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勾股定理.doc

31页
  • 卖家[上传人]:资****亨
  • 文档编号:272405975
  • 上传时间:2022-04-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87K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育精选第一章 勾股定理1.1 探索勾股定理第1课时 探索勾股定理1.会用数格子(或割、补、拼等)的办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2.学会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重难点)阅读课本P1~3,完成预习内容.(一)知识探究1.观察下面两幅图:2.填表:A的面积(单位面积)B的面积(单位面积)C的面积(单位面积)左图4913右图16925(1)两图中三个正方形A,B,C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解:A的面积+B的面积=C的面积.(2)两图中三个正方形A,B,C围成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什么关系?解:A的边长的平方+B的边长的平方=C的边长的平方.3.阅读课本第3页知识并牢记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a,b和c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a2+b2=c2.(二)自学反馈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则a2+b2=c2B.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和的平方等于第三边的平方C.在Rt△ABC中,∠C=90°,则a2+b2=c2D.在Rt△ABC中,∠B=90°,则a2+b2=c22.若Rt△ABC中,∠C=90°,且AB=10,BC=8,则AC的值是(B)A.5          B.6C.7 D.83.如图,字母B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C)A.12B.13C.144D.194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求下列图形中未知正方形的面积或未知边的长度.解:左边未知正方形的面积为225,右边x=8.例2 已知在Rt△ABC中,∠C=90°.①若a=3,b=4,则c2=25,c=5;②若a=6,b=8,则c2=100,c=10;③若a=40,b=9,则c=41;④若a=15,b=8,则c=17.活动2 跟踪训练1.在△ABC中,∠C=90°.若 a=5,b=12,则 c=13;若c=41,a=9,则b=40.2.等腰△ABC的腰长AB=10 cm,底BC为16 cm,则底边上的高为6,面积为48.3.△ABC中,AB=15,AC=13,高AD=12,则△ABC的周长为(C)A.42 B.32C.42或 32 D.37 或 33活动3 课堂小结1.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思想方法?2.对这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与同伴进行交流.第2课时 验证勾股定理及其计算1.学会用拼图法、等积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正确性.2.学会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重难点)阅读课本P4~6,完成预习内容.(一)知识探究求出下列未知边的长度.解:y===8.(二)自学反馈1.在△ABC中,∠C=90°.若a=6,c=10,则b=8.2.某农舍的大门是一个木制的矩形栅栏,它的高为2 m,宽为1.5 m,现需要在相对的顶点间用一块木板加固,木板的长为2.5m.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你能利用图中的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验证勾股定理吗?用割补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画图说明理由)方法一:方法二:例2 我方侦察员小王在距离东西向公路400 m处侦察,发现一辆敌方汽车在公路上疾驶.他赶紧拿出红外测距仪,测得汽车与他相距400 m,10 s后,汽车与他相距500 m,你能帮小王算出敌方汽车的速度吗?解:由勾股定理,得AB2=BC2+AC2,即5002=BC2+4002,所以BC=300.敌方汽车10 s行驶了300 m,那么它1 h行驶的距离为300×6×60=108 000(m),即敌方汽车的速度为108 km/h.活动2 跟踪训练1.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3 cm,底边长为10 cm,则它的面积为(D)A.30 cm2 B.130 cm2C.120 cm2 D.60 cm22.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 cm,12 cm,则斜边上的高为cm.3.你能利用这种方法证明勾股定理吗?解:梯形由三个直角三角形组合而成,利用面积公式,列出代数关系式得:(a+b)(b+a)=2·ab+c2.化简即为a2+b2=c2.4.如图,某人欲横渡一条河,由于水流的影响,实际上岸地点C偏离欲到达地点B200 m,结果他在水中实际游了520 m,该河流的宽度为多少?解:根据图中数据,运用勾股定理求得AB===480(m).答:该河流的宽度为480 m.活动3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何收获呢?1.2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1.学会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重点)2.理解勾股数的概念,并准确的判断一组数是不是勾股数.(重点)3.能对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进行一些综合运用.(难点)阅读课本P9~10,完成预习内容.(一)知识探究下列各组数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3、4、5;   5、12、13;    6、10、12.(1)这三组数都满足a2+b2=c2吗?(2)分别以每组数为边长作出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吗?(单位:cm)(3)请你说说三角形三边符合什么条件才是直角三角形呢?(4)请你举出几组勾股数.解:(1)前面两组满足,最后一组不满足. (2)前面两组数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最后一组数构成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3)满足a2+b2=c2才是直角三角形. (4)比如9,40,41;7,24,25;6,8,10等.(二) 自学反馈1.下列各组数中,以a,b,c为边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A.a=1.5,b=2,c=3B.a=7,b=24,c=25C.a=6,b=8,c=10D.a=3,b=4,c=52.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ABC,若小方格边长为1,则△ABC的形状为(A)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D.以上答案都不对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判断由线段a、b、c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1)a=15,b=8,c=17;   (2)a=13,b=14,c=15.