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春晚》阅读答案.docx

22页
  • 卖家[上传人]:柏**
  • 文档编号:319188353
  • 上传时间:2022-06-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78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春晚》阅读答案《春晚》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春 晚  范成大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①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①各自私:这里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选择了两个意象“舞燕”“啼莺”,描绘了晚春时期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  B.颔联点出暮春时令,暗示诗人心绪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遣,樽前花老,诗情难觅,止不住把满怀愁绪抒写出来  C.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作,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  D.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意会即止;描写心境,也只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15.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联的妙处6分)  阅读答案:  14.A(“充满生机”不对,“荒园萧瑟”说明景物并无生机;诗人也没有游赏的兴致,反倒是“懒追随”。

      )  15.①虚写(想象)诗人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暮春图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写归隐之情,含蓄蕴藉,言近旨远③以景结情借暮春田园美景抒发了诗人的思归之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若答“对比,想象的美景与前文荒园的现实萧瑟之景形成对比”也可)(每点2分) 《春晚》阅读答案2  清平乐 春晚  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 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解释:①王安国,王安石之弟,为人耿直, 一生不得志;②小怜,北齐后妃,擅弹琵琶,后常借指歌女  (1)上片构想奇特,别开生面,勾勒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上片用什么艺术表现手法造成了强烈的抒情效果?(4分)  (2)有人说此词“成一家风骨”“结笔品格自高”,你是否有同感?请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1)描写了一幅夜雨过后,万花凋谢,残花遍地的暮春图1分)比喻,将“满地残红”比之美丽的宫锦被污,表现出面对残春的痛惜之情;(1分)拟人,赋予禽鸟以人的感情,不说自己无计留春之苦,而是借莺儿之口吐露此情,手法新巧,饶有趣味;(1分)借景抒情,强化了伤春、惜春之情。

      1分) (只写手法不分析不得分)  (2)结句由伤春的琵琶声写到触目皆是的杨花始终不肯飞入画堂朱户权贵之家,寄托了个人身世之慨,写出了自己的真性情,(1分)是耿直不阿人格的象征1分)只写是否有同感,但不分析不得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春晚》阅读答案3  寂历青山晚,山行趣不稀野花成子落,江燕引雏飞  暗草薰苔径,晴杨扫石矶俗人犹语此,余亦转忘归  殷遥,天宝间仕为忠王府仓曹参军与王维结交,同慕禅寂  (1)中间两联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请简要分析4分)  (2)简要说明诗人“忘归”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①综合运用多种感官野花飘落、果实初成,江燕引雏飞,柳枝飘拂等,是从视觉角度写景;“暗草薰苔径”是从嗅觉角度写景  ②动静结合如“暗草薰苔径,是写静景,“江燕引雏飞”、“晴杨扫石矶”是写动景4分,每点2分如从远近、明暗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2)①山中幽静而富有生机,景趣良多  ②诗人向往宁静脱俗的生活4分,每点2分) 《春晚》阅读答案4  清平乐·春晚  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译文】  怎么也未能把春天留住,白白地让黄莺唱个不停满地都是脏污的红锦落花,是昨夜一场风雨的侵凌  小怜姑娘刚刚弹起琵琶,拂晓她思绪万千萦绕天庭看那不肯进入豪门大户的杨花,自由自在地漫舞春风  【解释】  ⑴清平乐(yuè):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  ⑵宫锦:宫廷监制并特有的锦缎这里喻指落花  ⑶“满地”“昨夜”二句:应作倒装理解  ⑷小怜:北齐后主淑妃冯小怜,善弹琵琶这里借指弹琵琶的歌女  ⑸杨花:一作“梨花”  【赏析】  古来伤春愁秋的诗词多得不可胜数这类被人嚼烂了的题材,却是历代不乏佳篇,非但不使人感到老一套,相反,永远有新鲜之感王安国这首《清平乐》就是这样的好词  词题为《春晚》,顾名思义是写残春景象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一起笔就写由于“昨夜雨疏风骤”,南园已满地残红了词人面对这万花凋谢的景象,自然不胜伤感此时耳边传来了黄莺儿不停的啼唱,于是,他仿佛感觉到多情的莺儿也正为落花发愁,苦劝春天不要归去呢。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好像词人叹息写莺语的“费尽”,实是衬托出词人的失落感,因为花开花谢,春去秋来,是自然规律与莺儿无关妙词人赋予禽鸟以人的感情,不直说自己无计留春之苦,而是借莺儿之口吐露此情,手法新巧而又饶有韵味  此词交叉地写听觉与视觉的感受,从音响与色彩两个方面勾勒出一幅残败的暮春图画开头从听莺声写起,转而便诉诸视觉一夜风雨过后,园花凋谢,残红败蕊,满地飘零,狼藉不堪百花盛开时,灿烂本如宫锦,可惜此时给糟塌得不成样子了!“满地残红”自是残春时节的典型景色,比之美好宫锦之被污损,词人痛惜之情可见  下面又从视觉转到听觉上来  :正当词人目睹这如花似锦的春天匆匆消逝,心中无限惆怅之时,仿佛从远处传来歌女小怜之辈弹奏琵琶的声音,“弦弦掩抑声声思”,那弦弦声声正是惜春惜花之情小怜,即北齐后主高纬宠幸的冯淑妃,因她“慧黠能弹琵琶”,后代诗人常用以借指歌女此词中“小怜初上琵琶”,是从李驾《冯小怜》诗“湾头见小怜,请上琵琶弦”句化出这琶琶之声哀婉动人,当此即将逝去的春宵,有多少闺中佳人长夜不眠,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思飞越千里关山,追寻天涯游子这里,抒写的是由春天的匆匆归去而引起的年华虚度之感,隐隐寄托着一种美人迟暮、英雄末路的悲慨。

