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五:专题一+南州六月荔枝丹 学案.doc
18页开卷有益又是一年鸣蝉时,荔枝万颗枝头红满目苍翠,叶如醉,红果簇簇荔枝享有“岭南果王”和“果中珍品”的美誉,驰名中外古今文人墨客对其的赞美是其他水果无法比拟的,诗人苏东坡曾如此感叹:“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如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改变了过去那种只供少数人享受的状况,当我们手捧荔枝漫步于街头,荔枝的甜美与沁凉便荡漾于口腹话题链接——科学的诗意1.教材赏悟这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科学小品,它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而诗句的引用则是它文学性的表现手法之一,使文章既富有理趣,又充满情趣引用诗句,不仅说明了荔枝的特点,而且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得文章语言生动,文采飞扬文章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翔实地说明了荔枝的果形、果实以及贮运,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历史等也作了一般性的介绍,并展望了我国荔枝生产的美好前景2.名句赏记描写荔枝的诗句◆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张籍《成都曲》◆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苏轼《惠州一绝》◆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白居易《种荔枝》◆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成团——陈辉《荔枝》◆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3.典例赏析钱学森与艺术原文: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和工作期间,钱学森除了参加美国物理学会、美国航空学会和美国力学学会之外,还参加了美国艺术与科学协会参加这个协会,是他的同窗好友马林纳介绍的马林纳除了研究航空和火箭,还是一个抽象派画家钱学森给协会写了一篇讲艺术的论文,提交了几张艺术摄影作品就被吸收为会员在这个协会里既有西装革履的科学家,又有留着长发、不修边幅的艺术家数十年后,回忆起这段往事,钱学森感慨万千:“我们当时搞火箭时萌生的一些想法,就是在和艺术家们交谈时产生的悟语:钱学森,人们常常把导弹、火箭、航空等词汇与他联系在一起其实,对科学大师而言,常人看来与科学完全不搭界的音乐、绘画、摄影、文学等,却是如影相随地常伴左右,成了他的终身爱好且有较高造诣科学和艺术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成就了钱学森的事业、生活和人格……4.时文赏读给科学探索赋予浓浓的诗意2016年1月4日,经过为期3个月的公示后,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了我国“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区4项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分别是“广寒宫”“紫微”“天市”和“太微”昨天,国防科工局和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对外发布了这一消息这是中国科学家基于“嫦娥三号”在月球上着陆区域地理形貌的特点,划分为4个方位区,再结合中国古代天文星图“三垣四象二十八宿”的星官名,而提出的命名建议。
这些命名真是恰如其分!如果说“紫微”“天市”和“太微”人们还相对陌生,“广寒宫”肯定再熟悉不过,我们早就知道,那正是嫦娥住的地方其所以得名,要追溯到唐朝的风流皇帝玄宗那里他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个道士“掷手杖于空中,即化为银色大桥”,连走带飞他就到月亮上去了,具体地点叫“广寒清虚之府”那是玄宗梦醒之后的口述,月宫从此便被称为“广寒宫”在美国的阿姆斯特朗和我们的“嫦娥三号”抵达之前,玄宗之外,我们还有一些前人去过广寒宫《西游记》里的猪八戒、《聊斋志异》里的落第举子吴筠,等等雅人去那做的也是雅事,俗人则何时都不能免俗看玄宗,吃了嫦娥款待的“酥饴仙饼”,回来就催生了我们今天吃的月饼;看了仙女的舞蹈、听了伴奏的音乐,回来就编成了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再看那两个俗物按《西游记》里八戒自己的道白,他本是天上的天蓬水神,一次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会(那是比孙悟空还高的待遇),喝醉了,“东倒西歪乱撒泼”,借着酒胆,“逞雄撞入广寒宫”彼时其尚未错投猪胎,模样肯定不是后世定型的肥头大耳,所以“风流仙子来相接”但水神很把持不住,“见他容貌挟人魂,旧日凡心难得灭全无上下失尊卑,扯住嫦娥要陪歇再三再四不依从,东躲西藏心不悦”;于是,“色胆如天叫似雷”,惹了事。
落第举子吴筠呢,骑着凤凰上去的,被“导入广寒宫”,跟仙女还有了“衾枕之爱”无论雅人还是俗物,殊途同归的是在月亮上生活惬意得很李商隐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幸而是在玄宗之后,否则,说不定没有好果子吃即便不会吧,也煞是扫兴,全不如王禹偁的“嫦娥月里休相笑,万古应无窃药踪”对那些去不了月亮上的,则留下了大量浪漫遐想的空间,像辛弃疾的这首《听月》:“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就是啊,何必添堵?有趣的是,嫦娥身边捣药的玉兔,行为上也留过污点《西游记》第九十五回中,他曾“私自偷开玉关金锁走出宫来”,变身妖怪,在天竺国和孙悟空大战了一场当时把悟空给打懵了,连对手的兵器也辨不出是什么,“见那短棍儿一头壮,一头细,却似舂碓臼的杵头模样”后来才知道,正是玉兔那个著名的捣药杵玉兔大小也是个神,自然是有后台的,所以当悟空“愈发狠性,下毒手,恨不得一棒打杀”之时,像其他有后台的妖怪一样,救兵会及时赶到这次来的是太阴星君,“后带着姮娥仙子”,表明嫦娥也到场了给玉兔背上这口黑锅,不知吴承恩的用意何在我们都知道,现实中的兔子没有丝毫的侵犯性,“兔子急了会咬人”,那也是有把它逼急了的前提。
