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天然药物化学-黄酮类-1026完美修正版.doc

33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410111122
  • 上传时间:2023-08-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3MB
  • / 3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单项选择题】1.构成黄酮类化合物的根本骨架是〔 D 〕 A. 6C-6C-6C B. 3C-6C-3C C. 6C-3C D. 6C-3C-6C E. 6C-3C-3C2.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以下哪项因素有关〔 D 〕 A. 具有色原酮 B. 具有色原酮和助色团 C. 具有2-苯基色原酮 D. 具有2-苯基色原酮和助色团 E.结构中具有邻二酚羟基3.引入哪类基团可使黄酮类化合物脂溶性增加〔 A 〕 A. -OCH3 B. -CH2OH C. -OH D. 邻二羟基 E. 单糖4.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加深,与助色团取代位置与数目有关,尤其在〔 B 〕位置上A. 6,7位引入助色团 B. 7,4/-位引入助色团 C. 3/,4/位引入助色团 D. 5-位引入羟基 E. 引入甲基5.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是因为其分子结构中含有〔 C 〕 A. 糖 B. 羰基 C. 酚羟基 D. 氧原子 E. 双键6.以下黄酮中酸性最强的是〔 D〕 A. 3-OH黄酮 B. 5-OH黄酮 C. 5,7-二OH黄酮 D. 7,4/-二OH黄酮 E. 3/,4/-二OH黄酮7.以下黄酮中水溶性性最大的是〔 E 〕 A. 异黄酮 B. 黄酮 C. 二氢黄酮 D. 查耳酮 E. 花色素8.以下黄酮中水溶性最小的是〔 A 〕 A. 黄酮 B. 二氢黄酮 C. 黄酮苷 D. 异黄酮 E. 花色素9.以下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强弱的顺序为〔 B 〕 〔1〕5,7-二OH黄酮 〔2〕7,4/-二OH黄酮 〔3〕6,4/-二OH黄酮 A.〔1〕>〔2〕>〔3〕 B.〔2〕>〔3〕>〔1〕 C.〔3〕>〔2〕>〔1〕 D.〔2〕>〔1〕>〔3〕 E.〔1〕>〔3〕>〔2〕10.以下黄酮类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 B 〕A. 6-OH黄酮 B. 5-OH黄酮 C. 7-OH黄酮 D. 4/-OH黄酮 E.7-4/-二OH黄酮11.某中药提取液只加盐酸不加镁粉,即产生红色的是〔 E 〕 A. 黄酮 B. 黄酮醇 C. 二氢黄酮 D. 异黄酮 E. 花色素12.可用于区别3-OH黄酮和5-OH黄酮的反响试剂是〔 D 〕A. 盐酸-镁粉试剂 B. NaBH4试剂 C.α-萘酚-浓硫酸试剂 D. 锆-枸橼酸试剂 E .三氯化铝试剂13.四氢硼钠试剂反响用于鉴别〔 B 〕 A. 黄酮醇 B. 二氢黄酮 C. 异黄酮 D. 查耳酮 E. 花色素14.不能发生盐酸-镁粉反响的是〔 E 〕 A .黄酮 B. 黄酮醇 C. 二氢黄酮 D. 二氢黄酮醇 E. 异黄酮15.具有旋光性的游离黄酮类型是〔 E 〕 A. 黄酮 B. 黄酮醇 C. 异黄酮 D. 查耳酮 E. 二氢黄酮16.既有黄酮,又有苯丙素结构的成分是〔 D 〕A. 槲皮素 B.大豆素 C. 橙皮苷 D.水飞蓟素 E.黄芩素 17.黄酮苷的提取,除了采用碱提取酸沉淀法外,还可采用〔 B 〕A. 冷水浸取法 B. 乙醇回流法 C. 乙醚提取法 D. 酸水提取法 E.石油醚冷浸法18.用碱溶解酸沉淀法提取芸香苷,用石灰乳调pH应调至〔 C 〕 A. pH6~7 B. pH7~8 C .pH8~9 D. pH9~10 E. pH10以上19.黄芩苷是〔 A 〕 A. 黄酮 B. 黄酮醇 C. 二氢黄酮 D. 查耳酮 E. 异黄酮20.槲皮素是〔 B 〕 A. 黄酮 B. 黄酮醇 C. 二氢黄酮 D. 查耳酮 E. 异黄酮21.为保护黄酮母核中的邻二-酚羟基,提取时可参加〔 B 〕 A. 石灰乳 B. 硼砂 C. 氢氧化钠 D. 盐酸 E. 氨水22.芸香糖是由〔 E 〕组成的双糖 A. 两分子鼠李糖 B. 两分子葡萄糖 C. 一分子半乳糖,一分子葡萄糖 D.一分子鼠李糖 , 一分子果糖 E. 一分子葡萄糖,一分子鼠李糖23.查耳酮与〔 C 〕互为异构体 A. 黄酮 B. 黄酮醇 C. 二氢黄酮 D. 异黄酮 E. 黄烷醇24.可区别黄芩素与槲皮素的反响是〔 B 〕A. 盐酸-镁粉反响 B. 锆-枸橼酸反响 C.四氢硼钠(钾)反响 D. 三氯化铝反响25. 盐酸-镁粉反响鉴别黄酮类化合物,以下哪项错误〔 C 〕 A. 黄酮显橙红色至紫红色 B. 黄酮醇显紫红色 C. 查耳酮显红色 D. 异黄酮多为负反响 E. 黄酮苷类与黄酮类根本相同28.黄酮苷类化合物不能采用的提取方法是〔A 〕A.酸提碱沉 B.碱提酸沉 C.沸水提取 D.乙醇提取 E.甲醇提取29.二氯氧锆-枸橼酸反响中,先显黄色,参加枸橼酸后颜色显著减退的是〔 A 〕A.5-OH 黄酮 B.黄酮醇 C.7-OH黄酮 D.4′-OH黄酮醇 E.7,4′-二OH黄酮31、 聚酰胺对黄酮类化合物发生最强吸附作用时,应在〔C〕中.A、95%乙醇 B、15%乙醇 C、水 D、酸水 E、甲酰胺32、 黄酮苷元糖苷化后, 苷元的苷化位移规律是〔B〕A、a-C向低场位移 B、a-C向高场位移 C、邻 位 碳 不 发 生 位 移33、 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 , MeOH中参加NaOMe诊断试剂峰带I向红移动40—60nm, 强度不变或增强说明〔D〕 . A、无4‘-OH B、有3-OH C、无4‘-OH ,有3-OH D、有 4‘-OH34、 聚酰胺色谱的原理是〔B〕 。

