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oc唐宋诗词人文解读部分答案.doc.docx
10页MOOC 唐宋诗词人文解读部分答案(上海交通大学 李康化老师)HIT 一剪寒梅1.1唐宋的精神精神气度不同的地方在于:唐朝开放、主动外向;宋朝内敛,含蓄内向 唐朝国力强盛,推崇对外开放的理念和政策国力的强盛是唐朝人们自信自尊的重要根基,而这样的文化氛围使得唐代人很容易包容和接纳这样的精神气度,才有李白的狂傲不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才有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才有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些大气凌然的绝句而宋朝“积贫积弱”,宋人普遍心理为“守旧、求静与懦弱”,他们少有唐人开拓性的思维观点,与唐人明显不同的地方在于,宋人较少关注外部世界,他们更加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因此在宋人的词的创作方面会更加地婉约,有一种柔美的风味宋词比唐诗更有一种“女性化”的倾向1.2盛唐诗歌“风骨声律兼备”,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唐诗达到全盛的重要标志盛唐诗歌时期与“盛唐社会”时期并不完全相对应虽然盛唐诗歌也有描写盛唐社会的恢宏繁荣局面,但也有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的抒发提到盛唐诗歌,就联想到“盛唐气象”一词,若以“盛唐气象”论诗,那么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诗歌的韵度风貌,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所共同体现的盛唐文化气度。
而不是单纯的以社会时期、诗歌内容等进行划分研读关于盛唐诗歌的特点,严羽曾在《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中提到:“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可见,“雄壮”与“浑厚”,是盛唐诗歌的主要特征宏大壮美”更多在诗人文豪李白中得到体现,而盛唐诗人的另一代表杜甫,更多的是“雄浑悲怆”正如大家所言,李白与杜甫风格迥异,其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他们的关注点并不同一,但他们与许多盛唐诗人一样,虽然诗中有悲,有愁,有愤懑,但他们并不消极他们心态乐观,在经历安史之乱后,并没有被击垮,而是积极通过披露、批判等方式,希望大唐能够再次恢复它的繁荣昌盛,心中的“大唐梦”并未褪色李杜二人,都有着豪迈的心态,否则,杜甫怎能道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白怎会狂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们的诗,便是他们自信姿态、阔达胸怀的表现盛唐诗歌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前期诗歌最要描述了大唐江山的美好,文人们对政治的跃跃欲试,积极入世,自尊自强自信的心态而后期主要关注政治上的黑暗腐败,以忧国忧民的态度,表达自己强大的国家责任感1.3 宋代的词并不全然婉约,豪放派亦有大家但词的女性化相比于豪放派而言,能寻到的踪迹更多更多。
宋词女性化特点突出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社会政治因素虽然宋词也曾出现豪放派大家——苏轼,但婉约的“女性化”更多地出现在宋词之中这种现象,与宋朝国力不无关系宋朝最大的特点就是“积贫积弱”,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国民自信心大大削弱形成了宋人保守、懦弱的特点,这在词的创作之中便“婉约”之味重于“豪放”第二,词自身的特点是宋词“女性化”的重要因素古人往往将词看做是“难等大雅之堂”的俗物,词最初的形成和发展是因为享乐文化氛围的浓厚词作为一种俗物,为了娱乐大众,一般出现在歌妓表演的舞台上歌妓作为词的演唱者,词需要“女音化”才能更加适合歌妓所用,才能更加符合享乐场景的需求而词相较于诗来说,它没有严格的规范化,词更适用于私密情爱的表达,香艳淫靡的内容,或者歌妓自身的经历,往往更拥有吸引力,也更容易唱得“走心”由此可见,词在产生原因、写作内容、表演者上,都与女性密切相关,因此才显得如此“女性化” 