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四川气候特点讲解.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我**
  • 文档编号:116139402
  • 上传时间:2019-11-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99M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四川气候特征一、地理环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纬度位置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经纬范围介于东经97°21’~108°31’和北纬26°03’~34°19’之间,北连青海、甘肃、陕西三省,东邻重庆市,南接云南省、贵州省,西与西藏藏族自治区相接四川省的纬度位置在亚热带,地带性气候是亚热带气候类型,如果没有其它因素影响,全省应普遍具有较高的温度水平,但实际情况是东部温暖,西部寒冷省境东部的盆地区和川西南山地的河谷地带,冬种喜凉作物,夏种喜温作物,不同生态型作物可一年二熟或三熟,常绿阔叶林广布,亚热带气候类型的自然景观特征十分明显省境西部虽因地势高耸而气候转冷,但在该区偏南的海拔较低的河谷区仍有局部亚热带气候类型出现,显示出纬度地带性的根本性影响2、地形地势四川省地形大势自西往东急剧下降省境西部属青藏高原东南缘,整体隆起, 偏北部为丘状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中部、南部是横断山系北段,高山深谷相间省境东部与重庆市连体构成盆地地貌,盆地内丘陵起伏,海拔多在200~750米之间,盆地四周山脉环绕,山岭海拔一般1500~2000米,西缘山脉较高,海拔3000米以上山峰有多座川西南山地指攀枝花市和凉山州的中低山区,大部分海拔在1000~1500米。

      1986年《四川省农业资源与区划》中的地貌区划,将全省分为两大地貌区西半部是“四川西部高山高原区”,东半部是“四川东部盆地山地区”, 包括四川盆地和川西南山地本文所述地貌区域参照上述划分, 仍沿用四川盆地名称,简称盆地区,但不包括现重庆市所辖区;川西高山高原区简称川西区;川西南山地简称川西南区地形地势对四川气候的突出影响,表现在大面积区域内地带性气候类型被地形气候类型所取代亚热带地带性气候类型集中于盆地区底部盆周山区山地垂直气候类型占重要地位,以亚热带为基带,山地温带占较大面积,西缘山区有山地寒带类型出现川西南区更以山地垂直气候类型为主体,亚热带气候类型仅见于河谷地带、山间盆地,山原及山体上部是温带、寒带气候类型川西区是大片的温带、寒带气候类型区,部分区域终年天寒地冻,寸草不生,亚热带类型只在南部的河谷地带局部出现地形地势的重大影响还表现在不同区域尺度的垂直分异作用叠加,导致气候类型的区域分布错综复杂川西区与川西南区连在一起,形似一个纵贯省境南北并向东南倾斜的大坡面,坡面顶底的相对高差达3000多米,仅此就足以产生十余度的温差再加上纬度差及不同秉性气流的影响,实际温差20℃有余受这一尺度高度差的影响,从川西南到川西北,依次出现亚热带到寒带的气候类型演替。

      这一体系受南北走向的横断山系影响,暖区沿河谷北伸, 冷区顺山脊南下, 冷暖类型犬牙交错在此基础上,因高山垂直分异作用又形成次级尺度的气候类型组合,使这一区域的气候类型分布更复杂化青藏高原和盆周山区对北来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冷空气或是绕道从我国东部南下,或是以回流方式影响四川,即使越山入侵, 强度也大为削弱,这是四川较长江中下游同纬冬暖的主要原因3. 区域环流与季风青藏高原强大的动力与热力作用干扰并改造了流经该区的行星环流,高原地区中低层的区域环流,对四川气候特点形成有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四川省处于东亚季风区,冬季盛行内陆冬季风,夏季盛行来自南方洋面的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除此之外,青藏高原与周围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产生的高原季风,对四川的影响也很大几种季风虽各有其主控区,但又常相互交融,形成四川复杂多变的天气一)冬季 在青藏高原附近高原面平均高度(海拔高度约4000米)以下,副热带西风气流被高原所阻出现南北分支四川省处在高原东侧两支西风的辐合区内,低层是北支冷气流,上层是南支暖流盆地区接地层受北支西风下沉气流控制,风力微弱,天气稳定在这层厚度不大的冷空气堆上有南海高压送来的较暖湿空气滑行,使四川盆地多阴沉天气,日照特少。

