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D表格制作教学设计焦晶.doc
5页教学设计——在Word2000中制作表格一、 教学目标设计1、认知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用Word制作表格的一般方法2、能力目标在制作表格的过程中,同一操作可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来实现尽管最终达到的效果一样,但在所化时间和操作的难易程度上不尽相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而且还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作品点评,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发现问题、纠正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把学生学习生活中最熟悉的例子“课程表”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对表格的修饰(线型、底纹、色彩、对齐方式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验创作的乐趣二、 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与学校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这一主题,我选用了哈一职中学本学期的课程表(表一)作为教学载体,从而进行教学设计与研究表一 中学课程表(注:每课时为45分钟)星期节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上午第一节语文外语化学计算机数学第二节数学数学物理自然语文第三节计算机美术外语语文体育第四节体育劳技音乐物理地埋下午第五节化学语文政治数学化学第六节自然物理历史自修政治本节主要通过课程表的制作,介绍了三种制作表格的方法(拖动制表法、手动制表法和菜单制表法)。
由于三种制表的方法各具特色,所以在讲解时无需面面俱到,而应有所侧重,强调三种方法的巧妙结合与灵活应用在讲表格建立时,可以采用菜单制表法(或拖动制表法),画出表格的大致轮廓在接下来讲述编辑、修改表格时,可以引入手动制表的方法,以更直观形象地描述插入、删除、合并和拆分等操作通过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使用,我们就可以制作出各种简单或复杂的表格了2、教学重点分析本节重点是表格的编辑表格编辑涉及的知识点最多,有单元格选定、调整大小、插入、删除、合并、拆分操作,还有如何添加斜线表头等等尽管知识点很多,但它们之间并非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的其中单元格的选定是基础,在后面的其它操作中都会用到它,所以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可以适当充分一点单元格的插入、删除、合并、拆分则是重中之重,由于它们在操作上具有极大的相似性,所以,上课时可重点讲解其中具代表性的某个操作,而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自己去摸索和研究其它的操作至于调整单元格的大小和添加斜表头,对于基础不同的学生,在教学和练习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侧重3、教学难点分析边框和底纹的设定是本节内容的难点所在这里涉及到对学生两个方面的要求:其一是“会设”——操作的顺利完成;其二是“设好”——线条风格协调和色彩的正确搭配。
对于前者,大多数学生都能轻松完成;但在考虑风格和色彩时,学生们常常会顾此失彼因此,如果要攻克这一难点,教师在课前可以化些时间制作几个整体效果尚佳的作品,上课时展示给学生看,以供学生参考教师还可将每堂中学生操作较好的作品收藏起来,以供以后教学中进行展示三、 教学对象分析开学不久对高一新生的一份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很少接触电脑,有的甚至从来没有操作过电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因材施教,而且还要因人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基础好的同学从未知的领域去摸索,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完成好本堂课老师布置的练习任务,以夯实基础目前,许多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但他们不够努力学习,认为学学就是了学生一旦有了这种想法,必将影响其上课态度和听课效率因此,教师要想办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程有全新的认识,以正确和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教学中来,使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得以顺利和有效地进行要上好一堂课,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也很重要学生往往比较关心他们周围的事物,他们所看到的和听到的这就是我选择课程表而非工资表作为例子引入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上课时,只要你一提到课程表,学生就会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
