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张家口市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影响的研究.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8837181
  • 上传时间:2021-11-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张家口市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影响的研究杜晓红王凤云王慧兰河北省张家门市西豁子小学075000一、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和壁垒的逐步消除,城市外来人员人量增加,而 丑,近几年来,人口的流动方式发生了改变,更多的流动人口以家庭的方式进行 迁徙,有研宄表明,约1/4的流动人门是举家迁移,有近1/3流动人门带有“移 民”性质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加入到流动人门的行列2007年国家统计局调 查资料显示,目前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流动儿童约有2000万,并且这个数字还 在呈不断増长趋势1998年教育部、公安部联合发布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定 义流动儿童是指6至14周岁(7或至15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 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 期,生理发展迅速而自我意识发展滞后,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由于其社会 阅历不足,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有限,他们的心理、行为容易发生严重的缺陷 和偏差流动人门的家庭化趋势,使得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家庭是孩子早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场所,父母的言行会对这一时期的孩子产生较 为深刻的影响。

      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可能是孩子最能直接体会到的举动,对孩 子的社会化进程有着显著的影响由于父母工作的流动性,流动儿童的家庭教养 方式和城市儿童有比较人的差异,这些差异很可能影响着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 况因此,本研究通过比较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父母教 养方式的差异,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更好地帮助与服务这一群体提供理论基础二、研宄对象与研宄方法1. 研究对象在张家U市流动儿童比较集中的西豁子小学里,从五年级和六年级里随 机选取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各60名,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6份, 有效冋收率96.7%其中,流动儿童60名,男生25人,女生35人,平均年龄 12.3岁城市儿童54人,男生25人,女生29人,平均年龄12.6岁2. 研究方法(1) 心理健康评估本研究采用量表来评估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① 症状自评量表中的三个子因子:躯体化、人际敏感、敌对采用五级 评分法(从0-4级),0=从无,1=轻度,2=中度,3=偏重,4=严重,得分越高说 明该项心理症状越严重因子分≥l分,可筛选为阳性,因子分≥2分为中 度心理问题,需要心理帮助。

      ② 抑郁自评量表此量表是Kovacs根据成人贝克抑郁问卷改编的,用 于测量儿童和青少年抑郁情绪的量表,共由27个题B组成,每题有A、B、C三 个选项,选A计1分、选B计2分、选C计3分,总分越高说明被试抑郁程度 越高2) 父母教养方式采用我国学者岳冬梅(1993)修订版,量表共66个项0其中父亲教 养方式共6个因子,分别为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 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教养方式共5个因子,它们为情感温暖、理解,过 度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以1-4分评分3. 施测方法、程序与数据处理本调查主要在学生自4课吋间进行,集体施测将问卷冋收后删除无效 问卷,最后将数据录入SPSS18.0进行处理三、结果1. 两种类型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流动儿童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以及三项总分、抑郁几项心理 健康指标上都显著地高于城市儿童而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的阳 性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城市儿童详见表1表1.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各量表差异对比(M±SD)注:* p< .05, **p< .01, *** p< .0012. 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比较本研宄中,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父亲 和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这个因子上。

      流动儿童相对城市儿童得到父母的“情 感温暖、理解”显著地少于城市儿童其他的因子没有显著差异,详见表2表2.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比较(M±SD)注:* p< .05, **p< .01, *** p< .0013. 父母教养方式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流动儿童父亲教养方式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 和“过度保护”与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指标的•一项或者多项冇显著的正相关其中 “拒绝、否认”和全部四项心理健康指标都奋显著相关流动儿童母亲教养方式 中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以及“惩罚、严厉”对流动儿童心 理健康指标的一项或者多项有显著的正相关其中“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和全 部四项心理健康指标都有显著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中的详见表3表3.流动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r)注:* p< .05, **p< .01, *** p< .001四、讨论1.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中,流动儿童在多项心理健康的指标上均不如城市儿童,而且心 理异常症状的阳性检出率也远高于城市儿童这与以往的大量研究•一致。

      流动儿 童从农村到城市,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内心都经历了一个起落的过程在学校里, 与城市常住儿童相比,他们的学习成绩相对落后,对自身能力、外貌不自信,同吋可能受到城市儿童的排斥,他们的负性情绪无法合理宣泄,造成心理创伤冋 吋这种心理异常又会反作用于学习成绩、学校人际关系等,造成进一步的恶性循 环所以,对于流动儿童,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在抓学习成绩的同吋,也要把心 理健康干预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地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2. 流动儿童父母教养方式本研究中,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主要表现在流动儿童缺 乏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由于父母工作的流动性,以及工作种类的 特殊性,流动儿童相对城市儿童可能无法得到足够的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或者 流动儿童的父母可能迫于生计压力,也忽略了对子女的关爱和理解相对来说, 流动儿童缺少家庭的温暖这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构成了隐患随着父母 工作的流动,流动儿童的生活环境不断变化,在适应期中很容易受到排挤,影响 他们的自尊心和身心健康孩子们在外面受到的委屈如果在家庭里得不到足够的 温暖和理解,必将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健康发展3. 父母教养方式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本研究中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中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祀 绝、否认”和“过度保护”都和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指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特 别是父亲的“拒绝、否认”和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是对流动儿童心理 健康影响很广泛的两个因素结合前面提到的,流动儿童相对城市儿童更加缺乏 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我们能更明晰地从流动儿童的眼中理解他们 心理的期待和担心流动儿童在异地的社会化过程中受到了心理创伤,他们希冀 在家庭的温暖中得到抚慰,然而这个时候,如果他们非但不是得到父母的关爱和 理解,而是成了父母宣泄生活压力的出气筒,遭到父亲的“拒绝、否认”,遭到 母亲的“过度干涉”,后果只能是雪上加霜因此,关爱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 也要同吋从流动儿童的父母入手,让家长们给孩子更多的温暖和理解五、结论本研究再一次说明流动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教 育部门以及一线教师的关注相对城市儿童,流动儿童得到父母的温暖和理解较少家庭教养方式中,父母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 度保护”都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显著的影响参考文献[1]黄永东民工子女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及矫正.科学咨询,2008, (18), 37-37 [2】刘磊符明弘范志英流动儿童家庭教养方式和学适应性的相关研究.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 26,⑸,144-146o[3】孙懿俊.2009.流动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3(78),42-45。

      [4】申继亮胡心怡刘霞流动儿童的家庭环境对其自尊的影响.华南师范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113-115[5】汪向东王希林马虹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61-167[6】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上海精神医学,1984,2,(2): 68-70[7】邹泓屈智勇张秋凌中国九城市流动儿童发展与需求调查青年研究.青年研究,2005, (2), 1-7[8】张黎明让我们共享阳光:中国九城市流动儿童状况调查研究报告.中国儿童 中心,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3注:本文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张家口市流动儿童心理 健康状况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其的影响》研究报告课题编号:0309021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