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课件.ppt
26页引言:引言:西安的儒学文化遗迹西安的儒学文化遗迹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董仲舒墓董仲舒墓 西西安安碑碑林林((西西安安文文庙庙))关中书院关中书院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先秦儒学奠基人先秦儒学奠基人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一、孔子及其思想一、孔子及其思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著作,位列“四书”之首 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一、孔子及其思想一、孔子及其思想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对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秩序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对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的一整套规范的一整套规范1.礼①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论语·子路》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一、孔子及其思想一、孔子及其思想2.仁(1)(1)涵义: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从而调整涵义: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从而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①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卫灵公》③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①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②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③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一、孔子及其思想一、孔子及其思想(2)(2)如何成仁:如何成仁: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3)(3)““仁仁””与与““礼礼””相辅相成相辅相成①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②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学而》一、孔子及其思想一、孔子及其思想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3.义利观安贫乐道,见利思义,将合乎道义作为一切行安贫乐道,见利思义,将合乎道义作为一切行动的准则动的准则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学而》②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③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一、孔子及其思想一、孔子及其思想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一、孔子及其思想一、孔子及其思想4.教育思想(1)(1)有教无类有教无类①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②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2)(2)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卫灵公》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一、孔子及其思想一、孔子及其思想(3)(3)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二、孟子及其思想二、孟子及其思想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被后世尊为“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及其弟子记录并整理的著作《孟子》为“四书”之一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二、孟子及其思想二、孟子及其思想1.仁政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争取民心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梁惠王上》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二、孟子及其思想二、孟子及其思想2.民本思想用用““仁仁””、、““义义””治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治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3.性善论人的本性中,有可以发展为善德的萌芽人的本性中,有可以发展为善德的萌芽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是父母——《孟子·梁惠王上》二、孟子及其思想二、孟子及其思想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4.养浩然之气二、孟子及其思想二、孟子及其思想心存道义,能够经受一切考验,在磨难中成就心存道义,能够经受一切考验,在磨难中成就自我自我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三、荀子及其思想三、荀子及其思想 荀子(约前313-前211),名况,字卿,又称孙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其著作存于《荀子》一书中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1.天行有常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转移,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舜亡——《荀子·天论》②从天命而用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三、荀子及其思想三、荀子及其思想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2.性恶论人性生来是恶的,凭借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人性生来是恶的,凭借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3.礼法并施《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纪纲也——《荀子·天论》三、荀子及其思想三、荀子及其思想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一、儒墨之争一、儒墨之争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1.1.仁爱还是兼爱?仁爱还是兼爱?2.2.敬鬼神还是天命?敬鬼神还是天命?3.3.君权还是民权?君权还是民权?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二、儒道之争二、儒道之争1.1.古今之争古今之争2.2.道德之争道德之争3.3.天人之争天人之争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三、儒法之争三、儒法之争1.1.孔子的保守孔子的保守2.2.孟子的仁政与商鞅的法制孟子的仁政与商鞅的法制3.3.荀子的礼法并施荀子的礼法并施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第三部分第三部分现世的思考现世的思考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为什么要学习和传承为什么要学习和传承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论语论语》》、、《《孟子孟子》》、、《《荀子荀子》》是我国传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在中国古代的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经典之作在中国古代的几千年历史中,人们思考天与人、社会与人生,几乎都中,人们思考天与人、社会与人生,几乎都没有跳出这些哲人的藩篱传统从这里发源,没有跳出这些哲人的藩篱传统从这里发源,反传统也从这里发源反传统也从这里发源…………先秦儒学的文章是先秦儒学的文章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根我们没有理由不加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根我们没有理由不加以珍惜,没有理由不弘扬其中优秀的部分,以珍惜,没有理由不弘扬其中优秀的部分,从而增长见识、开启智慧、涵养德行、砥砺从而增长见识、开启智慧、涵养德行、砥砺人格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