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航海气象学课件第十八章.ppt

37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86599566
  • 上传时间:2024-09-0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81KB
  • / 3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航海气象与海洋学航海气象与海洋学商船学院航海教研室商船学院航海教研室主讲主讲 陈登俊陈登俊1 §18 热带气旋及其它热带天气系统热带气旋及其它热带天气系统☆18.1 18.1 热热带带气旋概况气旋概况☆18.2 18.2 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和强度变化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和强度变化☆18.3 18.3 热带气旋的天气结构和风浪分布特征热带气旋的天气结构和风浪分布特征☆18.4 18.4 热带气旋的移动热带气旋的移动☆18.5 18.5 南海热带气旋南海热带气旋☆18.6 18.6 船舶测算和避离热带气旋的方法船舶测算和避离热带气旋的方法☆18.7 18.7 热带辐合带、东风波和热带云团热带辐合带、东风波和热带云团2 18.1.1 18.1.1 热带气旋〔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ropical Cyclone〕定义〕定义 ―― ――发生在热带洋面上的具有暖中心发生在热带洋面上的具有暖中心 结构的气旋性涡旋〔低气压〕结构的气旋性涡旋〔低气压〕热带气旋卫星云图热带气旋卫星云图18.1 热带气旋概况热带气旋概况3 a a 热带气旋的强度等级热带气旋的强度等级热带气旋的强度等级热带气旋的强度等级 --国际标准〔西北太平洋已--国际标准〔西北太平洋已--国际标准〔西北太平洋已--国际标准〔西北太平洋已采用〕采用〕采用〕采用〕4 b b 热带气旋的强度等级热带气旋的强度等级热带气旋的强度等级热带气旋的强度等级 --------东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东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东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东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5 18.1.3 18.1.3 热带气旋的命名和编号热带气旋的命名和编号热带气旋的命名和编号热带气旋的命名和编号▪西北太平洋:西北太平洋:▪ 东京台风中心对发生在东京台风中心对发生在180°E180°E以西、赤道以北的西以西、赤道以北的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上近中心最大风速北太平洋〔包括南海〕上近中心最大风速≥34kn≥34kn〔〔8 8级〕级〕的热带气旋,每年从的热带气旋,每年从1 1月月1 1日起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日起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数字编号,并按顺序从数字编号,并按顺序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中给其分配名字,依热带气旋命名、编号〔加括名表〞中给其分配名字,依热带气旋命名、编号〔加括号〕的次序排列,如号〕的次序排列,如T Kujira(0302)T Kujira(0302)表示表示20032003年出现在年出现在上述海域的第上述海域的第2 2个达台风等级的热带气旋,名为个达台风等级的热带气旋,名为““剑鱼〞剑鱼〞 。

      ▪东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东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 由美国对每个热带气旋起英文名字,所用英文名字由美国对每个热带气旋起英文名字,所用英文名字在美国气象局拟定的台风〔飓风〕名称表中取得在美国气象局拟定的台风〔飓风〕名称表中取得6 7 a a 热带气旋发生源地热带气旋发生源地热带气旋发生源地热带气旋发生源地▪全球概况全球概况▪ 主要发生在主要发生在5 5 ~~2020 纬度带的海洋上纬度带的海洋上▪ --副上下纬一侧--副上下纬一侧: :赤道辐合带、东风波赤道辐合带、东风波中中▪ 相对集中出现在相对集中出现在8 8个特定区域个特定区域▪ --西北太平洋、东北太平洋、--西北太平洋、东北太平洋、▪ 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 南印度洋东部和西部、西南太平洋南印度洋东部和西部、西南太平洋▪ 大洋西部多于东部,北半球多于南半球。

      大洋西部多于东部,北半球多于南半球 ▪ 南大西洋和东南太平洋至今未发现热带气旋发南大西洋和东南太平洋至今未发现热带气旋发生;生;▪ 赤道两侧赤道两侧5 5 纬度范围内也几乎没有热带气旋发纬度范围内也几乎没有热带气旋发生▪西北太平洋西北太平洋▪ 主要集中在主要集中在▪ --菲律宾群岛以东到关岛西南方洋面、--菲律宾群岛以东到关岛西南方洋面、▪ 加罗林群岛中部洋面、南海中部海域加罗林群岛中部洋面、南海中部海域▪ 热带气旋强度最强热带气旋强度最强8 b b 热带气旋发生季节热带气旋发生季节热带气旋发生季节热带气旋发生季节 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一年四季均能发生▪北半球:出现最多的月份是北半球:出现最多的月份是7 7~~1010月 北太平洋北太平洋8 8月份最多,北大西洋月份最多,北大西洋9 9月份最多月份最多 由于强西南季风的影响,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盛夏很少,由于强西南季风的影响,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盛夏很少, 1010~~1111月份最多,月份最多,5 5月份其次。

