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诗宋词之张先简介汇编.pptx
20页唐诗宋词选读之词人介绍唐诗宋词选读之词人介绍 —— ——张先张先 词人简介 文学创作 人物轶事 作品欣赏 目录目录 张先(990-1078),字子野, 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 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 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 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 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 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 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 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 “影”字,世称张三影 词人简介词人简介 绰号来历 北宋词人张先,号子野,诗句精工而受人称赞《古今诗 话》中说:“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 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子野曰:‘何不日之为张三影 ?’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 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此余生平所得 意也后来,人们就称呼他张三影 自谓张三影 张先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 句,被人称之为“张三中”张先对人说:“何不称为‘ 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 影’;‘柔柳摇摇,堕轻絮无影’,都是我的得意之句 ”世人遂称之为“张三影” 欧公赠雅号 张先另有一雅号,即为欧阳修所赠,范公偁《过 庭录》记载言:‘子野《一从花令》一时盛传, 永叔(欧阳修)尤爱之,恨未识其人,子野家南 地。
以故圣都,谒永叔,闻者以通,永叔倒屣迎 之曰:“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 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 他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 令,亦作慢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题材大多为 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 一些清新深婉的小词写得很有情韵 《一丛花令》中有“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之句,比拟新颖而饶有风趣,可谓刻划闺中怨女的心 理活动极为细腻而又生动,从而拥有“桃杏嫁东风郎中 ”的雅号(具见阿袁《宋词故事——意中人欲弄花影》 )贺裳在《皱水轩词话》中评此词尤为「无理而妙 」他的诗歌在当时也享有盛名 文学创作文学创作 其词意韵恬淡,意象繁富,内在凝练,于两宋婉约词史上影 响巨大,他是使词由小令转向慢词的过渡过程中的一个不能 忽视的功臣张先词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善于以工 巧之笔表现一种朦胧的美他以善于用“影”字著名宋祁 很赞赏他〔天仙子〕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称之为“云 破月来花弄影郎中”(《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遯 斋闲览》)。
清末词学理论家陈廷焯评张子野词云:“才不大 而情有余,别于秦、柳、晏、欧诸家,独开妙境,词坛中不 可无此一家 (《词坛丛话》)陈廷焯又称:“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 也前此则为晏、欧、为温、韦,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 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白石,发扬蹈厉,气局 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 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亦不似豪苏腻柳规模虽隘, 气格却近古自子野后一千年来、温、韦之风不作矣亦令 我思子野不置《白雨斋词话》)恰当地指出了张先在 词史上的地位 私会尼姑 传说张先年轻时, 与一小 尼姑相好, 但庵中老尼十 分严厉,把小尼姑关在池 塘中一小岛的阁楼上为 了相见, 每当夜深人静, 张先偷偷划船过去,小尼 姑悄悄放下梯子,让张先 上楼后二人被迫分手, 临别时, 张先不胜眷恋, 于是写下《一丛花》寄 意 人物轶事人物轶事 老年纳妾 张先一生安享富贵,诗酒风流, 颇多佳话好友苏轼赠诗“诗人 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为其生活写照据传张先在八十 岁时仍娶十八岁的女子为妾一 次家宴上,张先春风得意赋诗一 首:“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 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 隔中间一花甲。
