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丈县龙鼻嘴.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jiups****uk12
  • 文档编号:39007928
  • 上传时间:2018-05-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说到古丈县默戎镇龙鼻村,人们就会把这里的苗族鼓舞队同中国苗族花鼓之乡联系在一起龙鼻村位于古丈县与吉首市、保靖县两县市交界之地,有 6 个自然寨,12 个村民小组,2380 余人龙鼻村是一个苗族聚居区,苗族文化底蕴深厚,苗族风情鲜明,民族民间文化活动非常活跃,先后荣获“中国苗族花鼓之乡”、“湖南省群众文化艺术之乡”美誉目前龙鼻村成立有四方鼓队、苗族跳鼓队、苗歌山歌演出队、巫傩绝技表演队等 4 个业余文艺团体,有 280 余名业余文艺骨干近年来,龙鼻村通过挖掘民族民间文化、组织系列民族民间文化活动,融洽了周边民族关系、党群干群关系、群众睦邻关系,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村级经济发展文化交流融洽了民族关系文化交流融洽了民族关系为了融洽民族关系,每逢春节和民族节庆,分别在龙鼻村和马颈坳村轮流举办民族传统节会活动2003 年,默戎镇成功举办了“2003·龙鼻苗族赶秋节”这次赶秋节,内容十分丰富,有赛秋千、赛山歌、赛苗歌、赛鼓、赛篮球、赛巫傩绝技,历时一个多星期,来自吉首马颈坳镇、白岩乡,保靖县葫芦乡、夯砂乡、堂朗乡,古丈县坪坝乡、河蓬乡等周边乡镇参加人数达 5 万多人2006 年在龙鼻村又成功的举办周边乡镇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广邀两县市民委,吉首市的马颈坳镇、白岩乡,保靖县的葫芦镇等周边乡镇参加,与会人员多达1200 多人,参加群众超过 6000 人,以文化活动为平台,沟通情感,增进友谊,交流经验,共谋发展。

      通过民族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亲戚走动了,朋友交结了,爱情产生了,龙鼻村和周边睦邻之间亲如兄弟,一片祥和文化活动提升了群众生活品位文化活动提升了群众生活品位2003 年以前,龙鼻村群众文化生活比较单调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平安龙鼻,该村开始了艰辛的民族文化弘扬发展之路该村村支两委首先想到的就是挖掘弘扬苗族鼓文化要组织开展苗鼓文化活动,村里没一面鼓,怎么办?村委会决定不等不靠,自筹资金买鼓于是,村支两委决定,村支书、村主任捐 100 元,村组干部和其他党员干部、热心文化活动的群众捐 50 元,第一次自筹资金 2700 元,到吉首买了 5 面鼓有了鼓,谁来打?当时大家觉得打鼓有点丑,都不愿学怎么办?村主任便动员自己的爱人第一个去学打鼓在村主任爱人的带动下,一传十、十传百,短短一个月之内,便发展了 50 多名苗鼓队员特别是 2003 年赶秋节的成功举办,增强了群众自办文化活动的信心随着群众文化市场的不断繁荣和群众文化活动的不断活跃,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训文化骨干,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现在该村茶余饭后打鼓健身成为一种时尚,人人主动参与2005 年,在宣传、民委、文化等部门的支持下,斥资 50 万元,面积 540M2 的龙鼻村民族文化站竣工,为该村群众文化活动迈上新的台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去年以来,该村共培训业余文艺骨干300 多人次,挖掘整理具有地方特色的苗家拦门、迎宾礼等濒临失传的民间文化 4 类,开展文化活动 80 场次,极大丰富和提升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品位文化产业推动了村级经济发展文化产业推动了村级经济发展随着龙鼻村文化艺术团体知名度的不断提高,龙鼻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始走出大山,走向市场,群众文化活动开始转化为文化产业、文化经济去年以来,经宣传文化部门牵线搭桥,龙鼻村四方鼓舞队相继参加了“2005 年中国上海民谣、民舞、民乐艺术节”、“CCTV2006 飘柔·中国北京民族民间歌舞盛典”、“2006·中国杭州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盛典开幕式”、“2006·中国郑州农博会开幕式”、“2006·中国长沙国际文化遗产日开幕式”等大型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同时,在群众日常生活中,在墟场文化建设中,龙鼻村文艺团队充分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在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既传承弘扬了民族民间文化,又提升了龙鼻村的知名度,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形成,促进了村级经济发展仅去年一年,龙鼻村四方鼓舞队就创纯收入 1.9 万元,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明显改观从从“苗不黏客苗不黏客”到亲如一家到亲如一家作者:吴光于、刘阳、明星 来源:新华网 录入:Admin 更新时间:2010-5-21 14:15:14 点击数:465 【字体: 】原题:从原题:从“苗不黏客苗不黏客”到亲如一家到亲如一家——记湖南吉首市团结村的今昔变迁记湖南吉首市团结村的今昔变迁新华网长沙电(记者吴光于、刘阳、明星)“我们这里的人从不问你是什么民族,相互都亲近得很,就像一家人。

