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十垱遗址探“宝”.doc
3页八十垱遗址探“宝”老师说,常德市澧县梦溪镇五福村的八十垱遗 址是稻米文化的发源地,那里有发现 6000 多年碳 化的稻谷种子哪天有机会带我们去一睹芳容一个星期四的下午,老师兴奋地告诉我们说, 今天大家有机会去进行稻米文化的采风活动谁 愿意去?大家把手举得老高老高的老师选中了 我,可能是我上次的作品在《墨池文学》刊发了的 缘故吧那天下午,我们乘着校长的车,不到 15 分钟就 到了原来离我们学校这么近一下车,就看见 一块高大的木牌上写着八十垱遗址一进门就看 见了八十垱遗址的平面图一条公路贯穿其中, 上面栽着高大的红积木,同学们到了右边的古河 道,那里垂柳依依,塘边及浅水处生长芦苇、水 葛蒲;河道里的荷刚刚探出几个小脑袋,有的还 平铺在河面上古河道用木栅栏围围着,显得十 分的清新我们要去的展览馆,往左手边走 30 米 就到了展览馆的进门是文化馆,那里陈列着许 许多多的图书,专供农民伯伯在那里学习是一 间不到 20 平米的小屋,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图片、 还有考古专家挖掘出来的一些东西的复制品有 切割器、刮削器、石斧、石锛、石棒饰、鹿角、 尖状器、炭化稻、炭化菱角等等其中最让我惊 讶的是陶鸟一个小小的红色的陶鸟,栩栩如生, 从中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现代人说, 古人不发达,我不这么认为,在当时没有科技的 条件下,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这时,我仿佛看到 那玩着陶鸟的小孩子,脸上满是兴奋在一个玻璃盖下面,有碳化的作文稻谷种子 当然是复制品老师告诉我们:考古工作者先后 五次对八十垱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 1280 平方米,发现了环绕聚落的土围、环壕、挡水坝 以及大量墓葬和以杆栏式建筑为主的居住房址, 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木器和 百余种植物的杆茎与果核遗址出土的数万粒炭化稻谷、稻米均保存完好, 不仅向世人展示了水稻的原始形态,而且表明长 江中游地区是世界最发达的原始稻作农业区八 十垱遗址是黄河以南整个南中国最早的环壕遗址, 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用实物证明的稻作农 业遗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右拐弯一间小屋,以木头为架,用绳索牢牢地 绑着,上面用稻草盖着一间小屋,充满了远古的 气息,墙上挂着一个牛角,那是用来装水的父 亲在编篮子,母亲正准备生火做饭还有一个小 孩子,怀中抱着一条鱼,向母亲奔跑过来,好像 在喊:妈妈妈妈我逮住一条大鱼啦!这时我眼前 仿佛浮现这样的景象: 6000 多年前,先民们率先 迈进了一个相当文明的社会,人们就已经在这里, 引水种稻、结网捕鱼、编制芦苇、立窑烧陶、伐 木造房的痕迹,过着日升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感慨万千,做为先民们的 后代,又怎样让古老的稻米文化发扬光大呢?这次稻米文化主题的采风活动,不虚此行,终 于探到了宝贝以澧阳平原为代表的长江中游地 区,是世界水稻的起源与传播中心之一,水稻起 源之谜,已基本破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