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五章 职业与健康.docx

26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480948449
  • 上传时间:2023-12-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2.76KB
  • / 2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口的2/3从事不同的职业,人生的1/3在职业场所度过,有机会接触到职业性有害因素 (我国职业接触人群2.5亿),因此有可能罹患各种职业病,我国每年新发职业病数以万 计,严重危害职业人群健康,影响经济持续发展,因此,要做合格的医护人员,必须掌 握一定的职业病防治理论和技术教学目标-掌握职业病的概念、特点、诊断原则,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矽肺的概念、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防尘措施;•熟悉职业有害因素;-了解工作有关疾病,常见职业中毒的接触机会及其诊断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一、职业性有害因素1. 概念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能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和影响劳动能力的不良因素2. 来源及分类生产过程:由原料到成品的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对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生产环境:生产劳动过程所需作业场所及其条件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是职业有害因素的发生源,生产过程中的因素会随着原材料、生产技术而改变,因此,预防职业病的根本措施是改革生产工艺劳动过程是生产过程中的非物质因素2.2分类一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化学因素有生产性毒物及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包括铅、汞等重金属,苯、氯气、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物理因素有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如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电离辐射如X射线、y射线等,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 、激光等。

      生物因素有目前列入我国法定职业病的生物因素所致疾病有炭疽(由附着在皮毛上的 炭疽杆菌引起)、布鲁氏杆菌病和森林脑炎,近年引起高度重视的生物因素所致职业有关 疾病有禽流感、猪流感,生物因素所致其它健康损害有植物花粉、抱子体等所致哮喘等呼 吸道疾病2.2分类一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是指劳动者为完成某项生产任务而进行的各种操作的总和,劳资关系指的 是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劳动休息制度不健全或不合理等,由于劳 动中的精神(心理)过度紧张而导致的心理压力过大,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或生产定额过高,或超负荷的加班加点等,个 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由于光线不足而引起的的视力紧张等,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 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设备等生理紧张因素比如强迫体位、器官紧张、工效学问题等诱发扁平足、下肢静脉曲张、 疝、脊柱变形、下背痛、盆腔炎、痔、腱鞘炎、滑囊炎、神经肌炎、视力障碍等发生职业中的心理紧张因素比如高空、井下、带电、有毒等作业环境、劳资关系、职业 要求与自身素质矛盾等诱发精疲力竭症、紧张性精神病\群体性心理障碍、其他心身疾病 等发生。

      2.2分类一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厂房建筑、生产设备布局不合理: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要求或卫生标准,如厂房 矮小、狭窄,车间布置不合理(有毒和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等;缺乏必要的卫生工 程技术设施,如没有通风换气或照明设备,或未加净化而排放污水;缺乏防尘、防毒、防 暑降温、防噪声等措施、设备或有而不完善、效果不好;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太阳辐射;安全防护,主要指防护设 备和个人防护用品方面有缺陷;不良的工作条件: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 素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可引起尘肺、职业中毒、病态建筑综合征(SBS)等多种职 业病和心身疾病在实际的生产场所中,这些有害因素常不是单一存在的,往往同时存在, 这对劳动者的健康将产生联合的、危害更大的影响二、职业性损害职业性损害是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和安全产生不良影响的统称职业性损害包括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和工伤一)职业病1. 职业病的定义(1)医学定义: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 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临床征象,并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称 为职业病。

      2016年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最新《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由原来115种职业病调整为 132种(含4项开放性条款),其中新增18种,对2项开放性条款进行了整合,对16种 职业病的名称进行了调整2. 职业病的特点(1) 病因明确,职业病一定是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接触了职业性有害因素后直接引 起的,控制病因后,可以消除或减少其发病2) 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职业病的病因大多是可以检测,劳动者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后 ,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剂量或浓度)才能致病,即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短时间大剂量 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可致急性中毒;长期小剂量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后,当在体内累积 达到一定的剂量时可发生慢性中毒3) 多为群体发病,在同一个作业环境下,多是同时或先后出现一批相同的职业病患者 ,很少出现仅有个别人发病的情况4) 如能早期诊断、治疗,多数患者康复效果较好多数职业病目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某些职业病呈进行性或不可逆性损害,如尘肺、手臂振动病、噪声性耳聋等矽肺患 者的肺组织纤维化现在仍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只有采用有效的防尘措施、依法实施卫 生监督管理、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教育,才能减少、消除矽肺的发生发展5) 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

      6)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由于职业病病因明确,主要针对病因积极地采取综合、有效 的防控措施,就可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3. 诊断依据(1) 职业史是诊断职业病的先决条件,应详细了解患者的职业经历,主要是接触职业性 有害因素的职业经历,内容包括接触何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起止时间、工种、岗位操作 过程所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种类、性质、来源,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个人防护情 况,同工种人群的接触情况与健康状况等2) 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深入工作场所或事故场所,巡视、询问、查阅职业卫生资料, 检测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了解既往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和职业病患病情况,同 工种人群的接触情况和健康状况等3) 临床表现:职业病的临床表现是复杂多样的,同一职业性有害因素在不同致病条件 下可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不同职业性有害因素又可引起同一症状或体征,非职业因素 也可导致与职业因素损害完全相同或相似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因此,在临床资料收集与 分析时要考虑职业病与非职业病的鉴别诊断,一般来说,急性职业中毒因果关系较明确;而慢性职业中毒的因果关系有时难以确立,诊断分析应注意其临床表现与所接触职业 性有害因素的毒作用性质是否相符,职业病的程度与其接触强度是否相符,尤应注意各 种症状体征发生的的时间顺序及与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关系。

