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历史学专业毕业论文3.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443405847
  • 上传时间:2024-01-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6.03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论北宋衙前役 学 院: 历史与民族学学院 目 录引言………………………………………………………………………2一. 北宋的衙前役概述………………………………………………………2(一) 北宋的差役及衙前役………………………………………………2(二) 衙前的职责…………………………………………………………3(三) 衙前的分类…………………………………………………………31. 轮差衙前………………………………………………………32. 长名衙前………………………………………………………4二. 两类衙前的不同境遇……………………………………………………4(一) 轮差衙前的凄惨遭遇………………………………………………4(二) 长名衙前的特权性…………………………………………………6三. 北宋衙前役改革…………………………………………………………7(一) 熙宁变法……………………………………………………………8(二) 元祐更化……………………………………………………………9四. 结论………………………………………………………………………10五.参考文献……………………………………………………………………11浅论北宋衙前役[摘要]差役制度,是北宋役法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而衙前役则是差役制度中最具争议的。

      衙前,产生于唐末五代藩镇专横时期,由武人来充任,负责看管和辇运官物到北宋时期,由乡村上户轮差的衙前和政府召募的长名衙前构成了衙前的主要部分宋神宗熙宁以前,轮差衙前占据主体地位,给乡村上户造成了惨重的破坏,并威胁到了北宋财政的正常运转熙宁变法期间,实行免役法,废除了轮差衙前,由政府公开召募,长名衙前取得了主体地位,衙前役的危害基本消除元祐更化时,司马光全面废止了免役法,恢复差役制,然而,衙前役的雇募方式却被保留下来于是,长名衙前慢慢壮大,到北宋末年最终取代了其他所有的衙前,成为官府中正式的吏人,同时也获得了步入宦海的权利 关键词:北宋;轮差衙前;长名衙前;役法变革On the  Nga Hall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Abstract] Render system is the Northern Service Act,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and render the system Nga labor is the most controversial. Nga, resulting in arbitrary military governors in the Five Dynasties period, from Taketo to serve as responsible for care and transport officials chariot thing. To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from the village on account of poor round and the government recruited Nga Tsin Long names constitute a major part of the Nga Tsin. Ancestor Xining before the main round of bad Nga occupy the status of the household to the village caused heavy damage, and a threat to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Northern Financial.Xining Reform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exemption or law, abolished the difference Nga round, open recruitment by the Government, long the dominant position achieved name Nga, Nga service are essential to eliminate hazards. When more of Yuanyou, Si ma guang fully abolished the exemption or law, render the system restore, however, raise employment service were way Nga Tsin been retained. So long name Nga slowly grown to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eventually replaced all other Nga, a formal official of Officials who also won the right to enter officialdom. Key words: Song; wheel differential Nga; long name Nga; labor law changes.正文:(引言)衙前役,是北宋差役制度中最具争议的一个问题,也是宋史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20世纪80年代,堪称异常火热其中以王棣、王曾瑜先生为代表的专家认为,衙前役是北宋政府对乡村上户的沉重剥削,并使他们动辄倾家荡产,甚至要以“非命求死”的方式来逃避衙前役进入21世纪,关于衙前役的研究又有了新的气象以魏峰、郑锋为代表的一批青年学者开始以新的角度来分析、评价衙前役,并指出衙前役中的长名衙前不仅没有惨遭毒害,反而往往发家致富,是因为长名衙前具有一定的特权性[1]本文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北宋衙前役问题做一梳理,得出全面的结论一、北宋的衙前役概述(一)北宋的差役及衙前役北宋时期,赋役苛重,名目繁多,民户于正税即两税外,又有科籴、预买、和买等多种杂税纳税的同时,民户还要承担各种色役,应役的辛苦也不比纳税少多少役分为两种,其一是官府征发的各种劳役,其二是承担部分官吏职责的职役职役,又名差役,是北宋役法制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而衙前役则是职役制度中较为重要的部分,担负着看管和押运官物的重任 北宋“因前代之制,以衙前主官物,以里正、户长、乡书手课督赋税,以耆长、弓手、壮丁逐捕盗贼,以称符、人力、散从官给使令;县曹司至押、录,州曹司至孔目官,下至杂职、虞侯、拣、掏等人,各以乡户等第定差”。

