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茯砖茶的历史文化.doc

20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0244950
  • 上传时间:2018-01-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8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泾阳茯砖茶 ——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山南麓,泾河之滨,八百里秦川中部,坐落着一块古老而又富庶的土地。

      自从秦汉起,她以三辅名区,京畿要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为华夏瞩目,这里素有关中“白菜心” 的美誉 她就是位处泾水以北的美丽的泾阳泾阳文物古迹荟萃全国的五个第一都在这里修造于战国时代的中国第一渠—郑国渠;建于明代的中国第一塔—崇文宝塔;中国第一班—安吴青训班;中国第一点—大地原点;中国第一砖—泾阳茯砖在这片 780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勤劳智慧的 50 多万泾阳人创造了辉煌产业—“泾阳茯砖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唐代长安城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运输往来的,不仅仅只是丝绸,还有最重要的陶瓷和茶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茶叶和瓷器几乎成为中国的代名词,是带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历史意蕴的标志茶叶随着丝路驼队的足迹缠绵不绝,一路流淌着醇厚绵长的清香要说到陕西的茶文化,可谓多姿多彩!唐长安城是中国茶文化向海内外传播的中心从唐朝中期在陕西开创并延续到明清的“ 茶马互市 ”中,中原的茶叶和西域的 马匹一直是最重要的贸易品种而陕西泾阳人在 600 多年前发明创制的茯砖茶鉴证着近代“ 茶 马互市 ”那段尘 封的历史。

      茯砖茶曾 经成就了陕商“华夏第一商邦”的地位,今天它更加 牵系着陕西茶人深藏心底的那份思念目前, “泾阳茯砖茶” 已经被列 为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泾阳出砖茶” ,这是一句赞誉泾阳茯砖茶的诗词泾阳茯砖茶,肇始于宋代,兴盛于清至民国历史上,茯茶西运主要靠骆驼驮、马载,销售后,回来带的主要是兰菸,甘、宁、青的毛皮、药材、香料、珠宝等;南茶北运泾阳后,回去主要带有在泾阳改制的兰州水烟和在泾阳加工好的皮货、中药材和泾阳产的硝盐及棉布数百年来, “泾阳茯砖茶” 承载 着秦人自 强不息、奋发有为 、开拓进取的精神,更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友谊的见证一、泾阳茯砖茶简介1、 泾阳茯砖茶的由来—不产茶的泾阳产出有名的“泾阳茯砖茶”泾阳茯砖茶的由来】据考,自汉朝张赛出塞打通了古丝绸之路开始,泾阳就是用川茶、湖茶销向西北牧区及丝绸之路上的茶叶集散地和中转站茶叶主要是黑毛茶,古代交通不便,茶道主要靠马驮船载历史上的南茶北运都是制成竹篾篓大包(为散茶,每包 90 公斤)长途运输,常有松包和散包现象发生据考:约在北宋神宗熙宁年时前后,一泾阳籍茶商船运茶到泾,给茶叶洒水变小包入库;另有说法是茶到泾河码头,卸船时,有一些篾篓大包茶掉入河中,捞起运回县城作坊,晾晒渥堆后,打成小包入库。