第三,环境的影响宋朝南移,南方清新秀丽的自然环境也是宋词“女性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大量的文人南移,他们所见的南方山水,并不同与北方的粗犷,南方的“柔”,恰好点中了他们好静、守旧以及儒弱的性格,因此以词抒发胸臆的时候,往往带有不同于男性“奔放豪情”的特点。
他们的词风更多的是香艳、纯情、唯美与柔媚2.1原因:1.家道中落2.情场不顺(失意后歌妓最后也流落世间难觅)3.内心敏感4.仕途不顺(家中没人帮忙,世态炎凉)5.是他的选择的一种自我保护 晏几道所作之词,“梦”是他最大的特色探究小山词中梦之广、梦之凄婉的原因在于他的一生中晏几道原是富家子弟,在父亲晏殊去世后,家道中落的他再也无法回到过去那种自由自在,意气风发的日子他孤傲、清高的性格,没能帮助他在极度困窘之际向亲朋好友求助或许他也曾向这悲惨的经历低头,但面对曾因反对新政被拘的“朝廷罪人”,大多数人都默然地采取了各扫门前雪的态度经历这一切的晏几道感到世态炎凉,对仕途存有的那一丝渴望也被湮灭他愈感悲伤,于是投靠朋友,流连于酒席舞宴上试图通过日复一日的“一笑”,生活在自己构筑的梦中在这里,梦,是他选择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通过它,便可以回忆往昔,倒转时间在小山的《鹧鹄天》中: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上片通过回忆初次相逢时一见钟情,歌舞尽兴,恋人们纵情狂欢的美好时光,溢出的欢乐情感感染读者。
但下片笔锋一转,却是离别后无尽思念的折磨与伤痛,过往的美好,更突出了思念的苦痛晏几道词的内容,梦与男女间的情爱都占了很大部分这些内容不仅吐露自己身世的苦闷,更是道出他与歌妓们的情感仔细观察晏几道的词,梦中的恋人可以跨越时空,开追寻他们的意中人这种跨越,是晏几道内心热切希望有一种途径,可以让他跨越目前的困境也是他希望与莲、鸿、蘋、云这几位歌妓再有相遇的那一刻在晏几道失意的日子里,歌妓们便是他最好的精神支柱,晏几道由于自身经历,有着更好的人生感悟在《皖溪沙》中:日日双眉斗画长行云飞絮共轻狂不将心嫁冶游郎溅酒滴残歌扇字,弄花熏得舞衣香一春弹泪说凄凉 一句“不将心嫁冶游郎”道出了歌妓其实如普通女子一样,希望能够“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她们与普通人一样,有着尊严和追求美好日子的愿望,只是这一切,现实起来要比寻常人难 正因为晏几道一直都无法走出这种悲伤地氛围中,因此梦的结局往往也是悲伤的那些可以跨越的时空,最终也无法帮助恋人重逢相聚可能晏几道一生都认为“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吧2.2柳永与歌妓之间,并不是流连忘返便是情真意切若说柳永与歌妓之间存在的是爱情,倒不如说这只是一种更为亲密的合作关系。
何为合作?且听我道来 首先,柳永对于歌妓的态度,是矛盾的他既折服于歌妓的美貌与才华,但也无法跨越世俗对歌妓地位的鄙夷在他的词中,不乏有咏颂歌妓的相貌之美,才华之盛的如: 身材儿、早是妖娆算风措、实难描一个肌肤浑似玉,更都来、占了千娇妍歌艳 舞,莺惭巧舌,柳妒纤腰自相逢,便觉韩娥价减,飞燕声消 这是风情万种姿态,谁人不为之倾倒? 再如《瑞鹧鸪宝髻瑶簪》的“一曲阳春定价,何啻值千金倾听处,王孙帝子,鹤盖成阴”其技艺之高超,令其羡慕而封建社会固有的“男尊女卑”思想,男子再佩服一个女子,也绝不会将她的低位与自己等同而宋代享乐主义盛行,歌妓作为一个娱乐行业,在其中的女子所担任的角色只是服务于男性因此,柳永也曾有过“莫道千金酬一笑,便明珠、万斛须邀”的念头,认为歌妓只是为男人所把玩的工具其次,柳永在仕途上的坎坷,使他流落到青楼歌妓中,为其填词以讨生计而歌妓因柳永的才华,填词之精妙所折服两者这在方面,是赤裸裸的合作关系,互利关系再者,柳永对于庙堂之事的热衷,怎会因一时的挫折而断绝不被重用的他,若有朝一日重新再次被启用,他一定不会“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因为在古代,庙堂之事才是男子间的重要之事,而这也是男性社会地位的象征。
