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祁阳小调表演形式中舞蹈性的研究.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卢****6
  • 文档编号:186170757
  • 上传时间:2021-07-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2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祁阳小调表演形式中舞蹈性的研究 论祁阳小调表演形式中舞蹈性的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对祁阳小调表演形式中舞蹈性的研究,整理出祁阳小调表演形式中具备可舞性动作的动态特点与动律特征,对一些新编小调的表演进行舞蹈加工和二度创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研究提供佐证 关键词:祁阳小调 舞蹈性 酒盅 碟子 祁阳小调是湖南湘南一带的著名曲种,它主要流行于祁阳和祁东等地区,祁阳小调历史悠久,始于何时,无法考究不过经有限的资料和民间的老艺人介绍,大约在明清时,祁阳地区的群众就开始传唱祁阳小调祁阳小调是流行于祁阳地区的古老的民间曲艺,它经过历史的打磨和开展,逐渐形成一种以唱为主,以说唱形式开展的民间曲艺,它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随着社会的进步,祁阳小调也在与时俱进,但它的精髓却在慢慢流失,由于祁阳小调是独特的具有地方色彩的民间曲艺,所以2021年祁阳小调入选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祁阳小调的形式 早期的祁阳小调有三种类型:第一,自娱自乐型没有固定的表演,随意的摆动身体,就地取材以充当道具,通常以夸张的面部表情为整个表演增添色彩,早期祁阳小调的表演形式很独特,是一男一女,一人伴奏,一人演唱,俗称对子调,通常是即兴发挥,经老艺人的介绍,我们得知最初的祁阳小调是在等吃饭的时候,拿起手边的碟子和筷子有节奏的自娱自乐的敲打起来,由此形成了最初的表演形式与表演内容;第二,情感型。

      这种类型通常表演的是男欢女爱的故事,更注重情感的表达,随着时间的打磨和社会的开展,逐渐开展为一男多女或是女子群体等共同伴奏并演唱的表演形式,一男多女的表演形式,通常为男子在旁伴奏,女子进行表演,经过开展,再加上更为系统地编排和多人的演出形式,改编过的祁阳小调内容更为丰富,为了更好地携带和播放,已不再使用现场伴奏的方式,所有的音乐都是提前录制好;第三,花灯小调就是前两者的结合,表演与情感的结合使祁阳小调具有多样性,并赋予了祁阳小调的直观灵魂在探究祁阳小调的过程中,祁阳花灯这个名词出现在了我们眼前,在邹林波的?祁阳小调开展概况的研究?中曾提起过“这里有祁剧、祁阳小调、祁阳花灯、祁阳山歌、祁东渔鼓等戏剧、曲艺和民歌〞并通过对老艺人的采访,我们得知,祁阳花灯是祁阳小调的一局部祁阳地区有一种叫祁阳花灯戏的民间曲艺,它与祁阳花灯在本质上是大致相同的,只是在道具的使用上有所不同,比方说祁阳花灯戏使用的道具是锣跟鼓,两种道具同时敲打出快速的节奏,富有强烈的冲击感;而祁阳花灯使用的道具是碟子、筷子等,节奏有快有慢,并且配合表演形式,节奏相对而言比拟平缓更富有变化性而且现在祁阳花灯戏已经失传了,只留有祁阳花灯了。

      祁阳小调中的祁阳花灯涵盖了花灯戏的表现手法和小调的情感灵魂虽说祁阳花灯可以作为独立的表演形式存在,但是从本质上说,祁阳花灯是祁阳小调的一局部现今,祁阳小调已慢慢失传了,我们更加迫切地需要挖掘出祁阳小调的潜在不同的元素,为祁阳小调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与开展做出奉献 二、祁阳小调中道具的应用 祁阳小调道具的使用 祁阳小调的经典道具组合是碟子与筷子对碟子的挑选是有严格规定的,应选用碟面直径为14.5公分的瓷碟,碟子反面的底座要适中,便于拇指抵住用筷子敲击碟子的边缘时,应发出清脆的声音与碟子相搭配的筷子,应选中等长度,以便于左手的拿捏筷子要有分量,它敲出来的声音才能好听演员表演祁阳小调时,站姿也很独特,它的根本站姿:演员身体直立,面朝一点方向,左脚的脚窝处与右脚脚后跟想靠形成脚位丁字步祁阳小调对道具的拿法有着严格的规定,左手持碟,右手持筷左手要放松和松弛,大拇指和中指捏住碟子的三分之一处的中间,这样有利于持碟的稳定右手的中指夹筷且要反着拿用一句话概括:夹碟不松,夹筷松碟子的敲法较为复杂,要勤加练习,才能完美的演绎它的敲法下面就几种传统敲法进行整理: 1.线敲 根本要求是:右手的大拇指夹住筷子的尾端,左手拿碟子于肚脐前,碟心向下,碟背朝上。

