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师生双重视角下的本科教育多维评价——基于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的实证分析.docx
24页摘 要基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6年和2018年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运用PLS结构方程模型对本科院校师生的教育满意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有:全国本科教育满意度指数得分稳中有升、趋势向好;本科教育满意度的结构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本科生教育满意度与自身的学习和努力程度正相关;本科大学生和教师对学校的满意度认知结构具有一致性;教师在多个维度上满意度要高于学生;课程与教学质量依然是本科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等等为促进“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落实,提出了“倾听学生声音、相信学生判断、关照学生差异、扩大学生参与、增强学生认同”的意见和建议关 键 词本科教育满意度;教育质量满意度;教育公平满意度;教育环境满意度;以学生为中心;多维评价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近年来在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出现,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学生满意是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衡量标准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直接反映了学生对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满意情况,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家宏观高等教育管理政策落地落实情况,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改进、政策效果评价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大学生和教师对我国大学教育满意或不满意,满意程度如何,哪些方面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呈现怎样的学生特征、学校特征和区域特征差异,是否存在历时性差异,及其背后具有怎样的原因等问题,值得进行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16年5—6月,在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了第一轮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本科生、高职生和企业雇主;2018年5—6月,开展了第二轮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本科院校师生、高职院校师生和企业雇主本研究基于两轮调查结果,专门就本科院校师生的教育满意度进行分析与讨论一、理论模型、工具与方法(一)理论模型 1. 满意度理论模型与假设在模型设计上参考了国内外大学生学习与发展领域的相关研究,同时吸收了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和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设计理念,最终确定的结构方程模型包括5个潜变量,即教育期望、教育质量感知、教育公平感知、教育环境感知和教育总体满意度在该模型假设中,教育期望、教育质量感知、教育环境感知和教育公平感知都会直接影响教育总体满意度,同时教育期望还会通过教育质量感知、教育公平感知和教育环境感知的中介间接影响教育总体满意度见图1)感知是人们对客体的主观认识、主观判断和主观评价,体现了客体对人们的需求的满足程度。
人们对教育质量、教育环境和教育公平的感知程度,一定程度上也是人们对教育质量、教育环境和教育公平的认识程度和满意程度考虑到人们的语言表达习惯,本研究把高等教育满意度的五个组成部分指数得分均以“值”或“满意度”来表述,从而有了教育期望值、教育质量满意度、教育环境满意度、教育公平满意度和教育总体满意度的概念 2. 模型构建与检验福内尔(Fornell)指出,在竞争性市场环境下,顾客满意度和质量评估的频率分布通常是负偏态的为减少极度偏态而产生的统计误差,满意度指数测评采用7分制,使受访者能够更好地进行区分,使用多重指标测量也能够减少偏差模型估计使用偏最小二乘法(PLS),该方法采用迭代技术对因果模型进行估计,不需要数据分布假设,相比于LISREL分析方法更适用于满意度测评 利用SmartPLS 3.0软件中的PLS程序运行满意度模型,测量模型为反映型由PLS模型检验结果可知,教育期望、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教育环境和总体满意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大于0.7,组合信度(CR)均大于0.8,区别效度(AVE)均大于0.6;质量感知、环境感知、公平感知和教育总体满意度的测定系数约大于等于0.4,各指标符合模型质量检验的要求。
总体满意度R2为0.705,大于0.65标准见表1)总体看来,该模型可用于对本科教育满意度进行测算 3. 满意度指数计算方法通过PLS方法进行模型估计(见图2),得到学生满意度潜变量(LV)与其测量变量(MV)权重,就可以加权计算每个学生的满意度分值 上式中,η为学生满意度潜变量,yi为该潜变量对应的测量变量,k为该潜变量对应的观测变量个数以学生总体满意度为例,学生总体满意度潜变量有3个观测变量,且取值为1~7,所以公式可简化为: 若将潜变量中各显变量的权重进行归一化之后,该方程可进一步简化为: 在个体满意度指数得分基础上,再使用算术平均或加权平均的方法,分别计算高校、地区和全国三个层面的满意度指数多个层面的满意度指数构成了本科教育满意度指数体系本研究中,各省和各校的学生满意度指数,采用各省和各校学生满意度的算术平均值;全国学生满意度指数,采用加权系数进行计算,加权系数是各地区当年毕业生人数占全国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这有利于克服调查过程中,某些省份实际参与高校数多于或少于抽样高校数全国本科生满意度指数(Chinese Undergraduates Satisfaction Index, CUSI)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Pit为i省在时间t上的满意度指数,W为i省在时间t上的加权系数,即该省在时间t上大学毕业生人数占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比重。
