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可编)《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作业1参考答案.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创飞
  • 文档编号:227027247
  • 上传时间:2021-1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29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1 参考答案指导: 题目要求同学们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进行讨论, 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同学们可联系下列具体方案:只要同学们写的有理有据,条理清楚,能自圆其说就可以参考案例一、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 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农民一旦失去 土地就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人群, 生活陷入困境,成为一个新的弱势群体 因此,如何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后顾之忧, 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 农 ”问题的解决产生直接影响,有利于我国城市化的正常进程,也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1 造成我国农民失地的原因分析目前我国被征地农民大约有 5000 多万,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用土地转为非农用地,全国每年至少有 400 万农民成为失地农民 据预测, 到 2030 年我国还将会有7000 万到 8000 万的失地农民。

      尽管有些地区经济发展很快,农民失地后得到的补偿也比较高但有关调查显示, 56 %的失地农民失地后生活水平下降,部分失地农民成为 田无地、就业无岗、保障无份、创业无钱 ”的群体,由此引发诸多社会矛盾几乎所有地区,特 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郊区,都存在征地造成农民失地、失业的问题造成农民失地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1 工业化、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加快推进工业化、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唯一途径 然而工业化进程加速, 城市建设进入新一轮的快速扩张期, 建设用地迅速增加,必定向农民征地1.2 耕地产权不明晰 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缺陷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涵尚 不够充分和明确, 土地产权主体不清, 农民通过承包获得的土地权益尚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在操作中, 政府拥有分配土地的绝对权利, 土地归集体所有是虚的, 集体最多不过是土地的经营者、管理者,征用土地缺乏刚性约束。

      1.3 土地征用的补偿标准太低 我国征用农民土地的补偿方式简单, 补偿标准太低 过去,一些单位和企业征用农民的土地,只要安置农民在该单位或企业就业,稍微补偿即可近年来,尽管补偿标准有所提高,但仍然比较低, 远远低于市场实际价格, 再加上中间环节的扣留,农民得到的比较少1.4 一些地方大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加剧了土地征占的程度特别是在我国征地制度和干部考核制度不很完善的情况下, 有些地方官员好大喜功, 追求政绩, 不顾实际情况盲目地征用大量土地2 当前失地农民安置中存在问题2.1 现行失地安置方式的短期性和不平等性目前,农民失去土地后,主要有以下几 种安置方式: 货币安置后自谋出路、 征地单位或原集体经济组织安置以及目前部分地方正在 探索的土地换社保安置目前,这些安置多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2.1.1 货币安置,往往有两个弊端,一是安置标准不一由于各级政府制定土地补偿标准时把征地用途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根据公路建设、 水利保护、企业用地、商品房开发等不同用地途径, 而使农民的补偿费差异较大, 甚至相差数倍, 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

      其次, 一次性补偿费终究有限, 一旦用完或使用不当提前用完, 如果赋闲在家, 又无土地耕作提供 生活资料,则失地农民维持生计就非常难了2.1.2 征地单位以及原集体经济组织就业安置,在短期来讲确实体现为失地农民已实 现就业,如保安、保洁、保绿等工作,但其工作往往是不稳定的,收入也是不确定的,要视 征地单位或原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效益而定,一旦征地单位或原集体经济组织自身难以为 继,那么这批失地农民同样生活无着2.1.3 土地换社会保障安置,该办法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新办法出台前的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如何衔接, 地方政府有无财力承受 二是土地征用补偿用于社会保障是否能够实现自我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会不会给下届政府带来较大的隐性债务; 三是由于征地用途不同使得补偿水平不一, 最后体现在个人的社会保障待遇上如何确定, 能否实现相对公平; 四是为确保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来源, 可能会增加企业用地成本,此影响了企业投资环境。

