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石流山体滑坡抢险救援预案模板(贵州).doc
18页永和县公安消防部队泥石流、山体滑坡抢险救援预案(泥石流、山体滑坡抢险救援预案模板)1 灾害概况1.1地质灾害预判分级级别判定标准特大地质灾害因灾死亡和失踪30人(含)以上或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含)以上的大型地质灾害因灾死亡和失踪10人(含)以上、30人以下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含)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中型地质灾害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含)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含)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小型地质灾害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备注参照国务院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令》关于地质灾害事件分级标准,根据灾害发生后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划分为四个等级1.2 永和县地质灾害现状表永和县位于山西省境西南,临汾地区西北隅,县境东西宽41公里、南北长46公里,总面积1219平方公里境内山峦起伏,梁峁层叠,3大山系9座大山成“川”字形排列,大小2500多条沟道纵横交错,成千沟万壑之貌,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梁峁残垣沟壑区2 灾情设定灾害地点永和县打石腰乡打石腰村灾害特点一是突发性强滑坡事故在短时间内造成上百万方泥石流倾泻而下,瞬间将房屋推倒掩埋,村寨群众猝不及防,难以逃生。
二是滑坡面大三是破坏性强滑坡体下滑后冲力巨大,速度极快,对人员、房屋、牲畜、农作物等造成毁灭性灾害四是救援困难强降雨导致山体松软,发生二次滑坡的可能性大,直接威胁救援人员安全;山体落差大,通道坡度陡,崎岖不平;现场地形地貌复杂,巨大的滑坡冲击力致使房屋、人员位移,被埋点难以确定,搜救挖掘深,施救难度大受灾情况受灾区为永和县打石腰乡打石腰村,打石腰村有186户646名村民,受灾25户,被埋12人交通通信状况打石腰村位于永和县西部,距离永和县城25公里,距临汾市区198公里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灾区山体塌方,造成部分省道和大部分乡村道路中断3 力量调集3.1 等级响应预判等级响应等级响应内容特大地质灾害Ⅰ级响应1.向省政府、部消防局报告灾情,必要时报请增援贵州抢险救灾2.灾区及临近消防部队视情调高战备等级3.灾区支队立即全面投入救援;4.成立总队抢险救灾指挥部,总队主官率全勤指挥部赶赴灾区;按3.5表调集临近支队,其余支队1小时内完成集结待命大型地质灾害Ⅱ级响应1. 向省政府、部消防局报告灾情2.灾区支队地震搜救队及特勤力量投入救援;3.成立总队抢险救灾指挥部,总队值班领导率全勤指挥部赶赴灾区,4.按3.5表调集临近支队地震搜救队或特勤力量,其余支队地震搜救队1小时内完成集结,视情调派增援。
中型地质灾害Ⅲ级响应1. 向省政府、部消防局报告灾情2.总队成立后方指挥部,视情调派增援力量,派员前往现场指挥救援3.灾区支队成立抢险救援指挥部,支队主官率全勤指挥部投入救援4.按3.5表,临近支队地震搜救队或特勤力量1小时内完成集结,视情调派增援小型地质灾害Ⅳ级响应1.支队成立后方指挥部,支队值班领导率全勤指挥部投入救援,视情调派增援力量2.督促事发地启动有关预案3.向总队报告灾情3.2 等级调整等级调整调整内容灾情升级根据灾情信息的不断充实与修正,达到上一级灾害等级标准的,响应等级随之提升(不含I级响应)夜间升级对于发生在夜间(22时-次日7时)的灾害,提高1个响应级别(不含I级响应)等级降低根据灾情信息的不断充实与修正,未达到本级灾害等级标准的,响应等级随之降低3.3等级力量调动方案永和县公安消防大队泥石流、山体滑坡灾害救援力量调派方案(以永和为集结中心)临汾支队队1小时集结2小时集结4小时集结支队指挥部(人)保障组(人)保障人员(人)搜救犬(只)生命探测仪(台)调派兵力(人)轻型队重型队小计(人)轻型队重型队小计(人)轻型队特勤队小计(人)支队机关1210大 宁212112隰 县177蒲 县1717特 勤2122112尧 都21221124 组织指挥4.1泥石流、山体滑坡灾害I级响应指挥体系框架图临汾市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总指挥部指 挥 长:政治委员支 队 长副指挥长:司令部高工 成 员:支队其他党委成员安全工作组战勤保障组信息报送组联络协调组政治工作组宣传报道组作战指挥组通信保障组后方指挥部指 挥 长:当日带班首长副指挥长:当日值班指挥长突击队突击队突击队……后勤保障组协调联络组信息宣传组运输保障组前方指挥部第一梯队指 挥 长:分管灭火救援的副支队长副指挥长:司令部副参谋长副指挥长:后勤部副部长第二梯队指 挥 长:司令部参谋长副指挥长:司令部副参谋长副指挥长:后勤部副部长4.2 泥石流、山体滑坡灾害应急救援指挥响应流程图灾情获取、确认、跟踪、反馈预判灾情等级,逐级报告支队指挥部领导导。
