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ppt
24页(2018·河南开封一模)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第1~2题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A.⑧B.⑦C.⑥ D.⑤A D2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第3~4题3B C3.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4.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明显4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5B C5.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A.气温、降水、蒸发B.降水、蒸发、气温C.降水、气温、蒸发D.气温、蒸发、降水6.风化壳厚度( )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6一二一、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例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7一二(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2)分析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答案:(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黄土高原2)暴雨、洪涝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8一二9一二归纳提升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如下表所示10一二11一二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例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示意尼罗河三个源流流域年降水量分布下表为尼罗河径流量构成12一二(1)分析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2)简述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对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13一二答案:(1)季节变化特点:洪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枯水期出现在冬半年原因:尼罗河三个源流的流域大部分,以及流域降水量最丰富、产流量最多的地区,位于北半球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区),雨季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产生径流多;干季出现在冬半年,产生径流少。
2)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显著,导致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洪水每年定期泛滥,洪水泛滥之后,开始农耕枯水季节是作物生长及收获季节洪水泛滥时在被淹农田表面沉积一层肥沃的淤泥,使土壤年年肥力不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14一二思维导图第(1)题:表格数据→青尼罗河占全年流量的60%,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占洪水期流量的90%→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是尼罗河汛期的主要水源图中源流区的位置→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源流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北半球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进入湿季,产生径流多→尼罗河洪水期第(2)题:15一二归纳提升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16一二17一二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1)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地形地貌、气候(光、热、水等)、水文、土壤等因素对生物景观的影响2)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3)“一果多因”的推理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分析、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往往是“一果多因”,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推理“因”例如,大陆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西海岸的沙漠成因,除大气环流的影响外,还有洋流的影响18一二(4)“一因多果”的推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之一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分析某一地理环境要素时,一定要抓住“因”,并分析该因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地理因素的变化,如在热带雨林区破坏植被引起区域内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变化191.(2018·海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C解析: 本题考查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C项正确20(2017·全国Ⅲ卷)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第2~4题21DCA2.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 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3.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4.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22思维导图第2题:结合图例判读图像→夏季图示海域自西向东浮游植物密度由小到大第3题:文字信息“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长江带来的营养盐从河口向外逐渐减少→与浮游植物西少东多不相符→A项错图示海域纬度、天气差异不大→太阳辐射差别小→B项错图示海域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沿岸流应该是向北流→与浮游植物东多西少不吻合→D项错夏季长江径流量大,搬运泥沙能力强→河口附近含沙量大→海水透明度低→表层以下海水光照少、温度低→浮游植物数量少;离河口越远→含沙量越少→海水透明度越高→表层以下海水光照多、温度高→浮游植物数量多→C项正确。
23第4题: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水温呈正相关→冬季图示海域水温降低→浮游植物总量减少与夏季相比,冬季长江处于枯水期→带来的泥沙量减少→河口处水体透明度增加,光照增强→浮游植物密度高值区向西即陆地方向移动综合以上两方面,A项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