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模式1利用辅助图像.doc
9页思维模式1 利用辅助图像利用辅助图像来解题具体可分三种情况: (1)试题已提供图像,但需进行图图转换 许多涉及自然地理原理的试题利用辅助图像更利于解题图图转换的主要类型及转换方法归纳如下: ①合并地理事物型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有一定联系的地理事物合并在一张图上,使它们的相关性明显展示出来,以方便思考和解题 例 下面各图等高距相同,则有关a、b、c、d四处坡度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A.a=b=c=d B. a>c>d>b C. b>d>c>a D.c>b>a>d分析 四幅图的等高距相同,但比例尺不同,故不能简单地用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四处的坡度大小,而应该将四幅图转绘到同一幅图中进行判断由于四幅图图幅面积均相等,可以把四幅图均当成一个单位,即a图4在0.5 km水平距离内有4条等高线,b图在5 km水平距离内有5条等高线,c图在l km水平距离内有4条等高线,d图在2 km水平距离1内有5条等高线最后作一坐标图将四幅图所表示的坡度都转绘到右图,则四处的坡度大小一目了然,即a>c>d>b。
故选B ②平面转换为立体型经过图形的转换,图形会变得更加直观,图中隐含的信息得以显现,从而达到降低解题难度的效果如等高线图中判断两点之间是否可以通视,可过这两点作地形剖面图例 下图是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400米 B.150米 C.278米 D.199米分析 陡崖高度的计算方法:(n -1)d≤△H< (n+1)d(d为等高距,n为重叠的等高线条数)该图等高距为100米,有三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故利用公式可得200米≤△H< 400米不利用公式,可把该陡崖转绘成右图,陡崖顶部A点的取值范围为600米≤A<700米,陡崖底部B点的取值范围为300米
例 读经纬网图,回答(1)一(2)题1)设A、B两地和A、D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A. S1=0.5S2 B. S1= S2 C. S1=1.5S2 D. S1=2S2(2)若A、C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则一年中这种情形会出现A. l次 B.2次 C.3次 D.4次 分析 (1)A、D两地位于同一经线上,则A、D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就是经线距离,根据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l度的水平距离约为111千米,可得S2约为6660千米;A、B两地位于同一纬线上,注意这里的纬线距离并不是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作右图可知,A、B位于同一经线圈上,则两点之间最短距离S.就是劣弧ANB的弧长,长度也约为6660千米2)当晨昏线经过A、C两地且A、C之间为昼弧时,则北纬60度的昼长为18小时,这种情况出现在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直射点向北、向南移动时各出现一次;同理,当晨昏线经过A、C两地且A、C之间为夜弧时,也会出现两次 ④局部转换成整体型。
该类题目所提供的图形经常是一幅完整图的一部分,一些空间想像能力较差的同学往往无从下手,这时可适当增加一些相关内容,补充原图,丰富其条件,从而达到降低解题难度的目的 例 下图中梯形代表陆地,①②③④代表靠近陆地的海洋表面四点,试比较其水温高低 分析 题中似乎没有给足条件,但只要在原图的两侧添上洋流的模拟箭头(如右图),一切问题则会迎刃而解由于水温的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又因为在同一纬度,暖流流经的海区水温高,寒流流经的海区水温低故可知四点水温高低:①>②>④>③ (2)在原来的图像上作辅助线帮助解题 在数学学科中,添加辅助线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在解答地理试题时,也可以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增强图像的直观性,从而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这种类型常见于各种等值线图和日照图,添加辅助线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从而达到顺利解题的目的 例1 下图中的数值为气压值,单位为百帕据此完成(1)一(2)题1)图中所示天气系统是A.北半球锋面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锋面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2)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中,即将出现大风、降温天气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分析 根据等值线的原理,在原图中绘制等压线(如下图),不难发现该图所示的天气系统是气旋;根据风向标,画出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风向,可知气流呈逆时针方向向中心流,故为北半球的气旋。
