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6章隋、唐、五代1.ppt

35页
  • 卖家[上传人]:窝***
  • 文档编号:259671764
  • 上传时间:2022-02-2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3.45MB
  • / 3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六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 隋 代 (公元581年618年) 唐 代 (公元618年907年) 五代十国 (公元907年960年) 61 隋、唐、五代建筑概况 一 历史文化背景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发展高峰,也是 中国传统建筑的成熟期 从世界建筑史看,西欧尚处在割据状态,拜 占庭帝国走向没落,中国的建筑成就,从世 界建筑史看,也是领先的于是流传到日本 、朝鲜.1 隋 代 ( 公元581年618年) 隋代虽然仅存了37年,但上承北魏,下启盛唐,取得了开拓性的成就: 1) 城市建设 隋文帝建造了规划严整的大兴城,为以后的唐长安奠定了基础,大业元年(605年)又营建东都洛阳. 2)开凿了大运河 南起杭州,北到涿州郡(今北京)长1794公里从隋代到清代,始终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沟通南北经济文化,推动社会繁荣,起了重大作用3) 建筑技术方面 大业年间(605-618)李春修建了世界最早的敞肩拱桥,跨度达37米,线型优美,受力合理 .2 唐 代 (公元618年 907年) 唐代前期百余年统一和相对稳的局面,为社会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条件唐中叶开元、天宝年间达到极盛时期 虽“安史之乱”后开始衰落,但终唐之世,仍不失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高潮。

      文化上开放导致艺术风格上浪漫、雍容大度,以诗歌艺术为代表 主要建筑成就 1) 城市、宫殿建设 在隋代大兴城基础上扩建唐长安,使之成为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 影响到渤海国东京城,日本平成京(今奈良市)和后来的平安京(今京都市) 唐长安大明宫 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清明故宫紫禁城总面积3倍多 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筑的宏敞宽广,也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2)宗教建筑 保存了中国最早的木构大殿南禅寺、佛光寺和大量的佛塔 道教建筑的发展3 五代十国 (公元907年960年) 从公元907年唐哀帝逊位,到公元960年北宋建立,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十个割据政权,史称五代十国 五代开国之君,都是前朝的方镇,靠军事割据发展起来的,故这一时期频频的兵戎相见,政权屡有更迭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 十国之中,除北汉在北方(约今山西、陕西和河北的一部分)外,其它诸国皆在南方,少受中原干戈的影响,政局相对稳定这对中国南方的开发起了重要的作用 吴越,就曾于公元910年修筑了捍海塘,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吴越走上了富裕之路。

      闽王 北方战争频仍,不少中原士族移徙南方以避祸乱,带去了北方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对南方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二 建筑成就与特征1 从建筑技术看: 木构建筑体系高峰 突出表现于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 大明宫麟德殿,面积5000平米,采用了面阔11间进深17间的柱网布置 定型化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加速了施工速度,对建筑设计也有促进作用 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主要是造塔促进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出现了砖城2从建筑设计和施工看: 建筑群处理趋于成熟 隋唐时,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这种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 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一般在墙上画图,按图施工有专职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都料”3从建筑艺术风格看:唐风: 粗旷、雄浑、瑰丽、柔和,以气格取胜,气质雍容大度如屋顶舒展平远,给人庄重,大方的印象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 唐代木构的斗拱、柱、梁等构件,与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有内在的联系,达到了力与美的统一而色调简洁明快,门窗朴实无华4 佛教建筑逐渐中国化 佛寺 中国的殿堂式 佛塔 楼阁式塔 密檐式塔取四边形平面 石窟 石窟寺三 建筑细部特征1屋顶坡度 1:5-4出檐深远线型(举折法) 递减急、有力装饰 朴实,数量适中,主要有鸱尾、悬鱼生起(或无生起) 收山 歇山顶(九脊殿)的一种特殊做法,将歇山 顶上部的山墙面向内收缩,减少屋顶的沉重感 推山 四阿顶(庑殿顶)的一种特殊做法 将正脊向两端推出, 从而使四条垂脊从45度斜线变为柔和曲线。

      推山后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部架距离都不一致 2斗拱 出现成组出挑斗拱既是结构件, 也是装饰件, 斗拱硕大3梁架梁(栿)四椽栿、六椽栿、八椽栿、平梁乳栿 檐柱与内檐柱之间的短梁. 明栿 露明可见的梁 常于天花下, 或不设 天花(称彻上露明造) 草栿 没有经过艺术加工的梁,常于天花上 明乳栿 草乳栿月梁枋普拍枋替木 叉手托脚驼峰4柱侧脚5门、窗乌头门 牌坊 格子门6柱础 7 台基、平座、栏杆 6 2 斗栱 斗栱是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独有的构件,用于柱顶、额枋和屋檐或构架间,也称“斗拱”、“枓”宋营造法式中称作铺作,清工部工程作法中称作科 斗栱的演变大体可分三个阶段:1) 西周 南北朝 西周铜器上已有大斗的形象,战国中山国墓出土的铜方案上有斗和45斜置拱的形象汉代的石阙、明器、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有大量斗栱的形象.这个水平框架称铺作层3) 明代 清代 自明代开始,柱头间使用大、小额枋和随梁枋 清式建筑的梁不再像宋式那样穿插在斗拱中,而是压在斗栱最上一跳之上,直接承挑檐桁不再起维持构架整体性的作用它的用料和尺度比宋式大为缩小,间距加密一 起源与演变 目前对斗栱的起源有三种说法: 1 ) 由井干结构的交叉出头处变化而成; 2) 由穿出柱外的挑梁变化而成; 3) 由擎檐柱演化为托挑梁的斜撑,再演化成斗栱2) 唐代 元代 柱头斗栱所承托的梁多插入斗栱中,和梁架拉结在一起,顺屋身左右横出的栱也和柱头枋交搭在一起。

      建筑的一圈柱头枋和同它成直角的正、侧两面的梁交织成一个分为若干井字格的水平框架,斗栱成为各交叉处的加强节点2 斗栱的主要类型 转角铺作(角 科) 柱头铺作(柱头科) 补间铺作(平身科) 平座铺作 天花铺作3 唐宋斗栱的构造朵 一组斗栱称作一朵栌 斗 每朵下部托住整 组斗栱的大斗昂 斗栱中出跳的楔状构件类型:批竹昂、琴面昂昂很尊贵,较高等级的建筑才能用昂华栱 前后出跳的栱华栱可挑出1- 5层,每层称一跳,跳数反映了建筑等级的高低跳数与铺作数之间的关系营造法式: 出一跳谓之四铺作,出两跳谓之五铺作, 出三跳谓之六铺作, 铺作数 = 跳数 + 3横 栱 与华拱垂直的拱泥道栱 最底部左右向的横栱令 栱 除了泥道栱外,最外层的横栱耍 头 与令拱垂直相交的构件瓜子栱 泥道拱与令栱之间华栱或昂端第一层的横栱衬枋头 耍头上的平行构件计心/偷心 “凡铺作逐跳上安拱,谓之计心”,反之为偷心杪(抄)华拱出跳数 作业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