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西工业化_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_翟雪玲.caj.pdf
4页世界农业Wo r l dA g r i c u l t u r e 2 0 0 7 . 5( 总3 3 7) 巴西曾长期为葡萄牙殖民地,经过艰苦卓绝 的斗争,终于在1 8 2 5年获得独立,建立了新的 共和国经过1 0 0多年的发展,巴西已经基本上 实现了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从三大产 业产值占G D P的比重看,农业占5 . 8 %,第二产 业占1 9 . 1 %,第三产业占7 5 . 1 %(2 0 0 3年) ,城市 化达到了8 3 . 6 %(2 0 0 4年) ,综合国力已经排到 了世界前列但是巴西走过的发展道路令人深 思,从创造 “ 巴西奇迹”到陷入 “ 拉美陷阱” , 从高速发展到经济停滞,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 现代化的发展并未使巴西真正成为经济现代化的 国家,甚至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 的出现,与巴西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 推进方式有密切关系中国与巴西同属发展中大 国,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深入分析巴西在工 业化进程中实现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经验教 训,能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为了比较工业化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 将巴西工业化过程简单分为两个时期:一是1 9世 纪末到2 0世纪7 0年代中期的稳步快速发展时期; 二是2 0世纪7 0年代以后的波动停滞徘徊时期。
一、巴西工业化稳步发展时期 主要的工农业政策 1 .工业化的起步和发展巴西工业化是从1 9 世纪末开始的这一时期由于出口农业的发展为 工业化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外汇储备,巴西的工业 化开始发展巴西的工业化是从非耐用消费品工 业起步的,其特点是轻工、食品和其他非耐用消 费品生产企业增长较快,生产的主要产品包括 纺织品、皮革制品、家具、食品饮料等据统 计,1 8 8 9年巴西已拥有6 3 6家工厂,雇佣工人有 5 40 0 0多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欧洲 列强忙于战争,对咖啡、糖、肉、皮革以及橡 胶、矿产品的需求大量增加,进一步刺激了巴西 工业化的发展到1 9 2 0年前后,尽管从经济结 构上看,巴西仍是一个以农产品为主的初级产品 出口国,但已经建立起自己的非耐用消费品工业 体系,为进一步工业化具备了条件 2 0世纪3 0年代至5 0年代中期,巴西大量投 资于原材料生产,重视能源建设,兴办交通等基 础设施,并借助国家资本创办国营企业,迈开了 发展重工业的步伐同时开始实施面向国内市场 的 “ 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采用重工抑农政 策,制造业部门获得较快发展,工业结构逐步从 以非耐用消费品为主过渡到以生产资料工业以及 制造业为主。
1 9 4 7—1 9 6 0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 年平均增长率为7 . 3 % 从2 0世纪5 0年代后期开始,巴西工业化一反 传统进程,资金来源不再以国内储蓄和资金为主, 巴西工业化、城市化与 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翟雪玲赵长保 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巴西工业化发展历程,着重分析了在这一过程中,巴西如何处理工业化、 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及由此带来的后果研究发现,巴西在工业化发展中曾经长期采取扶 工抑农政策,结果造成工农发展失衡,城市化畸形发展等一系列严重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 又阻碍了巴西工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最终导致巴西陷入 “ 拉美陷阱” 巴西的经验教训,为 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提供了深刻启示 2 3-- 世界农业Wo r l dA g r i c u l t u r e 2 0 0 7 . 5( 总3 3 7) 转而依靠国外资本,开始大举借外债,外国资本和 技术成了巴西工业的主要推动力依靠国外的资金 和技术,巴西工业高速发展,制造业不断向世界市 场拓展1 9 6 8—1 9 7 4年,巴西的年经济增长率高 达1 0 %以上,这一阶段因此被誉为 “ 巴西奇迹” 。
