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耀州窑的月白釉瓷研究.doc
11页耀州窑的月白釉瓷研究【摘要】月白釉瓷是要耀州帘生产的重要瓷器品种,它以釉质晶莹 温润如玉、高雅别致脱俗,深得市场和上层社会的青睐耀州窑月白釉瓷 采代晚期开始出现,金代大量烧造当时人们崇尚玉器但玉器材质昂贵、 瓷器原料低廉口储量广,仿玉效果的月白釉瓷则应运而生耀州帘唐代创 烧,五代发展,北宋鼎盛、其工艺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窑工们已熟知当地 烧瓷原料属性,不但烧造出“巧如范金、精比琢玉”闻名遐迩的刻印花青 瓷,而且不断创新、广收博集、模仿景徳镇青白釉瓷器似玉效果,适应市 场用户的新需求,创烧出该窑似玉效果的月白釉瓷新品种本文依据耀州 窑遗址发掘资料以及遗址区外墓葬和窖藏出十•月白釉瓷的材料,对英特 征、产生的口身条件、历史背景等进行探讨分析,并对文献记载作以考证, 提出新的观点关键词】耀州窑月白釉瓷分析探讨耀州帘是中国古代北方名帘,因其宋时属耀州辖治而得名,窑址在今 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宋代所烧制的刻卬花青瓷“巧如范金、精比 琢玉”,不但深受国内市场青睐、还上贡皇室,远销域外宋代是耀州窑的鼎盛期,经过唐、五代三百余年的创新发展,到了宋 代,其陶瓷烧造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进入金代,耀州窑承袭宋代青 瓷烧造技艺,在适应民品需求量俱增,革新工艺、扩充帘炉容积增加产量 的同时,继续向皇室贡瓷①。
为了开拓市场,迎合文人雅士和贵族阶层的 嗜好,该窑大量烧造了月白釉瓷月白釉瓷的烧造时间、特点及出土概况月口釉瓷以乳白色为基调,有白中闪青、口中闪灰等,釉质乳浊失透, 釉层肥厚如冰似玉,酷似深秋的一眩皓月,温润、恬静它以素面无纹居 多,为追求玉感效果施釉较厚,一般釉层厚度在2毫米左右月白釉瓷以 实用器为主,器型主要有碗、盏、碟、盘、杯、缽、盒、罐、瓶、器盖、 炉、洗等少量适合器型的碗、盘类有卬刻纹饰,多见牡丹、莲花、鸭、 鹅、犀牛等,纹饰简洁、刻花生动,与同时期青瓷装饰风格雷同由于釉 汁乳浊失透,此类月白釉瓷器纹饰则显得含蓄、朦胧月白釉瓷的出现是在宋代晚期②,大量烧造则在金代装烧工艺可分 为两类:一类采用单件匣钵仰烧法,另一类则采用砂圈叠烧工艺采用单 件匣钵仰烧的大多是罐、瓶、炉类的异形器以及有装饰纹样的适合类器物 砂圈叠烧工艺出现在金代,比同时期单件匣钵仰烧的时间稍晚,说明月白 釉瓷的大量烧造以及市场、用户的广泛需求耀州窑月白釉瓷的出土主要集中在窑址,其次是在窑址以外的窖藏和 墓葬现择其典型、代表性的器物作一介绍:1、1959年窑址发掘出土宋代晚期月白釉瓷③盘 敞口、平沿、卧足,内底印一朵莲花纹,胎灰白,施月白釉。
口 径16,高2.5,足径5. 6厘米缽口微敞、鼓腹、坦底、卧足,内底印刻束莲纹,施月白釉口径 17. 1,高6,足径4. 2厘米2. 1985-1992年窑址发掘出土宋代晚期月白釉瓷④碗 标本91TVT19②:1,敞口、圆唇、弧腹、小圈足外斜、内底下凹, 器壁较薄,施月白釉、釉层厚、足底露胎,胎灰白口径18.8,高7.6, 足径5. 4厘米盏标本92VTTT10③Z74: 66,侈口、圆唇、深弧腹、小圈足,施月白 釉、色泛绿、釉层透亮、釉面开片,灰胎、质坚密口径12.4,高5.5, 足径3. 5厘米盘 标本86IIIT9②:H23: 50,宽平沿、浅腹斜壁、平底内凹、浅卧 足,施月白釉、釉色淡绿泛白、釉层厚,内底心和腹部各饰一周弦纹,胎 厚色灰口径18,高2. 6,底径2. 7厘米碟标本91IVT12②:43,敞口斜腹、卧足、内腹六出筋、外壁有六道 压印凹痕,施月白釉、内底凸印西帑莲纹,口径12.6,高2.6,底径2.7 厘米龙首八角杯(图一)标本86IVT6②:2,敞口、圆唇、弧腹、长八边 形、平底为内凹、一侧腹贴龙头把手,施月白釉、釉匀润透明、内底印莲 花纹,外底及柄底露胎、胎色灰白。
