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每节课精品教案汇编(含六个教案).doc
30页7 找空气课题找空气单元第三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一年级教材分析《找空气》一课,旨在通过一系列直观、有趣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等科学能力的良好载体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设计,帮助学生从感性上理解空气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自然物质,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科学概念打下基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尤其是对自然界中那些既熟悉又神秘的事物,如空气,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和趣味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逐步提升科学探究能力教学目标1.科学精神:通过观察、实验,激发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会学习:通过动手实践,学会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创新: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尝试不同的方法,激发创新思维 4.责任担当:认识到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重点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空气的存在、无处不在及其基本特性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并能解释一些简单的空气现象。
教学准备塑料袋、气球、水槽、吸管、蜡烛、火柴、扇子、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导入播放一段关于风的动画视频,提问:“风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能看见风吗?那么,风带来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存在学生观看视频,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通过视频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探索空气的存在做铺垫讲授新课一、空气真实存在(一)把空气装进袋子里1.收集空气要研究空气就要先想办法"逮住"它,怎样才能"逮住"它呢?大家来想想办法1)示范:这是一个袋子,把袋子撑开,兜一兜,再把袋口拧几圈,捏紧2)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3)活动:学生尝试让袋子鼓起来①在教室里试一试②在校园里试一试小结:不论在教室里,还是在校园里其他地方,我们都能让袋子鼓起来2.感觉空气空气是什么样子的东西?收集到空气后我们怎样研究它呢?我们要先用感官来观察大家想想办法怎样用感官观察?(二)把空气放出来1.谈话:我们撑开袋子,兜一兜,扎紧袋子,看到袋子鼓起来了大家认为里面是有空气的袋子里真的有空气吗?2.用不同方法感知袋子里有东西①皮肤感受:我们来感觉一下袋口对着自己的脸颊,轻轻挤压袋子,仔细感受。
你感受到了什么?是什么吹到脸上了?②听: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好玩的装置——在鼓鼓的袋口绑一个口哨轻轻挤压袋子,会发生什么呢?试一试你听到了什么?是什么让口哨响起来的?③看:还有什么方法能证明袋子里有空气呢?来,我们试着将鼓鼓的袋子压到水里,然后在水下用安全图钉在袋子上扎一个孔,仔细观察现象小结:我们在周围装到了空气,虽然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感觉到”“听到”“看见”袋子里有空气二、空气的基本特征1.提问:空气是什么样的呢?你会使用哪些感官怎么观察空气?2.实验:每个同学装一袋空气,运用感官仔细观察空气并用气泡图记录3.交流:空气是什么样的?4.借助气球,认识空气没有确定的形状1)气球里面充满气后,气球鼓起来了,你们观察一下,气球的形状像什么呢?(2)提问:那气球里面的空气是什么形状的?反馈:和气球是一个形状的3)谈话:空气随着气球的形状不同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说明空气和水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5.与水比较,发现空气的其他特征1)谈话:通过比较,可以找出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这里有一袋水、一袋空气,比一比空气和水还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写在记录单上总结:今天,我们通过“装空气”“放空气”,知道了我们周围有空气。
在观察空气时,先用多种感官直接观察,再借助其他物体观察,最后与熟悉的物体比一比同学们也可以这样去认识其他物体三、空气的重要性感知空气是生命之源1.下面请欣赏一段视频放松一下吧!老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请小朋友们边看边思考:为什么游泳时要将头露出水面大口换气呢?同学们能离得开空气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憋气30秒的游戏吧说一说你憋气的时候有什么感受?2.除了游泳,我们日常生活,还有哪些情况下可以让我们知道人是离不开空气的呢?讨论:小朋友这样做好不好呢?在密闭的车厢内呆久了会有什么事发生呢?讲述: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所以不要长时间待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如棉被里、门窗紧闭的汽车里等学生自由回答学生动手摸一摸、按一按,谈谈自己的感觉学生猜测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学生参与憋气游戏,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眼、耳、鼻、嘴、皮肤)进行观察,充分地感知空气,建立丰富的表象运用“猜测-实验-思考-结论”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让学生像认识石头和水一样,用感官观察,发现空气的基本特征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感知空气是生命之源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我们懂得了:1.知道了空气是真实存在的,它在我们周围无处不在。
