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东南亚华族传统戏剧与酬神活动生存关系之调查研究.doc

20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8876340
  • 上传时间:2021-11-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6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东南亚华族传统戏剧与酬神活动生存关系之调查研究酬神祭祖是海外华人最为重视和一直保持的民间活动,无论城镇还是乡村,无论寺庙、社团、街区还是个人,都会在中国农历的节日或神灵的诞辰进行酬神活动,用以祈求平安、答谢神恩、祭奠祖宗在这种活动中,中国的传统音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担当着仪式音乐的角色,还是娱神的重要方式因此,华人的酬神活动成为中国传统音乐在当地生存并发展的重要途径,有了这些活动的需求,xT使其中的华人传统音乐至今不衰一、早期的酬神戏与传统戏剧酬神活动对东南亚华人地方戏曲的推动作用最为显著,酬神活动中的酬神戏一直是东南亚华人戏班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中叶以前,酬祌戏起着娱祌、娱人的双重作用一年中的几个重大节日,华人祌庙都有游神活动参加,场面十分壮观大的神庙里设有戏台,专门演出酬神戏,演出少则三四天,多则一个多月;华人居住的街区公所都设置神棚(行宫),在其正对面扎戏棚,彻夜演戏到了清末,华人各派系的地方剧种都已基本成熟,不同地缘的华人会用各自家乡的地方剧种演出酬神戏,如福建人演出闽剧、高甲戏、梨园戏,后来演出歌仔戏,潮州人演出潮剧,广东人 演出粤剧,客家人演出汉剧,海南人演出琼剧。

      各派系的地方剧种在东南 亚的酬祌戏台上争奇斗艳,正如陈达的《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中所提到的:每逢重要的节FI都要演戏,以资酬神,村中男女老少,也藉此穿比较整齐的衣服,来凑热闹,大家欢乐一番戏的种类不一,其号召观众的能力亦不同,以汕头(籍)的乡村论之,大别之有潮州戏,木头戏,及电影三种:(一)潮州戏:淸代末年,及民国初年,华侨排演的潮州戏剧的天数很多,每年大约能估一百天……(二)木头戏:华侨社区之木头戏,也是很普遍的,每年平均排演八十回以上凡酬神、神诞喜庆等等,大多排演木头戏,因取其简单廉价木头戏的情节多取材于潮剧,但按照本地的风俗,凡排演潮州戏,多于夜间进行,大致要演至天亮为止,而木头戏虽然是夜戏,但不演至天亮由于当时的华人生活不富裕,没有什么精神娱乐生活,所以观看免费的酬神戏成为他们重要的娱乐活动,也是思乡之情的一种寄托和文化归属、认同感的宣扬很多戏迷会场场不漏地看一个月,冇的甚至跟着戏班到下一个酬神的乡村看戏,一夜一夜地追戏看这种酬祌演戏需求吸引了大量中国戏班到东南亚地区演出,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国内就有:粤剧、福建高甲戏、潮剧、琼剧、福建南管戏、莆仙戏、台湾歌仔戏、京剧、广东和闽西的汉剧、闽剧、梨园戏、福建十番、锦歌、?r歌、粤曲总计15个剧种、曲种的演出团体到过新加坡、马来西亚演出。

      同时,酬神演戏的需求也促使了当地华人传 统戏剧的发展,他们开始学戏、自办戏班,很多社团还设置了自己的戏剧 小组在马来西亚,很多历史悠久的社团都有戏剧组,如吉隆坡|川洲会馆、 吉隆坡东安会馆、台山会馆、顺德会馆等地方性会馆和工商行都附设业余 戏剧组,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马六甲同安金厦会馆的戏剧组,马六甲明星慈善社的粤剧组,槟城广东顺德会馆的粤曲组等同时,马来西亚华人还较早地建立起了传统戏剧艺人的行会组织,如梨园公会、八和会馆、琼崖优伶公会,都是马来西亚华族地缘性传统剧种的艺人行会组织另外,由业余爱好者组成的非行会性社团组织也纷纷建立,1908年槟城华侨郑太平等人组织的广福居俱乐部中的“剧团乐公社”成为马来西亚最早的粤剧社团,比较著名的还有1921年在吉隆坡成立的人镜慈善白话剧社(粤剧科),1925年槟城成立的菁华倶乐益群剧社以及马来西亚麻坪业余汉剧社等,这类社团不仅演出戏剧,还进行一些研究活动以上这些戏剧组和戏班的一大功能就是为自己本社团或本派系酬祌演出酬祌戏可以说,酬祌活动促使了中国传统戏剧在东南亚生根、发芽,并成长为东南亚隼人特色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酬神戏与传统戏班的生存现状当今,随着东南亚华人移民后裔的落地生根和木土化,看戏听曲者越来越少,社团的传统戏剧组纷纷解散。

