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器统计功能的应用.doc
3页计算器统计功能的应用电子计算器携带方便、使用简单,是目前使用较广泛的统计分析工具,除了 具有最常用的一般数学运算功能外,还可以进行统计分析按其功能可以分为普 通型、函数型、高级函数型和可编程序型尽管其操作方法不尽一致,但其基本 原理、方法和多数运算功能均相似,在使用时先学会一种以后,则可参照说明书 掌握其它类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现以CASIO fx-82TL为例介绍计算器功能的 用法,其它型号可参考使用说明1. 进入统计状态先开机,按MODE| (带框者表示键盘的按键,下同),按“SD”对应的| 2 |(单 变数统计模式),此时屏幕下方中间出现“SD”符号,计算器已进行统计状态 退出按“COMP”对应的(普通计算模式),此时屏幕下方中间“SD”符号 消失2. 清空数据库在输入数据(或下一组数据)之前,必须将计算器数据库中的数据清空,否则 会导致统计结果错误2.1 检查数据库按RCL -hyp,屏幕左上方显示“n= ”,屏幕右侧如果是“0”,则数据库 内没有数据,否则内有数据需清除2.2 数据库清空按Shift]- Ac/oN^| = 可清空数据库,重复2.1步骤可检查是否清空3. 数据输入、结果输出与应用3.1 直接法例1试分别计算以下两个玉米品种的10个果穗长度(cm)的样本容量、平均 数、方差、标准差、平方和以及变异系数。
表 1 两玉米品种果穗长度品种果穗长度(cm)BS2419212020181922212119金皇后162124152618201922193.1.1 数据输入先输入品种“ BS24 ”的资料,方法如下:依次按“ 19”~M+,“ 21”~M+,“ 20”~M+,……,直到“ 19” - M+结果输出(初级统计数)按SHETHEXZ〜三,得算术平均数“20”;按|shift|t 2 |得 总体标准差“ 1.1832”(分母为“n”时的标准差);按|SHIFT|H 3 |得样 本标准差“ 1.2472”(分母为“n-1”时的标准差);按RCL-亘|得数据的平方 之和“4014”;按rcl|得数据之和“200”;按rclHhyp得数据个数(即 样本容量)“10” (可检验输入的数据个数是否正确)3.1.3 结果应用(次级统计数)计算平方和(SS):按 Rcl|I(-)11 = |T - |-Rcl|tt x2 t m t 墜|应|三I,得“ 14”(此时屏幕上排显示:“Ans-B2XC”计算样本方差(s2): | SHIFTH 3 |T x2 |,得“1.5556”(应该等于“ SS /(n-1)” )。
计算变异系数(cv): |shift|H 3 11 m |shiftT 1 11 x | “100”, 得“6.236” (即 6.236%)得到相应结果后,按照2.2方法清空数据库,再按照3.1.1 方法输入品种“金 皇后”的数据,按照和 方法输出结果和应用结果,在此不再赘述3.2 加权法例2试计算表2中140行水稻产量(g)的样本容量、平均数、方差、标准差、 平方和以及变异系数表 2 140 行水稻产量次数分布表组限组中值(X)次数⑴67.5~82.575282.5~97.590797.5~112.51057112.5~127.512014127.5~142.513517142.5~157.515020157.5~172.516524172.5~187.518021187.5~202.519513202.5~217.52109217.5~232.52253232.5~247.52402247.5~262.52551合计 1403.2.1 数据输入先按照2.2清空数据库,再按照“组中值”一“;”-“次数”一連匸|的 次序(次序不能颠倒)依次输入数据,即“ 75”一Shift]-“2”一 阿 ,“90”f I SHIFT]—M+ I,“ 105”f |SHIFT|—门一“7”一 M+ I,直到 “225”f |SHIFT|一□〜“ 1”f M+ I。
3.2.2 结果输出 与相同3.2.3 结果应用 与3.1.3 相同4. 错误数据的更正4.1 错误数据未输入数据库如果错误的数据还没有输入统计数据库中(按M+前发现错误),则更正比较 简单,只要按AC/ON归零后重新输入正确数据即可 4.2错误数据已输入数据库如果错误的数据已输入统计数据库中(按M+后发现错误),则依“直接法” 或“加权法”数据输入格式将错误的数据再按出来(暂不按M+ ),再按Shift - M+,清除错误的数据,最后再重新输入正确的数据即可女如“86”输入数据库后发现是错误的,则按“ 86”f ISHIFTl-M+,从数 据库中清除错误的“86”,然后再重新输入正确的数据184; 24”输入数据库后发现是错误的,贝1“184”一匚卜“24”一SHIFT -M+从数据库中清除错误的“ 184; 24”,然后再重新输入正确的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