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docx
18页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课时作业 8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时间: 45 分钟 满分: 60 分一、单项挑选题 〔每道题 2 分,共 30 分〕读近地面 〔虚线 〕和大气上界 〔实线 〕太阳辐射波长分布示意图 〔下图〕, 回答 1~ 2 题;1.“温室效应”会使 〔 〕A. A 部分增大 B.B 部分缩小C. C 部分增大 D.C 部分缩小解析:“温室效应 ” 即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 就吸取的太阳红外线部分增大;答案: C2.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并向大气排放,就会使 〔 〕A. A 部分增大 B.A 部分缩小C. B 部分增大 D.C 部分缩小 第 1 页,共 11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解析:温室效应增强了地面长波辐射的才能, C 部分的范畴增大;氟氯烃破坏大气臭氧层, 使臭氧吸取紫外线才能减弱, 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而到达大气上界的紫外线总量是没有变化的, 因此图中 A部分范畴应缩小;答案: B下图为一种气温空间分布图 〔单位: ℃〕;读图, 完成 3~ 4 题;3.该图显示了 〔 〕 A.气温沿经线方向、纬线方向和垂直方向三个方向的空间变化B.气温沿经线方向和纬线方向两个方向的空间变化 C.气温沿经线方向和垂直方向两个方向的空间变化 D.气温沿纬线方向和垂直方向两个方向的空间变化解析: 该图的纵坐标为高度,反应了气温沿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即气温的垂直空间变化; 该图的横坐标表示不同的纬度, 即沿着某条经线所作,故它反应了气温沿着经线方向 〔即纬度变化方向 〕的空间变化;答案: C 第 2 页,共 11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4.读图可知 〔 〕 A.气温沿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先递减后递增 B.气温沿经线方向上的变化,是先递减后递增 C.气温沿纬线方向上的变化,是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D.气温沿经线方向上的变化,是随纬度的上升而降低解析: 读图可知,气温在垂直方向上, 基本都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沿着经线方向看,纬度越高的地区,气温越低,即气温随 纬度的上升而降低;答案: D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 读图,完成 5~6 题;5. a 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缘由是 〔 〕 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C. a 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D. a 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解析: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所以离地面越远, 气温越低;答案: A 第 3 页,共 11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6. b 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缘由是 〔 〕①到达 b 处的太阳辐射少② b 处的地面辐射弱③ b 处大气吸取的地面辐射少④ b 处大气的保温效应差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解析: B 在高原上,地势高,吸取的地面辐射要少于近地面;同时空气淡薄,大气的保温效应差,故其气温小于同纬度的平原;答案: B“ 春天孩儿面,一日三朝变 ”;请参阅某年 3 月 1 日至 17 日上海地区气温曲线图, 回答 7~ 9 题;7.图中最低气温显现的日期是 17 天中的 〔 〕A. 7 日 B. 10 日C. 12 日 D. 17 日解析: 读图很简洁看出; 第 4 页,共 11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答案: A8.以下 4 天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 〔 〕A. 3 日 B. 6 日 C. 11 日 D.16 日解析:气温日较差是一日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读曲线图可知四个备选日期中 16 日气温日较差最大达 12°C 左右;答案: D9.造成初春气温骤变的缘由,除冷暖气流的影响外,云对气温高低也有肯定影响;以下关于云对气温影响的正确表达是 〔 〕①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造成地面气温不太高②白天多云, 云对太阳辐射的吸取作用, 造成地面气温升得更高③夜晚多云,云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高④夜晚多云, 云将地面热量传到太空中, 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更低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解析: 云层能剧烈反射太阳光,故白天多云时,气温不太高;夜晚云能吸取地面长波辐射, 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故夜晚多云时,气温不太低;应选 C;答案: C图 A 是“ 某城市风向频率图 ” ,图 B 是“ 该城市冬季近地面层不同时刻气温随高度变化过程示意图 ”, 读图回答 10~ 11 题; 第 5 页,共 11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10.该城市方案新建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 最合适的厂址应布局在城市的 〔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解析:此题关键要看懂风向频率图, 图中黑粗线表示风向频率变化,其上点的坐标反映风向, 同时其离坐标原点的距离又反映风显现的频率;从图中可看出, 该地最大风频为东北风, 最小风频为西南风;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对大气污染较严峻, 为了防止对城区造成大气污染,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即西南方向,应选 C; 第 6 页,共 11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答 案 : C 11.该发电厂烟囱的设计高度应不低于 〔 〕A. 50 米 B.75 米C. 100 米 D .150 米解析: 在对流层中, 气温应当随高度上升而降低,这样有利于近地面空气的对流上升, 从而使近地面的污染物质能快速扩散到高空而减轻对地面的污染;但从此题图中却发觉,由 t1~ t3 阶段气温在肯定高度内却是随高度上升而上升的, 这种反常现象即是逆温现象, 从图中可看出,到 t3 时逆温最强, 100 米以下空间都受影响,这样低层大气中的污染物就不能顺当地向高空扩散, 从而使近地面污染加剧; 故发电厂烟囱的设计高度应不低于 100 米,应选 C;答案: C读南京北城郊秋季某日垂直温度梯度 〔℃ /100 米〕时空变化图, 完成 12~14 题;12.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 〔 〕 第 7 页,共 11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A. 8 时至 16 时 30 分 B.17 时至 23 时 C. 16 时 30 分至次日 7 时 D.23 时至次日 5 时 13.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 〕A. 500 米 B.100 米C. 350 米 D.150 米 14.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时 〔 〕 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 B.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 C.有利于大气成云致雨 D.削减大气中臭氧的含量解析:题中垂直温度梯度 0 是临界, 大于 0 就说明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上升,即逆温; 垂直温度梯度为 0 的高度可达 350 米;大气发生逆温时,会抑制空气的对流运动, 大气更加稳固, 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答案: 12.C 13.C 14.B15.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无关的现象是 〔 〕 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暖和些 B.晴朗的天空出现蔚蓝色 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D.日出前的清晨天空光明解析: A 项与大气逆辐射有关, B 项指大气的散射作用, C 项指大气的反射作用, D 项指大气的散射作用;答案: A二 、 综 合 题 〔30 分 〕 16.〔15 分〕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第 8 页,共 11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1〕填出大气层的名称: A , B , C ;〔2〕A 层 气 温 垂 直 变 化 的 规 律 是 ;_〔3〕空气对流显著的大气层是 ;〔填字母 〕〔4〕当太阳大气中的黑子和耀斑增多时, 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层会被扰乱,〔5〕某地区近地面气温 32℃,该地对流层的厚度为 16.8 千米,按一般规律,此时该地对流层顶的气温应是 〔 〕 A.- 100.8℃ B.- 68.8℃C.- 132.8℃ D.- 42.8℃〔6〕 图 中 B 层 气 温 随 高 度 升 高 而 , 这 是 因 为 ;解析:此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大气垂直分层中各层的名称、 气温分布规律、 大气运动特点以及各层与人类的关系等学问;第 〔5〕题是一个简洁的运算题, 第 9 页,共 11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