说回命名此前,我们月球探测器有了“嫦娥”,月球车有了“玉兔”,探测暗物质卫星有了“悟空”;现在,月球上又真正有了“广寒宫”古老神话传说中的美好意象,与现代科学探索工具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我们的神话传说丰富多彩,我们的太空探索没有止境,所以完全可以期待两者的继续“融合”,继续给科学探索赋予浓浓的诗意摘自《南方网》)常识链接——知人论世1.识作者贾祖璋(1901—1988),浙江海宁人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科学小品的开拓者之一,中国提倡动物文学、倡导自然保护的先行者贾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烂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很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主要作品:早年著有《鸟类研究》、《鸟类概论》(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物素描》等,解放后出版《生物学碎锦》2.知背景荔枝是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一种果木植物,它的生理特性、生活习性及生产情况不为我国其他地区的人们普遍了解为此,久负盛名的科普作家贾祖璋在党中央揪出“四人帮”、拨乱反正、全国人民迎来“科学的春天”之后,于1979年5月写了这篇以荔枝为说明对象、以荔果为说明重点的科学小品(文艺性说明文)。
该文最初发表于1979年第2期《知识就是力量》,后收入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贾祖璋的生物科普著作《生物学碎锦》一书中3.解文体科学小品 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是专门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读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因而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一、字音辨识1.单音字①红缯(zēng) ②紫绡(xiāo) ③醴酪(lǐ lào)④粗糙(cāo) ⑤徐夤(yín) ⑥绛囊(náng)⑦渣滓(zǐ) ⑧浸渍(zì) ⑨贮藏(zhù)⑩枕藉(jiè) ⑪唐羌(qiāng) ⑫闽粤(mǐn)⑬赵佶(jí) ⑭萌蘖(niè) ⑮蔡襄(xiāng)2.多音字①藉 ②壳③横 ④载⑤混 ⑥角⑦缝 ⑧龟⑨薄 ⑩数二、辨形组词① ②③ ④⑤ ⑥⑦ ⑧三、近义词辨析①蜕化·退化[辨析]动词,都有发生变化的意思。
蜕化”指虫类脱皮,借指事物向坏的方面变化,多指腐化堕落;“退化”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运用]A.从违纪到违法,就是因为侥幸心理和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导致其步步“蜕化变质”,直至坠入深渊B.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森林的退化,以及三年前颁布的一项禁止原木出口的法律,让缅甸陷入大象失业危机②龟裂·皲裂[辨析]“龟裂”指物体呈现许多裂纹,或裂开许多缝子,用于田地、器物等,适用对象较为广泛;“皲裂”指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只用于皮肤[运用]A.NASA公布土卫二北极周边照片显示:北极表面冰层遍布龟裂B.进入冬天不少人会感觉自己的皮肤变得非常敏感,皮肤皲裂成了常态四、成语识记①不了了之:该办的事情没有办完,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②钻牛角尖: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的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比喻固执地坚持某种意见或观点,不知道变通③绝无仅有:极其少有④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小组合作1.第2段介绍荔枝的外壳,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如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一是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指出缯与荔枝的壳在质地上的不同,增强了说服力;二是使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使原本枯燥的说明变得生动形象。
2.试分析第3段的内部层次,并说明本段与文题的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本段分为两层,先点出成熟的荔枝颜色,紧扣题目中的“丹”(红色);后面用数字非常具体地介绍了荔枝的成熟期,突出了题目中的“六月”在本段里,除列举荔枝成熟后都是红色的事实,还举出了其成熟期不论在广东还是福建都以七月为盛期的事实(“南州六月”系指农历而言,指阳历七月)这些都足以说明题目有其充分的科学依据3.试分析第4段的说明顺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这一段写荔枝的果形,先总说,后分说具体说明时,又是按照从上到下、从顶端到两侧、从一般到特殊的顺序来说的,体现了说明的条理性4.第4~5段介绍荔枝的形状、大小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使用了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引用等说明方法。
5.第5段“通常”一词,体现出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作者介绍荔枝的大小,列举了好几种不同的数据,这说明荔枝大小并非完全一样,所以介绍普通常见的情况,作者没有一概而论,而是用了“通常”一词,体现出作者语言的周密严谨6.第13段中,作者为什么不厌其烦地列举我国古代对荔枝研究的书籍的数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