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速负反馈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讲解.ppt
130页直流调速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 第 2 章 2.3 转速负反馈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2.3.1 单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及静特性 2.3.2 单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分析 2.3.3 无静差调速系统的积分控制规律 2.3.4 单闭环调速系统的限流保护 2.3.1 单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及静特性 控制器功率驱动装置生产机械 电动机 转速给定 电网 转速反馈 转速负反馈单闭环调速系统原理框图 1. 单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 采用转速负反馈的单闭环调速系统 + A TG + Utg n ∆Un U*n M TG Id Un Ud Uct GT + + + 放大器 L 测速 发电机 2. 转速负反馈单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 (1)忽略各种非线性因素,假定系统中各环节的 输入输出关系都是线性的; (2)V-M系统工作在开环机械特性的连续段; (3)忽略控制电源和电位器的等效电阻 为分析闭环调速系统的稳态特性,先作如下 的假定: 电压比较环节 放大器 电力电子变换器 调速系统开环机械特性 测速反馈环节 n 各环节静态关系 以上各关系式中 — 放大器的电压放大系数; —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电压放大系数; — 转速反馈系数,(V·min/r); — UPE的理想空载输出电压; — 电枢回路总电阻。
Kp Ks R Ud0 采用转速负反馈的单闭环调速系统 + A TG + Utg n ∆Un U*n M TG Id Un Ud0 Uct GT + + + L Kp Ks KpKs 1/Ce U*nUct∆Un E nUd0 Un + + IdR _ Un Ks n 转速负反馈单闭环调速系统静态结构图 _ 由上述五个关系式可以得到转速负反馈单闭 环调速系统静态结构图 U*n KpKs 1/Ce Uc∆Un n Ud0 Un + - + KpKs 1/Ce -IdR n Ud0 + - E a)只考虑给定作用时的闭环系统 b)只考虑扰动作用时的闭环系统 n 静特性方程式 将给定输入和扰动输入下系统的静态方程叠 加,推导出整个系统的静特性方程式: 式中, 为闭环系统的放大倍数 n注意: 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表示闭环系统电 动机转速与负载电流(或转矩)间的稳态关 系,它在形式上与开环机械特性相似,但本 质上却有很大不同,故定名为“静特性”,以 示区别 比较一下开环系统的机械特性和闭环系统的静 特性,就能清楚地看出反馈闭环控制的优越性如果 断开反馈回路,则上述系统的开环机械特性为 而闭环时的静特性可写成 3. 开环系统机械特性 和闭环系统静特性的关系 在同样的负载扰动下,两者的转速降落分别为 和 它们的关系是 (1) 闭环系统机械特性的硬度大大提高 闭环系统和开环系统的静差率分别为 和 当 n0op =n0cl 时, (2) n0op=n0cl时,闭环系统静差率小许多 如果电动机的最高转速都是nmax;而对最低速 静差率的要求相同,那么: 开环时, 闭环时, 再考虑Δnop和Δncl之间的关系,得 (3) 静差率一定时,闭环系统调速范围大大提高 如要维持系统运行速度不变,需要闭环 系统的 是开环系统的 (1+ K) 倍。