      2.2 农民失地后就业无门 目前, 农村有一技之长的农民以及文化程度较高、会不会由接受过相应技能培训的农民, 早已找到工作, 而绝大多数文化水平低、 以种植业为主、没有工作经验 和技能或年龄偏大的农民, 根本无法找到工作 由于缺乏就业和创业能力, 农民失地后就处 于坐吃山空的状态,未来的生活极不稳定2.3 农民失地后缺乏社会保障 由于土地不仅是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资料, 还承担着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 而现行的安置办法往往未充分考虑失地农民的养老、 就业、 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 因此, 一旦土地被征用, 农民就失去了基本生存的生活底线, 务农无地、 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生活在城市边缘,成为新的城市弱势群体3 解决失地农民安置中存在问题对策思考3.1 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建立低水平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失地农民将会逐步成为城市居民 在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具体措施中, 必须注意与城市社会保障体制的对接, 因为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对征地时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农民, 至终老 对于征地时处于劳动年龄段的人员,的社会保障办法执行直接纳入养老保障体系, 定期领取养老保险金直 主导政策是促进其就业, 就业以后按城镇职工3.2 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及其监管建立与失地农民情况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资金来源问题是核心问题 要解决好失地农民问题, 关键在于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 解决城中村村民的后顾之忧的关键在于筹集到相应的社会保障经费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基金是用来维持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的, 各部门应将资金及时、 足额地划拨到当地财政部门的基金专户中 资金的使用和支付由当地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 实行收支两条线和财政专户管理,单独建账,专款专用,不得转接、挪用、或截留、挤占3.3 强化地方政府的就业引导功能是建立失地农民政府主导型社会保障的关键就业保障是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最有效的办法 失地农民大多知识技能缺乏, 就业困难大, 再加上他们虽然长期从事农业劳动,但在城市周边收入丰厚,他们不愿意找寻工作。

      府应当进行实行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 凡是劳动年龄内的人员均可进入劳动力市场,为此,政享受免费的就业培训、 职业咨询、就业指导等服务 征地后会有一部分自留用地, 村委会可以利用这部分土地进行出租,或建立自己的产业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3.4 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失地农民属于新型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地位低下,经济能力有限, 在征地过程和其他社会活动中, 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 民提供多种方式的法律援助, 为其能够平等地享有行政救济的权利建立通畅的渠道对土地权利的行使切实得到法律的保护要为失地农 使农民3.5 把加强社会保障、降低失地贫困人口规模纳入地方行政干部的政绩考核城市化是解决中国 农 ”问题的根本出路,国家正在不断推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改革地方行政干部政绩考核的评价体系,不能只追求 GDP 指标,应该把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 就业岗位增多、 降低失地贫困人群规模等社会公益事业作为地方行政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通过制度考核, 让关注贫困群体成为地方行政领导为民执政的第一要务, 内化成他们为官一任的价值取向。

      参考案例 2:《城市生活无着落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细则第十八条受助人员户口所在地、 住所地的乡级、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帮助返回的受助人员 解决生产、生活困难,避免其再次外出流浪乞讨;对遗弃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监护人,责令其履行抚养、赡养义务;对确实无家可归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 年人应当给予第十九条受助人员在救助站期间应当遵纪守法, 不得辱骂、 殴打救助站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受助人员,不得破坏救助设施,不得毁坏、盗窃公私财物,不得无理取闹、扰乱救助工作 秩序对受助人员的违法行为, 救助站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制止; 受助人员违规违纪情节严重的, 或者发现受助人员有犯罪嫌疑的,应当及时报请公安机关依法处理第二十条救助站应当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安全责任制、 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救助站应当将受助人员入站、离站、获得救助等情况如实记载,制作档案妥善保管第二十一条救助站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 《救助管理办法》 第十条、 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

      对违反规定的, 由该救助站的上级民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较重的,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救助站的领导和监督管理, 履行以下职责:( 一 ) 监督救助站落实救助措施和规章制度;( 二) 指导检查救助工作情况;( 三) 对救助站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四) 调查、处理救助站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违纪问题;( 五) 帮助救助站解决困难,提供工作条件第二十三条救助站的上级民政主管部门不及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