       最后,词人写到眼前触目皆是的杨花——这一暮春特有的风光:只见那如雪的飞花飘扬,是那样的自由自,可始终不肯飞入那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伤春、惜春、慨叹美好年华逝去的情怀,寄寓了深沉的身世感慨全词融情于景,写景中融进了自己的生活,写出了自己的性情与风骨,堪称一首出类拔萃的伤春词  【简介】  王安国(1028年-1074年)字平甫,王安石大弟熙宁进士北宋临川(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著名诗人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王安国器识磊落,文思敏捷,曾巩谓其“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  他工诗善文,词尤博采众长,工丽曲折,近似婉约派诗工于用事,对偶亲切其天才逸发,器识磊落,文思敏捷,曾巩谓其“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王平甫文集序》)  文章如《后周书序》、《韩干画马跋》,借题发挥,议论爽快,绰有深意(《艇斋诗话》)  诗歌格律稳健,风韵秀雅,足以名家(《诗薮》外编卷五)七言诗佳句如“桧作寒声风过夜,梅含春意雪残时”(《缭垣》),“平地风烟飞白鸟,半山云木卷苍藤”(《甘露寺》),“若怜燕子寒相并,生怕梨花晚不禁”(《春阴》),“北固山横三楚尽,中泠水入九江深。

      纷纷落月摇窗影,杳杳归舟送梵音”(《同器之过金山奉寄兼呈潜道》),颇有唐诗风韵  还擅长作词,《减字木兰花》(春情)词有“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  解飞花入洞房”之句,将思春情绪写得缠绵悱恻,楚楚动人 《春晚》阅读答案5  郡圃春晚  韩琦①  溶溶春水满方塘,栏槛风微落蕊香  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  沉疴不为闲来减,流景知从静处长  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②堂堂  注:①韩琦一生以天下为己任,这是诗人晚年闲置相州时的作品②堂堂:公然地毫无顾及地  (1)诗的颔联中又、还有何表达作用?(3分)  (2)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愁的内涵4分)  参考答案  (1)前以尽日有时加以修饰,紧扣诗句中的闲字,表现景物的不断重复、单调可厌,(1分)表达出诗人心境的烦闷、孤寂2分)(或答:又、还,表现花鸟由飞而歇,先见后藏,突出了景物的衰飒、寂寞,体现了诗人心境的烦闷、孤寂  (2)春水满塘,春花坠地,浩荡春光正堂堂逝去,有伤春之愁;(2分)诗人桑榆晚景,因病戒酒,终日闲置,是一种难耐的折磨  【解析】  (1)试题分析: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即现)还藏。

      尽日,这是根据当时的观察作出的推论,从中隐隐可见诗人的闲愁在用字遣词上,又、还,亦意在表现景物的不断重复,单调可厌,从而展示出诗人心境的烦闷、孤寂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诗的最后一句,诗人用力点破这万愁的由来:三月去堂堂这既是实写春水满塘、春花堕地,浩荡春光正堂堂逝去;同时,它又是虚拟,比喻诗人桑榆晚景,沉疴在身,这是愁的根源,自然界春天的逝去不过是愁的触媒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赏析  宋代不设郡,但习惯仍称州为郡,故州中公署后的园圃亦称郡圃韩琦晚年既老且病,连一般的公务也应付不了,只能终日闲居;这种生活,对于以天下为己任的韩琦来说,是一种难耐的折磨而当他对着郡圃的一派暮春景色时,感物生情,这种愁情更抑制不住因此,前半首就从这些景物着笔,但并非简单罗列,而是融合了诗人不断变化的情绪,表现出深厚的功力  溶溶春水满方塘,一个满字,活画出春水方生的气象当此碧波平岸、春深如海之际,诗人本应开口一笑,愁苦俱忘但突然之间,微风送来几缕淡淡的清香,诗人敏感地知道:这是春花正在随风飘堕。

      芳时难留,烟景不再,该送春了诗人目光所对是自然界的落花,心中所思则是生命的凋谢,于是悲从中来但妙在诗人并不将这种愁情一泻无余,而是极为含蓄,暗寓于景物描写之中: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即现)还藏尽日,这是根据当时的观察作出的推论,从中隐隐可见诗人的.闲愁在用字遣词上,又、还,亦意在表现景物的不断重复,单调可厌,从而展示出诗人心境的烦闷、孤寂  第三联由景及人,关键在一个闲(静也是闲的意思)韩琦本来是不闲的,他一向在朝廷或边关任职,政事繁剧,军务倥偬;当身染重病之后,为了调养,才申请回到故乡相州任职,因为这里是内地,要闲得多后来病情加重,更是终日闲居了但结果,沉疴不为闲来减,希望落空了;不仅如此,还因为过于闲散却又不甘闲散,既有生理的痛苦,又有精神的苦闷,更觉得时间难熬所以,流景(即时光)知从静处长在字面上和上句是对偶,但意义并非平列,而是递进一层,抒写他的伤感  最后一联直抒无可奈何的春愁古人称酒为酒兵,谓酒能消愁,如同兵能克敌说欲战,就暗含这个比喻在内愁本不可数,加以万字,突出愁多,战字则从反面衬出愁多愁情既如是之甚,诗人想借酒一浇,无奈因病戒酒,连这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