      记者近日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马颈坳镇民族团结示范点采访时,村里60岁的苗族老人龙树莲这样说道她生活的团结村居住着2500多位苗族、土家族、汉族村民,人们关系和睦,相处融洽 合三为一:民族团结情分浓合三为一:民族团结情分浓 团结村位于马颈坳镇北部,与保靖县的葫芦镇、古丈县的默戎镇毗邻,是吉首市的“北大门”据村支书张孝全介绍,团结村的前身是3支独立的大队,3个民族的村民界限分明,鲜有往来当地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苗不黏客(指汉人),铜不黏铁回忆往事,龙树莲说,那个时候我们苗家人不和外族人结婚,苗族姑娘看到外族人就会跑掉 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为了促进民族团结,3个大队合并在一起,团结村由此诞生从此,人们同耕一块田,共饮一江水,毗邻而居,鸡犬相闻在共同的生产劳动中,纯朴的村民们增进了了解,渐渐消除了过去的隔膜,成了关系和睦的邻居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在今天的团结村里,各民族兄弟亲如一家我爱人就是汉族人土家族村支书张孝全说,他最好的朋友是位苗族汉子他坦言,苗族人直爽的性格同他很投缘他常和好友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在“火铺”上谈笑风生精明能干的汉族媳妇是他的贤内助,不仅将家务操持得井井有条,下田干活也是一把好手。

      “喊娘坳喊娘坳”:见证干戈到玉帛的演变:见证干戈到玉帛的演变 在团结村与古丈县默戎镇龙鼻嘴村交界的喊娘坳上,一座“民族团结亭”静静伫立新中国成立前,湘西曾是土匪横行的地方据当地村民介绍,那时常有年轻姑娘在这片山坡上砍柴时被土匪劫走,尽管声嘶力竭地哭喊,却无人知道,由此得名“喊娘坳”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土匪没有了,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依然是边界居民发生矛盾的是非之地 1996年初,团结村和龙鼻嘴村村民因林木砍伐问题在喊娘坳上发生纠纷,最终导致了一场群体性械斗事件事态平息后,两村村民仍心有余悸有田不敢种,有亲不能走的情况长达半年之久 1998年,吉首、古丈民族事务局共同倡议积极化解矛盾,消除余悸1999年,两市县联合创建了“吉(首)古(丈)边界民族团结友谊示范点” 马颈坳镇党委书记康军告诉记者,近年来,通过一起开展联谊活动,边界群众的感情日益深厚每逢“钢火烧龙”“三月三”“四月八”等传统节日,两个市县的群众都会相互发出邀请无论哪边有集,两县的群众都会去参加,大家还经常自发组织篮球比赛还有人会拿出苗族的绝活,为大家表演上刀梯不少青年就是在对歌会上邂逅,谈起恋爱的 除了唱歌,打苗鼓也是当地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龙树莲老人从10岁起就开始打鼓如今虽已年届花甲,却依然精神矍铄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贵客到来,我们都有不同的鼓点打在近年来举行的传统文化联谊活动上,她结识了不少和她有着共同爱好的老姐妹,常常互相串门 多方融合:促邻里和睦相处多方融合:促邻里和睦相处 记者在采访中明显感觉到,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为载体的联谊活动大大拉近了各族群众之间的距离群众都自觉自愿地维护着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由于紧邻吉首市区,且交通便利,马颈坳镇的经济发展速度比默戎镇快一些这里的许多居民依靠种柑橘和金银花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他们都非常乐意将这些经验分享给邻县的群众明天龙鼻嘴村就要来50个人学习种植金银花的技术 成立民族团结示范点后,马颈坳镇还与相邻的几个镇签订了《3县市6乡镇边区联防联调公约》,每年轮流举办联谊活动依据《公约》,马颈坳镇与葫芦镇顺畅地解决了多起悬而未决的山林纠纷 “在我们的村民心目中,民族和行政区划的概念已经很淡了我们是名副其实的团结村,大家都已习惯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活,这就是真正的幸福张孝全说远处,村子里的炊烟正在袅袅升起,田地里的人们说笑着,三三两两地向家走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