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第一学期历史科期中考试.docx
4页八年级第一学期历史科期中考试班级 姓名 座号 评分一 单项挑选题 〔 每题 2 分,共 7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打一场禁毒的战争”是中国政府在扫除毒品中的洪亮口号; 170 多年前,一位民族英雄在广州虎门已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士气,他就是: A、左宗棠 B、关天培 C、林就徐 D、邓世昌2、 一位同学参与中心电视台“高兴辞典”节目网上答题,题目是:近年来,圆明园遗址的爱护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当年把这一号称“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变为废墟的是____;请你帮忙这位同学给出正确答案:A、英法联军 B、俄国入侵军 C、日本入侵军 D、八国联军3、19 世纪 70 岁月率军击败阿古柏,收复新疆的是 A、林就徐 B 、左宗棠 C 、邓世昌 D 、李鸿章4、“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依据所学学问,判定以下人物中与此诗相关的是:A .关天培 B.邓世昌 C.丁汝昌 D .谭嗣同5、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兄弟谈天片段,甲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乙说:“我参与过义和团”;丙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丁说:“我目睹过八国联军的烧杀抢掠”;这四人中,确定在说谎的是:A. 甲 B. 乙 C. 丙 D. 丁6、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缘由是 A、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 B 、清政府被迫签定了第一个不公平条约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 、中国历史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7、《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A、割地 B 、赔款 C 、开设通商口岸 D 、协定关税8、在下面外国入侵者发动的侵华战争中,英国都参与的有 ①鸦片战争 ②其次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③④9、中俄签订以下条约中,割占领土最多的是 A、《瑷珲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勘分西北界约记》 D、《改订条约》10、近代沙俄侵占我国领土共 平方千米 A、60 多万 B 、约 40 万 C 、44 万多 D 、150 多万11、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突出表现在 A、赔偿巨额白银 B 、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与反帝活动 C、拆毁大沽炮台 D、划定使馆区12 近代史上,北京曾受到列强的两次侵占,这两次是 A、鸦片战争,其次次鸦片战争 B 、其次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其次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13 与俄国进行艰苦的外交谈判,迫使俄国归仍伊犁的清朝外交官 A、左宗棠 B 、李鸿章 C 、曾国藩 D 、曾纪泽14、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开头设立工厂是在 A、中法战争后 B 、甲午中日战争后 C 、鸦片战争后 D 、新中国成立后 15.“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理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理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理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 ,, ”;以下哪一大事第一实践了“西方的新型工业的理想”A .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 .“一五”方案16、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不过将就涂饰,虚有其表; ”对这句话的懂得最为正确的应当是: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 B .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C.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D .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 “求富”的目的17、 维新派试图通过戊戌变法进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法令是:A 勉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B创办报刊开放言论C 开办新式学堂D改革政府机构18、“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老子拉下马! ”,你认为真正把皇帝拉下马的是下图中的A B C D19.洋务派创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 . 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爱护清朝的统治 B.“师夷长技以自强”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D.进展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20 19 世纪 60 岁月,某国的一位机械师要到中国谋职,你可以把他引荐给A.孙中山 B .李鸿章 C .洪秀全 D .谭嗣同21 洋务运动之所以破产的根本缘由是 :A. 顽固派的阻止 B. 西方列强的破坏C. 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D. 没有相对稳固的“和平环境”22.胡适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 25 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制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 ,一是《新民丛报》 ,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宣扬的主要思想应是A .民主 科学 B .尊孔复古 C.维新变法 D.民主共和 23.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 指A .终止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 C.使民主共 和的观念深化人心 D.繁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24 辛亥革命时期,你假如想要明白同盟会的主见,可以看下面哪份报纸A《中外纪闻》 B《民报》 C《新青年》 D 《每周评论》25 戊戌变法的实质是A 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B 一次学问分子参与朝政的运动C 一次封建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 D 一次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26.中国第一所培育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的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创建于: A 洋务运动期间 B 新文化运动期间 C .辛亥革命期间 D .戊戌变法期间27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A 自强求富 B 民主科学 C 马克思主义 D 三民主义28、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选项A、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新文化运动是在新旧思潮发生了猛烈冲突背景下显现的 C、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宣扬马克思主义为主 D、新文化运动中有对东西文化确定否定或确定确定的偏向29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最突出的奉献是A 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 解放了人们思想 C 爱护了民族尊严 D 挽救了民族危亡30、五国爱国运动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头,这一爱国运动的爆发与以下哪一大事有直接关系:A、1840 年鸦片战争 B、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1919 年巴黎和会 D、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31 五四运动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位置,普遍认为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主要是由于A 它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 它取得了的宏大成功C 它发生在十月革命后 D 无产阶级开头登上政治舞台32 以下口号最能表达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A 取消二十一条 B 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C 外争主权 , 内除国贼 D 誓死力争 ,仍我青岛33 为了纪念“五四运动” , 1949 年 12 月,中心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以下对“五四精神”的表述最为精确全面的是A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B 爱国、科学、民主、自由C 爱国、抗争、民主、科学 D 爱国、进步、民主、自由34.“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史大事是A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有: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 ②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③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④选举陈独秀为中心局书记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题 19号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36、阅读以下材料: (12 分)材料一: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慢慢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 ,, 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 ,, 其次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 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史学界普遍认为,至 1919 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受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化绽开;材料三: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究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气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受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完成下表; ( 6 分)梁启超的分期 史学界的观点 相关重大的历史大事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一期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中国人自知不足其次期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三期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2)依据你对材料的懂得,结合所学学问,分别举出 1919 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的三个阶段中一名领导式的、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 ( 3 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学问,回首中国近代化探究的过程,你有何感悟?( 3 分)37、阅读材料回答疑题: (18 分)老人吴玉章在回忆录中写道: “我仍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的家乡的时候, 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这使全中国为之震惊;以前我国仍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仍失败的那样惨,条约又订的那样的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请回答:(1)材料中的“甲午战败”指的是什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指哪一条约?( 2 分)(2)“甲午战败”所签订的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什么影响?( 10 分)(3)材料中“甲午战败”前清政府被“西方大国打败”主要有哪些战争?请举两例; “东方小国”指哪一国家?( 3 分)(4)你认为清政府多次被打败的最主要缘由是什么?这段屈辱的历史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3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