2 .农业在巴西工业化初期的作用及主要农业 政策巴西拥有广阔的领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发展农业得天独厚许多产品包括咖啡、大豆、 甘蔗、柑橘和可可等在世界上有较大优势农业 为巴西工业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主要表 现在外汇贡献、基础设施贡献以及工业品消费市 场贡献等方面 巴西工业化源于咖啡种植业的发展1 8 3 0年 以后,咖啡成为巴西第一位的外贸出口货物,为 巴西换回大量外汇1 9世纪中叶,咖啡种植迅速 发展,年产量达到3 0 0万袋,向世界各国提供的 咖啡占到世界咖啡总产量的4 0 %左右,巴西成为 世界上最大的咖啡供应国由于咖啡出口量的逐 年增长,从1 8 6 1年开始,巴西外贸连年出超, 国内财政状况逐步好转 当时,国民收入的提 高,大部分来自咖啡与此同时,国内储蓄大 增,已经可以向新兴产业投资了”①此外,这 一时期,巴西棉花、橡胶的生产和出口也都大大 增加由于当时巴西政府明令禁止买卖奴隶,咖 啡园主、橡胶园主等只能把用于购买奴隶的资金 转而投入工商业活动这样,在咖啡、橡胶、棉 花、甘蔗等种植业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巴西资 本市场和金融市场,为工业化的产生和发展创造 了资金条件。
同时, “ 由咖啡种植园主和外国资本为 咖啡业而修建的铁路、发电站及其他的基础设施, 产生了能在当地生产制造零配件的需求,需求的多 样化,对刺激工业起了很重要的作用⋯⋯”②农 业还为工业化的发展创造了消费市场1 8 5 0年, 由于巴西议会决定禁止奴隶买卖,为解决劳动力 来源,巴西政府向国外寻求移民1 8世纪6 0年 代,又开始采用与移民签订工资合同的办法,大 大加快了进入巴西的移民数量到1 8 7 0年,进入 巴西的移民已达2 5万人1 8 7 1—1 8 8 9年间,又有 近6 4万人迁入巴西此后,随着废奴运动的胜利, 更多的欧洲移民进入巴西在1 9世纪最后1 0多 年间,移民数量达1 3 0万人由于在咖啡主要产 区圣保罗盛行的移民垦殖制度能使移民得到一定的 工资报酬,从而提高了居民的购买力,促进了巴西 国内市场的扩大,推动了巴西民族工业的发展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在工业化过程中, 为了快速积累资金,巴西也采取了扶工抑农政 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政策巴西农业政策的焦点在于土 地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巴西的土地占有极为不 平等绝大部分土地一直为少数大地主所控制 当时巴西的一些学者呼吁,应该尽快进行土地制 度改革,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但是由于巴西一些 能够影响决策的人本身就是种植园、庄园和牧场 的大地产所有者,不支持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在 这种情况下,土地的高度集中就越来越严重,造成 了大量无地或少地的贫困群体1 9 5 0年,估计有 6 0 %以农业为生的人是无地的农业工人,如果把那 些只占有经济上无效用土地的人计算在内,实际上 的无地农业工人达到8 1 %再加之巴西政府一直 重视出口农业,忽视面向国内市场的小农,对农业 的优惠政策大都落在大中型农业企业手中农村中 小农户和无地农民处境艰难,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2)投入政策在2 0世纪7 0年代以前,巴 西发展的重点是重化工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尽 管农产品出口为巴西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外汇,但 是这些外汇收入并没有用于农业再投资,而是被 投向当时处于优先地位的工业领域,在财政投入 分配上农业所占份额很少由于长期缺乏投资和 技术革新,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产量不是通 过提高生产效率,而是通过 “ 扩大农业边疆”的 道路来维持的更糟的是,新开发的土地并没有 分配给中小农业生产者,而是逐渐集中到了本国 或外国的大农牧业集团手中 (3)农业结构由于在工业化发展中需要大 量资金支持,于是巴西在农业发展中尤其注重了 如咖啡、大豆、甘蔗、柑橘等在世界市场上具有 很强竞争力的出口产品的发展。