口长11・8,宽9.6,底长4.5,宽4.3, 高4. 7厘米瓶标本85IIT4(3)H3: 54,细长颈、圆肩、鼓腹下收外撇、圈足外撇、 施月白釉、釉色淡绿、釉面光亮;腹部为六条竖纹,间隔一格刻折枝牡丹 纹,余则填刻荷花、荷叶及三叶水草纹,颈部刻仰莲纹,肩刻双重覆莲纹, 下腹刻双重仰莲纹,仰莲Z下足曲Z上一周凸棱残高16.1,最大腹径 10,底径8. 2厘米3、窑址基建出土金代月白釉瓷⑤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位于耀州窑遗址区内的某部队营房基建时挖到窑 址堆积层,出土了一批月白釉瓷,器型有玉壶春瓶、三足炉、鸟食罐、盘、 杯、碗等铜川市电瓷厂工程师、耀州窑遗址文保组长梁观登及时发现 保护了这批瓷器,并全部交给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铜川工作站经鉴定,这 批月白釉瓷为耀州窑金代所烧造,择其典型器介绍:三足炉(图二)圆唇、窄折沿、短直颈、扁圆腹、下附三兽足,施 月白釉、釉汁肥厚玉润、有细碎开片,内施釉到沿下、外施满釉、足跟露 胎口径9.7,高9.5厘米玉壶春瓶(图三)喇叭形口外撇、细长束颈、溜肩、圆鼓腹、圈足, 通体施月白釉、釉色泛青、温润如玉、通体施满釉、足跟露胎、胎灰白、 质细密口径5,高25.5,底径7厘米。
4、墓葬出土金代月白釉瓷⑥北京市丰台区王佐米粮屯金代乌古论窝论墓是1980年5月底发现的, 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対其进行了发掘清理随葬器物中有2件耀州窑月白釉 鑿耳洗、2件月白釉瓷碗,其造型、釉色等特征均与耀州窑遗址出土金代 标本类同鑿耳洗 敛口圆腹、小平底卧足、底足无釉,口沿一侧出半月形鑿耳、 鑿耳下附小环耳,施月白釉、釉色淡青白、釉层厚而均匀、色泽明亮、莹 润如玉、有细碎开片,胎灰白、细腻、制作精致施满釉、底足与环耳外 侧露胎,内底心饰一道弦纹口径16,高5.1,底径4. 6厘米 碗直口、平底、卧足、足底无釉,内底印饰折枝牡丹纹,施月白釉、色淡青 白、莹润明亮,胎灰白、质细腻口径17.1,高6.2,底径4. 2厘米5、窖藏出土金代月白釉瓷⑦1988年初夏的一天,陕四省耀县柳林镇寺村的几个儿童在村外的土坡 上玩“滑梯”,滑了几个来回后坡面上塌陷出一个洞窟,里边整齐的摆放 着一摞摞瓷器村干部将瓷器全部取回保存并报告县博物馆,县博物馆将 这批瓷器全部征收这批瓷器共30余件,制作精细、造型别致,釉色有 翠绿、姜黄、月白三种,器型有碗、盘、盏、缽、杯、洗、瓶、罐、炉等, 经鉴定为金代耀州窑所烧造。
据长者介绍,唐代这里就建有一座规模不小 的寺院,香火很盛直到元以后才衰败,寺村因此而得名这批瓷器无明显 的使用痕迹,不像是日常生活用具,很可能是寺院为举行佛事活动定烧的 专用器皿其中有4件月白釉瓷:鑿耳洗(图四)敛口、曲腹外鼓、坦底卧足、口沿一侧出半月形鑿 耳、鑒耳下附小环耳,施月白釉、釉色淡青白、釉层厚而均匀、有色明亮 莹润如玉,胎灰白、质细腻、制作精致施满釉、底足与环耳外侧露胎内 底心是一道眩纹口径15.4,底径4,高6厘米该器与北京金代窝论墓 出土的月白釉鑿耳洗造型、釉色一致直腹缽(图五)直腹、直口、圆唇、平坦底、圈足,施月白釉、釉 色泛青失透、釉层厚而均匀、极富玉感,足跟露胎、胎灰白口径13.1, 高7.8厘米执壶(图六)小口内敛、窄溜肩、梨形长腹、近足部内收、大圈足、 下腹部一侧安圆柱状长曲流、对应一侧安扁圆把手,施月白釉、釉色青中 泛白、釉质纯净、釉层较厚、温润如玉,施满釉、足跟刮釉口径1.5, 高11.6,足径5. 1厘米荷叶形盖缽(图七)盖面隆起、顶塑莲杆钮,沿呈翻卷荷叶状;缽 子口、敛口圆唇、溜肩、上腹鼓弧形、卧足,胎灰白、质细密、制作精致, 施月白釉、釉色泛青、釉层肥厚、莹润如玉,口径6. 8,高10,底径3厘 米。
耀州窑月白釉瓷产牛的自身条件耀州帘成功创烧出仿玉效果的月白釉瓷,有着该窑自身的诸多有利条 件该窑创烧于7世纪的初唐,止值中国瓷业空前广泛发展时期,南、北 方著名窑场相继出现,形成“南青北白”的瓷业格局该窑虽然起步较南 北名窑晩,但在向南方越窑学习牛产工艺技术时,能结合当地原料特点和 自身工艺条件,不断改进完善青瓷制烧工艺,中晚唐时青瓷的制烧水平已 明显提高到了五代,青瓷成为主流产品,其质量U能和越窑秘色瓷相媲 美了入宋,该帘达到极盛时期,从瓷土燃料的开采、坯料的制备、成型 制作,配釉施釉到装窑烧成,整个工艺流程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烧制出 