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航安全管理体系(SMS)审核检查单.pdf
50页民航安全管理体系(SMS)审核检查单(征求意见稿)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二 0 二二年一月目 录1 安全政策和目标.11.1安全政策与目标.11.1.1安全政策.11.1.2安全目标.21.2安全问责和责任.41.2.1主要负责人.41.2.2安全责任.61.3任命关键安全人员.81.3.1航空安全委员会.81.3.2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101.3.3安全管理部门.121.3.4运行部门.151.4应急预案的协调.171.5SMS 文件.201.5.1SMS文件.201.5.2SMS记录.232 安全风险管理.252.1危险源识别.252.2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283 安全保证.333.1安全绩效监测与衡量.333.1.1安全检查.333.1.2自愿报告.353.1.3内部审核(评估).393.1.4事件调查.423.1.5安全信息综合分析及管理.453.1.6安全绩效管理.483.1.7安全相关外委方管理.513.2变更管理.543.3持续改进SMS.584 安全促进.614.1安全教育与培训.614.2安全沟通.6511 安全政策和目标1.1 安全政策与目标1.1.1安全政策维度审核对象效能审核评判要点及标准审核证据备注安全政策的符合性(P)单位层面根据国家、民航局以及其他上级单位的要求,制定了安全政策 不符合 符合单位层面制定安全政策时,应征求关键安全人员、工会和员工代表的意见 不符合 符合单位层面安全政策包括反映单位遵守所有适用的规章要求、不断提高安全绩效水平等承诺 不符合 符合单位层面安全政策包括为实施安全政策提供必要资源的明确声明 不符合 符合单位层面安全政策包括安全报告程序 不符合 符合单位层面安全政策包括与该单位航空活动有关不可接受行为类型的详细说明 不符合 符合单位层面安全政策包括免于处罚的情况 不符合 符合单位层面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安全政策 不符合 符合单位层面安全政策在整个单位内被传达 不符合 符合单位层面该单位定期评审安全政策 不符合 符合安全政策的适宜性(S)单位和部门层面安全政策能够积极鼓励有效的安全报告 存在瞒报、迟报和漏报安全信息 无瞒报、迟报和漏报安全信息,自愿报告的安全信息数量低于同类同等规模单位的平均水平 无瞒报、迟报和漏报安全信息,自愿报告的安全信息数量基本处于同类同等规模单位的平均水平 无瞒报、迟报和漏报安全信息,自愿报告的安全信息数量远高于同类同等规模单位的平均水平2维度审核对象效能审核评判要点及标准审核证据备注单位和部门层面安全政策能够促进积极的安全文化 尚未形成积极的安全文化 初步形成积极的安全文化 基本形成积极的安全文化 已经形成积极的安全文化单位层面该单位主要负责人熟悉、理解安全政策,并清晰地知道其在安全政策方面的责任和义务50%以下50%到 75%75%到 90%90%到 100%单位和部门层面管理人员都熟悉、理解安全政策,并清晰地知道其在安全政策方面的责任和义务50%以下50%到 75%75%到 90%90%到 100%单位和部门层面其他人员都熟悉、理解安全政策,并清晰地知道其在安全政策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50%以下 50%到 75%75%到 90%90%到 100%单位层面安全政策得到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负责人的明显支持 无法提供明显支持的证据 能够提供个别领导明显支持的证据 能够提供部分领导明显支持的证据 能够提供所有领导明显支持的证据单位和部门层面安全政策对该单位来说是持续相关且适宜的 安全政策基本无法提供兑现的证据 少部分安全政策可以提供兑现的证据 大部分安全政策可以提供兑现的证据 所有安全政策可以提供兑现的证据1.1.2安全目标维度审核对象效能审核评判要点及标准审核证据备注安全目标的符合性(P)单位层面在考虑监管方要求、上级部门要求、本单位安全方针(或愿景)、本单位安全政策、本单位安全风险水平等情况下,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目标 没有确定安全目标 安全目标仅考虑1类情况 安全目标仅考虑2类情况 安全目标考虑3 类以上情况单位层面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安全目标 不符合 符合3维度审核对象效能审核评判要点及标准审核证据备注部门层面依据单位分解给本部门的安全目标、本部门的安全风险水平等情况,制定本部门的安全目标 不符合 符合单位和部门层面将本单位或本部门的安全目标分解到相关的职能和层级 直接照搬上级安全目标,安全目标未分解 部分安全目标已经分解到与安全相关的所有职能和层次 安全目标已经分解到与安全相关的所有职能和层次,但无法确保分解后的目标能够实现该单位或者部门的目标 安全目标已经分解到与安全相关的所有职能和层次,分解后的目标实现即可实现该单位或者部门的目标单位和部门层面制定安全目标时,应征求关键安全人员、工会和员工代表的意见 不符合 符合单位和部门层面安全目标构成了安全绩效监视和测量的基础 安全目标未构成安全绩效监视和测量的基础 少部分的安全目标构成了安全绩效监视和测量的基础 大部分的安全目标构成了安全绩效监视和测量的基础 所有的安全目标构成了安全绩效监视和测量的基础单位和部门层面安全目标反映该单位或部门对保持并不断改进SMS 效能所做的承诺 不符合 符合单位和部门层面安全目标在整个单位或者部门内传达 不符合 符合单位和部门层面定期评审安全目标 不符合 符合安全目标的适宜性(S)单位和部门层面安全目标体现单位或者部门的优先安全事项,涉及其需要管控的重大安全风险 需要管控的重大安全风险未体现在安全目标中 少部分需要管控的重大安全风险已体现在安全目标中 大部分需要管控的重大安全风险已体现在安全目标中 需要管控的全部重大安全风险已体现在安全目标中单位和部门层面安全目标的设定满足SMART 原则,包括具体的、可以衡量的、可以达到的、与其他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 完全不满足 安全目标仅满足1-2 个原则4维度审核对象效能审核评判要点及标准审核证据备注 安全目标仅满足3个原则 安全目标满足4 个以上原则单位和部门层面安全目标对单位或者部门来说是持续相关且适宜的 不符合 符合单位和部门层面所有职能和层次都了解本职能和层次相应的安全目标 50%以下 50%到 75%75%到 90%90%到 100%1.2 安全问责和责任1.2.1主要负责人维度审核对象效能审核评判要点及标准审核证据备注单位主要负责人设置的符合性(P)单位层面该单位主要负责人代表该单位对实施并保持有效的SMS 负责 不符合 符合单位层面该单位主要负责人确保安全政策是合适的并进行政策传达 不符合 符合单位层面该单位主要负责人确保分配SMS 