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doc
4页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7的认识及加减法 1.16、7的认识 (1)数数和认数6和7教科书第42页,与1~5的认识相同,由打扫教室卫生的主题图引入――先用集合圈圈出各种数量的人物(6名学生,7个 人,加上老师),让学生数一数――抽象出对应的点子图――再抽象出数6和7,让学生认数6和7,并会读――再让学生认识数所表示的数量的含义,并摆出相同 数量的小棒 (2)数的顺序教科书第43页,与1~5的认识相同,借助计数器直观地表明相邻两个数的关系,并首次借助直尺教学数的顺序 (3)比大小借助点子图来比较数的大小,与义务教材不同的是,义务教材中都是呈现相邻两个数进行比较,这里第一次将3个数排在了一起,将新学 的数与前面学过的相邻的数联系起来,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相邻3个数之间的联系及它们的大小关系5再增加1是6,6再增加1是7;6比5大1,7比6大1 (4)第几与1~5的认识不同的是,第几与几个同时出现,让学生区分第6瓶和6条,第7瓶和7条,表明数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顺序,将数 的基数与序数含义同时进行教学 (5)写数与1~5的认识相同,也是先示范,然后照虚线描数字 (6)数的组成。
教科书第44页,我们设计了涂圆圈的方式,让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体会6的组成,然后结合直观图让学生完整的填出6的组成学生在一张纸上涂完所 有6的组成后的图非常形象、直观而且可能很有规律,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6的组成并更好地记忆 7的组成没有全部给出,通过操作分木块,给出了3组,提出一个问题“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看到1组想到另1组,让学生联想,抛弃形式 的东西,领会其相同的本质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帮助,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也为加减法教学做准备与义务教材相比难度降低了,原来在教学5的组成 的时候就让学生由4和1组成5、3和2组成5,联想出1和4组成5、2和3组成5现在到7的组成时才不出全,才让学生联想8和9的认识及加减法 1.18、9的认识 (1)数数和认数8和9教科书第53页,与6、7的认识相同,由“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主题图引入――数数的资源更加丰富了,让学生数一数 ――抽象出对应的点子图――再抽象出数8和9,让学生认数8和9,并会读――再让学生认识数所表示的数量的含义,并摆出相同数量的图片 (2)数的顺序教科书第54页,与6、7的认识编排相同,借助计数器直观地表明相邻两个数的关系,并借助直尺教学数的顺序。
(3)比大小与6、7的认识编排相同,将相邻的3个数排在一起,将新学的数与前面学过的相邻的数联系起来,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相邻3个数之间的 联系及它们的大小关系7再增加1是8,8再增加1是9;8比7大1,9比8大1 (4)第几与6、7的认识编排相同,也是第几与几个同时出现,不同的是让学生分别将左边的8只蝴蝶和从左数第9只蝴蝶涂上不同的颜色,让学生 更具体地感受几和第几意义的不同 (5)写数与6、7的认识相同,也是先示范,然后照虚线描数字 (6)数的组成 教科书第55页,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自己摆出8和9的组成,并且8和9的组成都只给出了一部分,另一部分要求学生通过联想推出,要求比6、7 的组成略高一些 1.28、9的加减法 教科书第56页,提供了一幅画有8个恐龙的图,让学生写出不同的算式,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一图四式接着在教科书的第57页,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计 算两道加法算式和相应的减法算式,再直接用想一想的办法计算两道加法算式和相应的减法算式 在教学一图四式时,在教科书第56页,呈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场面,教学要求与义务教材有所不同老师们一定都很熟悉,原来义务教材要求学生能看 着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现在教材中有的学生写出一个算式,有的学生写出二个加法算式,有的学生写出二个减法算式,有的学生写出四个算式,都可以,只要不错 就可以。
反映了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教学中老师应灵活掌握教学要求,不要试图在一节课内解决所有的 问题,因为学生的发展是有过程的,而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学生互通有无,互相启发学习数学知识 1.3生活中的数在教科书第57页,“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包括信封上的邮政编码、计算器键盘上的数字、机上的数字、街道小区编号、车牌 号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数,通过这些内容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能用学到的数去解决 生活中的问题,从中体会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1.4用数学教科书第58页安排了一组用数学的内容画面是一个整体,用情境反映数学问题,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深入,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解 决问题在教学中老师应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情境来列加减法算式与6、7的加减法中安排的“用数学”的内容略有不同的是题中的某些已知数量不通过数数去得 出,而改为告诉已知数量,这有利于学生通过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10的认识和加减法 除主题图换成了和平广场放和平鸽与原来不同外,其它方面与义务教材相同。
3.110的认识 (1)数数和认数10教科书第64页,由“和平广场”的主题图引入――让学生数一数――抽象出对应的点子图――再抽象出数10,让学生认识, 并会读――再让学生认识10所表示的数量的含义,并摆出相同数量的图片 (2)数的顺序教科书第65页,同样是借助计数器直观地表明相邻两个数的关系,并借助直尺教学数的顺序 (3)比大小与相邻的数9排在一起,将新学的数与前面学过的相邻的数联系起来,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相邻2个数之间的联系及它们的大小关系9再 增加1是10,10比9大1 (4)第几考虑到学生已经比较熟悉数的序数含义了,这里就没有象前面那样具体介绍 (5)写数与前面相同,也是先示范,然后照虚线描数字 (6)数的组成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十进制计数法,满10要向进一,所以10的组成很重要教科书第65页,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过程填出10的 五种组成,再让学生推想出10的另外4个组成,逐步加深学生对10的组成的理解 3.210的加减法省去了学具拼摆等内容,让学生对照点子图直接利用10的组成计算,而且在计算5+5和10-5的时候,还取消了点子图,让 学生直接想10的相应的组成算出得数。
要求进一步提高,反映循序渐进的编排原则 第69页第10题,统计拼摆小鱼用的黄色和红色三角形卡片的数量,是一道开放题,学生可列加法算式也可以列减法关于小鱼头部的黄三角形算几 个,有的老师问:“要不要求学生重复数?”我们认为在一年级(上)不主张重复数,义务教材也是在思考题中出现的而且由于是用卡片拼摆出的鱼的图案,统计 黄色三角形卡片的数量,所以不用考虑拼在一起的大三角形如果学生算上了大三角形,也不能算错,应肯定他是对的,但不要故意引导学生去重复数第11题, “图中哪些可以用7+3=10表示?”呈现了一幅学生们在农家小院里玩耍的情境图,这次是第一次出现给出算式让学生找情境的题,以前都是看图让学生列算 式而且在前面讲加减法含义时我们有过这样的渗透,让学生体会一个算式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老师们记得吧,学生拿着纸鹤走到一起的情境现在是渗透不同的 事情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抽象、简明 3.3填未知加数教科书第70页,通过事物的直观图和老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让学生得出()里填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