同时,前三项优点若要有效,也要有足 够大的K,因此必须设置放大器 (4) 给定电压相同时,闭环系统空载转速大大降低 闭环调速系统可以获得比开环调速系统 硬得多的稳态特性,从而在保证一定静差率 的要求下,能够提高调速范围,为此所需付 出的代价是,须增设电压放大器(控制器) 以及检测与反馈装置 结论3: n例2.2 对于例2.1所示的开环系统,采用转 速负反馈构成单闭环系统,且已知晶闸管整 流器与触发装置的电压放大系数 Ks = 30, = 0.015V·min/r,为了满足给定的要求,计算 放大器的电压放大系数KP KpKs 1/Ce U*nUct∆Un E nUd0 Un + + IdR _ Un Ks _ 解:在例2.1中已经求得 Δnop = 275 r/min, 但为了满足D = 20,s 6dB n 系统设计要求 从图中三个频段的特征可以判断系统 的性能,这些特征包括四个方面: 0 L/dB c / s -1 -20dB/dec 低频段中频段高频段 图2.25 典型的控制系统伯德图 n 典型控制系统伯德图 n中频段以-20dB/dec的斜率穿越0dB,而且 这一斜率覆盖足够的频带宽度,则系统的稳 定性好; n截止频率(或称剪切频率)c越高,则系 统的快速性越好; n低频段的斜率陡、增益高,说明系统的稳 态精度高; n高频段衰减越快,即高频特性负分贝值越 低,说明系统抗高频噪声干扰的能力越强。
n 伯德图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以上四个方面常常是互相矛盾的对稳态精 度要求很高时,常需要放大系数大,却可能使系 统不稳定;加上校正装置后,系统稳定了,又可 能牺牲快速性;提高截止频率可以加快系统的响 应,又容易引入高频干扰;如此等等 设计时往往须在稳、准、快和抗干扰这四个 矛盾的方面之间取得折中,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 结果 n 举例说明——利用Bode图分析系统稳定性 n(s)U*n (s) IdL (s) Uct (s) Un (s) + - Ks Tss+1 Kp 1/Ce TmTl s2+Tms+1 + - R (Tl s+1) Ud0 (s) ∆Un (s)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一般情况下, Tm ≥ 4Tl ,因此分母中的二次项 可以分解成两个一次项之积,即 这样,开环传递函数变成 研究例2.3中的系统,已知 Ts = 0.00167s, Tl = 0.012s , Tm = 0.098s ,在这里, Tm ≥ 4Tl ,因此分 母中的二次项可以分解成两个一次项之积,即 满足稳态性能要求的闭环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 已取为 于是,原始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 其中三个转折频率分别为 n 系统开环对数幅频及相频特性 由图可见,相角裕度 和增益裕度Lh 都是负值,所以原始闭环系统不稳定。
这 和例2.3中用劳斯判据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 在单闭环调速系统中实现串联校正,常 用运算放大器组成PI(滞后)、PD(超前 )、PID(超前—滞后)三种校正装置 n 串联校正的实现 n 串联校正的实现——PI调节器 图2.27 比例积分(PI)调节器 Uex + + C Rb Uin R0 + A R1 - i1 i0 - n 串联校正的工程实现方法 Step1 对消时间常数最大的环节 n 串联校正的工程实现方法 Step2 按照 的要求,求得相应的 截止 频率,满足 继而推导出 KPI 的值 2.3.3 无静差调速系统和积分控制规律 本节将讨论,采用积分(I)调节器或 比例积分(PI)调节器代替比例放大器,构 成无静差调速系统 为什么要讨论无静差调速系统? 如前所述,采用P放大器控制的有静差的调 速系统,Kp 越大,系统精度越高;但 Kp 过大, 将降低系统稳定性,使系统动态不稳定 进一步分析静差产生的原因,由于采用比例 调节器, 转速调节器的输出为 Uct = Kp Un n Uct 0,电动机运行,即Un 0 ; n Uct = 0,电动机停止,即Un = 0 。