      但是,歌仔戏、布袋戏、粤剧、琼剧等剧种的戏班非但没有绝迹,还增加了不少,有的甚至超过了 20世纪20年代黄金时期的戏班数量以新、马为例:20世纪50年代,全马福建戏班只有十多个,而今仅歌仔戏班就有二十多个,而且还有新的戏班不断 成立,一些停业的老戏班和艺人也纷纷重起炉灶、粉墨登场有的戏班甚 至能保持每年100至200天的戏份,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会馆社团的 传统音乐活动日渐寥落、社会上对传统戏曲担心的论调中,戏班艺人们却无忧无虑地演着戏为什么?因为戏班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一一酬神戏正如马来西亚筱麒麟戏班老板刘臣虎先生所说:“只要有神在,戏班就不会消亡下面笔者将通过对马来西亚两大传统华人戏班生存现状的实地调查,对当代东南亚华人传统戏剧与酬祌活动的生存关系及其特色进行分析一)筱麒麟戏班与九皇爷庙的酬神戏时间:2002年10月13-14日地点:吉隆坡安邦新村九皇爷庙戏台活动:九皇爷庙酬神活动戏班:筱麒麟福建戏班(歌仔戏)材料来源:戏班老板刘臣虎先生、伴奏者、演员访谈录及演出现场采录的材料1. 筱麒麟戏班在众多马来西亚的戏班中,筱麒麟算是较大的一个它是个活跃在新、马两地的福建戏班,实质是歌仔戏班。

      戏班有三四十年的历史,前身是20世纪50年代成立的新加坡新麒麟剧班,其班主当家花旦师娘林金美去世后,1983年由陈锦英女士在新麒麟班底的基础上组建了筱麒麟戏班,并在 马来西亚注册了筱麒麟1991年陈锦英又将戏班交给了刘臣虎先生现在 的当家花旦老板娘林太太(艺名筱金枝),是林金美的侄女因为近年来新 加坡城市化建设迅速,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没有地方演街戏,政府又颁布条例不允许演街戏,所以现在的筱麒麟戏班多在马来西亚演出,戏班有吉隆坡、槟城、新加坡三个班头,戏班里供着三个田元帅1) 老板与艺人戏班老板刘臣虎先生,72岁,既是戏班的老板、经纪人,又是演员和编剧见彩色插页)他祖籍上海,父母都是京戏艺人,20世纪20、30年代由中国大陆到新加坡,以演戏为生受父母的影响,刘老板7岁起在新加坡的京剧班开始学戏二战时期,日本人占领了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大陆的京剧班不能前来演出,新、马京剧没落,京剧班解散,18岁的刘老板投身福建戏班他学会了福建方言,由于有功架底子,很快便成了台柱子今天,京剧出身的他已成为筱麒麟的当家人戏班里共有二三十人,其巾有正副小生、正副花旦、丑角、老生等专门演员十多人其中女演员9位,因此男性角色基本上由女演员反串。

      演员的年龄大都在四五十岁之间,年纪最大的就是刘老板本人演员基本都是马来西亚人,来自新山、怡保、马都吧哈等地,平时没戏时都呆在各自家中,有演戏档期时才由老板召集到一起戏班与演员不需要书面合同或签约,一切都是口头约定2) 传承与创新如今,戏班里大多数演员学戏的方式就是跟着磁带模仿,科班出身的演员只有刘老板夫妇学习用的磁带由老板提供,演员自己学唱,刘老板负贵记录唱词、内容,做编导刘老板对中国与马来西亚的演戏与剧本的 不同感触最深:“中国一出戏可以演至少6个月,而这里不同,今天演了 明天就得改,因为就这些观众,不改就没人看了,所以在一个地方呆多少 天就要演多少不同的剧目,换了码头地方才可以重复,因此要编很多戏连他自己都不记得这三四十年来编了多少剧本新剧本大多数是他根据别的剧团的剧本改编而来的,有潮州戏、广东戏,拿来改编成歌仔戏演出,大多演过就不再演了,也不保存,只有少数作者的得意之作被保留下来例如他改编的第一部戏《飞龙祌花》,是根据日本电影改编而成,有变景、打斗场面,还使用了日本武士刀,比较有新意,加之原来没有那么多戏班,演出频繁便保留下来总之,戏班现在的剧本内容变化快,新剧的上演率很高3)生存与发展戏班一年的档期有一二百天,多集中在农历七、八、九月份,被称为戏金。