      月份其次▪南半球:出现最多的月份是南半球:出现最多的月份是1 1~~3 3月月▪我国:我国:7 7~~1010月份月份为台风季节为台风季节 登陆台风华南沿海最多,其次是华东沿海,登陆点主要登陆台风华南沿海最多,其次是华东沿海,登陆点主要 集中在广东和海南,其次是台湾、福建和浙江,上海和集中在广东和海南,其次是台湾、福建和浙江,上海和 长江以北沿海省份极少长江以北沿海省份极少 登陆时间主要集中在登陆时间主要集中在7 7~~9 9月份,尤以月份,尤以8 8、、9 9月最多月最多9 18.2.1 18.2.1 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l广阔的暖洋面,洋面水温不低于广阔的暖洋面,洋面水温不低于26 Cl --提供水汽和热量--提供水汽和热量l低层存在初始扰动--提供动力条件低层存在初始扰动--提供动力条件l 初始扰动多源于热带辐合带〔初始扰动多源于热带辐合带〔85%〕和东风波〔%〕和东风波〔15%〕,高%〕,高l 层同时存在辐散流场,且高层辐散量大于低层辐合层同时存在辐散流场,且高层辐散量大于低层辐合量。

      量l足够大的水平地转偏向力〔地转参数足够大的水平地转偏向力〔地转参数f=2sin大于一大于一定值〕--促进气旋性涡旋产生定值〕--促进气旋性涡旋产生l 这就是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离赤道这就是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离赤道5 以外的地区生以外的地区生成的原因成的原因l对流层风速垂直切变要小对流层风速垂直切变要小l --有利于热带气旋暖心结构形成和维持--有利于热带气旋暖心结构形成和维持18.2 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和强度变化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和强度变化10 18.2.2 18.2.2 热带气旋的生命史热带气旋的生命史热带气旋的生命史热带气旋的生命史开展到台风等级的热带气旋,生命史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开展到台风等级的热带气旋,生命史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形成期:由最初形成低压环流到强度达热带风暴时〔中心附近形成期:由最初形成低压环流到强度达热带风暴时〔中心附近 最大风力到达最大风力到达8 8级〕;级〕;开展期:风暴继续开展,直到中心气压到达最低值,近中心最开展期:风暴继续开展,直到中心气压到达最低值,近中心最 大风速到达最大值时;大风速到达最大值时;成熟期:中心强度不再开展,中心气压不再降低,风速不再增成熟期:中心强度不再开展,中心气压不再降低,风速不再增 大,但大风和雨区范围逐渐扩大,直到大风范围到达大,但大风和雨区范围逐渐扩大,直到大风范围到达 最大;最大;衰亡期:台风登陆减弱填塞,或进入中高纬度减弱消亡或转变衰亡期:台风登陆减弱填塞,或进入中高纬度减弱消亡或转变 为温带气旋。

      为温带气旋11 18.2.3 热带气旋的强度变化热带气旋的强度变化引起热带气旋强度减弱的原因主要有:引起热带气旋强度减弱的原因主要有: 登陆 局局部部热热带带气气旋旋登登陆陆后后又又转转向向出出海海,,其其强强度度会会得得到到加加强 受中高纬冷海面的影响受中高纬冷海面的影响 冷空气的侵入冷空气的侵入 此时常变性为温带气旋,以后逐渐减弱消失此时常变性为温带气旋,以后逐渐减弱消失 大量降水大量降水12 18.3.1 18.3.1 热带气旋的天气结构热带气旋的天气结构热带气旋的天气结构热带气旋的天气结构地面天气图卫星云图成熟的热带气旋〔后简称台风〕,尤其在海上,其内成熟的热带气旋〔后简称台风〕,尤其在海上,其内部气象要素如气压、风、云和温度等常环绕台风中心部气象要素如气压、风、云和温度等常环绕台风中心近于圆对称分布近于圆对称分布根据台风区内低空风速大小的分布,将台风分为根据台风区内低空风速大小的分布,将台风分为外圈外圈、、中圈和内圈中圈和内圈三个区域三个区域18.3 热带气旋的天气结构和风浪分布特征热带气旋的天气结构和风浪分布特征13 由台风边缘向内: 风力逐渐增大,一般在8级以下,呈阵性; 气压先缓慢下降,后下降速度逐渐加快; 多种云系:层状云--卷层云〔Cs〕、高层云〔As〕 波状云--高积云〔Ac〕、塔状层积云〔Sc〕 积状云--高空辐射状卷云〔Ci〕、 低空浓积云〔Cu cong〕; 组成螺旋云带旋向台风涡旋区 浓积云带来分散的小阵雨,高层云下连续性降水,并 逐渐增大; 气温升高,湿度增大,天气闷热。