越是国外市场需求 旺盛的产品,其生产效率越高,相反,主要供国内 消费的粮食生产却每况愈下导致曾享有 “ 世界面 包篮”美誉的巴西居然出现了进口粮食的尴尬局 面与此同时,不同规模经营单位之间的发展也极 不平衡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农牧场通常拥有优 ①[ 美]斯·罗博克:《 巴西发展探讨》 ,1 9 7 7年里约热内 卢版,第3 8页 ②[ 美]斯·罗博克:《 巴西发展探讨》 ,1 9 7 7年里约热内 卢版,第4 2页 2 4-- 世界农业Wo r l dA g r i c u l t u r e 2 0 0 7 . 5( 总3 3 7) 质土地、能进行大量投资和采用先进技术,而为数 众多的个体农民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方式上 (4)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1 9 5 0年前后,巴 西开始推进农业现代化,目前巴西已经具备了现 代农业的主要特征,如规模经营、机械作业、较 高的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等巴西的咖啡、 甘蔗、甜橙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大 豆、杂豆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位,玉米产量居世界 第三,是世界上第二大养牛国和第二大牛肉出口 国2 0 0 3年和2 0 0 4年,巴西谷物产量分别达到 1 . 1 9亿t和1 . 1 4亿t。
巴西是世界上第三大农产 品出口国,2 0 0 4年的农产品贸易顺差为3 4 1 . 3亿 美元但巴西农业现代化却并没有改变大量农民 以及整个农村的贫困状况 巴西人口众多,但是巴西的农业现代化却选 择了一条资本密集型的道路巴西的土地高度集 中,农牧业经营单位以大、中型农场为主,规模 化经营程度原本较高在工业化过程中,巴西实行 的是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原料与初级产品出口创 汇的地位不断强化,又进一步刺激了企业规模化经 营的热情在这种情况下,巴西农业越来越向资本 密集方向转变,对劳动力的数量需求降低,对劳动 者的素质要求提高大量的无地或失地农民,失去 了农业就业机会,在激烈的竞争与兼并过程中,很 多中、小农户走向破产,农村劳动力被进一步排挤 出来,被迫流入城市由于城市人口聚集速度过 快、数量过大,造成了严重的过度城市化问题 3 .工农业政策的效果这一时期,巴西力主 民族经济,大力发展本国工业,工业经济取得了 辉煌成就,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综合国力也 快速提升但这一时期的农业政策却造成了严重 的社会后果,主要表现在: (1)农业生产不稳定2 0世纪5 0年代至6 0 年代,农业生产出现较大起伏。
1 9 4 8—1 9 6 2年的 1 4年间,巴西农业年平均增长4 . 5 %到了6 0年 代末,巴西政府将资金主要投于钢铁、石油化 工、飞机制造等重工业部门,忽视了农业部门的 发展,导致了农业生产处于停滞状态1 9 6 5— 1 9 7 0年间,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 . 4 %, 农业资源得天独厚的巴西出现了进口稻米的现象 (2)产生了大量农村贫民由于巴西农业土 地高度集中和资本密集型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许 多小农户在竞争中破产,形成了大量无地少地农 民这一问题不仅出现在工业高速增长时期,在 2 0世纪8 0年代以后仍在进一步扩大1 9 6 2—2 0 0 4 年,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从5 2 . 8 %下降到 1 6 . 4 %;1 9 8 5—1 9 9 6年,全国有4 1 0万农村人口失 去了土地,离开了农田;1 9 8 1—1 9 9 0年,贫困人 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从5 6 . 7 %上升到了约7 0 % (3)城乡差距拉大巴西在工业化发展过程 中形成了很多大型的现代化城市城市居民拥有 较好的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而农 村除了大土地拥有者外,无地或少地农民生活极 其贫困。
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城市的就业机会、 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健全的社会化服务对农村贫 困人群构成了巨大的吸引力大量无地或少地的 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了严重的 “ 城市病” 由于以上几个方面,巴西城市超常规发展, 其速度远远超过了工业化发展速度 二、重工抑农政策下巴西 城市化的发展及特点 通过数据分析,1 9 5 0—1 9 8 0年的3 0年间, 巴西城市化水平从4 0 %提高到6 6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