2.知道了空气的基本特征,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气体3.通过活动,我们学会了如何区分空气与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4.知道了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学生反思自己在本课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通过总结与反思,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科学素养作业设计【基础训练】:完成课堂练习【拓展训练】:制作一个风车感受空气的流动性板书学习、记忆及勾画知识点明确教学内容及重点和难点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实验活动设计生动有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学生对空气的存在和特性有了深刻的理解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不够细致,影响了实验效果的观察和分析课堂时间分配上,讨论环节略显紧张,部分学生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建议:加强实验前的操作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适当调整课堂节奏,预留更多时间给学生讨论和交流,促进思维的碰撞和深化8 这里面有空气吗课题这里面有空气吗单元第三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一年级教材分析《这里面有空气吗》是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旨在通过一系列直观、有趣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内容贴近生活,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培养小学生科学观察、实验操作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环节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处于科学学习的启蒙阶段,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动手能力有限因此,教学活动应注重趣味性、直观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动手操作和直观感受,帮助学生建立对空气的基本认识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知道一些物体内有空气2.科学思维:在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在观察到的现象与物品内部有空气之间建立关联3.探究实践:能够作出关于物品内部是否有空气的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猜想4.态度责任:能够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并愿意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调整自己的想法重点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难点认识到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教学准备透明塑料袋、气球、水槽、吸管、注射器、蜡烛、火柴、实验记录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导入播放一段关于风的动画视频,提问:“风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能看见它吗?摸得到它吗?”引发学生思考学生 观看视频,讨论并尝试回答老师的问题 通过视频和提问,激发学生兴趣,引出“空气”这一主题讲授新课一、观察瓶子里是否有空气1.准备实验材料带盖空瓶、敞口空瓶、水槽和水2.讲解验证方法(1)把盖上盖子的空瓶子横着没入水中再打开盖子。
2)把敞口的空瓶瓶口朝下,斜着压入水中3.交流实验发现通过实验我们有什么发现?教师:说明瓶子里有空气4.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内部空间里有空气?二、观察物品里是否有空气1.猜一猜,这些物品里有没有空气?有空气的,在记录单上打√出示实物:石块、砖头、棉花、弹珠、粉笔、海绵、干香菇和羽绒服2.引导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1)实验材料:水槽、水、托盘和实物(2)讲解验证方法把石块、砖头、棉花、弹珠、粉笔、海绵、干香菇放入水中3)温馨提示①物品要浸没水中,不能漂浮②有空气的物品放在一边,没有空气的放在一边,要分类摆放③往水中放物品时要轻,漂浮的物品用力往下压(4)指导实验单填写3.讨论交流(1)这些物品在水中为什么会有气泡产生?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有什么发现?教师:物品的孔隙里有空气2)我们穿的羽绒服里有没有空气?教师:怎么验证猜想?讲解验证方法:把叠好的羽绒服装进有排气阀的收纳袋里,用力挤压问:你发现了什么现象?(3)通过以上两个活动,你发现了什么?三、让纸箱装更多瓶子1.生活中有许多装置能把空气从物品中抽出来,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例如,(1)可以节省空间(2)可以密封盒(3)可以给食物保鲜2.要想用纸箱尽可能多地装废塑料瓶,你会怎么做?学生组内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
学生猜测交流,并在组内实验验证,填写实验记录单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中有空气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物品的狭小孔隙中有空气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空气的存在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我们懂得了:1.打开盖的瓶子和盖上盖的瓶子里都有空气2.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一些物体的孔隙中,有空气3.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一些物体放入水中会有气泡冒出,气泡中含有空气4.生活中有许多装置能把空气从物品中抽出来,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学生反思自己在本课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通过总结与反思,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科学素养作业设计【基础训练】:完成课堂练习【拓展训练】:要想用纸箱尽可能多地装废塑料瓶,你会怎么做?板书学习、记忆及勾画知识点明确教学内容及重点和难点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实验活动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不够细致,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时间分配上,个别探究活动略显仓促,未能充分展开讨论 教学建议:加强实。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