的刻印花青瓷产詁“巧如范金、精比琢玉”,“视其色温温如也、击其声铿 铿如也”,闻名遐迩月白釉属青釉系,胎釉中的含铁量及烧成气氛则是 这株并蒂莲上不同的姊妹花的关键所在宋晩期和金代,耀州窑的匠师们 已娴熟的掌握了月口釉的配方和烧成工艺,烧制出温润如玉的月口釉瓷1974年,铜川市陈炉陶瓷厂的科技人员成功的仿制试烧出耀州窑宋代 青瓷,对仿烧青瓷标本测试得知,“胎中氧化铁为1.54%,釉中氧化铁为 1.90%"⑧;“烧成温度为1300度左右,用弱还原焰烧成”⑨o 1986年,该厂又成功仿制试烧出月白釉瓷,科研结论揭示:“胎和釉的含铁量及烧 成气氛,是决定青瓷釉色的两大关键,月白釉制品胎含铁量在0. 5-1.0, 釉含铁量在0. 0-0. 8的范围内,弱还原焰烧成较为合适,烧成温度为1200 度左右”⑩。
同时也对试烧的月口釉标本进行了测试,胎中氧化铁含量为 1.07%,釉中氧化铁含量为1.32%O耀州窑青瓷和月白釉瓷的仿制及测试数 据表明,二者胎釉含铁量有别,青釉含铁量明显高于月白釉,高4-5%; 它们的烧成火焰气氛完全相同,都釆用弱还原法,但青瓷烧成的温度又明 显高于月白釉瓷,高出100多度耀州窑月门釉瓷产生的历史原背景耀州窑月门釉瓷的产生,还与当时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 精神文化需求等密切相关北宋立国,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宋初削减了若干割据政权时 期的赋稅,人民得以从沉重的负担中解脱,国家社会安定统治阶级为了 增加国家经济收入,还实行了新的地主与农民的租佃制度,使佃农对地主 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削弱这种经济关系的变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与此同时,商品经济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全国出现了许多商业繁荣、 人口密集的城市宋人的生活意识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相 对体现在对瓷器使用的新需求加之宋朝廷重视了海外贸易,其中就有大 量的瓷器外销空前的经济繁荣刺激了制瓷业的昌盛,南北窑场林立,如 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瓷业大发展也造就了一个个技艺绝顶的名窑耀州 窑凭借唐、五代以来形成的庞大规模和雄厚工艺基础,如鱼得水、一跃跻 身于名窑行列,为其顺应市场和用户需求奠定了物质基础。
耀州窑月白釉瓷的产生,还受到景德镇青白瓷的直接影响o青白瓷是宋代景徳镇创烧的一种独具风格的新瓷品种,它的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 间,白中显青、青中显白,故此而得名这一新品种是模仿青白玉的色质 特点,为迎合使用者追求玉器效果而烧制的玉器原材料稀少昂贵,制作 工艺复杂费时,皆为皇室贵族所享用,而瓷器生产原料低廉,生产成本较 低,因此仿玉效果的瓷器应运而牛且长盛不衰南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铺席条记载:“ 又有大小铺席,皆是广大物货,如平津桥沿河,布 铺、扇铺、温州漆器铺、青白碗器铺之类 吴自牧《梦梁录》卷 十三铺席条亦记载:“黄草铺温州漆器、青白磁器 ”两书都详细记录了南宋都城临安有转售青白瓷器的店铺据对国内宋墓及遗址出土青白瓷的统计,江苏、江西、辽宁、浙江、 湖南、内蒙古自治区、湖北、安徽、河南、陕西、四川、吉林等十二个省 区都有青白瓷出土(11),足见其影响、流通之广以景德镇为代表生产 仿玉效果的青白瓷先声夺人,产品不但流通国内而口远销海外 耀州窑博采众家之长,对风靡南北各地的青白瓷加以消化,依靠自身制作青 瓷的传统技艺和当地原材料优势,瞄准市场,及时调整詁种结构,烧制出 与青白瓷同曲异工之妙、如玉似冰的月白釉瓷。
北京金代窝论墓、耀县柳 林寺村窖藏出土的耀州窑月白釉瓷,说明当时上层贵族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