      3)实验室检查:包括常规检查和特殊检查,重点是作针对性的特异性检查,如对接触 粉尘作业的工人作肺部X线检查、对接触毒物的工人测定生物材料中毒物含量和代谢产 物的含量,以及观察生化指标、细胞学改变等4. 职业病的治疗原则(1)病因治疗:a立即中止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减少吸收,如毒物以气体形式存在 引起急性中毒时,迅速脱离现场,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液 体毒物污染了衣物、皮肤,则应迅速脱去被污染的衣物,清洗皮肤;如毒物经口进入机 体引起急性中毒,应及时催吐、洗胃、导泻而慢性职业病应按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及时 调离原来的工作岗位b及时解毒、排毒:根据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性质不同、毒作用机制 不同,选择不同类型的解毒剂和排毒剂,常用的特效解毒剂有:金属络合剂,主要有依 地酸二钠钙、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丙醇等,主要用于铅、汞、砷等中毒;高铁血红 蛋白还原剂美蓝,主要用于治疗急性亚硝酸盐中毒、苯胺中毒等;氤化物中毒选用亚硝 酸钠-硫代硫酸钠疗法;有机磷农药中毒解毒剂,主要是解磷定、氯磷定、阿托品等2) 对症治疗:一般与内科治疗原则相同3) 支持治疗:主要包括休息、锻炼、合理营养、护理等措施。

      目的是提高机体抵抗力 ,促进康复5. 职业病的预防原则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防发生,即针对职业性有害因素所采取的的根本预防措施>改革生产工艺(清洁生产)>通风排毒、隔振消声>个体防护>就业前体检,保护高危人群>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定有害因素的职业解除限值>缩短接触有害因素的接触时间等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防发展,即在职业性疾患尚未显露前早发现、早诊断、 早合理处理>职业环境定期监测,发现问题及早处理>定期健康监护(体检、筛检)、早诊早治>复工前、离岗前健康检查>职业病普查等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即及时有效治疗,预防病情恶化、急转慢、并发症和伤残, 促进康复> 一经确诊,立即脱离接触>及时有效治疗,同时治理职业环境>预防并发症和继发症>整体护理,促进康复6. 职业病的防制措施(1) 组织措施:切实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建立健全劳动制度,合理安排劳动时间,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定期检查执行情况2) 技术措施:a、 改革生产工艺和设备:采用先进的、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 料,逐步代替对劳动者健康危害大的技术、工艺和材料。

      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 高毒物质,禁止使用有致癌作用的物质b、 改革生产过程:尽可能使用自动化、远距离操作等,减少劳动者与有害因素的接触 加强生产设备的维护和检修,防止有害物质的跑、冒、滴、漏c、 科学设计厂房建筑:凡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业企业,必须把各种有害因素的治理措 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d、 加强密闭、通风排毒,做好工业“三废”的回收和利用e、 依据国家标准,定期监测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浓度,一旦超标,及时查明原因,采 取必要的措施,使有害因素的浓度达到或低于国家卫生标准f、 做好个人防护,穿工作服,戴口罩、手套、围裙等防护用品,减少接触机会和时间等(3) 卫生保健措施A、 做好就业前体检,及时发现就业禁忌证,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对职业人群进行上岗前、 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做到“三早”B、 进行职业健康教育,增强劳动者自我保健意识,自觉采纳健康行为生活方式.C、 合理营养,加强锻炼身体,增加机体抵抗力二)工作有关疾病又称职业性多发病,职业性有害因素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诱发或加重潜在和原有的疾 病,导致职业人群中某些常见病发病率增高或病情加重,这类疾病称为工作有关疾病。

      职业病是指与工作有关的,并直接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因果联系的疾病,而工作有关疾 病则具有三层意义:1.职业因素使该病发生和发展中的许多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直接 的病因,2.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从而促使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加重已有疾病的病程,3.通 过改善工作条件,可使所患疾病得到控制或缓解三)工伤又称职业伤害,是指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 意外损伤比如因职业性事故导致的伤亡及其急性化学物中毒工作时间在工作地点因工作原因受伤的属工伤本案中的陈林因经理指派陪客户喝酒, 是为工作原因;在履行工作职责期间病发,当属于工作时间;病发的地点虽不在公司, 但由于喝酒行为属于领导安排的办公行为,因此,喝酒的地方可视为工作场所的合理延 伸所以,按照这些标准,陈林属于工伤本无可非议但是,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职工虽符合工伤认定标准,但是有 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1、 故意犯罪的;2、 醉酒或者吸毒的;3、 自残或者自杀的由此可见,法律早已规定,陪酒身亡,即使是工作原因都不能 认定为工伤。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