所必要的资源 不符合 符合单位层面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不符合 符合单位层面该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建立健全并落实本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职责中仅体现3 个及其以下要点 职责中仅体现4-5 个要点 职责中仅体现6 个要点 职责中体现 7 个以上要点5维度审核对象效能审核评判要点及标准审核证据备注单位层面该单位主要负责人包括下列方面的最终权力:解决所有安全问题;根据该单位的证书、授权或批准进行运作,包括有权停止运行或活动 不符合 符合单位层面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有效实施SMS 所需的资源(尤其是人力、财务等资源)具有控制权 不符合 符合单位主要负责人设置的适宜性(S)单位层面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职责描述(含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中涉及到的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职责)准确、无歧义,无重叠、不一致 存在多处明显冲突或不一致的地方 存在少量冲突或不一致的地方 存在个别冲突或不一致的地方,但不影响实际运行 不存在冲突或不一致的地方单位层面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职责与单位其他人员、部门安全职责之间衔接顺畅,不存在冲突或者不一致 存在多处处明显冲突或不一致的地方 存在少量冲突或不一致的地方 存在个别冲突或不一致的地方,但不影响实际运行 不存在冲突或不一致的地方单位层面该单位主要负责人充分了解其应履行的安全职责、权力和问责 50%以下 50%到 75%75%到 90%90%到 100%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职的充分性(O)单位层面该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下列安全职责:代表该单位对实施并保持有效的SMS 负责;确保安全政策是合适的并进行政策传达;确保分配必要的资源等 无法提供履职的证据 仅能提供 1 类履职的证据 仅能提供 2 类履职的证据 能够提供 3 类以上履职的证据单位层面该单位主要负责人行使下列方面的最终权力:解决所有安全问题;根据组织的证书、授权或批准进行运作,包括有权停止运行或活动等 无法提供行使权力的证据 能提供行使权力的证据61.2.2安全责任维度审核对象效能审核评判要点及标准审核证据备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符合性(P)单位和部门层面建立了本单位或部门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机制,至少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奖惩等相关的制度 未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机制 已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机制,该制度仅包含1 个要点 已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机制,该制度包含2 个要点 已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机制,该制度包含3 个以上要点单位层面该单位的其他负责人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不符合 符合单位层面明确了该单位的其他负责人对安全的责任分工,包括单位分管业务、分管人力、分管财务等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未建立该单位的其他负责人的责任人员和责任范围 仅建立 1 类岗位的责任人员和责任范围 仅建立 2 类岗位的责任人员和责任范围 建立了 3 类以上岗位的责任人员和责任范围单位层面明确了该单位运行部门、安全监察部门、工会、其他职能部门等所有部门对安全的责任分工 未建立任何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 仅建立 1 类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 仅建立 2 类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 建立了 3 类以上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部门层面明确了该部门所有岗位对安全的责任分工,包括本部门所有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 未建立岗位人员的安全责任清单 仅建立 1-2 类岗位人员的安全责任清单,该清单体现了这些类别人员对安全绩效的贡献 仅建立 3 类岗位人员的安全责任清单,该清单体现了这些类别人员对安全绩效的贡献 建立了 4 类以上岗位人员的安全责任清单,该清单体现了相应类别人员对安全绩效的贡献单位层面明确了该单位领导层面的所有岗位安全生产责任的考核标准,该考核标准体现了相应岗位对本单位安全绩效承担的责任 不符合 符合部门层面明确了该部门所有岗位安全生产责任的考核标准,该考核标准体现了相应岗位对本部门安全绩效承担的责任 不符合 符合7维度审核对象效能审核评判要点及标准审核证据备注单位和部门层面规定有权作出有关安全风险可接受水平决定以及实施变更权力的管理层 不符合 符合单位和部门层面建立了对外委方安全绩效的管理制度 未建立对外委方安全绩效的管理制度 建立对少部分外委方安全绩效的管理制度 建立对大部分外委方安全绩效的管理制度 建立对所有外委方安全绩效的管理制度单位和部门层面安全职责、权力和问责应形成文件,并传达给整个单位或者部门 不符合 符合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适宜性(S)单位和部门层面所有人员的安全责任清单描述准确、无歧义,无重叠、不一致或空白 存在多处明显冲突、不一致、重叠或空白的地方 存在少量明显冲突、不一致、重叠或空白的地方 存在个别明显冲突、不一致、重叠或空白的地方,但不影响实际运行 所有人员安全责任清单均无重叠、不一致及空白单位和部门层面所有部门或科室的安全责任清单描述准确、无歧义,无重叠、不一致或空白 存在多处明显冲突、不一致、重叠或空白的地方 存在少量明显冲突、不一致、重叠或空白的地方 存在个别明显冲突、不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