n 问题的提出 + A TG + Utg n ∆Un U*n M TG Id Un Ud0 Uct GT + + + L ①② 不可能无穷大 不能为零 因此,在采用比例调节器的自动控制系 统中,输入偏差是维系系统运行的基础,必 然要产生静差,因此是有静差系统 如果要消除系统误差,必须寻找其他控 制方法,比如:采用积分(Integration)调 节器或比例积分(Proportional Integration )调节器来代替比例放大器 1. 积分调节器和积分控制规律 图2.28 积分调节器 Uex + + C Rb Uin R0 + - i i0 - Uex Uin t UinUex O 图2.29 阶跃输入时的输出特性 Uexm 积分调节器的传递函数为 只要在调节器输入端有Uin作用,电流 i 不为零,电容C就不断积分,输出Uex不断 增加,直到运算放大器达到饱和 n 积分调节器的特点 n累积作用——只要输入端有信号,哪怕是 微小信号,积分就会进行,直到输出达到饱 和 n记忆作用——积分过程中,如果输入信号 突变为零,积分器的输出将保持在当前值 n延缓作用——即使输入信号突变,积分器 输出也不能跃变,只能以固定的斜率线性增 长。
比例调节器的输出只取决于输入偏差 量的现状;而积分调节器的输出则包含了 输入偏差量的全部历史 有偏差就调节、控制输出保持 等特性 使得积分调节器能够实现无差调节 n 分析结果 积分控制器的输出响应比较缓慢, 为了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需要对积分 控制器进行改进 n 存在问题 如果既要稳态精度高,又要动态响应 快,该怎么办呢? 只要把比例和积分两种控制结合起来 就行了,这便是比例积分控制 n 解决办法 Uex Uin Uexm t UinUex O 比例积分(PI)调节器 Uex + + C Rb Uin R0 + A R1 - i1 i0 - 阶跃输入时的输出特性 KPI Uin 2. 比例积分调节器和比例积分控制规律 O t O t Uex ∆Uin 1 2 1+2 n PI调节器输出特性曲线 2: 积分作用 1: 比例作用 1+2: 比例积分作用 n 分析结果 由此可见,比例积分控制综合了比例 控制和积分控制两种规律的优点比例部 分能迅速响应控制作用,积分部分则最终 消除稳态偏差 图2.31 无静差直流调速系统 + + - + - M + - n U*nR0 R0 Rb Uct L Id R1C1 Un Ud M TG 3 采用PI调节器的单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 + - ~ (1)稳态抗扰性能分析 n(s)U*n (s) IdL (s) Uct (s) Un (s) + - Ks Tss+1 A 1/Ce TmTl s2+Tms+1 + - R (Tl s+1) Ud0 (s) ∆Un (s) 只考虑扰动作用的影响,即令U*n (s)=0,则 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可变换为下面的形式: Δn(s ) -IdL (s) A 1/Ce TmTl s2+Tms+1 + - R (Tl s+1) Ud0 (s) Ks Tss+1 采用不同调节器时,输出量Δn(s)与扰动 量IdL (s)之间的动态关系如下: ①采用P调节器 n 不同调节器作用时,扰动对输出的影响 ②采用I调节器 ③采用PI调节器 ①采用P调节器 n 利用终值定理求扰动输入下的稳态误差 ②采用I调节器 ③采用PI调节器 n 分析结果 只要在控制系统的前项通道上的扰动 作用点以前含有积分环节,当这个扰动为 突加阶跃扰动时,它便不会引起稳态误差 。
如果积分环节出现在扰动作用点以后, 它对消除静差是无能为力的 由于无静差调速系统在稳态时没有速度偏差, 即 Un = 0,因此可以得到 |Un| =|Un*|=αn ,则在系 统设计时可直接计算转速反馈系数 — 电动机调压调速时的最高转速; — 相应的给定电压的最大值 nmax U*nmax n 转速反馈系数的求取 (2)动态抗扰性能分析 这里对单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的动态 抗扰性能进行定性的分析 比较下面的两组动态响应曲线: 给定值不变 突加负载扰动 动态速降 转速偏差 控制电压 给定值不变 突加负载扰动 动态速降 转速偏差 控制电压 2.3.4 限流保护——电流截止负反馈的应用 要明确三个问题: 1. 为什么要加入电流负反馈? 2. 什么是电流截止负反馈? 3. 如何实现电流截止负反馈? 1 问题的提出 为了解决转速负反馈单闭环调速系统 启动和堵转时电流过大的问题系统中必 须设有自动限制电枢电流的环节 n起动的冲击电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