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中央苏区基层政权建设的经验及对当今基层社会管理的启示.doc
4页论中央苏区基层政权建设的经验及对当今基层社会管理的启示 论中央苏区基层政权建设的经验及对当今基层社会管理的启示[摘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 席对苏区的政权建设特别是基层政权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将 基层政权建设摆在苏区政权建设的突出地位;健全苏维埃民主制度, 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领导人民群众创造了合符实际的民主 参与实践形式认真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我国的基层政权建 设和社会管理都具有指导意义[关键词]中央苏区基层政权建设人民当家作主基层社会 管理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 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伟 大实践,对苏区的政权建设特别是基层政权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 索,培养了大批治党、治军、治国的骨干力量,积累了政权建设的丰 富经验,形成了系统而丰富的政权建设思想认真研究这些思想对于 指导我们今后的国家基层政权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实现 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中央苏区基层政权建设的特点1.将基层政权建设作为苏区政权建设的着重点苏维埃共和国先后在1931年、1933年颁布了《地方苏维埃政 府的暂行组织条例》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地方苏维埃暂行组织法(草 案)》,明确规定:“市苏维埃、乡苏维埃政权,是苏维埃政权的基本 组织” o毛泽东特别重视基层政权建设,认为一切苏维埃政权工作的 实际执行,主要在乡这一级。
他曾形象地比喻说:“我们耍建立一个 坚固的塔,就要从打下坚固的塔脚做起,我们要建立坚固的苏维埃, 也要打下坚固的苏维埃塔脚,这就是城乡苏维埃了乡苏维埃(与 市苏维埃)是苏维埃的基本组织,是苏维埃最接近群众的一级,是直 接领导群众执行苏维埃各种革命任务的机关 [1] P343他还强调 指出:“乡的工作重心在村由于重视基层政权建设,苏维埃政府 建立起了同人民血肉相连的关系苏维埃的基层政权就象一张周密的 大网,将苏区各级政府与广大民众密切联系在一•起,这就有利于最大 限度地组织和发动群众,有效地推进苏区各项工作,苏区也得到了有 效的扩大和巩固2•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把苏维埃政权建设成民主的政权为体现工农政权的性质,保障广大劳苦民众当家作主,实现苏 维埃政权的民主化,中央苏区非常重视苏维埃政权的民主政治建设 首先,建立和健全民主选举制,由选民直接选举产&民主政权机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乡(市)苏维埃的代表,完全由 全乡(市)的选民大会选举出来” O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选举细则》和《苏维埃暂行选举法》都明确规定了选民登记、公布选民名单、确定 工农代表比例、划分选举单位、公布候选人名单、报告苏维埃的工作、 注意妇女的当选等相关选举内容。
使更多的工农群众积极参与苏维埃 的选举,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这一基本政治权利其次,建立乡(市) 代表会议制,推动基层苏维埃政权的民主化乡(市)代表会议由乡(市)选民依法选举的代表组成,是乡(市)的最高权力机关,中央 苏区在乡(市)普遍建立乡(市)代表会议制,以吸收广大工农群众 直接参与基层政权民主管理一切重大问题和任务的完成必须经过乡(市)苏维埃代表会议的讨论决定,实行议政合一此外,建立代表 联系制度,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和接受群众监督乡(市)苏维埃的代 表,除规定的常驻人员外,以不脱离生产为原则根据代表和居民住 所的接近,将全体居民适当分配各个代表的领导Z下,使每个代表都 有固定联系对象,从而保证上级的命令、指示和居民的建议和提案都 得到及时的贯彻和反馈中央苏区这一系列民主制度的建立,使苏区群众在中国历史上 笫一次享有了民主权利,受到了苏区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巩固了苏维 埃政权3.实行小区域小组织的行政管理,组织形式更符合实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划分行政区域暂行条例》规定了乡(市) 苏辖区的管辖纵横范围和管理人口数,而且还规定,由于“级数太多, 指挥不便”,必须精简村级组织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因为少了村 级组织反而带來了工作上的困难,随即乂逐步恢复了村级组织。
《地 方苏维埃暂行组织法(草案)》规定“乡的全境Z内,应按照距离远 近与居民多少划分若干村但每乡至多不得超过5个村” o毛泽东在 《乡苏怎样工作》中认为,村“一般以划得小为好,村划得大了不便 领导工作”小区域小组织的乡村级行政管理,是符合当吋苏区的实 际情况的有效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使得苏维埃密切接近于群众,不因 管辖范围太大,而不能够更好地了解群众的情况和需求,反而使民众 的意见能迅速反映到苏维埃來,得到讨论与解决,为群众参与建设苏 区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外,在乡苏维埃和市苏维埃之下,还组织各种 专门的工作委员会,作为乡(市)苏维埃的执行组织,辅助乡(市) 苏维埃行使管理职能委员会分经常组织和临吋组织两种,根据工作 的经常性与临时性来决定乡(市)苏维埃下设的各种委员会,可根 据工作需要并经上级苏维埃同意后增加或减少,每个乡(市)苏维埃 代表必须参加一至两个委员会的工作,同吋吸纳群众中的积极分子参 加委员会,参与苏维埃政权的管理,行使管理国家的主人翁权利因 此,委员会制度是联系广大群众,推进苏维埃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4•坚持苏维埃政权为工农兵所有,为工农兵谋福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中华苏维埃政权 所建立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
苏维埃全部政权是属于工 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 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就明确提 出,工农兵政府不仅要动员人民进行战争,还要做很多的工作女th “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提高农民的劳动热情,增加 农业生产;保障工人的利益;建立合作社;发展对外贸易;解决群众 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 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 [21P136—137他强调政府要特别注意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指出: “一切群众的实际丰活问题,都是苏维埃应该注意的重要问题假如 苏维埃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讨论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苏 维埃就真止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止地围绕在苏维埃的 周围,热烈地拥护苏维埃革命的政权,如果忽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 益和生活问题,就会失去群众,就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31P136 他还专门写了《乡苏怎样工作?》的文章,明确规定乡苏维埃T作的 原则是四个“最”,即:最能够接近广大群众,最能够发挥群众的积 极性与创造性,最能够动员群众执行苏维埃任务,并且最能够争取任 务完成的速度,使苏维埃工作与革命战争、群众生活的需要完全配合 起來。
[4] P343正是在这种重视民众、关心民众思想的指导下,苏 区制定的土地法、劳动法和关于经济政策等一系列法令和决议,都深 得人民拥护宜接来口民众、依靠民众,同广大民众结合起来发挥它 的政权职能,也成为苏区地方苏维埃政权建设的显著特色和优势二、中央苏区基层政权建设的基木经验1・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对二次全苏大会的报告》中提 出“工农民主专政的苏维埃,他是民众自己的政权,他直接依靠民众 他与民众的关系必须保持最高度的密切,然后才能发挥他的作用 为了体现工农民主专政的特点,苏维埃开始了实行普遍选举制度的实 践中央苏区共实行了三次普选,尽管这些选举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 方,但在中央苏区群众中广泛地唤起了民主意识,使人民群众真正体 会到当家作主的权利此外,苏维埃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还非常 重视來自人民群众参与和监督乡(市)苏维埃实行的代表会议制度、 成立的各种委员会都吸纳了人民群众的参与代表来口群众又散布于 群众Z中,并通过代表联系制度与群众发生固定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