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应对学生质疑的策略.doc
5页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应对学生质疑的策略金华市北苑小学 施颖敏[摘要1质疑能力是学生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种能力,也是现代教育中着力关注 的一种能力但目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视以攻教师应对学生质疑的技15仍处于不够 理想的状态,基于这样的现实,本文提出了 “根据质疑情况调整教学设计、根据不同 的问题采用适宜的处理方式以及形成良好的教学品质提高应对质疑的能力"等相关策 路[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应对质疑 策幡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 ”由此可见,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古 语又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由此更可见质疑的重要性;而爱因斯坦在成名 后介绍经验时也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新课标也提出“放手让学生质疑”,这种精神应该深入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中但是rr前对学生质疑的重视仍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把 质疑半作一种时髦的幌子教师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质疑,但没能高度重视学生思维 的成果,仍按照自己备课过程中预先设计好的问题进行教学,学生问学生的,教师教 自己的这样就形成了学生提问行同摆设的局面长此以往,学生提问的热情将被抹 杀,学生质疑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试问,这样下去,学生乂怎么能善问会问呢?第 二,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加梳理,胡子眉毛一•起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把质 疑与教学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而把“质疑”看作是一•个孤立的环节有的老师,对学 生提出的问题不加梳理就进行教学,纯粹让学生牵着老师走,造成教学秩序混乱,教 学效率低的后果有的教师则只采用“正中下怀”的问题,对其他问题则置之不理, 或草率处理针对•这些误区,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应采取正面的方式方法进行处理一、 根据质疑情况调整教学设计(-)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师的备课不论如何周密,课时计划的编制不论如何 详尽,都毕竟是事前的计划在实践过程中,难免会碰到种种预想不到的情况,需要 作临时•修正和调整如果教帅缺乏应变能力,任何教学设计都难以得到顺畅的、良好 的实施二)适宜变动教学程序课堂教学-•般都有严格的程序,教和学的双向交流按 一定规律运转教师应根据教材要点,结合学生实际,周密设计教学环节,恰*安排 教学步骤但是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一•些影响教学进程的信息,这就需要教师根据 实际情况随时改变教学程序二、 根据不同的问题采用适宜的处理方式当学生的各种学习疑点被激发出来以后,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绽开,会提出各种各 样的问题。
在课堂40分钟内教师不可能也不必对学生的质疑问难一一解答教师要 善于选择,有目的地引导,将学生的质疑问难分两大类处理一)课堂内处理和解答这主要指当学生的质疑问难与课堂教学有联系时,老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探索答 案学生有质量的质疑问难往往会像金子埋在沙土中一•样,需要师生共同去发现和挖 掘而一旦由学生的质疑问难引导出有质量的问题,引导出“文眼”,那这个问题在 教学中便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本质在课堂内处理和解答学生的质疑问难,由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差异,解疑的方式 也应有所不同1、 浅显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解答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浅显,老师应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认真阅读文章,联系 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联系全篇,自己去解答或者当堂查阅相关资料或工具书解答, 或请学生代答2、 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解答有时学生提的问题很精彩很巧妙,但有争议,这一问题又是文章的重点或难点, 老师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进行分析、互相启发,活跃创造性思 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3、较难的问题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共同解答这种方法较普遍,如有一位教师教学《曼谷的小象》,学生质疑时提出“从橘红 色的晨雾中飘来一阵悦耳的铜铃声” 一句中的“悦耳”是否可以去掉?教师引导学生 联系前文“坑坑洼洼”,“高低不平”,“泥泞不堪”,“找几个人帮忙”,看出车陷得很 深,而汽车本身又很庞大,沉重,在司机无可奈何时飘来的铜铃声不仅好听,悦耳, 还给司机带来了希望。
教师这样一点拨,使学生的疑问迎刃而解,可谓起到了画龙点 睛的作用以上仅谈了三种常见的课堂解疑的方式,落实到具体的解疑方法上,则是多种多 样的有提供多种相关答案让学生选择的比较法;有以问治问,以疑解疑法;有设例 比较法;有形象演示法等等二)在课堂内处理,课堂外解答对学生的质疑问难,老师不可能也不必要在课堂内全部解答,有的问题,教师可 以在课上进行恰当的处理,然后选择一•些问题留给学生课堂外去思考,这是为了进一 步探索,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下去,并转移到下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去学生质疑 问难未得到答案,便不满足,便会去探求答案,去发现、去创造性地思考,这对培养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有益的三、形成良好的教学品质,提高应对质疑能力现代教学的民主与开放,使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和难以预测,同时也对教师提出更 大的挑战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在教学中经常反思总结, 不断丰富教学智慧,才能有效应对课堂出现的各种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效益同时, 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把备课的过程看作是在脑海里上课的过程备课实际上就是在脑海里上课 这就要求教师既能全面、细致、深入地理解教材,注意把握教材的各个方面,对每一 个细节都仔细推敲、揣摩;要在头脑中装着一•班活生生的学生,构成在脑海里上课的 过程。
例如,老师怎样提问,学生会怎样回答,一般有几种答案等汽学生这样理解 时,“我”怎样引导;当学生那样理解时,“我”又怎样引导这样备课,是教与学的 双边交流,是立体型的结构方式,教师的教始终是围绕学生如何学来考虑、设计的 这就形成了一种教与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潜在推动力只有做到这一•步,教 师在课堂上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二)上课要合理分配注意力教师的课堂机智,往往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合理分 配注意的能力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如果把注意同时贯注于两 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就构成注意分配课堂教学情况复杂,教师在课堂上处理质疑 时往往要同时进行观察、思考、表述,而且还要板书、演示等等,就必须做到“一心 多用”,使自己的注意力有合理适度的分配对教学的中心,要形成注意兴奋优势, 而对其他方面,也要纳入注意的警觉范围之内,才能从容地应付各种“不测”,进行 正确决策,实施应变措施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把注意力完全集中 于一•点,对其他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没有适度地分配注意力,这就难免顾此失彼,手忙脚乱三)要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和教训教师的处理问题能力是在-一次次的成功与失败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是在不断积累总结经验和教训之中逐步形成的,这就要求教师既能不断地汲取他人的经验与教训,又能不断地总结自己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
听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上课,既注意他们处理“意外”情况的艺术,又要 注意提醒自己:假如我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平时自己每上完一节课,要静下来 进行“反思”,把那些成功或失败的地方记录下来,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找出成功或 失败的原因,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这样,教学的过程就成了训练自身能力的过程, 教师则从中总结和积累了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了包括应变能力在内的教学能力总之,新课改下的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中教师应巧妙地处理好学生 的各种质疑,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创造的过程只有这样, 才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真正成为语文学 习的主人参考文献:1、 罗树华 李洪珍主编:《教师能力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2月第1版;2、 赵菊春主编:《教学实用口才》,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3、 王铎全主编:《教师之友》,文汇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4、 柳明主编:《教育论文汇编》,学苑出版社,2001年4月北京第1版;5、 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6、 王敬东主编:《教学法辞典》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第I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