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市总体规划.ppt
18页温州市总体规划 (2003-20202013温州简介 温州,沿海港口城市沿海港口城市,属亚热带季季风气候气候,冬季盛行从大陆吹来的偏北风,气温较低,雨水较少,湿度蒸发较小它位于中国中国东南部南部,瓯江下游南岸,为中国浙江省辖市,南与福建省宁德地区的福鼎、柘荣、寿宁三县毗邻,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的缙云、青田、景宁三县相连,北和东北与台州市的仙居、黄岩、温岭、玉环四县市接壤全市陆域面积1178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1082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规划的主要内容•规划范围•规划期限•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城市规模•市域(大都市区)空间结构•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绿地及水系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历史名城保护规划规划范围 市域:温州市行政辖区范围(该范围又称为温州大都市区),包括鹿城、鹿城、龙湾、瓯海湾、瓯海三个市辖区,瑞安、瑞安、乐清清两个县级市,以及洞洞头、永嘉、平阳、、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南、文成、泰顺六个县,总面积22784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11784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包括鹿城区、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洞湾区、瓯海区、洞头县行政行政辖区和瓯北片区和瓯北片(即永嘉县东瓯街道、江北街道、黄田街道、三江街道行政辖区),总面积2670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为1414平方公里规划期限 修订后的期限为2013-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城市性质 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工业、金融、港口、旅游城市,长三角南翼和海西北翼的区域中心城市,具有滨海山水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目标 以“全球温商家园、对台合作示范、民营经济先锋、民资汇聚之都、时尚文化高地、靓丽山水智城”为城市发展目标由“沿江城市沿江城市”向“滨海城市海城市”发展,走新型城市化发展路径,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温州建设成为生态型、组团型、智慧型的现代化大都代化大都市市城市规模 2014年末温州市户籍总人口813.6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52.45万人 温州2020年末市域总人口预计为980-1050万人,城市化水平75%左右。
温州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不宜超过38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348平方公里市域(大都市区)空间结构 构建“一核两翼三极多点一核两翼三极多点”的大都市区空间结构 “一核一核”是指以温瑞平原为大都市区主中心,形成环大大罗山山一体化发展的大都市核心区为全市国际化和高端服务业集聚的核心,全市对外综合交通枢纽 “两翼两翼”是指以乐清和平阳清和平阳苍南为大都市区副中心副中心,形成围绕大都市核心大都市核心的都市功能提升区,承担重要产业和区域服务功能,支撑温州城市化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三极三极”是指三个带动山区城市化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增长极,分别是永嘉、文永嘉、文成和泰成和泰顺的县城 “多点多点”是指多个支撑全市城市化发展的中心镇,主要位于山区、海岛区以及城镇密集区,为全市人口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就业岗位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1)发展方向东拓、西优、南连、北接、中提升,由“沿江城市沿江城市”逐步向“滨海城市海城市”发展。
(2)空间结构构建“双双轴双心四片双心四片”的城市结构 “双双轴”指沿瓯江城市拓展轴和沿海功能联系轴 “双心双心”分别指中部复合中心与东部复合中心 “四片四片”指以自然山水为界,将中心城区分为西片、中片、西片、中片、东片、瓯洞片片、瓯洞片,各片区均为综合发展区,功能各有侧重并突出特色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3)分片发展重点 西片西片规划重点为:依托区域交通,利用低效土地及山坡地资源,促进传统工工业转型型发展和展和产业提升提升,整合提高人居环境 中片中片规划重点为:依托现有城市服务基础,挖掘优越的自然人文资源,发展为能够承载高端服务功能和创新功能的城市核心区城市核心区 东片片规划重点为:依托国际空港和区域大通道,利用新增土地资源,发展新新兴工工业和新和新兴服服务业,培育温州的国际化功能 瓯洞瓯洞片规划重点为:依托海港海港,利用新增土地资源和海岛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为主的临港港产业和休和休闲旅旅游游业。
绿地及水系规划 市域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构建“三区三廊七核一三区三廊七核一带”,形成山海相连、生态多样的总体生态结构 中心城区规划确定重点保护“四四纵三横三横”的水系作为城市开敞空间,三垟水网作为城市的重要生态湿地,按照国家湿地公园标准进行保护 中心城区构建“一芯半一芯半环多楔多楔”的 绿地系统结构,打造“城外山环水绕、城间山水相连、城中见山通水”景观层次丰富的城市空间综合交通规划 (1)公路 加密干线公路布局,改善市域对外联系通达性,提升干线公路网络化效益形成以“两两纵两横三两横三连一一绕”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为骨干骨干,“三三纵二横二横”国道为辅助,“四四纵四横四横”省道为补充的公路网格局 (2)铁路 构建“两两纵两横一支两横一支”的铁路网布局纵向形成双通道格局,西侧沿海客运专线解决长距离跨区域客流,东侧杭台温城际铁路解决中长距离城镇间客流横向双通道指新老金温铁路、温武铁路货运支线为乐清湾港区支线 综合交通规划 (3)民用航空 扩建龙湾国湾国际机机场为4E4E级国家一级民用航空机场,完善国内航线网络、积极开辟国际航线远期建设成为大型国际机场、通用航空基地机场。
近期对现有机场进行改扩建,在现有跑道东侧扩建为通用航空服务的第二跑道及配套设施远景在东侧规划预留服务通用航空的第三跑道4)港口 把温州港温州港建设成为功能齐全的我国主枢我国主枢纽港口之一港口之一,实 现温州港由河口港向近海深水港的战略性转移综合交通规划(5)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由市域铁路系统(S S线)和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M M线)组成 市域铁路形成以环大罗山放射的网络,由铁路温州南站至洞头、瑞安至乐清、中心城区至平阳-苍南三条线路组成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由三条线路组成,解决中心城区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出行 综合交通规划(6)交通枢纽 整合对外交通、市域轨道、城乡客运、城市公交等功能,构建“四主八四主八辅”综合客运枢纽布局加强多种运输方式与产业布局的协调,规划布局五大综合货运枢纽7)城市道路 规划布局以快速路和主干路以快速路和主干路为骨干路网,相互协调、级配合理的方格网状主次干路系统,完善支路系统建设,形成系统完善、衔接便捷、组织合理、运输高效的道路网络 道路网采用分区分区组织模式模式,西片加强东西向多通道的骨干道路规划;中片在既有路网格局基础上,加强与副中心区域贯通的快速路布局;东片和瓯洞片采用方格网布局形式。
历史名城保护规划 划定历史城区范围,北到瓯江,南至小南门河,东至环城东路,西至九山外河的区域,总面积398.64公顷保护“倚江、倚江、 负山、通水山、通水”的山水格局和城址环境特征 保护“东庙、南市、西居、北埠、、南市、西居、北埠、中子城中子城”的历史功能格局,保护四大历史文化街区,一个历史地段,11条视线通廊,160处文保单位以及非物质遗产,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