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凸凹骑缝孔零件钳工锉削加工方案分析.docx
2页浅谈凸凹骑缝孔零件钳工锉削加工方案分析 摘 要】本文以一个最根本的凸凹骑缝孔零件锉削复杂加工为例,其中加工工艺的特征及制定加工工艺过程,是充分利用基准互换,准确测量工件尺寸精度,按技术要求完成零件的加工旨在探讨以孔为检测和加工基准的零件的锉削方法和技巧,充分利用百分表、量块、正弦规等量具进行科学测量,使锉削精度到达更高的层次关键词锉配;工艺分析;骑缝孔;基准在钳工技能训练过程中,锉配是钳工综合运用多种根本操作技能和测量技术,使两个和多个工件到达规定配合要求的技能操作锉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掌握根本操作技能和测量技术的熟练程度,并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判断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工业生产中锉配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如键的修配,模具滑块修配,制作各种样板等,都离不开锉配的技能因此,本文以典型凸凹配合为例,所示,分析论述其加工工艺过程,零件图工艺分析,工艺路线制定和测量方法1 零件图工艺分析零件形状较简单,各个加工面均为直面,但尺寸精度要求高,公差在0.02~0.04之间,配合间隙为10.01mm两个?10骑缝孔是工件的技术难点,它直接影响工件的配合质量所以?10骑缝孔加工是本工件的加工重点,也是工件其他加工面的出发点。
工件从骑缝孔开始加工,首先划线找到两个?10骑缝孔的位置,以扩孔钻的方法进行加工孔,当扩钻到?6时,其次以孔为基准划出各加工面的加工界线再次考虑到工件材料热胀冷缩的性能,钻孔去除工件全部废料,粗锉各个加工面,使工件释放内应力,充分变形最后精加工?10骑缝孔至精度要求,以孔为基准加工件1至精度要求,以件1为基准件配作件23 加工工艺路线3.1 组合装夹加工?10骑缝孔〔1〕按零件图纸分别划出?10孔中心线根据备料实际尺寸,划线要充分考虑加工余量均匀分配〔2〕打冲眼,并按照钻孔工艺步骤,将孔由?4逐渐扩钻至?6〔3〕钻?10排料孔,去除工件上多余材料,释放工件内应力,使工件变形量到达最大值,以便在后继加工中去除工件变形的影响〔4〕粗锉加工各个加工面件1尺寸350.01mm,500.01mm与800.01mm各留0.1mm的精加工余量,另外800.01mm尺寸应以孔距400.02mm为准对称分配件2尺寸19mm留余量为1mm,即实际加工尺寸为20mm,使其与件1上外表配合,以保证配合尺寸70mm和装夹要求,尺寸35mm,80mm精加工余量均与件1相同〔5〕使用平行夹与平口钳装夹,采用百分表校正工件,主要校正80mm尺寸?方向的直线度。
装夹方向及检测〔6〕先将其中的一个孔钻铰至?10,铰刀尽量选用螺旋铰刀〔7〕以?10孔为基准,修锉40mm中心距〔8〕用?10的圆柱销穿入已达精度孔,按装夹要求再将其装夹在平口钳上,用钻头、铰刀把孔加工至精度要求3.2 件1加工工艺〔1〕以两?10孔为基准精修350.01mm尺寸,加工过程要不断推研检测底面平面度,在保证底面平面度的情况下,采用放测量棒配合百分表进行测量〔2〕以底面为测量基准,精修控制尺寸190.01mm,采用百分表和量块配合测量〔3〕以底面为测量基准,精修控制500.01mm尺寸〔4〕以两?10孔为测量基准,加工外形尺寸800.01mm,保证尺寸与400.01mm对称〔5〕用正弦规和量块检测,间接控制斜面交点尺寸21.520.01mm首先计算斜面与基准直角的点的垂直距离68.96mm,再次计算正弦规左下角与平板的距离T;然后两数值相加就是的量块尺寸T+68.96〔6〕复检、去除毛刺3.3 件2加工工艺〔1〕将件1与件2组合,放入定位销,以件1下平面为测量基准,采用角度尺和千分尺测量控制件2外形尺寸800.01mm的C面,保证其与件1同线,所示;再以C面为基准控制尺寸800.01mm。
〔2〕保持工件组合状态,以件1下平面为基准控制尺寸700.01mm〔3〕以工件上外表为基准,精修尺寸19mm〔4〕以工件外形实际尺寸,计算斜面尺寸到基准点的距离34.32,采用与件1斜面相同的测量方法进行加工,所示〔5〕以上外表为测量基准,精修尺寸50mm,确保1mm的配合间隙〔6〕复检、去除毛刺4 结论零件锉削加工之前要充分考虑其加工顺序、测量方法,否那么就难以到达各项精度要求尽量采用标准量具,以减少测量的累积误差加工过程中要注意零件变形造成的影响,并及时检查予以消除这样零件的加工精度不但提高,加工工时也会相应的减少参考文献[1]曹洪利,姬振宇.高级模具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中国劳动劳动保障出版社,2021.[2]高级钳工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3]费贵常.工具钳工.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