      左手的大拇指和中指都要捏在碟子的三分之一处,不同的是,大拇指捏在碟子的反面,中指捏在碟心的那个面手指要有力才能保持碟子的稳定性,在这个根底上,将右手的手腕发力置筷子的头端,在碟子反面边缘均匀地来回拨动,这样,碟子就会发出“叮叮叮叮叮……〞的声音敲打碟子的过程中,右手力度要适中,手腕松弛要勤加练习才能敲出“叮叮叮叮叮……〞的声音线敲是边走边敲的,预备拍时,左手拿着碟子放于腰侧,准备侧身走出这样的线敲不仅声音好听,动作也很优美它主要用于开头、结尾和过门在祁阳小调中,线敲是最常使用的敲法之一 2.边敲 根本体态是:演员身体直立,面朝一点方向,左脚在左前方向,右脚的脚窝处与左脚脚后跟相靠形成脚位的丁字步根本动作是:左手拿着碟子向正前方伸出去一点,间隔两个拳头宽,有利于右手筷子的敲打第一拍的前半拍,右手用筷子的头部来敲击碟子反面的边缘,后半拍,左手用筷子碰击碟子面的边缘,这是一套动作这个边敲就是这两个动作一直在重复这个边敲是最根底的一种敲法与线敲不同的是,边敲中左手拿碟子的高度不同,线敲中左手拿碟子的高度在腰旁,而边敲中左手拿碟子的高度是位于胸前的第三个纽扣前,与线敲相同的是,都是碟面向下,右手拿筷子的尾端。

      经老艺人介绍,边敲中左手的动作是所有敲法中都要运用的动作而且,边敲大多数用于节奏类的敲击在蒋钟谱的?祁阳小调音乐集成?中,它有另外一个名称叫“姑姑打铁〞 3.抽敲 根本体态是:演员身体直立面向一点,面部看向身体的二点方向双脚跟之前的敲法一样,呈左丁字步步位跟之前的敲法一样,左手拿碟子,碟心向下;右手拿筷子,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夹住筷子的尾端,筷子的头部向下与之前的敲法不相同的是筷子要与手掌呈45度角根本动作是:第一拍的前半拍,右手用筷子的头部敲击碟子的反面边缘;后半拍是由左手用筷子碰击碟子的正面边缘经杨老师的指导,我们知道左手的动作是它的根本节奏,左手的动作根本不变第二拍的前半拍,左手处于同样的位置不变,右手用筷子的尾端冲击碟子的反面中心;后半拍是将左手的筷子碰击碟子的正面边缘第三拍的前半拍,右手用筷子的尾端向外刮击碟子的反面边缘,与此同时,左手将碟子向上移至胸前的第二粒扣子的高度当右手刮击碟子的反面后,右手立即向右侧甩出;它的后半拍同样是用左手的筷子碰击碟子面的边缘第四拍又与前三拍不同第四拍的前半拍,左手在原处,碟面向上,右手用筷子的头部冲击碟子的反面中心,与此同时左手拿碟子的反面对着筷子的头部用力碰击。

      第五拍时,左手与之前一样,拿着碟子于胸前,碟面向上,右手用筷子的尾端以带拖的方式向外刮着碟子的边缘,同时朝二点伸出,并与肩平行;最后,左手向六点方向及接近臀部的高处,碟子的正面向下第六拍的前半拍,左手拿碟子于胸前的第二个扣子处,碟面向下,右手收回并将筷子的尾端向上垂直,筷子的头部向上,用筷子的尾端冲击碟子的反面中心,后半拍那么用左手的筷子碰击碟子的正面边缘抽敲是根底敲法中最难的一种详细介绍了这三种根底的敲法,这三种敲法诠释了碟子的用法其他的敲法都是以这三种敲法为根底在根底敲法上进行变化,手脚配合参加一些动作,整个敲法就提升一个层次比方,腕敲是把戏的敲法,前后上下都要敲,它的根底敲法是边敲,它是在边敲的根底上进行方位的变化,将单一的训练变为复合性的训练;还有平敲,它是从上往下敲或是从下往上敲,自由变化,随身体而动在根本的敲打动作上加上舞步,使整个敲法更为复杂这个敲法主要是两个人对敲,一个人从下往上敲,另一个人从上往下敲,相互对应这个敲法在舞蹈中使用,会让这个舞蹈更加的生动化 祁阳小调与舞蹈中道具应用的比照 蒙古族舞蹈的形成与祁阳小调形成的初衷是一样的,都是自娱自乐,不同的是它们彼此之间的风格差异,蒙古族人们是生活在辽阔的大草原,由此产生它的风格是豪放热情,而祁阳小调它是产生于湘南地区的民间曲艺,它的风格特点比拟柔和。