      [2]可见,北宋的差役不仅名目繁多,而且应役者还可能具有一定的权力如衙前“主官物”,可以盗窃官物;“里正、户长、乡书手课督赋税”更是完全可以鱼肉乡民,中饱私囊马端临《文献通考·职役》卷12,说职役就是乡户“以受邦职,以役国事”[3]可以说,应役者充当了以往各朝官府中胥吏的角色再加上北宋政府“吏人自食而办公事”,[4]即吏人无禄的政策,更是导致了官府中正式的胥吏或欺榨应役者,或与之勾结、鱼肉百姓以乡户等第定差”则说明应役的对象是“乡户”,即农村的地主阶级,而不是一般的农民按照北宋五等簿的规定:占田三百顷者为第一等户,是大地主阶级;占田三顷以下至不满一顷者为二、三等户,是中小地主阶层;占田不过数十亩者为第四等户,是自耕农;占田少而生活不能自给者为第五等户,是半自耕农[5]同时规定:里正为第一等户,户长为第二等户,耆长由第一或第二等户轮差,乡书手由第三或第四等中有文化的差充,壮丁由第四等差充,拣、掏由第三、第四等户中有经验的的差充[6](二)衙前的职责衙前,是军队牙帐前士卒的简称,是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时的产物主要任务是“主典府库或辇运官物”[7]“主典府库”,即管理州郡的公使库、茶酒司、什物库、账设司以及馆驿;“辇运官物”,即押送钱帛粮斛或从各州军至京师,或自京师至各州军,或转运其他州军。

      宋承唐之法,天下财赋除其供辇京师之外,余者并留之州郡”[8]由于县上面还有州一级的建制,所以县所收的赋税必须先运送到州,然后再进行分割此外,耕作官庄、收种职田、管理铁冶和输运榷盐,也都差使衙前[9](三)衙前的分类关于衙前的分类,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宋衙前杂论》中明确指出,北宋衙前制度中的名实混淆,名不符实的情况,是史学界公认的所以,一直以来,关于衙前的种类也是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说法[10]笔者认为,北宋衙前役按轮差或长期服役可分为两大类别:1.轮差衙前轮差衙前包括里正衙前和乡户衙前宋初,“国朝置里正,主催税及预县差役事”,[11]即是催督夏秋两税和负责圈派县中差役等事所以里正往往乘机作弊,中饱私囊,收受贿赂,油水很大州县的官员便令里正役满之后,再去充任号称重难的衙前,取利害相均之意,是为里正衙前宋初规定里正用第一等户充任,所以里正衙前不仅是第一等户,而且“官为择民之物力最高者为衙前”[12]然而里正看管官物,押运官物,经营坊场,不仅会遭到官府中胥吏的敲诈勒索,而且还会因为没有经验而经常损失官物,往往由于赔偿损失而破产知并州韩琦上疏曰:“州县生民之苦,无重于里正衙前有孀母改嫁,亲族分居,或弃田与人,以免上等,或非命求死,以就单丁,规图百端,苟免沟壑之患”。

      [13]由于里正衙前往往受害,并且受害者是乡户中的第一等,是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于是他们的政治代言人便要求变革役法,以减轻乡村上户的负担 (韩琦)“请罢里正衙前,命转运司以州军见役人数为额,令佐视五等簿,通一县计之,籍皆在第一等,选赀最高者一户为乡户衙前,后差人放此”[14]至和二年(1055年)北宋政府下诏,废除里正,实行“五则法”,根据资产的多少划分等级,轮差乡户衙前凡差乡户衙前,视赀产多寡置籍,分为五则,又第其役轻重放(仿)此假有第一等重役十,当役十人,列第一等户百;第二等重役五,当役五人,列第二等户五十,以备十番役使藏其籍通判治所,遇差人,长吏以下同按视之,转运使、提点刑狱察其违慢”[15]2.长名衙前长名衙前包括投名衙前和“衙前将吏”投名衙前,又名长名衙前,是一种政府召募,“城郭子弟”和农村的乡户自愿报名并长期从事于“主典府库或辇运官物”的衙前衙前将吏”,即是由衙门的低级官吏或是厢军中的军校充任的衙前[16]因为投名衙前和“衙前将吏”,都是响应政府召募,自己主动报名的,并且长期从事于衙前的工作,又都属于“公人”,那么依据王曾瑜先生的“长名,顾名思义,乃长久服役之意”,[17]就可以把他们统一并入长名衙前。

      这样,长名衙前的成分就确定了:是由政府面向社会公开召募,“城郭子弟”、农村乡户、“将吏”主动投充,并且以衙前为职业,长期充当“主典府库或辇运官物”的衙前另有雇募衙前,确立于熙宁四年(1071年),到了元祐元年(1086年)二月便被废除存在时间较短,影响不大此外,还有所谓的押录衙前、直勾衙前,[18]但由于所占衙前的比重特别的少,所以影响很小二、两类衙前的不同境遇(一)轮差衙前的凄惨遭遇北宋是“吏人自食而办公事”,即吏人无禄的政策,当然,作为差役的衙前役就更没有俸禄可言,再加上衙前役本身就具有很大的风险性,而北宋政府却规定“官物失陷则令人出,纲运费用则责之供”,[19]导致应役者往往纷破产,轮差的乡户避之惟恐不及郑獬论安州差役状曰:“伏见安州衙前差役最为困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