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原列传同步测试题(含答案).docx
16页精品文档. 屈原列传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屈原列传》练习 一、学常识: 屈原,名,字,时期我国伟大的主义诗人,代表作为抒情长诗《》主要作品有《》、《》、《》、《》等汉代把它们合编成《楚辞》 二、字音练习: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属()草稿惨怛()帝喾()靡不毕见()濯() 淖()蝉蜕()滋垢()浊秽()皭()然 泥()而不滓()既绌()商於()既咎() 眷()顾被()发渔父()憔()悴() 哺()育啜()泣罹()难() 三、通假字:解释句中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 3、靡不毕见 4、其称小而其指极大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6、屈平既绌 7、齐与楚从亲 8、亡走赵,赵不内 9、被发行吟泽畔 10、厚币委质事楚 四、古今异义 1、颜色憔悴 2、形容枯槁 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4、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五、解释加点的词: 1、娴于辞令 2、争宠而心害其能 3、屈平属草稿 4、平伐其功 5、王怒而疏屈平 6、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7、可谓穷矣 8、其约其辞微 9、惠王患之 10、大兴师伐秦 11、臣请往如楚 12、奈何绝秦欢 13、屈平既嫉之 14、人君无愚、智 15、王怒而迁之 16、楚有宋玉、景差之徒 17、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六、解释加点词的词类活用: 1、谗:因谗之曰 2、听: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3、邪曲:邪曲之害公也方正:方正之不容也 4、明:明道德之广崇 5、蝉:蝉蜕于浊秽 6、虎狼: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7、祖: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8、日:其后楚日以削 七、判断言句式: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2、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4、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5、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6、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7、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8、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9、此不知人之祸也 10、“离骚”者,犹离忧也 11、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1、求人可使报秦者 13、是以见放 八、一词多义: (一)实词: 1、闻: 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②无何,宰以卓异闻 ③况草野之无闻者乎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志: 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③其志洁,其行廉 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3、疏: ①王怒而疏屈平 ②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③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影 ④《谏太宗十思疏》 ⑤梅以疏为美 ⑦其于计之疏也 ⑧十三经注疏 4、害 ①争宠而心害其能 ②为陶谦所害 ③除国之大害 ④不能害人 5、许 ①而赵不许,曲在赵 ②时人莫之许也 ③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④塞上长城空自许 6、属 ①亡国破家相随属 ②属予作以记之 ③司命之所属 ④屈平属草稿未定 ⑤有宁越徐尚……之属 7、离 ①“离骚”者,犹离忧也 ②约从离衡 ③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 8、迁 ①王怒而迁之 ②再迁为太史令 ③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④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 9、与 ①与之斗卮酒 ②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③何哉?与秦而不助五国也 ④蹇叔之子与师 (二)虚词: 为 1、以为“非我莫能为”也()以1、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2、以一仪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3、竟为秦所灭()3、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4、化而为鸟,其名为鹏()4、以啮人,无御之者() 5、庖丁为惠君解牛()5、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6、为其不可得而法()6、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7、闻秦王善为秦声()7、其后楚日以削() 8、我为赵将()8、传以示美人() 9、为刎颈之交()9、皆以美于徐公() 10、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乃1、乃令张仪佯云秦()焉1、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2、怀王乃悉发国中兵()2、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3、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3、姜氏欲之,焉辟害() 4、今君乃亡赵走燕()4、而惴惴焉摩玩不已() 5、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5、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6、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6、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7、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7、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8、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9、家祭无忘告乃翁() 九、名句默写: 1、长太息以掩涕兮, 2、亦余心之所善兮, 3路漫漫其修远兮, 4、信而见疑,,能无怨乎? 5、举世,,是以见放 6、明道德之广崇,,靡不毕见其约,,,其行廉,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其行廉,,蝉蜕于浊秽,,不获世之滋垢, 7、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十、难句翻译 1、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4、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5、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拓展延伸 工人善琴 万历末(1),詹懋举者守颍州(2)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耳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往见一老人贸薪入城,担头常囊此,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贱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竟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王士禛《池北偶谈》 [注释] (1)万历:明朝神宗朱翊钧的年号(2)守颍州:任颍州的太守 1.解释中加点的词 (1)适弹琴适: (2)矫首矫: (3)善否否: (4)贸薪贸: (5)囊此囊: (6)受工之直直: (7)老人所贻贻: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白话 (1)颇善此乎? 译: (2)詹乃从竟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译: (3)工即鼓前曲一过 译: 3.这位木工令太守“惊异”之处有: (1); (2); (3); (4) 翻译: 万历年间,詹懋举任颍州的太守有次召用木工詹正在弹琴,木工站在窗外,抬头画指,好像在评价好坏叫问他:“你很擅长弹琴吗?”木工答说“是”让他弹,木工就演奏了一遍刚才詹懋举弹的曲子,弹得很好詹很惊讶,问从哪学的木工回答说:“家在西郊外,见一老人进城卖柴,总把琴装在口袋里挂在担头,于是请让看看听他弹奏,心里很高兴,于是向他学琴”詹给他钱,他不要,说:“我,贫贱的木工,只要做工的酬劳”又说:“您的琴是下品,我有琴,是老人赠的,现在献给您”果然是把好琴詹懋举于是跟着木工学琴,学完以后,当时的琴师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 附屈原列传【译】 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习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官位相等,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夺走它,屈原不肯给,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怀王不能听信忠言,明辨是非,被谗言和谄媚之辞蒙蔽了聪明才智,让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的人,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离忧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就是由怨恨引起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它对远古称道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他的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说到的虽然细小,但意义却非常重大,列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含义却十分深远由于志趣高洁,所以中多用香花芳草作比喻,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屈原已被罢免后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秦惠王对此担忧就派张仪假装脱离秦国,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对怀王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齐国与楚国却合纵相亲,如果楚国确实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之间的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起了贪心,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抵赖说:“我和楚王约定的只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里”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去报告怀王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秦国发兵反击,在丹水和淅水一带大破楚军,杀了八万人,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匄,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一带怀王又发动全国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国,交战于蓝田魏国听到这一情况,袭击楚国一直打到邓地楚军恐惧,从秦国撤退齐国终于因为怀恨楚国,不援救,楚国处境极端困窘第二年,秦国割汉中之地与楚国讲和楚王说:“我不愿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仪听说后,就说:“用一个张仪抵当汉中地方,我请求到楚国去”到了楚国,他又用丰厚的礼品贿赂当权的大臣靳尚,通过他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谎话怀王竟然听信郑袖,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在朝中任职,出使在齐国,回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很后悔,派人追张仪,已经不及了 后,各国诸侯联合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了楚国将领唐昧这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要求和怀王会面怀王想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说:“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前往一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截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强求割让土地怀王很愤怒,不听秦国的要挟他逃往赵国,赵国不肯接纳只好又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 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而且反覆考虑这一问题,在他每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 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