二)研究设计 1. 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本科教育满意度调查,第二部分为学生背景信息调查第一部分是问卷的主体,共包含57道客观选择题、2道多选题和2道开放问题题目内容覆盖本科教育满意度测评的五个维度题目设计采用李克特式(Likert)七点量表第二部分是个人背景信息题,包括学生个体特征、家庭背景等,共14道客观选择题 2. 调查抽样方法与实施本研究采用分层多阶段不等概率抽样方法以全国高校为目标总体,以省作为抽样子总体,采用二阶段抽样,第一阶段抽取高校,第二阶段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学生和教师 (1)抽取高校确立初始样本量n0,计算公式: 据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 631所,其中,本科院校 1 243所,高职(专科)院校1 388所以全国高校为目标总体,即N=2 631,在置信度1|α=95%,绝对误差限度d=0.05,总体方差S2=0.25时,所需的样本量n0为335所,占全国高校的12.7%另据Krejcie和Morgan的研究显示,当总体数量在2 800左右时,抽取338个样本比较合理 依据上述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此次调查首先在各省份层面抽取样本学校。
按照12%的比例抽取高校,对高校数量比较少的省份,每类抽样学校(本科和高职)最少为3所,如果少于3所,则全部入样由此,全国共抽取调查了高校357所,其中,普通本科高校187所,高职院校169所 (2)抽取学生和教师在学校层面抽取样本学生和样本教师采用等距抽样的方法在每所抽样高校中抽取毕业年级学生140名,全国共抽取普通本科高校毕业年级学生26 180人采用简单随机方式从每所抽样高校抽取教师50名,全国共抽取普通本科高校教师9 350人 (3)组织问卷填答此次调查采取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2018年5月15日—6月15日,课题组开放调查平台,由各省教科院协同抽样高校组织被试学生登录“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网站进行填答问卷课题组共收回学生问卷25 885份,学生问卷回收率为98.9%,收回教师问卷8 924份,教师问卷回收率为95.4%二、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1. 调查对象2018年全国本科教育满意度调查,选取了普通本科高校大学四年级学生和大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大学教师包括专任教师、行政管理教师和学生员等 2. 调查数据清理数据清理采取以下5条原则进行:①删除方差缺失的问卷;②删除方差为0的问卷;③删除作答时间在2分钟以内的问卷;④删除作答选项仅有3个及以下与其他题目不同的问卷;⑤删除有缺失选项的问卷。
3. 样本基本信息全国31个省区市抽样的学生人数介于280~1 678人之间,所占比例介于1.1%~6.5%之间男生、女生分别占比46.2%、53.8%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非“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生分别占比11.5%、11.3%和77.2%综合院校、理工院校分别占比28.6%、30.7%,林业院校、政法院校和体育院校的各占0.5%,其余类型院校所占比例介于0.5%至30.7%之间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全国本科教育学生总体满意度指数为72.41 2018年全国本科教育学生总体满意度指数为72.41,教育质量满意度指数为68.76,教育公平满意度指数为71.83,教育环境满意度指数为70.32,教育期望值指数为67.83对比2018年、2016年两次调查结果发现:①2018年本科教育学生满意度各维度指数得分都有所提高其中,教育质量满意度指数得分增长最高,教育环境满意度指数得分增长最低,各维度指数得分增长比例介于3.75%~6.75%之间②两次调查结果各维度指数得分结构基本相似在五大维度中,总体满意度指数得分最高,教育公平满意度指数得分次高,教育环境满意度指数排第三③教育质量满意度指数得分大幅提高。
2016年教育质量满意度指数得分在五大维度中最低,低于教育期望值;2018年教育质量满意度指数得分较2016年增长4.35,增长6.75%,指数得分高于教育期望值见表2)(二)西部地区学生总体满意度和其他维度指数得分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东部地区高校的学生总体满意度指数为72.74,高于中部和西部;教育期望值、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满意度指数,低于中部但高于西部,教育环境满意度指数与中部相等但高于西部西部地区高校的学生总体满意度指数为71.63,西部地区学生的各维度指数得分都最低见表3)方差分析显示,东部和中部地区在五个维度上统计不显著;东部与西部、中部和西部,五个维度上统计显著(p<0.05)三)本科生最满意和最不满意方面 1. 本科生最满意的十个方面分别为:同学关系、师生关系、贫困生资助、处理不诚信行为的规则、教师备课充分性、学习场所、信息化资源、运动场地与体育设施、考试评分公平、学校校风其中,有60%属于教育环境维度、30%属于教育公平维度、仅有10%属于教育质量维度这说明本科生对学校的校园文化、环境与资源、规则公平等方面满意度较高对比2018年与2016年两次调查结果发现,①在学生最满意的方面,调查结果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
两次调查结果基本相同或相近,区别在于单项的排列次序有所变化,如2016年的贫困生资助、教师精神、学校校风的次序有所下降,而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上升至前两位②教育质量方面进入最满意度的题目,两次都仅占10%,一是由于教育质量提升具有内在渐进性,二是说明教育质量提高程度还没有引起学生的显著反响 2. 本科生最不满意的十个方面分别为:师生课外互动、学生参与权、授课教师质量、国际化资源、学术讲座、协同育人、参与科研、教学方式、课程内容、就业指导其中,有50%属于教育质量维度、40%属于教育环境维度、10%属于教育公平维度这说明本科生对教师教学、课程组织、环境与资源等方面满意度较低对比2018年与2016年两次调查结果发现,①在学生最不满意的方面,调查结果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两次调查结果存在高度交叉,有七项相同或相近,分别为:师生课外互动、学生参与权、授课教师质量(师资力量)、国际化资源、学术讲座、参与科研、教学方式②两次调查结果都集中在教育质量维度2016年是60%属于教育质量维度,2018年有50%属于教育质量维度③教育环境维度不满意的方面有所增加比例由2016年的20%提高到2018年的40%。
四)本科教育满意度的学校类型特征分析 学生就读学校的特征与学生满意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不同城市、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