解:(1)因为152+82=225+64=289,172=289,152+82=172,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因为132+142=169+196=365,152=225,132+142≠152,所以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例2 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1所示,按规定这个零件中∠A和∠DBC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得这个零件各边尺寸如图2所示,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图1          图2解:在△ABD中,AB2+AD2=9+16=25=BD2,所以△ABD是直角三角形,∠A是直角.在△BCD中,BD2+BC2=25+144=169=CD2,所以△BCD是直角三角形,∠DBC是直角.因此,这个零件符合要求.活动2 跟踪训练1.如果三条线段长a、b、c满足a2=c2-b2,那么这三条线段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为什么?解:是.因为a2=c2-b2,所以a2+b2=c2,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是直角三角形.2.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C)A.5,6,7 B.10,8,4C.7,25,24 D.9,17,153.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曾指出,如果m表示大于1的整数,a=2m,b=m2-1,c=m2+1,那么a、b、c为勾股数.你认为对吗?如果对,你能利用这个结论得出一些勾股数吗?解:对.因为a2+b2=(2m)2+(m2-1)2=4m2+m4-2m2+1=m4+2m2+1=(m2+1)2,而c2=(m2+1)2,所以a2+b2=c2,即a、b、c是勾股数.m=2时,勾股数为4、3、5;m=3时,勾股数为6、8、10;m=4时,勾股数为8、15、17.4.如图,AB=3,CB=4,∠ABC=90°,CD=13,AD=12.求该图形的面积.解:连接AC.因为在Rt△ACB中,AB=3,CB=4,所以AC==5.在△ACD中,因为AC2+AD2=52+122=132=DC2,所以△ADC为直角三角形.所以该图形的面积为S△ADC-S△ACB=×5×12-×3×4=24.活动3 课堂小结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互逆命题.3.互逆定理.4.勾股数.5.勾股定理的应用:(1)判断三角形的形状;(2)用于求角的度数;(3)用于求边长;(4)用于求面积;(5)用于证垂直.1.3 勾股定理的应用1.学会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2.在实际问题中构造直角三角形,提高建模能力,进一步深化对构造法和代数计算法的理解.阅读课本P13~14,完成预习内容.(一)知识探究如图,在一个圆柱石凳上,若小明在吃东西时留下了一点食物在B处,恰好一只在A处的蚂蚁捕捉到这一信息,于是它想从A处爬向B处,你们想一想,蚂蚁怎么走最近?容易得出四种方案:情形(1)   情形(2)    情形(3)    情形(4)易算出:情形(1)中A→B的路线长为:AA′+d,情形(2)中A→B的路线长为:AA′+.所以情形(1)的路线比情形(2)要短.在情形(3)和(4)的比较中出现困难,可用剪刀沿母线AA′剪开圆柱得到矩形,情形(3)A→B是折线,而情形(4)是线段,故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判断(4)较短,最后通过计算比较(1)和(4)即可.(1)中A→B的路线长为:AA′+d.(2)中A→B的路线长为:AA′+A′B>AB.(3)中A→B的路线长为:AO+OB>AB.(4)中A→B的路线长为:AB.得出结论:利用展开图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沿母线剪开圆柱体,具体观察.接下来怎样计算AB?解:在Rt△AA′B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AB2=AA′2+A′B2,若已知圆柱体高为12 cm,底面半径为3 cm,π取3,则AB2=122+(3×3)2,所以AB=15.(二) 自学反馈一根垂直于地面的电线杆AC=16 m,因特殊情况,在点B处折断,顶端C落在地面上的C′处,测得A C′的长是8 m,求底端A到折断点B的长.解:设电线杆底端A到折断点B的长为x m,则斜边为长(16-x)m,根据勾股定理,得x2+82=(16-x)2.解得x=6.故底端A到折断点B的长为6 m.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李叔叔想要检测雕塑底座正面的AD边和BC边是否分别垂直于底边AB,但他随身只带了卷尺.(1)你能替他想办法完成任务吗?(2)李叔叔量得AD长是30厘米,AB长是40厘米,BD长是50厘米,AD边垂直于AB边吗?为什么?解:(1)能.(2)因为AD2+AB2=302+402=2 500,BD2=2 500,所以AD2+AB2=BD2.所以AD和AB垂直.例2 如图是一个滑梯示意图,若将滑道AC水平放置,则刚好与AB一样长.已知滑梯的高CE=3 m,CD=1 m,试求滑道AC的长.解:设滑道AC的长为x m,则AB的长为x m,AE的长为(x-1)m.在Rt△ACE中,∠AEC=90°,由勾股定理得AE2+CE2=AC2,即(x-1)2+32=x2,解得x=5.故滑道AC的长度为5 m.活动2 跟踪训练1.甲、乙两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大象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辨别真假水果》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Part A spell 教学课件.pptx 苏少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 我的好朋友》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Part A talk 教学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Listen and say教参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单词讲解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第一课时教学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Listen point and repeat教参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Fun time教参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Lesson 3教参课件.pptx 辽海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2 涂涂画画》精品课件.pptx 辽海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1 美好的事物》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课时 1 A talk 教学课件.pptx 苏少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 我跟别人不一样》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Lesson 1 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5 Lesson 4教参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Lesson 4教参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Lesson 1教参课件.pptx 大象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2.感官的本领》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Listen point and repeat教参课件.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