      川西南区处于南支西风影响下,气流绕经中亚、南亚干暖区域而来,温度高湿度小,天气多晴少雨,特别干暖川西区南部盛行气流及气候特点与川西南区类同,但地势高不及后者冬暖;北部在偏北气流影响下,冷而干二)夏季 副热带西风带位置北移,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移西伸,来自南方洋面的夏季风往北推进,全省进入多雨季节5000米高度流场上,青藏高原主体有一条东西向的切变线,切变线往东北伸展,位于35°N附近四川省位于切变线南侧,为一致的西南气流3000米高度以下流场显示出,四川盆地的偏南气流主要是东南季风,而川西南区的偏南气流属西南季风,两支季风在105°E附近汇合,它们带来丰沛的水汽盛夏,当副热带高压脊控制四川盆地东部时,脊前的偏南气流越贵州高原入川,下沉增温,气层更趋稳定,导致盆地区东部出现连晴高温天气与此同时,当西面有降水系统东移时,又常被上述高压脊所阻,在盆地区西部产生暴雨甚至持续暴雨,这种“东旱西涝”现象,是盆地区盛夏气候特色之一有的年份,副热带高压脊提前北移西伸,则“东旱西涝”在初夏也可能出现;若高压脊撤退时间延迟,则这种景象可出现于初秋;高压过弱或过强的年份,“东旱西涝”可能表现不明显川西南区在西南季风影响下,多雨湿润,与冬季西南暖流盛行时干燥少雨的天气特点大不相同。

      夏季,高原季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增加了海洋季风层厚度,有利于水汽供应;另一是青藏高原上的高原季风扰动,为四川盆地西部带来降水系统三)春、秋季 春季,随着冬季风的撤退和夏季风的增强,降水开始增多这种变化,四川盆地约在春季后期开始,自东往西逐渐推进;川西南区时间后延至初夏;川西区受高原季风影响,雨季来临最早,约在4月下旬,首先从松潘一带开始,向西推进秋季,夏季风撤退,冬季风挺进四川盆地首先受到冬季风的影响,此时川西区的高原夏季风和川西南区的热带夏季风还在盛行,正是这几种季风转换时间的不同步,形成四川多秋绵雨的气候特点,盆地区西部和川西南区的东北部秋绵雨最为显著二、气候特点地理环境条件形成四川气候的地域特色主要表现在:区域差异特别大;山地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垂直气候带谱完备,亚热带上限高度高,季节性气候别具特色,有的四季分明,有的基本无冬,有的冬长无夏冬干夏雨的季风气候特点更明显,秋雨多于春雨,多夜雨,山地最大降水高度出现于较高海拔;气候类型极多,局地气候千差万别1.区域差异显著全国气候区划中, 四川省东半部(包括四川盆地和川西南山地)属中亚热带气候区,西半部属青藏高原气候区,区域气候差异之大由此可见。

      以年温为例,年温最高的区域可达20℃,最低的区域在0℃以下,区际温差竟达到20℃以上亚热带气候区与高原气候区约各占省境的一半,冷暖如此悬殊的气候区域在省内共存,且面积不相上下,这样的格局是我国其他省份所未见的四川省日照的地域分布也很不均衡盆地区云多雾重日照少,年日照时数大部分地区少于1400小时,是全国两个日照最少区域之一川西区及川西南区海拔高,空气洁净,多晴少云,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又属全国日照较多区之列全省降水量的区域分布多寡相差也大,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盆地区普遍在800毫米以上,最多的超过1700毫米以上;川西区在800毫米以下,最少的不足400毫米省内不同区域的干湿状况也大不一样据有关年干燥度计算资料,盆地区干燥度<1.0,属湿润气候区;川西南区和川西区大部分年干燥度1.0~1.49,而其中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中游及岷江上游深切割的河谷地带年干燥度在1.50以上,属半干旱气候区,得荣是全年最干燥区域, 年干燥度3.7.多年平均年相对湿度, 盆地区除偏北部为70 ~80%外,大部分在80%以上,而川西南和川西区多在50~70%之间盆地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均保持在70%或80%左右,,四季湿度大是其气候特点之一。

