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友兰先生的两部手稿.pdf
1页冯友兰先生的两部手稿冯友兰先生的两部手稿李小文 2002 年,国家图书馆入藏了北京大学著名哲学教授冯友兰先生的两部手稿: 《新世训》 ,2 册(162+147 页) ,毛笔手书原稿,1940 年 2 月序于昆明; 《新原道》 ,216 页, 毛笔手书原稿,1944 年 6 月写于昆明 冯友兰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写了六部书: 《新理学》 、 《新事论》 、 《新世训》 、 《新原人》 、 《新原道》 、 《新知言》 ,被称作“贞元六书” 冯先生自己称之为“贞元之际所著书” , “以志 艰危,且鸣盛世 ” 冯先生说,所谓“贞元之际” ,是说抗战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复兴时期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中国大部分领土, 使当时的中国政府和文化机关都赶到西南角上 历史 上有过晋、宋、明三朝的南渡,南渡的人都没有能活着回来的可是这次抗日战争,中国一 定要胜利,中华民族一定要复兴,这次“南渡”的人一定要活着回来,这就叫“贞下起元” 抗战时期,北京的著名大学被迫迁移到大西南条件艰苦,生活、写作都不稳定冯先 生却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接连不断地写出六部哲学著作 “颠沛流离并没有妨碍我写作民 族的兴亡与历史的变化, 倒是给我许多启示和激发。
没有这些启示和激发, 书是写不出来的 ” 《新世训》 是在开明书店出版的刊物 《中学生》 上陆续发表的关于青年修养一类的文章, 后来集为一本书,1940 年由开明书店出版,题名《新世训》 冯先生认为,这一类的文章, 在旧时应该称“家训” 不过在以社会为本位的现实中,读者的范围扩大了,所以称为“世 训” 几十年后,冯先生回顾到:现在看起来,这部书所讲的主要是一种处世术,说不上有 什么哲学意义; 境界也不高, 不过是功利境界中的人的一种成功之路, 也无可值得回忆的了 冯先生实在是过谦了,因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年还将《新世训:生活方法新论》重 新出版,上海书店也于 1996 年根据开明书店 1940 年版影印出版,香港天地图书公司 1999 年亦出版了《新世训:生活方法新论》 ,可见它在今天仍然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 而《新原道》创作于抗战后期,当时国立编译馆为向外宣传中国文化,约冯先生写一本 简明的《中国哲学史》 冯先生就用“极高明而道中庸”这句话为线索,说明中国哲学的发 展趋势在写作过程中,英国牛津大学的讲师休斯来到昆明,想找一部中国学者在抗战时期 写的稿子,由他翻译成英文,在英国出版。
看到冯先生正在写的这部书,觉得很合适就随 着冯先生的进度不停地翻译,到抗战胜利,冯先生写完了,他也译完了写成以后,题名为 《新原道》 ,副题是《中国哲学之精神》 最后编译馆的丛书计划没有实现 《新原道》 于 1945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休斯带走的 翻译稿,于 1947 年以《中国哲学之精神》为书名,在伦敦出版以后又再版几次,还在美 国重版 2002 年 6 月,冯友兰先生的子女冯宗璞和蔡仲德老师,将冯老这两部珍贵手稿无偿捐 赠给国家图书馆,没有提任何要求那种平和、平静、平易的态度,使我们深受感动这两 部完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手稿,经历了战乱、迁徙和浩劫近 60 年的不凡岁月,终于入藏在 国家图书馆的名家手稿文库,以其独特的文献和文物价值向人们讲述一段特殊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