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_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11页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1、“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2、西汉学者贾谊在其《治安策》中宣称:“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其旨在告诫统治者要( )A.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B. 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C.注意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源 D.严惩官吏腐败,加强专制主义3、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4、宦官专权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现象,随侍君侧的宦官操纵皇帝,便控制了国家的政柄。
历史上,宦官专权往往出现在皇帝昏庸、幼主临朝、母后主政之时宦官是皇帝的奴才,不受监察,他们专权往往比官僚专权为祸更烈中国古代出现宦官专权的主要原因是( )A.宦官比大臣更接近权力中心 B.皇帝年幼昏庸母后主政D.宦官得到皇帝信任不受监督 D.皇权至上5、武昌起义爆发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10月13日《申报》有如下报道……昨 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12和13两日《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叛乱”下列有关解读中, 正确的是( )A.两报均较早给予了关注和报道,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大B.两报均大量报道起义情况,反映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高度肯定C.《申报》报道起义较为客观,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泰晤士报》多称起义为“叛乱”,体现英政府的正义立场6、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到:“甲午中日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同日本)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清政府坚决反对与日本交战 B.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好大喜功C.中国民众根本不关心甲午中日战争 D.体现了当时中国民族国家观念不明确7、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
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8、建国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扳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戏”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 )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合作同盟条约》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9、梭伦改革时期,雅典出现了三个分属不同背景的政治派别:代表平原地带氏族贵族利益的平原派;代表沿海地区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的海岸派;代表山地贫穷农牧民的山地派梭伦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海岸派利益的是( )A.颁布“解负令” B.划分四个选区 C.设四百人会议 D.划分公民等级10、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之初,只有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选为议员。
1830年,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的选举由此可见(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B.英国的议会制度通过改革逐步得到发展完善C.议会是英国政治权利的核心 D.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议会制度的改革11、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1887年—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美国在1885—1889年,总统否决议案达324项这些现象最能说明( )A.在国家政权实际运行中行政权居于主导地位 B.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督权C.议会始终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构 D.行政首脑取代议会成为国家的决策中心12、1851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解剖病灶”产生的历史影响是( )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B.直接指导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首次尝试 C.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D.使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产生危机13、为了抵制马歇尔计划对东欧国家的影响,苏联从1947年开始先后与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和经济协定。
由于这些协定主要由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操作产生,因此一般统称为莫洛托夫计划以下关于该计划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利于东欧各国的经济快速恢复和高速发展 B.苏联防止了所有东欧国家的“离苏倾向”C.继承该计划的经互会有利于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D.加剧了美苏争霸的紧张局势14、英法两国前领导人曾说,离开中国、印度和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大国,重大国际问题一个也解决不了美国资深外交官乔治·凯南生前也告诫说:“这个星球绝不会由任何一个单独的政治中心来统治……不论是美元还是刺刀,都不能保证成功”这说明( )A.美国的霸权地位已经基本终结 B.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C.未来世界将成大国政治角逐的舞台 D.世界政治中心已向发展中国家偏移15、清代海关货税除正税外,还有各种数倍于正额的附加征课1810年,一艘由西方进入广州的(一般规模)船,需要交纳的税费包括:正税、付征收人员净费、规银、进口规银、放关规银、拨归慈善用的粮道放关银、海关检查员各种小费等等,总计3278.463两银清政府的税收政策( )A.体现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B.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C.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反映了对海关的严格监管控制16、据史载:唐朝前期,宋州(河南商丘)、亳州(安徽毫县)生产的绢帛质量最高。
江南东道(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的丝织物品种类繁多,很多列为贡品,在产量上已仅次于河南、河北道而跃居于全国的第三位该记载( )A.反映了唐朝主要经济中心在豫皖地区 B.准确地统计了南北方丝织业的发展状况C.反映了唐朝行政区划和丝织业发展特点 D.折射出古代河南、安徽之地是桑蚕中心17、康熙三十九年苏州踹匠(又称“踏布匠”)由于包工头克扣工钱罢工将近一年,最后是以清政府的司法介入暂告结束的康熙五十四年踹匠再次罢工,要用增加的工价,办理普济院、育婴堂,并建立“踹匠会馆”清政府以 “无籍之徒,结党群来,害将叵测”,立石严禁这反映该历史时期( )A.罢工仅仅以经济目的为主 B.政府执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C.农耕文明中分离出一些变异 D.政府立法以管理官营手工业18、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办过程中,李鸿章根据一些官绅的申请,代向清政府奏请准予“酌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材料表明洋务运动( )A.有效抵制了列强对华侵略 B.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9、下表是1913-1921年中国私人资本工业各部门资本额增长情况(单位:万元),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913 年1921 年增长量发展速度%年增长率%棉纺业142398428419691.6473.95面粉业88532572372368.0233.50缫丝业16032253650140.555.07卷烟业138168015421217.39139.67水泥业285880595308.7726.10火柴业294746452253.7419.22A.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造成民族工业全面萧条B.鸦片贸易是推动20年代经济的主要动力C.民族工业某些行业发展速度减慢,整体仍在发展D.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措施,推动民族工业继续发展20、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不仅不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地,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
由此可见,这个报告( )A.有效纠正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B.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C.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D.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21、建国初期某一时期,“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 %,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 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效果比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比较协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由此,可以推测出当时中国( )A.工农业比重严重失调 B.经济建设出现浮夸风C.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D.经济政策深受苏联影响22、李荣忠在《吉他与流行音乐潮》中指出:黑人是非常擅长歌舞的,……在日落以后常聚集在康果广场上,拿着从非洲带来的皮鼓、五弦琴(即班卓琴),敲着、奏着、唱着,用故乡的音乐怀念失散了的亲人,用强烈、刺激性的音响发泄胸中的激愤,在狂欢中求得暂时的超脱该种音乐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存在种族歧视现象 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D.罪恶的黑奴贸易的推动23、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实施“自愿联合政策”,为此,他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法,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
据此可知( )A.高失业率是此次经济危机最为显著的特征 B.解决就业问题是缓解经济危机的核心措施C.胡佛政府未真正改变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D.该措施基本上解决了美国当时的社会矛盾24、二战后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