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品德第七单元《法律护我》单元测试(粤教版七年级下册).doc
10页第七单元《法律护我》单元测试选择题部分(50分)一、 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1-20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21-25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入下面表格内每题2分,共5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很弱,甚至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需要( )A.家庭给予特殊保护C.少先队和共青团给予特殊保护B.学校给予特殊保护D.法律给予特殊保护2.制定关于保护青少年的专门法律,明确规定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及社会各方面的责任,逐步建立较为完整的体系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体系 B.劳动者的法律体系 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 D.未成年人的法律体系3.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 ) A.青少年 B.婴幼儿 C.未满18周岁的青年 D.未满18周岁的公民4.在现实生活中,公民之间因人身、财产等问题发生了纠纷,可通过“打官司”解决这一行为体现了( )。
A.依法办事 B.违反了法律 C.受到法律惩罚 D.惹事上身5.“棍棒底下出孝子”与“不打不成才”的观念( )A.体现了家长和学校高度的责任感B.是实践证明有效的、应大力提倡的教育观念C.违反了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有关规定 D.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6.未成年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对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有可能给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因此,未成年人需要( ) A.家庭保护 B.社会保护 C.学校保护 D.自我保护7.遇到不法侵害,找警察要拨打( )A.“119” B.“110” C.“120” D.“122”8.我国的审判机关是( )A.人民检察院 B.公安机关 C.人民法院 D.司法机关9.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受到法律的规范和保障这句话告诉我们( )A.要认真学习法律,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B.只要认真学习法律,自己的合法权益就会受到保护 C.自己只要老老实实做人,学不学法律没有多大关系 D.法律在我们需要时有用,其他时间是可有可无 10.我国制定或认可法律的国家立法机关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D.公安部门 11.下面关于未成年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B.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还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C.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是那些有可能受到坏人侵犯的少年儿童 D.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 12.我国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是( ) A.《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 13.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是(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14.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是为了( ) A.创建一个和谐、美好、健康的社会环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B.创建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学校环境 C.打击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D.使未成年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15.张强同学自以为骑自行车的技术好,骑车时不仅速度快,而且不遵守交通规则。
一次在闯红灯时与另一辆自行车相撞,结果造成左手骨折这件事说明了张强同学 ( ) A.骑车的技术还不够好 B.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C.没有很好地得到社会保护 D.没有得到警察的保护 16.未成年学生要学会自我保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应自觉做到( ) A.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B.对父母的教育要言听计从 C.依法自律,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D.遇见不法行为绕道走 17.《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坚持__原则 )A.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B.惩罚为主、教育为辅C.教育与处罚并重 D.只教育、不惩罚18.“体罚学生是恨铁不成钢”老师的这种做法( )A.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教育方式不对 B.可以教育好学生C.说明老师责任心强 D.既违法,又教育不好学生19.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实行“圆桌审判”方式这种法庭设计有利于减轻未成年被告人的恐惧与抵触心理,更好地贯彻对未成年被告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这说明( )。
A.未成年人违法不受法律制裁 B.未成年人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C.司法机关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 D.未成年人应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20.某中学学生干部收到某印刷厂寄来的一本不健康的书刊立即上报学校这告诉我们( )A.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书刊B.学生的一切活动都要报告老师C.青少年年龄小,现在还不应看这些书刊D.青少年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抵制不良的社会影响21.下列选项中,符合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是( )A.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人格尊严B.学校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C.学校应当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D.学校的教职员工可以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22.非诉讼途径主要指( ) A投诉、调解 B裁决、仲裁 C复议、申诉 D上诉23.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特殊行为规范所谓国家强制力指的( ) A军队、警察 B干部、警察 C法庭、监狱 D检察院、政府 24.林东东因为英语考试两次都不及格,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老师说:“你如果再考不及格,就滚回去笨的像猪一样老师的这种做法,你认为( )。
A是错的,他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B是错的,他不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C是对的,他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D是错的,他没有权利把学生赶回去 25.当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获得帮助的方式或途径包括( ) A诉讼途径 B非诉讼途径 C法律服务 D法律援助第七单元《法律护我》单元测试非选择题(共50分)1.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国家的特殊关注和法律的特殊保护1) 为什么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4分)(2)国家制定了哪些法律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2分)(3)国家给予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包括哪些方面?(2分)2.材料一:国家文化部对网吧管理明文规定: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必须由其监护人陪伴;不得容留未成年人夜间在网吧上网 材料二:据报道,小学生冬冬自二年级开始上网吧,不断旷课,经常彻夜不归其母亲张女士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远离网吧,用尽了种种办法,但冬冬仍不能自拔今年5月中旬,冬冬又因迷恋网吧而失踪了6天为找儿子,张女士几乎寻遍当地网吧在寻子过程中,张女士发现一些网吧经营者为赚昧心钱,未按规定对消费者进行入场登记,且允许未成年人整日整夜泡网吧。
万般无奈的张女士呼吁:整治网吧,救救孩子!材料三:为了给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某市重拳出击,校园周边的黑网吧、电子游戏厅被依法取缔,还校园周边环境一片洁净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二中的网吧经营者违反了我国的什么法律?(2分) (2)材料一、材料三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项保护?(2分)(3)只要有了这项保护以及家庭、学校的保护,冬冬就能改正错误吗?请说明理由3分)3.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小殷,多次受到三个不法分子的勒索第一次,他们要她交50元“保护费”,声称不给便要打她,不准她上学,她只好把存起来的零用钱给了他们三天后,他们又要她交100元,声称不给便要划破她的脸,她只好偷偷地向别人借钱,凑足款数给他们但过了不到一个星期,这些人又来胁迫,要她交出500元一个初中生哪来这么多钱?他们便把她劫持到一个旅馆,企图污辱她,幸好被旅馆保安人员发现,才把她救了出来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不法分子为什么能再三勒索小殷?(3分)(2)我们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教训?(3分)4.近年来,各种新闻媒体不断披露触目惊心的校园安全事故,校园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2003年“两会”期间,不少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呼吁,要尽快制定相关法律,以切实保护师生安全。
1)联系实际谈谈校园内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有哪些?(3分)(2)我国制定相关法律的理由是什么?(2分)(3)学生、学校、国家怎样做才能使校园事故防患于未然?(4分)5.某中学七年级三个学生,白天不上课,并叫同学向老师请病假,趁一个做铝合金的人家中无人,把已经做好的铝合金门窗偷到废品店出售废品店主看到这些是新做的门窗,马上报告了乡派出所经派出所处理后,三人的家长各自把孩子领回家并对其打骂,其中一个叫小亮的孩子被打得鼻青脸肿,小亮向父母认了错,可他父亲坚持要把他赶出家门最后,小亮含泪离开了家......(1)请你对材料中三个学生家长的行为进行评价3分)(2)请你对材料中小亮等三人的行为进行评价3分)(3)请你展开联想,为故事的发展写一个结尾2分)6.说说:当我们遭遇下到列情形时,如何逃生自救12分) 当发生火灾时: 当发现同伴落水时: 当上课发生地震时:当遭遇违法犯罪行为时: 第七单元《法律护我》单元测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D 3.D 4.A 5.C 6.B 7.B 8.C 9.A 10.B 11.C 12.C 13.A 14.A 15.B 16.C 17.A 18.D 19.C 20.D 21.ABC 22.ABC 23.AC 24.ABD 25.ABCD二、非选择题1.(1)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切实贯彻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尤其是未成年人的素质;未成年人应依法自律,依法办事2. (1)违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