      a a 外圈〔外围区,大风区〕外圈〔外围区,大风区〕外圈〔外围区,大风区〕外圈〔外围区,大风区〕14 b b 中圈〔涡旋区〕中圈〔涡旋区〕中圈〔涡旋区〕中圈〔涡旋区〕 进入涡旋区〔风力8级以上〕: 风力向台风中心急速增大,并在台风眼壁处达最大; 气压急剧下降〔气压自记曲线呈漏斗状〕; 高大的积雨云(Cb)组成宽数十公里、高达8~9km的环状垂 直云墙,成为台风眼壁,雨层云〔Ns〕和外圈的多种云系 组成螺旋云带旋向台风眼壁; 雨层云降连续性大雨,积雨云云墙下下倾盆大雨,能 见度恶劣,是台风中最大降水所在之处注意:北半球台风移向右半圆〔南半球左半圆〕的风和降水注意:北半球台风移向右半圆〔南半球左半圆〕的风和降水 量更大些量更大些15 c c 内圈〔眼区〕内圈〔眼区〕内圈〔眼区〕内圈〔眼区〕 进入眼区后: 风速向中心迅速减小,甚至静风; 气压降到最低,不再明显下降; 暴雨立刻停止,低云根本消散,天空豁然开朗,有 时可见蓝天,夜间星光明亮16 18.3.2 18.3.2 热带气旋引起的海浪和风暴潮热带气旋引起的海浪和风暴潮热带气旋引起的海浪和风暴潮热带气旋引起的海浪和风暴潮▪ 风浪〔图22〕▪ 越接近台风中心,风浪越高。

      ▪ 北半球台风移向的右后象限风浪较高,最高出现在距台风中心▪ 20~50n mile的右后侧▪ 台风眼区内,是具有驻波性质的波高很高的“三角浪〞,又称“金▪ 字塔浪〞 ▪ 涌浪涌浪 涌浪以台风中心移速的涌浪以台风中心移速的2 2~~3 3倍速度倍速度向外传播,距离可达向外传播,距离可达10001000~~ 20002000kmkm我国黄海和东海的涌浪,波高一般在我国黄海和东海的涌浪,波高一般在3 3m m以下,周期为以下,周期为 1010s s左右▪ 风暴潮风暴潮 气压急剧降低引起水位涌升,气压每气压急剧降低引起水位涌升,气压每下降下降1 1hPahPa,,海面海面上升上升1 1厘米厘米;; 暴雨和向岸风的影响;遇天文大潮,海面水位异常上涨,造成巨暴雨和向岸风的影响;遇天文大潮,海面水位异常上涨,造成巨 大灾害17 18.4.1 18.4.1 热带气旋移动的一般规律热带气旋移动的一般规律热带气旋移动的一般规律热带气旋移动的一般规律a. a. 路径路径­ 常规路径:近似抛物线型。

      常规路径:近似抛物线型 N SWE18.4 热带气旋的移动热带气旋的移动18 在西北太平洋,常规路径又细分为三条:在西北太平洋,常规路径又细分为三条:Ⅰ Ⅰ 西行路径西行路径6 6月前、月前、9 9月后月后居多居多Ⅱ 登陆路径登陆路径7、、8月居多月居多Ⅲ 转向路径转向路径全年均会出现全年均会出现19 ­ 异常路径异常路径打转路径动画打转路径动画蛇行路径动画蛇行路径动画停滞、打转、西南折、西折路径动画停滞、打转、西南折、西折路径动画b. b. 移速移速特点:转向后快于转向前,转向时移速较慢,特点:转向后快于转向前,转向时移速较慢, 打转时移速最慢;打转时移速最慢; 减弱阶段快于加强阶段;减弱阶段快于加强阶段; 高纬快于低纬高纬快于低纬20 18.4.2 18.4.2 影响热带气旋移动的力影响热带气旋移动的力影响热带气旋移动的力影响热带气旋移动的力l大型气压场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型气压场的水平气压梯度力〔GnGn〕〕l作用在台风整体上的水平地转偏向力〔作用在台风整体上的水平地转偏向力〔AnAn〕〕l台风内力:北半球指向西北方向,台风内力:北半球指向西北方向,l 〔〔N N〕〕 南半球指向西南方向南半球指向西南方向当上述三力到达平衡时,热带气旋大致沿大当上述三力到达平衡时,热带气旋大致沿大型流场的地转风方向移动,在东风带中,根型流场的地转风方向移动,在东风带中,根本往偏西方向移动,移向稍偏向高压一侧,本往偏西方向移动,移向稍偏向高压一侧,移速小于根本气流;在西风带中,根本向偏移速小于根本气流;在西风带中,根本向偏东方向移动,移向稍偏向低压一侧,移速大东方向移动,移向稍偏向低压一侧,移速大于根本气流。