      而川西南和川西区干季各月的相对湿度普遍在50%以下,最小相对湿度可降至零2.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急剧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是形成山地垂直气候带由暖向冷演替的根本原因四川省地带性气候具有较高的温度水平,在此基础上由于多高山形成气温在垂直方向变化很大,山地垂直气候带呈现多层次结构是普遍现象,有完备的亚热带山地垂直气候带谱结构出现例如贡嘎山,海拔7556米,位于大渡河谷西侧,岭谷相对高差在6200米以上,贡嘎山区河谷是亚热带气候,自下而上从亚热带依次演变为温带寒带直至永冻带气候类型,上部终年积雪,有现代冰川四川山地气候的另一地域性特点,表现在同高度上冬季气温比长江中下游同纬明显偏高这是地形对内陆冬季风起屏障作用的结果受此影响,四川亚热带的海拔高度上限相应上移四川省东部常绿阔叶林分布的上限高度位置在海拔1300~2600米,高于我国大陆东部是这一特点的佐证3.季节性气候地域特色鲜明四川省无论东部亚热带气候区或西部高寒区,一年中随太阳高度升降均无例外地有相对的冷暖季节变化但若以气温达到一定标准(候平均气温<10℃为冬, >22℃为夏,10~22℃为春、秋)划分四季,则只有盆地区四季分明;川西南区有的无冬(攀枝花市河谷区),有的无夏(高山区),春秋季特长;川西区大部分地区无夏,北部甚至全年皆冬。

      地区间季节变化出入这样大也是我国其它省份所少见四川省受地形因素影响,冬暖是显著的区域气候特色之一不仅东部亚热带气候区比长江中下游同纬冬温高,即使是川西高寒区,与同纬同高度气温比较而言,冬暖特点也突出例如,最冷月(1月)月温,盆地区的成都比杭州、武汉分别高1.7、2.5℃,川西南区海拔1099米的米易, 比维度相近而海拔仅124米的赣州高3.2℃川西区单从本地气温看冬寒无疑,但据探空资料海拔4000米高度上的气温也高于我国东部同纬、同高度的气温夏温不高是省内大部分地区的又一特点川西区夏季冷凉,气温最低的区域最热月月温低于10℃川西南区夏季正值雨季,气候凉爽,最热月月温一般不超过25℃四川盆地西部盛夏是降水最集中的时期,最热月月温也只有26℃左右全省最热的区域是盆地区东部和南部,最热月月温26~28℃冬暖夏温不高促成气温年变化幅度小四川的气温年较差(最热月与最冷月月温之差)介于14~22℃之间,在全国属偏小区域春季,特别是早春,冬季风仍然活跃,四川地形屏障仍表现明显,所以春温偏高,春早秋季受多阴雨天气的影响,气温略偏低春温高于秋温是四川与长江中下游不同的季节特色之一,后者是秋温高于春温冬干夏雨是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特点。

      四川省降水的季节分配具有这一共性,而且,冬夏降水量的分配比例差距更大,冬干夏雨的特点更突出冬季(12—2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例一般不足5%,最小仅1-2%;夏季(6—8月)降水量所占比例,多数地区是50-60%,最高可达60-75%秋季(9—11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20—30%,略多于春季(3—5月)多夜雨是四川降水的另一特点,全年夜雨量约占年降水量60-80%4.气候类型特多四川省气候类型极多,冷暖干湿各型齐备最暖的类型是南亚热带型,基本无冬;最冷的类型是终年有冰雪的永冻型;最干的类型年干燥度大于3.5,而最湿的类型年干燥度不足0.5正是由于有多样化的气候类型,才孕育出万千物种,这是省内动植物种属多、物种资源丰富的重要原因气候类型分布错综复杂亚热带类型集中成片出现于盆地区,在盆周山区和川西南区沿河谷分布,温带、寒带气候类型是山地产物,依附山体分布于不同高度层面, 平面图上呈齿状相嵌或斑状零散分布,反映出气候局地性强,咫尺之间可出现巨大变化;川西北高原面上有温带、寒带气候类型片状相连三、 气候资源气候既是自然环境要素之一,又是一种自然资源自然植被、农作物要在一定的温度、水分条件下才能通过光合作用生长发育。

      太阳能、风能这是两种重要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目前已进入深入研究、具体实施阶段四川省的农业气候资源在地区间有较大差异盆地区热量资源丰富,降水量较多,雨热同季,对农业发展有利;光照虽有不足,但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