      A、分配 B、氢键缔合 C、分子筛 D、离子交换35.pH梯度法适合于以下〔A〕类化合物的别离A、黄酮 B、香豆素 C、强心苷 D、挥发油36.黄酮苷元糖苷化后,苷化位移规律是〔A〕A、α-C向低场位移 B、α-C向高场位移 C、邻位碳向高场位移 D、对位碳向高场位移 37.何种样品的醇溶液+NaBH4+浓HCl生成紫-紫红色〔A〕A、二氢黄酮 B、异黄酮 C、黄酮 D、黄酮醇38.活性炭对黄酮类化合物在〔C〕溶剂中吸附能力最强A、醇 B、80%的酚水 C、水 D、含水醇39.黄酮类化合物的碳谱中C4的化学位移一般在〔C〕A、190 B、200 C、170-180 D、小于17040在紫外光谱中,350nm以上没有吸收峰的化合物是〔A〕41.EI-MS中,具有m/z为132的结构碎片的化合物为〔A〕42.在5%的NaCO3水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化合物为〔D〕A、3,5,7-三羟基黄酮 B、2‘-羟基查耳酮 C、3,6-二羟基花色素 D、7,4‘-二羟基黄酮43.黄酮类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为〔D〕黄酮A、3-OH B、5-OH C、6-OH D、7-OH44.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吸收光谱中,参加诊断试剂AlCl3后的图谱与AlCl/HCl谱图完全相同,那么B环结构〔B〕A、存在邻二酚羟基 B、不存在邻二酚羟基 C、只存在4‘-OH D、存在间二酚羟基45.用Sephadex LH-20别离以下化合物,最先流出的为〔D〕A、黄酮苷元 B、黄酮单糖苷 C、黄酮二糖苷 D、黄酮三糖苷46.某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中,参加诊断试剂NaOAc(未熔融)后,带Ⅱ红移10nm,说明该化合物存在〔C〕基团A、5-OH B、7-OH C、4‘-OH D、7-OH和4‘-OH46.1H-NMR中,推断黄酮类化合物类型主要是依据〔B〕A.B环H-3′的特征 B.C环质子的特征 C.A环H-5的特征D.A环H-7的特征 E.B环H-2′和H-6′的特征【多项选择题】1.具有旋光性的黄酮苷元有〔 BDE 〕 A. 黄酮 B. 二氢黄酮醇 C. 查耳酮 D. 黄烷醇 E. 二氢黄酮2.影响聚酰胺吸附能力的因素有〔 ABCDE 〕 A. 酚羟基的数目 B. 酚羟基的位置 C. 化合物类型 D. 共轭双键数目 E. 洗脱剂种类4.黄酮苷类化合物常用的提取方法有〔ABD 〕A. 碱溶解酸沉淀法 B. 乙醇提取法 C. 水蒸气蒸馏法 D. 沸水提取法 E. 酸提取碱沉淀法5.芸香苷经酸水解后,可得到的单糖有〔 AE 〕A. 葡萄糖 B. 甘露糖 C. 果糖 D .阿拉伯糖 E. 鼠李糖7.聚酰胺吸附色谱法适用于别离〔 ABD 〕A. 蒽醌 B. 黄酮 C. 多糖 D. 鞣质 E. 皂苷【判断题】1.多数黄酮苷元具有旋光活性,而黄酮苷那么无。

      〔错〕 2.黄酮化合物,存在3,7—二羟基 , UV光谱 :A.其甲醇溶液中参加NaOMe时,仅峰带I位移,强度不减〔错〕B.其甲醇溶液中参加NaOAc时,峰带II红移5—20nm〔对〕3.别离黄酮类化合物常用硅胶、Sephadex G、聚酰胺等〔对〕4.用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别离游离黄酮〔苷元〕,主要靠分子筛原理,黄酮按分子量由大到小顺序流出柱体〔对〕5.用纸色谱PC法别离黄酮类化合物,用7%的乙酸水溶液展开时,苷元的Rf值大于苷的Rf值〔错〕6.二氢黄酮因系非平面分子,故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相应结构的黄酮〔对〕7.聚酰胺色谱别离的原理是分子筛〔错〕8.黄酮碳苷在常规酸水解条件下可被水解〔错〕【填空题】1.黄酮类化合物的根本母核是_2-苯基色原酮_现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____三碳链__相互联结,具有_6C-3C-6C __根本骨架的一系列化合物2.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的色原酮局部是无色的,但当__2位引入苯基__ ,即形成交叉共轭体系,而表现出颜色,一般黄酮及其苷显___灰黄色至黄色_;查耳酮显黄色至橙黄色____;而二氢黄酮不组成_交叉共轭体系___,故不显色3.黄酮类化合物所显颜色与分子中是否存在__交叉共轭体系__及__助色团__的数目和位置有关。

      如果在7或4/位上引入__助色团__能促使电子转移和重排,使颜色__加深__。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