③④之间存在一锋面,④处从高纬吹过来的较冷气流势力强大,③处从低纬吹过来的较暖气流相对弱小,故两者之间的锋面为冷锋,③位于冷锋锋前,即将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故第(1)题选A,第(2)题选C 例2 右图所示为我国某地(36°34′N)一房屋的大门,大门朝南,大门上方1米处有一雨棚据此回答(1)一(2)题 (1)既能很好地遮雨,又能保证冬至日正午阳光最大限度地照进大门,则该雨棚的宽度宜设计为 A. l米 B. 1.414米 C. 1.732米 D. 2米 (2)按以上要求装好雨棚,全年正午有太阳光线射入室内的时间为 A.半年 B.近8个月 C.10个多月 D.全年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解题难度较大添加辅助线可增强图像的直观性,提高解题效率1)如图A,作出冬至日正午太阳光线,使其通过雨棚边缘从大门顶部射入,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0°,可计算雨棚的宽度为1.732米2)如图B,作某日正午太阳光线,使雨棚的影子正好落在门口,通过计算可知α=60°,即此时正午太阳高度为60°,正午太阳高度大于60°时,正午太阳光线将无法射入室内,小于60°则可以射入室内。
即太阳直射6°34′N以南的时段(约为8个月)正午太阳光能射入室内 (3)无图考图题 这类题常用文字来描述地理情境,需要考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从背景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和各种地理要素,创造性地将文字转变成能充分体现题意的图像,从而使比较含糊的地理信息明朗化、简单化,有助于迅速、准确地解答问题例如,当台风中心位于舟山群岛附近的洋面上时,试判断上海市区的风向解答此题的前提是明确上海和舟山群岛的相对位置,在此基础上,以舟山群岛为中心画一幅北半球气旋示意图,上海位于气旋的西北部,其风向为东北风 例 阿根廷的农产品出口到埃及,最短的海上运输线经过 A.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 B.好望角、曼德海峡 C.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 D.麦哲伦海峡、苏伊士运河 分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无图考图题”,解答时应对两地的地理位置有大致了解,阿根廷位于南半球60°W附近,埃及位于北半球30°E附近,因此,由阿根廷到埃及走最短的海上运输线应朝西北航行,故需经过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
调研1 读某区域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图中N地吹东北风据此完成(1)一(4)题 (1)图中各点的气压A.P地高于Q地 B.N地高于Q地 C.M地高于N地 D.P地高于M地 (2)M、N、P、Q四地中,最有可能出现晴朗天气的是A. M、N B. P、N C.M、P D.P、Q (3)当M地月平均气压全年最低时,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中南半岛处于干季 B.巴拉圭河进入枯水期 C.澳大利亚麦收正忙 D.我国东北地区正值播种春小麦 (4)假设北半球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则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内,风的变化情况为A.风速加大,风向逆时针方向偏转 B.风速加大,风向顺时针方向偏转 C.风速变小,风向不变 D.风速变大,风向不变 解析 (1)本题需要作辅助线来帮助解答,在图中N地作出东北风风向,则图中两条等压线,北面那条气压高,四点气压的高低为M>N=Q>P (2)M、N两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P、Q两地则受低压槽控制,为阴雨天气。
故选A3)M地位于北半球亚欧大陆,北半球夏季时该地的月平均气压最低 (4)解答本题需要转换视角,作下图,近地面因为有摩擦力的影响,风速略小,偏转角度也小(一般偏转30°—60°);高空因为没有摩擦力的影响,风速较大,且偏转角度也大(一般偏转90°)可以看出,北半球高空风向相对于近地面风向而言,发生了顺时针方向偏转 调研2 据报道,某年2月25日,我国科考队员在中国南极昆仑站(80°25′S,77°07′E)观看了极昼后的首次日落完成(1)一(3)题 (1)当日,科考队员在昆仑站看日落时,北京时间约为A.2时 B.3时 C.14时 D.15时 (2)当日,日出于昆仑站的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3)据此推算,昆仑站此次极昼开始的时间约在前一年的 A.9月20—30日 B.10月1—11日 C.10月12—22日 D.10月23日—11月2日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昆仑站正由极昼转为有昼夜交替,即昼长由24小时开始减少,这一天,昆仑站一定0:00日出,24:00日落,则日落时昆仑站的地方时为24:00.昆仑站与东八区中央经线经度相差约为43°,时间差约为2小时52分,即北京时间约为2:52,故选B。
根据等压线的分布和数值判断气压系统①高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高周低②低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低周高③高压脊: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④低压槽: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⑤鞍部:两个高压脊与两个低压槽之间的部位根据等压线的疏密情况判断风力大小和风向①等压线密集,说明该地区水平气压差大,风力也大;等压线稀疏,则说明该地区水平气压差小,风力也小②根据气压分布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