苏轼也即兴附 上了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 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 夜,一树梨花压海棠后来此 小妾八年为他生了两男两女张 先一生共有十子两女,年纪最大 的大儿子和年纪最小的小女儿相 差六十岁 官妓索词 张先老年寓居杭州,多为官妓作词,却把同为官妓的龙靓 忽略了 于是龙靓给张先写了一首诗索词:“天与群芳千样葩,独 无颜色不堪夸牡丹芍药人题遍,自分身如鼓子花张 先于是作双调《望江南》回赠: “青楼宴,靓女荐瑶杯 一曲白云江月满,际天拖练夜潮来人物误瑶台 醺醺酒 ,拂拂上双腮媚脸已非朱淡粉,香红全胜雪笼梅标格 外尘埃 作品欣作品欣赏赏 《菩萨蛮》 郎还上层楼曲 楼前芳草年年绿 绿似去时袍 回头风袖飘 郎袍应已旧 颜色非长久 惜恐镜中春 不如花草新 上片末两句,巧妙地以第二句句末的一个“绿”字为 桥梁,从“芳草年年绿”到“绿似去时袍”,由望景 过渡到怀人,感今过渡到思昔抒情女主人公从芳草 之绿生发联想,勾起回忆,想起郎君去时所着衣袍的 颜色,并进而追忆其人临去依依、回首相望时,衣袖 随风飘动的情景这一细节深深印她的记忆之中,时 时都会重现眼前,如今,因望见芳草绿、想到“去时 袍”,当初的一幕幕又分明似眼前了。
从这两句词, 即可以想见词中人当年别郎时的留恋,也可以想见其 今日“忆郎”时的惆怅 下片两句,紧承上片的三、四两句词笔不离衣袍,而又 翻出新意同样是写那件绿色的衣袍,但上两句是回忆去 时的袍色,这两句是想象别后的袍色前者把一片相思时 间上拉回到过去,后者则把万缕柔情空间上载送到远方 同时,这两句又与上片第二句中的“年年”两字遥相呼应 ,也是从时间落想,暗示别离之长久 于是,自然引出下面“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两句, 把词意再推进一步词中人之所惋惜、恐惧的是一个意义 更深广、带有永恒性的人生悲剧,而不仅仅是一次别离的 痛苦离别固然折磨人,但行人终有归来之日,日后相逢 之乐还可以补偿今日相思之苦;至于人生短促、岁月无情 ,而居者与行者都会分离中老去,这却是无可挽回、无可 补偿的,正所谓“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此词题为“乙卯吴兴寒食”,既是一幅寒食节日的风 俗画,又是一曲耄耋者恬静的夕阳颂词的上片极写 节日的欢乐,下片写欢乐后的幽静。
上片从一旁观老 翁的眼中写出热闹景象,热闹的景象中仍含有宁静的 心情;下片幽静的月色下特意写了柳絮暗飘,亦可谓 静中有动 开篇写的是吴中健儿驾舞龙舟,水面飞驶竞渡的壮观 场面舴艋是江南水乡常见的一种形体扁窄的轻便小 舟,饰以龙头,就是乡民为节日临时装置的简易龙舟 ,虽无锦缆雕纹,却富乡土特色着一“竞”字既写 出了划桨人的矫健和船行的轻疾,又可以想见夹岸助 兴的喧天锣鼓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 下片转为写景,通过静谧优美的夜景 ,反衬白昼游乐的繁盛一动一静, 互相映衬,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由 动景换静景,画面跳跃很大,但过片 却很自然:“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 笙歌池院静”,前句说云去山昏,游 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为上片作 结 此词是一篇韵味隽永的佳作整首词 从热烈欢快渐趋恬静宁谧,成功地表 达出一个有闲的耋耄老人所独有的心 理状态全词情景交融,艺术效果颇 佳有人说其末句堪与使作者闻名于 世的“三影”合称“四影”,可谓深 得此词之妙 《一丛花令》 伤高怀远几时穷? 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 陌、飞絮蒙蒙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 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 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 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 解嫁东风 接下来三句,写伤离的女主人公对随风飘拂的柳丝飞絮 的特殊感受上片末三句写别后登高忆旧 下片三、四、五句写时间已经逐渐推移到黄昏,女主 人公的目光也由远而近,收归到自己所住的楼阁只 见梯子横斜着,整个楼阁被黄昏的暮色所笼罩,一弯 斜月低照着帘子和窗棂这虽是景语,却隐隐传出一 种孤寂感又还是”三字,暗示这斜月照映画阁帘 栊的景象犹是往日与情人相约黄昏后时的美好景象, 如今景象依旧,而自从与对方离别后,孑然孤处,已 经无数次领略过斜月空照楼阁的凄清况味了这三个 字,有追怀,有伤感,使女主人公由伤高怀远转入对 自身命运的沉思默想 此词写一位女子她的恋人离开后独处深闺的相思和愁 恨词的结尾两句,通过形象而新奇的比喻,表现了 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对青春的珍惜、对幸福的向 往、对无聊生活的抗议、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历来 传诵的名句 起首一句,是经历了长久的离别、体验过多次伤高怀 远之苦以后,盘郁萦绕胸中的感情的倾泻它略去了 前此的许多情事,也概括了前此的许多情事起得突 兀有力,感慨深沉第二句是对“几时穷”的一种回 答,合起来的意思是伤高怀远之情之所以无穷无尽, 是因为世上没有任何事情比真挚的爱情更为浓烈的缘 故。
这是对“情”的一种带哲理性的思索与概括这 是挟带着强烈深切感情的议论以上两句,点明了词 旨为伤高怀远,又显示了这种感情的深度与强度 终终· ·谢谢观赏谢谢观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