事理,拓体渊雅,得国士之风,故摧居中品但防既博物,动辄用事,所以诗不得奇少年士子,效其如此,弊矣试论梁代天监、普通年间文学思想与创作之 风,影响了齐末乃至梁 初 的很长 一段时 间这就 是齐永明至建武年间文学发 展变化的真实状态,构成了梁代前期年轻作家思想状态 和文 学创作的背景,对我们了解梁天监、普通年间的 文学思想和创 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梁天监、普通年间是以萧统为 中心的文学 时期,这一 时期的文学思想 和创 作形 成 了 自己的特征,既与永 明 文学 不 同,更与宫体文 学有区别从时间 上 看,应该从 梁天监元年(5 02 )开始,到中大通三年(53 1)结束公 元 5 02年,萧衍代齐自立,是 为梁 朝,改元天监元年这一年萧统二岁,被 立 为太子,萧衍 为立官属,标志 新文学 时期的开 始中大通三年,萧统病逝,随着萧纲入 主东宫,倡导 宫体文学,宣布了萧统时期的结束本文之所以采 用天监、普通之名,一是因为萧统文学集团主要活 动在这一 时期,普通以后,该集团成 员基本解散;二则 是为了行文 的方便。
根据 萧统 生平和他 的文学 活动 经历,这一时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天监 元年(5 02 ) 至天监十四年(5 15 )萧统加 元服 为第一个 阶段;天监十四年至普通末(八年,5 27 )为第二个 阶段,这是 萧统文学集团的主要活动时 期由于普通七年(5 26 )萧统居母丧 丁忧,而前此 一年这 一集团的主要作家刘 孝绰亦被免官,所以萧统文学集团转入最后 阶段,即从 大通元 年(527 ) 至中大通 三年(5 31 )萧统逝世为止普通七 年以后,萧统文 学集团事实上已经 解 散,其最 主 要活动大概就是将《文选》总纂完 成,其它已无暇顾及了,因此本文 的考察就主要集中在前两 个阶段天 监元年萧统 立 为皇太子,武帝 为 东宫立 官属,当 时一些 有名望 的人如范云、王睐、褚球等都入东宫任职其后东宫官属 几 经选择,如 天 监 六年(5 07 ) 诏革选家令,天监七年(50 8)诏革选中庶子(见《文献 通考》六十),名德之人多入东宫,如沈约任太子 少傅即是南朝时东宫官属为四海瞻望(参《宋 书·王敬 弘传》 ),与西 晋已有不 同(《晋 书·阎攒传》记攒上表陈选择东宫师傅,宜选寒苦之 士)。
《梁 书·庚龄陵传》载:“旧事,东 宫官属,通为清选,洗 马掌 文翰,尤 其清者近 世用人,皆取 甲族 有地 望因此萧 统东 宫可谓 荟聚 一 时名贤不过在第一阶段,萧统还 很年幼,以他 为核心的文 学集团还 没 有形 成,因此这一时期文学 活动 仍然以由齐 入梁 的作 家为主,诗风 也与建武以来的 古体一脉相 承由齐入梁的 作家 有沈约、范云、任防、陆唾、萧深,这 是永 明文学集团中的“八 友”阵容除此以外,王僧孺、柳挥也是永明文学集团中人;至于在宋、齐年间擅名的江淹,到 了梁代已经是“江郎才尽”,不再有什么创作了以上 的人员虽 然都出 自永 明集团,但经 过 了建武年间的变化,不仅诗风已有改变,而且事实上他们在梁初诗歌创作的热情也不 如以前了如萧深,他曾说 自己早年有三好:音律、书、酒,但年长以来,三 好废弃了两好,惟有书籍不衰这 里的“音律”主要是指音乐,恐怕也包 含有 声律的内容,因为他是“竟陵八友”之 一,早年曾经参加过 永 明声律 的讨论,与谢眺等都有唱和,如果是 这样的话,说明到 这时萧深已不再写诗了还有一些作家入梁以后 不久 就去世了,如范云死 于天监 二年(50 3),在新朝代中并没 有来得及展现新面貌。
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作为代表作家的沈 约和任防创作上的变化与永明、建武年间相比,沈约在新朝代中的写作并没 有付出很多的热情,他 主要写 一些郊庙歌辞以及应酬的作品,但就是这些应 酬作品也与永明年间不 同了永明年间的应酬作品以五言八句、十句短篇为主,这是 典 型的新变体;而梁初则以七言的民歌体为主 了,比如《江南弄》、《四时文学遗产·一九九八年第五期白丝歌》诸诗都是这个变化 当然与梁武帝喜爱西曲歌有关,只是这样一来,永明体的影 响就受到 了限制与沈约 不同,梁初似乎是任防的创作高潮期从现存作品看,任防的诗歌基本写于这一个时期,其中以《文选》所录的《出郡传舍哭范仆射》最为有名此诗为悼念范云而作‘,诗中说“结欢 三十载,生死一 交情”,可 见二人感情的深厚值得注 意的是,这一首诗并不像钟嵘所批评的那 样“动辄用事”,从形 式上看,是典型的古体,用字也不避重复,与永明年间的诗歌大有区别但就 是这 样 的诗歌却被萧统选入《文选》,说明这一种诗风是被萧统集团认可 了的任防以笔札名世,因此《文选》选录他的文章 多达1 7篇,诗歌却仅有两首入选,而这两首诗歌又都写 于天监年间,这一者说明任防 晚年诗歌确有成就,二者恐更说明了随 着建 武以来诗风的变 化,引起 了梁天 监、普通年间 文学思想观念 的改变。
正是在这个背景 里,任防萌 发 了在诗歌上超过沈 约 的念 头若以梁初诗歌论,说任防赶上甚或超过沈约,也有 一定的道理从这一 点说,任防对萧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