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学生开始了思考,我想课也差不多已成功了一半四、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1、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作过各种教学尝试比如,我将一堂课一分为二,前半堂课老师讲解和示范,后半堂留给学生操作练习结果发现,等我用半堂课把所有的知识点给学生讲解完后,学生也忘得差不多了,因此练习效果不太理想后来,我把每堂课所要讲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并把它们巧妙地嵌入到实例中进行讲解,发现学生反应良好,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这些小的操作任务,并且,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超前完成老师布置的所有练习任务在“表格制作”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我也采用了这种“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几个班的教学实验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大部分学生都制作出了极具个性的课程表2、对比教学,加深印象在“表格制作”这节内容中,有许多地方可采用对比教学法进行讲解,以加深学生对操作步骤的记忆如一开始创建表格时,在表格的行数和列数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答案:可以是7行6列,也可以是7行7列此时进行对比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析表格的重要性在讲到表头斜线时,可以有两种操作方法其一是手动绘制的方法,这种方法适合于制作简单的斜线表头,操作起来较为方便;其二是采用“表格”菜单中“插入斜线表头”命令来完成,这种方法可以制作较为复杂的表头斜线,但所产生的表头斜线在后期对表格进行修饰时会产生错位现象。
通过比较,对于不同的表格应采用什么样的绘制方法学生自然就心中有数了在其它许多操作中,我们常常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完成同一个操作任务,这时可建议学生将这多种方法进行对比练习,以找出更适合自己、操作效率更高的操作方法3、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自由飞翔由于时间关系,或者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在课上不可能把所有的操作细节都讲得很充分;而且,现代教学也要求教师在给学生传授新知识的同时,更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即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与方法所以,我们应当给学生留些时间,让他们尽情发挥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我们可以在每堂课上留出5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自由操作练习,去研究在课上老师未讲到的命令和选项的用法和作用,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创了空间五、 教学手段设计对于“表格制作”这节内容来讲,较为理想的教学环境是带广播和转播功能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利用广播功能,可以将整个操作过程描述得淋漓尽致;利用转播功能可以展示学生作品和对操作中的典型错误及时进行纠正六、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教学过程操作方法设计思路引入:展示“通讯录”、“各人简历表”和“课程表”,让学生分析原始表格所包含的行数和列数。
在Word中打开事先已制作好的表格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合并和拆分操作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对后来讲到相关内容作好铺垫创建原始表格:创建一个7行7列(或7行6列)的原始表格通过“表格”菜单中的“插入/表格…”命令完成或者利用工具栏上的“拖动制表”按钮完成为了便于后面讲述拆分操作,建议采用7行7列的创建方法在学生操作练习时,让他们把两种方法(即菜单制表和拖动制表)都去尝试一下,看看哪种方法更快、更方便?表格的编辑表格的选定选定单元格选定行选定列选定表格在讲选定操作时,可让学生注意观察鼠标在表格不同位置时指针形状的变化,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快、更正确地完成选定操作调整单元格的大小拖动垂直表格线改变单元格的宽度拖动水平表格线改变单元格的高度留有余地:让学生思考如何精确设定单元格的宽度和高度?插入行或列确定插入位置,执行“表格”菜单中的“插入/行或列”命令举一反三:只需示范插入行的方法,插入列的方法与前者相似删除行或列确定插入位置,执行“表格”菜单中的“删除/行或列”命令学生思考:如何删除整个表格?拆分单元格在需拆分的单元格中间绘制一表格线或选定要拆分的单元格,然后执行“表格”菜单中的“拆分单元格”命令因人施教:由于前一种拆分方法比较直观,而且不涉及行数、列数和其它选项的设定,所以建议学生采用前一种方法。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去练习第二种拆分方法合并单元格选定要合并的单元格,执行“表格”菜单中的“合并单元格”命令多种操作进行比较:1、用常规菜单命令进行合并;2、通过右键快捷菜单进行合并;3、通过“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上的按钮进行合并让学生找出最适合自己操作的方法添加表头斜线法一:通过“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上的“绘制表格”按钮直接绘制法二:执行“表格”菜单中的“绘制斜线表头…”命令启发学生思考:用法一只能绘制包含两个标题的斜线表头,那么超过两个标题怎么办?从而引入法二进行简要讲解表格的修饰字体风格设置字体、字号、字型、颜色等,设置单元格的对齐方式:水平居中和垂直居中字体的要求:表格中的数据一般不宜用斜体,标题一般用粗体线型的协调:边框线和表格线粗细得当,线型优美色彩的协调:字的颜色、线的颜色和底纹的颜色要巧妙搭配,一般来说底纹用浅色调,文字用深色调较为合适边框与底纹设置简单的边框和底纹,可以通过“表格与边框”工具栏中的“边框”和“底纹”按钮来完成对于较为复杂的设置,可执行“表格”菜单中的“表格属性”命令来完成以上是本人关于“表格制作”教学设计的一些浅见,如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教学设计《在Word2000制作中表格》哈尔滨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焦 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