      请戏的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唱庙会演酬神戏,一种是会社纪念口的庆祝活动但由于会社纪念日活动日期很短,而酬神戏最少也有三五天,所以戏班都以唱酬神戏为重因此,酬神戏是戏班的生命支柱据刘老板说,戏班的收入比起五十年前并没有很大提高20世纪50年代,全马的福建戏班只有十多个,竞争不很激烈,戏班日酬八九百马元;而今,各路戏班都有所增加,竞争激烈,虽然酬神活动增多,但戏酬涨幅不大,福戏冰增至一两千马元不过,幸好有比较多的酬神戏可以演,戏班的生存还没有出现问题演员的身价各有不同,最高的是上头手即当家花旦小生,日薪六七十马元,配角和兵卒类跑龙套依次递减笔者根据1993年11月 《中国报》对此戏班的采访比较发现,戏班的整体收入和演员们的薪水与十年前的水准基木持平戏班在演戏的季节要马不停蹄地在各地赶场,这次吉隆坡的酬祌戏之后己经安排了马六甲、槟城和新加坡的档期无论老板还是演员都很辛苦,每到一地大都住在戏台上,席地而睡,老板也不例外;由于这种辛苦,刘老板的孩子们没有一个继承衣钵但是刘老板本人却很有信心,他说:“三十年前就有断言戏班会被淘汰,可是我们今天还在里头赚吃,做戏给神看,事事无绝对,只要酬祌庙会仪式不减,戏班就尚有生存的日子。

      2. 九皇爷庙的酬神戏(1)九皇爷信仰与安邦新村九皇爷庙九皇爷是东南亚华人的民间信仰相传东南亚沿海一带曾有九位海盗(华人),专门劫富济贫,后来被官府抓住砍头老百姓为纪念他们,为他们建立了祌庙,奉为祌灵,每年华历九月初一到初九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包括道场、酬神戏因为是祭祀活动,所以参与酬神的人都身穿白衣,头带白头巾,上面带有红印,表示神灵保护吉隆坡安邦新村九皇爷庙是吉隆坡规模最大的九皇爷庙,设冇牌坊、主庙、两侧宝塔、桅杆、道场台、广场、戏台,周围还有卖佛道咅乐的咅像制品、喜饼香烛等各种祭拜用具的大型市场和停车场庙里的香火非常旺,特别是初一、初九两天大日子更是香客云集,很多华人都来此祭拜,甚至一些马来西亚的印度人也偕家小来祈福戏台建在主庙的对面,筱麒麟戏班在这里演过近50年的酬神戏原来的戏台台下一层是空的,隔成房间供唱戏的演员住宿近些年戏台改建了两三次,现在的戏台有两层楼的高度,台面离地约1.5米、长约15米、 宽约12米、前台长7米、宽约6米,舞台也改成了 “实心”后台设有洗手间和木板隔出的房间,铺了地板革供演员们席地而睡2)酬神活动与酬神戏程式酬神活动由神庙的董事会组织,包括请道士、吹打班子做道场,请戏班演酬神戏等,经费由董事会负责。

      这里的董事会负责人是福建籍的,所以他们请的戏班是歌仔戏筱麒麟戏班酬神活动从九月初一开始,持续10天左右筱麒麟戏班演出10天,每天的演戏由两部分组成:日戏从下午2点到4点30分,夜戏从晚上8点到11点30分酬神戏与一般戏剧演出不同,主要表现为有一些固定的酬神仪式穿插其中这种仪式有两种:一、为整个酬神活动做的仪式如《扮八仙》、《福禄寿》等神戏,仪式的开始时间和次数一般由请戏方规定,并付红包这次筱麒麟戏班用的仪式祌戏是《扮八仙》第一天下午开戏前举行《八仙贺寿》,主要内容是由戏班的八位演员扮演的八仙下台到对面的神庙里为九皇爷拜寿拜寿过程中演员们没有演唱,只是随锣鼓表演一些拜祭的动作,大约进行15分钟,然后回来开锣演戏最后一天初九是大日子,晚上大戏结束后用《八仙谢台》,表示整个酬神戏结束二、应香客个人邀请举行的祈福仪式这种仪式一般在每天下午举行,和道场联合举行在道士们为香客做道场的同时,戏班演员扮作八仙在戏台上进行较短的仪式表演,然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