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师大版历史第五册《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课件.ppt
32页第第1515课课 从从“ “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 ”到新经济政策到新经济政策请回答:当时的苏俄面临怎样的形势?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请回答:诗中的野兽和暴徒分别指什么?从1918年开始的历时3年的武装干涉给苏俄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各种物品匮乏,公共设施遭受破坏,持续的干旱又使各种作物难以生长在这一年里,这块土地掀起史无前例的粮荒,波 及苏俄的30多个省,受灾人口达到3350万人……在塔本县等许多地区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 看着空碗的饥民们图文反映了苏俄当时什么社会问题? 如何应对上述问题呢?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1、原因:① 协约国集团的武装干涉,国内武装叛乱② 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物质匮乏③ 实践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2、目的:⑴、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红军,战胜内外敌人⑵、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1、农业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除保留口粮,必须无条件完成国家摊派的征粮额2、工业政策:加速工业国有化,设立管理总局体制。
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3、流通政策:取消市场和商品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4、分配制度:推行劳动义务制,军事编制固定岗位平均分配)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⑴、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军事与行政命令手段改组国民经济⑵、非常政策、临时措施5、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①积极: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战胜困难, 赢得国内战争的胜 利,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②消极:第一,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脱离了实际第二,严重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损害了农民利益, 带来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 于我们,面包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 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实行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 材料二:在俄国小农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我们必须迁就农民 ,必然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样农民才会得到鼓励请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错”在哪里? 列宁准备采取什么措施,这项措施的直接出发点和根 本出发点分别是什么?材料一:用无产阶级国家直 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 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 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 做法脱离了实际,“现实生 活说明我们错了”。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7年) 1、目的:①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②从苏俄国情出发重新探索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正确途径2、内容:①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替代余粮收集制,税后的粮食农民自己支配;②工业:对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外国资本)和租赁制(私人资本)等方式,发展私人企业③流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允许自由贸易;④分配: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级差工资制)3、特点:①手段: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等市场经济的因素发展经济;②所有制和分配:发展私人企业,按劳分配4、评价:①结果: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苏维埃政权得以稳固;②启示:从实际出发,依据国情,才能探索一条发展经济、稳定政治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红色资本家”阿曼·哈默年仅20岁的哈默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前夕从美国的报刊上了解到苏联正受到粮荒的侵 袭哈默意识到机遇来临了随即他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 将自己所拥有的联合制药公司股票以200万美元的价格全部 卖给雇员们,然后去苏联访问哈默携带大量的药品,医疗器械和野战救护车历尽艰辛到达苏联乌拉尔地区在苏联的考察中,他深感这个国家地 大物博资源丰富,而当时苏联却是食品奇缺,粮食比药品更 为急需。
哈默突然大悟,当时美国正值粮食大丰收,谷物价 格已跌至每公斤几美分,农民宁愿把粮食烧掉,也不愿低价 在市场上销售美国的资本家为什么能到苏联投资经商呢?1、成立时间:1922年12月2、最初加盟的四个共和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南高加索3、全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4、解体时间:1991年12月三、苏联的成立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1/8,全国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对此斯大林指出: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请分析:斯大林建设社会主义的侧重点是什么?这样选择的依据是什么?三、斯大林经济体制1、原因:①外部帝国主义包围威胁,国内经济文化落后,苏联要优先发展重工业;②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可供借鉴;③俄国社会政治传统;④斯大林个人因素2、确立:1924年—30年代中期,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了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确立3、表现:①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公有制;②管理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③管理手段:排斥市场手段,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苏联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苏联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19131913年与年与19371937年工农业总产值的比较年工农业总产值的比较19131913年年19371937年年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经济各部门发展的状况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经济各部门发展的状况19371937年比年比19281928年的增长率年的增长率农业产值农业产值 8.1%8.1%轻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210%210%重工业产值重工业产值550%550%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491949年,当苏联爆炸年,当苏联爆炸 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 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 时,而全国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时,而全国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苏联国民经济苏联国民经济》》第第8787页页肉类按人口平均计算,肉类按人口平均计算,19131913年为年为31.431.4公公 斤,斤,19551955年为年为31.831.8公斤 ————周荣坤周荣坤《《苏联基本数字手册苏联基本数字手册》》第第116116页页3、对斯大林体制的评价:①积极方面:集中全国力量,在短时间内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开辟了一条新的工业化道路;提高了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消极方面:超越了生产力水平,体制逐渐僵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比例失调;节约消费为工业积累资金导致人民生活不高、农民付出太多;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导致地方企业缺乏活力从苏联在探究中不断的改革,给我们什么启示?在我国的改革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吸取这些经验教训?①从国情出发,按规律办事;②调整经济政策和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③农业、重工业、轻工业要协调发展;④经济建设必须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从性质到社会主义 经济形式的直接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建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 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新经济政策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 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 产斯大林经济 体制确立探 索 中 形 成知识小结1 1、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 是否有利于:是否有利于:A A 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 B 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 C 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D D 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2 2、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 A 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良影响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良影响B B 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 C 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D D 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A AB B3 3、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 “新新” ”在:在:A A 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 B B 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C C 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D D 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4 4、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 ::A A 苏俄的社会性质的所致苏俄的社会性质的所致B B 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所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所致C C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所致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所致D D 苏俄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所致苏俄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所致C CD D阅读与思考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什么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什么?从中可以看出斯大林体制的根本问题是什么?1、下列关于1918年苏俄同德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的评述, 不正确的是:A是摆脱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 B使俄国失去了大片国土C使苏俄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 D1919年被苏维埃俄国废除 2、以下关于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二月 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②十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二 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④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 义国家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3、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恢复和发展 D维护新政权的权威单项选择题4、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 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者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
为此而采取的 措施是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5、下列事件发生于1917—1918年的俄国,其先后顺序是①四月提 纲的发表②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形成③布尔什维克党发动彼得格勒 武装起义④《布列斯特和约》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③②①阅读下列材料为了对红军和紧急缺粮地区供应粮食,……现将余粮和饲料交 归国家支配的条例如下:第一条:为满足国家需求所必需的全部粮食和谷物饲料,摊派 给各省份向居民征收第三条:种籽谷物、粮食谷物以及粮食机关根据粮食委员会的 清单收购全部数量均列入余粮收集制引自苏俄人民委员会法令 请回答①以上引文出自苏俄当时什么政策?②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③实行这一政策的背景有哪些?材料分析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军事胜利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被推翻的地主 和资产阶级不断发动叛乱英、法、美、日等国对苏俄实行武装 干涉《布列斯特和约》内容选摘: 1、德国占领波兰、立陶宛和白俄罗斯、拉托维亚的一部分领土,红军撤离爱沙尼亚、芬兰和乌克兰。
2、俄国支付给德国等国30亿卢布的战争赔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