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汇总第一单元.doc
7页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汇总第一单元--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 0 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 5 倍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7.4 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 X 表示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 F、检验 G、作答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汇总第二单元--确定位置1.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2.数对(x,y)第 1 个数表示第几列(x) ,第 2 个数表示第几行(y) ,写数对时,是先写列数,再写行数3.从地球仪上看,连接北极和南极两点的是经线,垂直于经线的线圈是纬线,经线和纬线、分别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表示“ 经度”和“纬度”, “经度 ”和“纬度”都用度(°) 、分(′) 、秒(″ )表示4.将某个点向左右平移几格,只是列(x)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左减,向右加,行(y)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右平移 2 个单位后的位置是(8,3) ,列 6+2=8;将点( 6,3)的位置向左平移 2 个单位后的位置是( 4,3) ,列 6-2=45.将某个点向上下平移几格,只是行(y)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上减,向下加,列(x)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上平移 2 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5) ,行 3+2=5;将点( 6,3)的位置向下平移 2 个单位后的位置是( 6,1) ,列 3-2=1五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知识点复习汇总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 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2.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符号[ ,]表示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3.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符号( , )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4.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举例:3×5=15,15 是合数5.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举例:[6,8]=24, (6,8)=2, 24 是 2 的倍数6.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①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举例:15 和5,[15, 5]=15, (15,5)=5②素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举例:[3,7]=21, (3,7)=1③一个素数和一个合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5,8]=40, (5,8)=1④相邻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9,8]=72, (9,8)=1⑤特殊关系的数(两个都是合数,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但他们之间只有一个公因数 1) ,比如 4 和 9、4 和 15、10 和 21,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⑥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短除法 (详见课本 31 页内容)五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知识点复习汇总--数字与信息1.我国目前采用的邮政编码为“四级六码”制第一、二位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 ,第三位代表邮区,第四位代表县(市)邮电局,最后两位是投递局(区)的编号2.身份证编码规则:1-6 位数字为行政区划代码,其中 1、2 位数为各省级政府的代码,3、4 位数为地、市级政府的代码,5、6 位数为县、区级政府代码7-14 位为您的出生日期,其中 7-10 位为出生年份(4 位) ,11-12 位为出生月份,13-14 位为出生日期,15-17 位为顺序码,是县、区级政府所辖派出所的分配码,其中单数为男性分配码,双数为女性分配码18 位为校验码,是由号码编制单位按照统一的公式计算得出来的,其取值范围是 0 至 10,当值等于 10 时,用罗马数字符 χ 表示五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知识点复习汇总第四单元-- 认识分数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 1 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五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知识点复习汇总第五单元-- 找规律1.单向平移求不同的和的个数规律:方格的总个数—每次框出的个数+1=得到不同和的个数2.双向平移如果平移的方向既有横又有纵,我们只要分别探究出两个方向上各有几种不同的排列方法(和单向平移的规律一样) ,相乘的积是多少一共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法一共有多少种贴法=沿着长的贴法×沿着宽的贴法3.中间的数× 框出的个数=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个数=中间的数(注意:有些数字的和是不能框出来的, (1)是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个数≠中间的数;(2)是虽然“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个数=中间的数”,但中间的数在边上;(3)出现有空白方格 )五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知识点复习汇总第六单元-— 分数的基本性质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 分数的大小不变 ,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和整数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类似2.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 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3.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方法: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 4.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做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5.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1)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2)化成小数后再比较3)先通分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4)十字相乘法球的反弹实验球的反弹高度实验的结论:(1)用同一种球从不同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不变,这说明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2)用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五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知识点复习汇总第七单元-— 统计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 ;③分别描点、标数;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五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知识点复习汇总第八单元-— 分数加法和减法1.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为带分数;计算后要验算。
2.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 1,分子都是 1 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 1,分子都是 1 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差举例: 3.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数就越接近 0;分子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就接近 12;分子分母越接近,分数就越接近 1举例: 4.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5.整数加法的运算律,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可以在分数加、减法中运用,使计算简便乘法分配律也适用分数的简便计算6.裂项公式(用于特殊的简便计算) - = (分母是相邻两个自然数,分子是 1) - = = - = (分母相差 2,分子是 2) - = = 密铺1.由线段围成的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能够密铺2.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圆)不能够密铺五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知识点复习汇总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策略1、倒推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在计算、图形转换、时间推算等许多实际问题中都有应用倒推时还用到一些反义词呢,如上下 左 右 前 后 加 减 乘 除2、要正确解决多次倒推的策略就是对题目先进行“整理”,通过“整理”过程来理清思路,再倒推回去或列方程解答。
3、对于条件出现“一半”的复杂倒推题目,通常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分析列算式来解决五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知识点复习汇总第十单元-—解决问题策略1.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以前所学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2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 O 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 r 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 d 表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3.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先两脚叉开,再固定针尖,最后旋转成圆画圆时要注意: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4.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 2 倍d=2r, r=d÷2)5.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6.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所以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直径或半径7.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画法:(1)画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8.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画法:(1)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9.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10.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每分前进米数(速度)=车轮的周长×转数11.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 π(读 pài)表示π 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 3.14π>3.1412.如果用 C 表示圆的周长,那么 C=πd 或 C = 2πr13.求圆的半径或直径的方法:d = C 圆÷π r= C 圆÷ π÷2= C 圆÷2π14.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 C 半圆= πr+2r C 半圆= πd÷2+d15.常用的 3.14 的倍数: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16.圆的面积公式:S 圆=πr 2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 π 倍18.半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S 半圆=πr 2÷219.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