      当时不知何故没及时运走,数月准备起运时打包检查,发现茶叶颜色变黑,叶片出现许多星状黄色斑点,以为“霉变 ”,但并无霉味,抓把泡 汤尝试 ,发现茶汤橙黄,汤味醇厚平顺,喝后舌根有点甜,气味夹杂着一种茯苓草药香当时不好定论,就按霉变茶贱卖到兰州第二年,泾阳茶商运茶到兰州,牧民说去年的茶好喝后来泾阳茶商就回忆去年茶叶发变的过程,摸索制作,就形成泾阳独有的茯砖茶因而史上就有“边民不怕霉 ”的说法据史料载, 第一次茶叶“霉变” 是在伏天,起初称“伏茶” 后来发现“ 霉味” 茶又有茯苓草 药的气香味及 药效功能,就由“伏茶” 称为 “茯茶” 1900 年,八国联军 攻入北京,慈禧太后逃至西安,安吴有名的大财东,安吴寡妇赶到西安拜见,当时所带土特产中就有泾阳茯砖茶,因语音关系,慈禧误听是“福茶” ,福气之茶,后来就有“福茶”之 说后由于系用官引制造,清代前期须在兰州府缴纳三成至五成砖茶作为税金,交给官府销售,又叫“ 官茶” 、“府茶”“茯茶” 名由来还有一种说法,因当年泾阳加工制作的“官饮茶” 主要从湖南、湖北运来, 陕西人把此茶统称“湖茶 ”,因“湖”与“ 茯”在西北边民的语音中不分,渐渐边民就称此茶为“茯茶” 。

      此茶属于一种二次 发酵或后发酵的茶品茯砖茶是泾阳人首创发明的,距今已有 600 多年的历史汉朝时,泾阳已成为南茶西运的集散地和中转站它闻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北宋神宗熙宁年(约 1068 年)茯茶在泾阳问世,当时还是散茯茶泾阳茯砖茶成名于明洪武元年(约1368 年),兴盛于明清至民国时代 明清及至民国时期,商品生产和商业贸易进一步扩大,过泾茶叶量不断增大,茶叶西去运输问题凸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增加运量,茶商设法改进茶叶包装,压缩茶叶体积,方便运输,开始用手工制成砖茶,随之诞生了“ 泾阳茯砖茶” 1921 年,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的于右任称茯砖茶为革命时期的“ 安国茶也” 2、泾阳茯砖茶的特点泾阳茯砖茶品质优良、风味独特的关键是茶品中独有一种叫做“金花 ”的有益曲霉菌 -冠突散囊菌属于真菌 类,子囊菌科,曲霉菌属这是一种有益的酵素类菌,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可以催化茶叶中的蛋白质、淀粉转化成单糖金花在茶品中的含量与茶叶滋味、香气有关,直接影响茯砖茶的品质,因而消费者历来根据茯砖茶中的金花的质量和数量来判断茯砖茶品质的优略所以就有“ 茶好金花开,花多茶质好” 的 说法泾阳茯砖茶属黑茶之一,茶体紧结,色泽黑褐油润,金花茂盛,菌香四溢,茶汤橙红透亮,滋味醇厚,泡饮时汤红而不浊,因此有诗云“慰平生兮吾将醉,一饮红汤似神仙” 。

      在长达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弥香悠远,留下了旷世的传奇和韵味悠长的惊叹二、泾阳茯砖茶的历史文化在世界享有盛誉的中国茶叶分为绿、红、青、白、黄、黑六个门类,泾阳砖茶属于黑茶类;按照加工方法又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等,泾阳茯砖茶又属于紧压茶类;按功效特征还可以归属药用保健茶值得人们关注的是,泾阳茯砖茶品种生长繁殖着一种益曲霉菌-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菌” 这是泾阳茯砖茶的独特之处也是泾阳茯砖茶倍受青睐的最重要原因泾阳茯砖茶,适合高寒地带及高脂 饮食地区的人群饮用特别是对居住在沙漠、戈壁、高原等荒凉地区,主食牛肉、羊肉、奶酪的游牧民族而言,在缺少蔬菜水果的情况下,经常饮用茯砖茶,可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蛋白质等因而,在我国西北地区有“生命之茶” 之 说中国历代朝廷正是看到了这点,将茶叶贸易作为“安边 ”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历史记载宋代已经有“以茶治边” 的政策 《宋会要・食货》指公:“ 袒宗 设互市之法,本以 羁摩远人 ”此举增加了边民的收入,藉以维护边境的安宁泾阳茯砖茶正是历史上历朝各代用于“茶 马交易” 的主要茶品清代至民国是“泾阳茯 砖茶” 发展的鼎盛 时代 《泾阳县志》载:“ 清雍正年间,泾 邑系商贾辐辏之区 ”。

