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总结课件(共40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x
40页第三单元总结01通假字02词类活用03古今异义04一词多义重点解词课文理解5678虚词总结特殊句式一、通假字便要还家左手倚一衡木词类活用意动用法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二、词类活用戴着高高的帽子01中峨冠而多髯者梳着椎形发髻02居右者椎髻仰面名词作动词向前01复前行向西0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状语在空中04皆若空游无所依向西南05潭西南而望下见小潭向下03向下06日光下澈像北斗星(蛇)一样07斗折蛇行像狗的牙齿一样08其岸势犬牙差互用箬竹叶做的船篷09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10石青糁之以为异01渔人甚异之以为乐02 心乐之意动用法使凄01凄神寒骨使寒02凄神寒骨使乐03钟鼓乐之使动用法走到尽头01欲穷其林形容词作动词1、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往之女家B、便要还家C、其两膝相比者D、始一反焉2、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罔不因势象形B、左手倚一衡木C、影布石上D、处处志之3、下面句子中红体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潭西南而望B、箬篷覆之C、欲穷其林D、其岸势犬牙差互4、下面句子中红体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石青糁之B、皆若空游无所依C、复前行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5、下面各句中红体字与“凄神寒骨”中的“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苦其心志 B、钟鼓乐之C、渔人甚异之 D、富贵不能淫不足06绝境04妻子无论交通鲜美020103三、古今异义05小生076、下面红体字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7.下列句子中红体字的古今意义没有明显变化的一项是()A.崔氏二小生B.芳草鲜美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青树翠蔓,蒙络摇缀8、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交通 无论 B、绝境 问津 C、问讯 间隔 D、良田 妻子舍、乃、遂、寻、属、志、居、从、可、许、差、乐、清、曾、语、因、具、云四、一词多义之、为、其、以、而9、下列句子中红体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B.便舍船,从口入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C.见渔人,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寻向所志 未果,寻病终10、下列句子中红体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此中人语云 如有所语B、并怡然自乐 若听茶声然C、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益其所不能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11、下列句子中红体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B、心乐之 钟鼓乐之C、遂迷,不复得路 遂成枯落D、不可久居 居无何12、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B.具答之C.闻之,欣然规往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3、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忘路之远近 B、乃记之而去 C、处处志之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4、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的词性相同的一项是能以径寸之木箬篷覆之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石青糁之左臂挂念珠倚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A、 B、C、 D、15、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的用法或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以其境过清C、公亦以此自矜 D、以天下之所顺五、特殊句式1倒装句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2省略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既出,得其船3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16、下列句子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17、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B.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C.卷石底以出D.何陋之有六、重点解词 18、下列红体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缘溪行(沿着,顺着)B、日光下澈(清澈)C、其船背稍夷(平)D、道阻且长(艰险)19、下列红体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后遂无问津者(渡口)B、佛印绝类弥勒(类似)C、悄怆幽邃(凄清)D、君子好逑(配偶)20、下列红体字的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A、悉如外人 咸来问讯B、如有所语 鸡犬相闻C、中轩敞者为舱 中峨冠而多髯者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左右芼之七、课文理解 写法主旨内容21、下列对所选文段的内容与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人”行踪的概括: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复寻桃花源。
B、离开桃花源时渔人“处处志之”,再来寻找的人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突出强调桃花源只是一个虚构的“理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社会生活的寄托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村中人“皆叹惋”的原因是为不知道渔人“具言所闻”而“叹惋”D、这篇文章采取层层设疑的写法,既能很好的表现了文章的主旨,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2、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地美好世界B、桃源人的生活,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C、文章采用了层层设疑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一个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D、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写了发现桃源、小住桃源、再寻桃源、离开桃源的经过23、下列对小石潭记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乐作者的游踪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出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小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24、下列对诗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核舟记一文介绍核舟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顺序,而是将船头和中间部分颠倒过来B、核舟记一文中,核舟这件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用料体积小,二是所刻事物繁多,三是所刻人物情态必备C、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追求和思念,写男子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最终求而得之的喜悦D、蒹葭写了主人公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