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喀喇沁旗大坝梁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docx
2页内蒙古喀喇沁旗大坝梁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摘要】本文对内蒙古喀喇沁旗大坝梁金矿地质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为今后在内蒙古赤峰市南部山区开展找金工作指出了找矿标志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喀喇沁旗大坝梁内蒙古大坝梁金矿区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东北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北缘东段,天山—兴蒙地槽系的南侧,近东西向黑里河—宁城断裂带、青山—贝府断裂带与北北东向八里罕—红山断裂带、锡泊河断裂带组成的菱形格子内,其构造轮廓早期受近东西向断裂控制,晚期主要受北北东向断裂控制赤峰南部太古界地层分布广泛,断裂构造发育,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区域上矿种多,以金为主,是赤峰地区找金的有利区段笔者就大坝梁金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提出一点认识,供找矿工作中参考1矿区地质特征1.1地层大坝梁金矿区位于马鞍山—头道营子断裂带以北,青山—贝府断裂带南侧,玉皇顶山背形隆—滑构造的北翼矿区出露地层为上太古界伙家沟表壳岩〔Ar2hb〕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及绿泥片岩下元古界明安山〔岩〕群下岩组下岩段〔Pt1ma1〕岩性为含砾二云斜长片岩,二云长英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闪长质糜棱岩及含碳质绢云石英千枚岩等原岩建造主要为一套以陆源碎屑为主夹中基性海底火山喷发的碎屑岩沉积建造。
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山间地形低洼处和季节性河流河谷中岩性为亚粘土、砂砾、卵石1.2构造矿区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区域构造有八里罕—红山断裂带呈北东向贯穿于测区南东部大马架子一带,矿区出露长度较短,向北第四系覆盖较厚,破碎带宽30~180米,倾向110~115度,倾角30~50度断层带内断层角砾、断层泥发育,断裂面上擦痕、阶步明显该断层主要有两期活动,早期为压性〔或压扭性〕,晚期为张扭性属右行正断层除区域展布的八里罕—红山断裂带外,矿区内断裂构造按其展布方向,可分三组:〔1〕NEE—近EW向:此组断裂是本区较发育的断裂构造,也是区内主要的容矿构造主要分布于枣树林北山一带,延伸长60~700米不等,断裂主要由构造碎裂岩和硅化角砾岩带组成总体走向60~80度,倾向北西,少量南东,倾角40~75度,产状较稳定断层内破碎角砾及硅化发育,断层面一般呈舒缓波状,宽窄不等,长短不一〔2〕NE向:是测区内主干断裂,以此形成矿区的构造格架①燕山营子—瓦房断裂:该断裂总体走向50度,长25千米,横贯测区中部测区内该断裂出露长约6千米,沿枣树林—长皋门沟一带分布,断裂西南段被林家营子花岗岩体阻截,北东段被北西向断裂切错。
断裂倾向南东,倾角40~60度,断层具多期活动特点断层北西盘发育有与断裂走向斜交的沿次一级张扭性裂隙侵入的闪长玢岩脉断裂地貌为一条深切的河谷,北西盘明显抬升,显示了该断层早期显压扭性晚期为张扭性的左行正断层,是该区重要的控矿构造②楼子店—大城子韧性剪切带成生于二叠世—早三叠世,韧性剪切带呈NE—NNE向延伸于二道营子工作区,位于八里罕—红山断裂带北西盘测区内牛家营子单元花岗片麻岩片麻理塑性揉皱、韧性剪切作用强烈,剪切方向北东50度岩石在强应力作用下大量矿物被挤压剪切碾碎,并集中呈纹线状绕碎斑定向分布,岩石由残斑与韧性基质两局部组成,形成大面积的纹线眼球状花岗质糜棱岩带〔3〕北西向:在区内不发育,走向310~340度,倾向北东,倾角55~80度该组断裂结构面平整光滑,长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宽2~5米1.3岩浆岩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从晚太古代至中生代均有岩浆活动发生晚太古代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岩在区域变质作用中变质成变质深成岩,已成为华北地台结晶基底4.1构造标志燕山期岩体及内外接触带中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及裂隙多为含矿构造4.2蚀变标志近矿围岩蚀变以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组成灰绿、灰褐色蚀变带为特征,硅化发育的部位含矿较富。
4.3岩性标志硅化的基性岩脉,岩石呈灰绿—黄绿色,一般含矿性较好4.4物探异常标志物探异常在不同测区具有不同显示,一般蚀变矿化带上极化率具有中弱异常,一般ηs>2.0%〔普通岩石0.5~1.8%〕4.5化探异常标志地球化学岩石测量元素组合Au、Ag与Pb、〔局部伴有Mn〕套合,岩石测量中主成矿元素Au、Ag与指示元素Pb出现明显峰值4.6旧矿遗址标志区内从解放前开始出现采矿活动,遗留的老硐、矿坑、废石堆是找矿的直接标志5结论内蒙古大坝梁金矿区处于在区域上矿种多,以金为主的矿集区,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通过普查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成果:大致查明了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根本地质特征,初步了解了矿体及矿石质量特征;对区内物化探异常进行了查证;进行了较充分的综合研究和分析,根本了解掌握了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综合该区找矿成果,类比相邻的金矿区矿床的根本地质特征,可以大胆的说:通过进一步的工作和工程施工验证,该矿区在本区域找金工作上将会有新的发现或突破参考文献[1]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56-77.[2]沈远超,刘铁兵,曾庆栋,等.中国金矿床成矿预测的理论与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