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庵梦忆序.ppt
18页功名耶落空, 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 锄头耶怕重, 著书二十年耶仅堪覆瓮, 之人耶有用没用? ——《自题小像》,.,张岱 (1597--1689),又名维城,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自称蜀人,他家自曾祖以来,都是显官,又是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张岱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尤擅散文,著有《陶庵梦忆》、《琅嬛文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文学名著前人说:“吾越有明一代,才人称徐文长、张陶庵,徐以奇警胜,先生以雄浑胜《陶庵梦忆》共八卷,成书于甲申明亡(1644年)之后,直至乾隆四十年(1794年)才初版行世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如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以及山水风景、工艺书画等等,构成了明代社会生活的一幅风俗画卷,尤其可以说是江浙一带一幅绝妙的《清明上河图》其中虽有贵族子弟的闲情逸致、浪漫生活,但更多的是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的反映同时本书中含有大量关于明代日常生活、娱乐、戏曲、古董等的记录,因此也被研究明代物质文化的学者视为重要文献 这些十分琐细、个人化的东西,各种官方文书档案自然是不屑于记载的。
如果要了解晚明时期江南地区民众特别是士人阶层的生活情况和心理状态,以该书为代表的这类书籍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由于作者生活优越,游历广,见识多,不经意间的描绘,往往让我们这些后人感到惊叹,感到震惊它所描写的,是一种感性的历史《陶庵梦忆序》是张岱为其传世之作《陶庵梦忆》所作的序 张岱是仕宦世家子弟,前半生过着封建士大夫的风流浪漫生活,可惜偏逢末世,随着明清政权的更替,当时的前明官僚钱谦益、吴梅村、龚鼎孳等苟事新朝,而张岱却“披发入山”,隐居不仕,生活窘迫,“常至炊断”,坚决不与满清统治者合作,体现了刚直不阿的气节作为“故国不堪回首”的明朝遗民,今昔对比,现实与梦幻交织,作者满腔的亡国之恨、满腹的思念之情,便化作了《陶庵梦忆序》等写梦写幻的追忆之作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 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 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 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陶庵国破家亡,没有地方去,就散发入山,成为令人吃惊的野人 老朋友看见我,如同看见毒药猛兽不敢喘气,害怕接近 我自作挽诗,常常要自杀,因为《石匮书》没有写成,还活在人间。
然而瓮里的粮食屡屡吃尽,不能够开灶,才知道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二老,竟自饿死,不吃周朝的粮食,那是后人夸奖美化他们的话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饥饿之余,喜欢写点文章于是想到以前生长在王导、谢安那样的家庭里,生活很是豪华,现在遭到这样的因果报应:,.,以笠报颅,以篑报踵,仇簪履也 头戴草帽,脚穿草鞋,是报应过去的插簪穿履 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 身穿打补丁的粗布衣服,是报应过去穿鲜厚衣服 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 吃野菜粗米,是报应过去吃美味的食品 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 睡草褥子、枕石头,是报应过去睡温暖柔软的床 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 用绳拴门板,用瓦瓮的口作窗户,是报应以前住在明亮干燥的房子里 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 用烟熏眼睛,用粪臭鼻子,是报应以前闻香睹艳 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 用脚走路,用肩扛囊,是报应以前拥众坐车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过去的种种罪恶,从现在的种种报应中可以见到张岱在晚年回忆往事的时候,总是悔恨有加,自谴不已他有较浓厚的佛家思想,但并非佛教的虔诚信徒;他生于诗书礼仪之家,思想却自由散漫。
但他却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清兵南下后,他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在书中,他不时表达出忏悔之意,不过,该忏悔的不是他这样一位没有任何官阶的平民百姓,而应该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皇帝和显赫一时的权臣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不仅是个人在忏悔,也是在替一群人进行忏悔,替一个王朝进行忏悔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在枕上听见鸡叫,黎明前的清新空气涌来,因此想起我的生平,繁华糜烂的生活,如过眼云眼,五十年来的生活,成为梦 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 现在自己刚从黄粱梦中醒来,自己的车马刚从蚂蚁穴中回来,应当怎样度过寂寥的时光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 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遥想往事,回忆起来就写下,拿到佛像前一一忏悔 不排列年月,也不列年谱,不分门类,有别于《志林》 偶尔拿起一则,如同走旧路,如同见到老朋友,如同见到了昔日的城郭人民,自己反而能因此高兴,真像人家所说的,痴人面前不能说梦了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 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 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从前有个西陵的脚夫,给人家挑酒时失脚打破了酒瓮,想到没有东西赔偿,坐着痴痴的想:“如果是梦就好了 一个寒门学子在乡试中中举,将要赴鹿鸣宴,恍恍然,还以为不是真的,自己咬自己的胳膊说:“莫不是梦吧?” 同是一个梦,有人怕它不是梦,有人怕它是梦,这是痴人的一种表现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 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以流传后世 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我现在一生将近,还在这里写作,这又是一番梦话 于是叹息运用智力写作文章的人,功名之心难去,犹如黄粱梦醒,夜尽天明,卢生将殁时上疏,还想着像王羲之、王献之一样,流传后世 那么产生好名这一根性,就像佛家的舍利一样坚固,焚化身体的火越猛,越是烧不掉了张岱将什么看作是一场梦?,自己的往昔和现今,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 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 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 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 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 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跡山居 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 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 布衣疏莨,常至断炊 ——《自为墓志铭》,.,人生一场大梦,张岱还有痴迷于心的东西吗?,《石匮书》未成,《石匮书》是张岱利用家藏数据所著纪传体明史,五易其稿,九正其讹。
就在《石匮书》校对定稿时,康熙二年庄廷鑨《明史》案发,张岱好友查继佐无端地牵连下狱,因此案而死者七十余人张岱感到因私修明史随时都有被告发、被捕杀头的危险,于是于康熙四年为自己预营“生圹于项王里之鸡头山”,并仿效陶渊明、王绩、徐渭预先写下了《自为墓志铭》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世人笑我忒风颠,我笑世人看不穿 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