      舞蹈中也有使用筷子和酒盅的,不同的是它的筷子可以单独使用,筷子舞的道具是由多个筷子组成,用它来敲打人的各个部位而形成舞蹈动作,祁阳小调那么是用一对筷子来敲击碟子,在敲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的动作而产生了舞蹈蒙古族舞蹈中也用酒盅做为道具,蒙古族的酒盅舞是以舞蹈动作为主,道具为辅,而祁阳小调那么是与之相反例如:祁阳小调中的颤盅是以两个酒盅之间不断碰撞而形成的动作变化,在这个根底上身体呈自然状态带动脚下灵巧的变化,而在蒙古族舞中它是个辅助性的道具,身体动作变化居多与祁阳小调中的酒盅存在区别 祁阳小调中最经典的道具组合就是酒盅和碟子,与蒙古族舞蹈两者之间有了清楚的比照,从而可以确定祁阳小调中舞蹈元素的存在 祁阳小调与东北秧歌的舞蹈风格比照 祁阳小调它主要是以唱为表演形式,我们要挖掘出祁阳小调中的舞蹈元素,就必须从祁阳小调中的道具来表达它的道具能具体的表现整个小调中所蕴含的内容比方说碟子,碟子它有很多的敲法,它每个敲法都不一样,都可以拿出来单个表演,它的每一个敲法就是祁阳小调的舞蹈元素祁阳小调中有很多种用法比方说边敲、抽敲、线敲等这些都是祁阳小调的舞蹈元素,它需要我们将它总结归类,以便后人的学习。

      它和东北秧歌有着相似的曲风,但它们舞蹈风格却不一样东北秧歌它的舞蹈风格是“稳中浪、浪中艮、艮中翘〞,其中“稳、浪、艮〞这些都是东北秧歌的舞蹈元素,它的稳是动作扎实,不晃悠,而祁阳小调中的动作那么是灵巧;它的浪是指在表演过程中,由夸张的面部表情带动动作的情感,而祁阳小调中它的表演就在它的面部表情和手中的道具上;它的艮那么是动作的内劲,用艮来表达东北秧歌中的热情,而祁阳小调的热情那么是由敲打道具时,身体自然舞动的韵律来表达的所以说祁阳小调的舞蹈元素就在它的道具中,道具的敲法就是舞蹈元素的具体表达由此看出,祁阳小调的风格可以用这几个字来概括“灵巧如燕、音从巧来、音中有情〞而祁阳小调的表演形式现在是越来越多样化了最开始的时候,祁阳小调的表演形式就是一男一女,这时的表演形式与东北二人转很相像东北二人转它是边唱边跳的,而早期的祁阳小调那么是男的在拉二胡,女的在旁敲碟起舞;东北二人转的表演大多是手绢、扇子的绝活,而我们祁阳小调中的表演那么是碟子和酒盅的绝活,两个大体上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有手上的道具了祁阳小调在后来的开展中逐渐演变为了一男二女、几男几女或都是女子的表演形式,而且它们手上的道具由单一变为多样化;而东北二人转就一直保持着传统的表演形式和元素。

      在采访杨爱萍老师时,杨老师告诉了我们祁阳小调中最著名的几部曲子,并为我们现场演绎了一些曲目其中就有:?讨学钱?、?十月花开?、?五更留郎?等经典的作品在观看了这些曲目后,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祁阳小调得表演形式,这给我们提供了舞蹈的雏形,我们需将它的舞蹈元素更加的细致化,加工它的表演形式,以便它更加的完善和开展在祁阳地区采访时,当地文化部门已经意识到对祁阳小调的传承与保护已经刻不容缓,而我们将对它进行专业的分析和研究,提取祁阳小调中的舞蹈元素,归纳舞蹈元素的难易,创立较为专业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多的人知晓,为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研究提供佐证 基金工程: 本文为湖南科技学院2021年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方案工程 参考文献: 【1】蒋钟谱.祁阳小调音乐集成[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2】邹林波.祁阳小调开展概况的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 【3】龙华.祁阳小调[J].湖南师院学报,1978,. 【4】聂晶.祁阳小调中舞蹈元素的动律动态分析[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04,.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