且词在宋代被认为是俗物,填词只是柳永为生计的权宜之计 而对于歌妓的怜悯,也只是因为自己刚好身处的环境也如她们那般不堪,低微在这种环境下,两者更容易相互体谅、相互怜悯柳永与歌妓之间的爱情,其实与太监与婢女之间存在的“对食”,在性质上是一样的柳永与歌妓之间的感情,正是一种参杂着怜悯、同情的隔靴搔痒的取暖而已3.1 李贺3.2 隋朝3.3 行卷3.4 钱起3.5 2133.6 岑参3.7 晏殊3.8 张籍3.9 进士及第的人数3.10 入幕3.11 节度使3.12 张籍3.13 虞世南4.1对于韩愈、柳宗元和刘禹锡这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韩愈的两首诗来说这件事,韩愈的《永贞行》和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因为韩愈和柳宗元、刘禹锡在政治思想上始终存在着隔阂,韩愈对柳宗元、刘禹锡的文学成就应该说是逐步加以肯定的,但是韩愈和柳宗元、刘禹锡在人格上具有明显的差异韩愈作于永贞元年(805年)九月的《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七员外翰林三学士》这首诗歌曾经追叙过自己被贬官阳山令的一个原因其中特别提到说,韩愈以为自己贬官的原因是上疏言事以及刘禹锡、柳宗元的泄密,他所上的这三个学士就是王涯、李建和李程。
拜疏移閤门,为忠宁自谋 上陈人疾苦,无令绝其喉下陈畿甸内,根本理宜优 积雪验丰熟,幸宽待蚕麰天子恻然感,司空叹绸缪 谓言即施设,乃反迁炎州同官尽才俊,偏善柳与刘 或虑语言泄,传之落冤雠 韩愈在贞元十九年(803年)就贬到阳山了,远离朝端,因此说韩愈跟永贞革新其实不应发生关系,但是韩愈的诗文中,却有多篇涉及到永贞革新,而且对王叔文集团是大肆地诋毁贞元十九年前后,志在革新的王叔文开始关注到御史台,当时的御史台中丞是武元衡,监察御史有刘禹锡、柳宗元、韩泰、韩愈、李程等等,这一批人跟王叔文集团都发生了或大或小、或正或反的关系韩愈之所以没有加入王叔文集团,并对永贞革新颇多偏见,成为反对派,有几个原因第一,韩愈自称韩昌黎,是要提高自己的郡望,说明自己出生高门啊,不屑于出生寒门的东南文士合作第二,韩愈长兄韩会,因为元载结党,以至于身败名裂,时在大历十二年(777),韩愈颇吸取其教训,在用永贞革新中持保守态度第三,韩愈与宦官关系微妙永贞革新前后,贞元年间,韩愈一直站在宦官俱文珍一边而未尝动摇过 韩愈在董晋的宣武节度使做幕僚,任观察推官,而当时俱文珍就是监军,可见二个人的人事关系是非常好的后来俱文珍将要赴京师的时候,韩愈还作了一首诗《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送给他,对俱文珍是吹捧备至,这种吹捧显然的是出于私心。
官迷韩愈还是出于自己仕途的考虑比较多韩愈贬官是在贞元十九年(803年)而作《永贞行》的时候已经过去三年了,这个时候韩愈重提旧怨,显然的有几个方面的考虑宪宗即位之后,一反旧政,韩愈可能觉得这个时候有出头的希望,但是要想回朝就必须得到宪宗,也就是旧派人物的欢心而要得到这些旧派人物的欢心,最简便而最有效的方法,应该是大骂永贞革新集团,其中李程是受王叔文集团排斥之人因此在诗中特别提到刘禹锡、柳宗元这二个人因为韩愈跟李程、柳宗元、刘禹锡在贞元十九年的时候,都曾经任过监察御史,其后分道扬镳这个时候李程是翰林学士,身居要职,韩愈写诗寄给他,目的也是想通过他来引荐入官所以他在诗中特别写到刘禹锡、柳宗元,是想表明我韩愈跟刘禹锡、跟柳宗元是划清界限的这个时候刘禹锡由屯田员外郎贬连州刺史,在被贬的途中又改为朗州司马,经过江陵的时候,刘禹锡跟韩愈曾经相会过此时刘禹锡是罪臣,跟刘禹锡的交往会产生一定的政治风险,所以韩愈这个时候写诗,明显的是要为自己洗刷清白韩愈跟刘禹锡江陵相遇的时候,曾经当面说“以不幸相悲”,但是到了他作《永贞行》的时候又背后指责,我们可以发现韩愈这个人其实颇为表里不一,因此从韩愈写的这首《永贞行》可以发现韩愈跟刘禹锡、柳宗元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微妙的。
北军百万虎与貔,天子自将非他师,一朝夺印付私党,懔懔朝士何能为?狐鸣枭噪争署置,睗睒跳踉相妩媚夜作诏书朝拜官,超资越序曾无难,公然白日受贿赂,火齐磊落堆金盘元臣故老不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