作出等级响应,报告上级指挥机构启动永和县公安消防部队泥石流、山体滑坡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及相关子预案大队指挥机构及勤务保障分队、各搜救分队按照预案和上级命令迅速开展救援前方指挥部和勤务保障分队赶到灾害现场实地研判灾情,下达作战指令各组按照职责分工,协调运作作出增援力量需求计划,调整作战力量部署检查督促任务执行情况保持与后指,支队指挥中心和其他救援力量的联系,保持信息畅通任务结束,报请省消防局抢险救援前指或市政府指挥部同意后撤回后方指挥部开始运作根据前指需求组织落实作战各项勤务保障根据前指力量需求计划下达增援作战命令落实增援力量的集结转运保持与前指、部局指挥中心、市政府指挥部、市厅指挥中心的联系,适时和定时报送信息任务结束后,恢复日常值班5 作战行动5.1 组织指挥指挥方式指挥要求统一指挥救援部队统一接受总指挥部的指挥,实行属地指挥和逐级指挥地方指挥当地抢险救援指挥部对作战部队作出的指挥决策和提供的灾情信息,在本作战区域内的任务,由部队现场最高领导研判后批准执行不在本作战区域内的任务,应当报告指挥部批准后执行紧急情况下可边执行、边报告或先执行、后报告协同指挥加强与军队、民兵预备役、医疗急救、工程机械队伍等多兵种、多力量的协同指挥与作战,建立战时联合指挥行动机制,充分发挥多种力量的职能作用。
加强与国土资源部门信息联通,及时跟进掌握最新灾情信息和一次滑坡预报监测5.2 力量部署类别主要目标队伍装备一类区域受灾建筑较多、埋压人员集中的学校、医院、企业、居民楼、宾馆、市场等区域调派平时救援任务多、实战能力强的特勤队和攻坚组,携带救生装备进行生命搜救二类区域容易引起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及环境污染等次生灾害的工厂、仓库除调派通用的搜救装备外,还要调派侦检、堵漏、防爆、洗消等车辆装备以及吊运、顶升等大型机械三类区域远离城区、交通中断、通信不畅的偏远山区除调派常规的搜救装备外,还要重点配备攀岩、通信、照明、医疗以及生活保障等装备5.3 救援行动救援措施采取封控现场、安全评估、设置安全哨、搜索定位、制定营救方案、建立营救通道、心理抚慰、营救伤员、搬运移交、现场记录等程序规范作业,充分发挥搜寻、救生、破拆、撑顶、通信、照明等专业技术装备的特殊功用,最大限度地搜救遇险人员,转移解救被困群众安全管理救援现场要落实救援队员的个人安全防护,设置安全员和观察哨,确定应急避险措施,并做好救援力量转运途中的安全力量调整调整转移作战部队适时根据灾情和部队实际情况,作出力量调整、转移、轮换计划,报上级批准后执行。
分批撤离首批撤离灾害发生7日后,抢救生命和处置次生灾害任务基本结束,组织50%的增援力量撤离,本地力量组织轮换全部撤离灾害发生10日后,救援任务全部结束,组织剩余增援力量逐步撤离,本地力量保持战备批准权限作战力量的调整转移,在本作战区域内的,由部队现场最高领导批准不在本作战区域内的,由总指挥部批准执行跨战区调整转移的由前指批准执行部队撤离归建由前指下达命令6 社会联动6.1 社会联动力量117 勤务保障7.1 组织保障组织方式成立临时党支部和政治鼓动组,采取个别谈心、战地动员、火线入党、宣传英雄事迹等方式教育引导和心理疏导,鼓舞战斗士气职责任务1、积极开展战前、战中思想发动,布置旗帜、横幅,营造氛围2、充分发挥干部、党员骨干的模范作用,开展火线入团入党、现场立功等活动,通过战地快报、通报等方式,大力宣传英雄事迹,树立典型,表彰先进,鼓舞士气3、及时深入一线收集、挖掘部队官兵的英勇事迹4、及时组织专家对参战官兵进行心理危机干预5、督促部队受灾地区民族宗教政策,尊重当地人民生活习俗物资保障1、队旗、党旗、团旗2、党员突击队袖标和横幅3、摄像机、照相机、打印机(纸)4、带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
7.2.1通信器材装备统计表序号名 称数量使用人1卫星通信车(含单兵图传设备及摄像机各1台)1台通信员2便携卫星(含充电器)1部通信员3手持卫星(含充电器)4部指挥员通信员4350MHz无线转信台1部通信员5350MHz固定台、车载台各1部通信员6对讲机(每台含充电器1个,备用电池2块)20部指挥员通信员73G上网设备(3G上网卡3张,便携电脑1台)1套通信员8手持喊话器4支指挥员9多用插线板10个通信员10手提式照明灯2个通信员11、打印、扫措、复印一体机1台通信员12投影机(含投影幕)1台通信员13录音笔(备用电池2组,USB转接线1条)1支通信员14U盘2个(2GB以上)2个通信员15临汾市、永和县地图各2张通信员16收音机1台通信员17卫星电机接收机1台通信员18手持式GPS导航定位仪1部通信员19无线机1台通信员20检修工具1套通信员21设备标签若干通信员7.3自我物资保障类型名称数量自我保障物资指南针1个/人哨子1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