      在泾阳境域商号131 家其中经营茯砖茶的商户门店达 86 家,每年每家约300-500 吨据史料载,当时泾阳茯砖茶除销往西域各地外,更远销至俄国、西番、波斯等 40 余国家这一时期也正是泾阳茯砖茶发展的鼎盛时代此时,泾阳境内商号 131 家其中经营茯砖茶的商户、门店有:天泰通、裕兴重、元顺店、积成店、昶胜店、泰和城、协信昌等达 86 家每年每家平均办茶十五引票,共计一千五百引票(每引一票,每票八百封,每封 5 斤,后改为每封 6 斤)约 300—500 吨,分销西域、俄属各地以天泰通、裕兴重、协信昌最为驰名 据卢坤《秦疆治略》记载:“泾阳县官茶进关,运至茶店,另行检做,转运西行,检茶之人,亦有万余 ”时置泾阳县城及周边的茶行、茶庄、作坊、茶商号林立,热闹非凡白天人潮如海,车水马龙,夜晚灯火通明,歌舞升平,好一派繁荣景象1873 年前,茶商内部分为东西两柜东柜为汉族,西柜为回族到 1873 年后,陕甘总督左宗棠改引为票后,有意扶持湖南人,泾阳增加了南柜是为泾阳茶商最盛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初,泾阳县成立了人民茯茶厂,生产茯砖茶,起初茯茶厂经营不错,后因原料全靠外进,国家计划经济限制较多,加之中央政府要求把加工生产转移到茶产地。

      湖南黑毛茶到泾生产成本较安化高,生产逐渐减少将茯砖加工的任务全部交由湖南省承担湖南安化引进泾阳茯砖茶生产技术于 1953 年试制成功,黑毛茶到泾阳生产成本较安化高,生产逐渐减少1958 年,缘于“陕西加工茯砖茶,存在原料二次运输,不符合多快好省原则”,中央政府下令取消陕西咸阳人民茯茶厂,此后泾阳茯砖茶绝产1981 年泾阳试图恢复泾阳茯砖茶生产,成立机构,开始试制生产,后的成功,受西北各省牧民的认可后因缺乏资金,加上管理不善,后倒闭三、泾阳茯砖茶的历史变迁1、茶叶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主要外销货物之一泾阳是南茶北上必经之地历史上中国沿古丝绸之路外销的货物主要有三大类,丝绸、瓷器、茶叶茶叶正是以 泾阳茯砖茶为主因而,泾阳茯砖茶被誉为“ 中国古 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 2、据史料记载,茯茶(散茶)在泾阳出现 是在北宋神宗熙宁年(1068-1077)左右;茯砖茶形成是定型是在明洪武元年(1368)前后泾阳茯砖茶品种生长繁殖着一种益曲霉菌-冠突散囊菌,俗称“ 金花菌” 这是 泾阳茯 砖茶的独特之 处也是泾阳茯砖茶倍受青睐的最重要原因泾阳茯砖茶,适合高寒地 带及高脂 饮食地区的人群饮用特别是对居住在沙漠、戈壁、高原等荒凉地区,主食牛肉、羊肉、奶酪的游牧民族而言,在缺少蔬菜水果的情况下因而,在我国西北地区有“生命之茶” 之说。

      中国 历代朝廷正是看到了这点,将茶叶贸易作为“安边” 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 历史记载宋代已经有“以茶治 边” 的政策 《宋会要 ・食货》指公:“袒宗设互市之法,本以羁摩远人” 此 举增加了边民的收入,藉以维护边境的安宁3、泾阳是茯砖茶形成定制的诞生地和前中期茯砖茶的生产基地,生产筑制历史已有数百年历史茶马互市是历代统治阶级的一项国策,当时统治者的主观动机是:企图通过内地茶来控制边区,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