      因此,热带气旋的移动受大型于根本气流因此,热带气旋的移动受大型根本气流的引导,实际工作中常取根本气流的引导,实际工作中常取500hPa500hPa或或700hPa700hPa的风作为引导气流的风作为引导气流 N SWE21 18.4.3 18.4.3 影响热带气旋移动的主要天气系统影响热带气旋移动的主要天气系统影响热带气旋移动的主要天气系统影响热带气旋移动的主要天气系统• 副热带高压--• 影响热带气旋移动的最直接、最主要的系统;500或700hPa副高外围的• 大型根本气流是台风的引导气流 副高减弱东撤,西部脊偏东,副高西南侧 的热带气旋将在海上转向北上;假设西部脊 位置偏西靠近我国时,热带气旋可能登陆 我国以后再转向出海Ø 副高强而稳定,呈东西带状分布,副高强而稳定,呈东西带状分布,副高南侧的热带气旋稳定西移副高南侧的热带气旋稳定西移Ø 副高西部脊北抬,脊线由东西向转为西北副高西部脊北抬,脊线由东西向转为西北东南向时,热带气旋走成西北路径东南向时,热带气旋走成西北路径22 • 西风带长波槽、脊西风带长波槽、脊Ø 当西风带东亚长波槽不断开展,在东移过程中槽底伸展到35N以南时,常迫使太平洋副高减弱东退,位于副高西南端的热带气旋将向西北方向移动,并在长波槽前很快转向北上,以后受槽前西南风引导向东北方向移动。

      Ø 当西风带高空阻塞高压强大稳定时,副Ø 高减弱东退,那么已转向进入西风带中的Ø 热带气旋将改向西移动,走成西折异常Ø 路径 N SWE23 • 双台风效应双台风效应 在一定范围内同时存在两个热带风暴等级以上热带气旋,且两者在一定范围内同时存在两个热带风暴等级以上热带气旋,且两者中心距离在中心距离在2020个纬距内时,个纬距内时, 构成构成““双台风〞形势,热带气旋路径出双台风〞形势,热带气旋路径出现异常两热带气旋中心相距两热带气旋中心相距2020~~1212纬距,那么两者同向移动纬距,那么两者同向移动两热带气旋中心相距两热带气旋中心相距1212~~7 7纬距,假设西侧热带气旋纬度低,那么其纬距,假设西侧热带气旋纬度低,那么其可可能停滞打转能停滞打转两热带气旋中心相距缺乏两热带气旋中心相距缺乏7 7纬距,两者将绕它们中心联线的纬距,两者将绕它们中心联线的““质量中质量中心点〞作气旋性打转心点〞作气旋性打转两热带气旋中心相距缺乏两热带气旋中心相距缺乏2 2纬距,那么其中弱者逐渐消失,强者维持纬距,那么其中弱者逐渐消失,强者维持其原有强度,并结束旋转,沿引导气流方向移动。

      其原有强度,并结束旋转,沿引导气流方向移动24 STS 0116 NARI970hPaMAX WINDS 60KTSOUTH SLOWLYT 0115 DANAS955hPaMAX WINDS 75KTNNW 06KT25 18.5.1 18.5.1 南海热带气旋概况南海热带气旋概况南海热带气旋概况南海热带气旋概况• 来源:• 南海当地发生的热带气旋占40~50%;• 其余从菲律宾以东洋面西移进入• 总数约占西北太平洋总数的1/3,相当于北大西洋出现的总数• 季节:• 8~9月最多,其次是6月,1~4月极少有热带气旋发生• 源地:• 南海中部偏东洋面〔12~20N,112~120E〕• 北部湾和我国大陆南部沿海海面,以及10N以南的南海南部,只• 有极少数热带低压发生,且不易开展达热带风暴强度• 登陆:• 影响南海的热带风暴约有一半在华南沿海一带登陆,登陆时间大• 多集中在7~9月18.5 南海热带气旋南海热带气旋26 18.5.2 18.5.2 南海热带气旋的特点南海热带气旋的特点南海热带气旋的特点南海热带气旋的特点• 两类特殊台风:• “豆台风〞:小而强,开展迅速、强度强、移动快,破坏力大。

      • “空心台风〞:外围风力比中心附近风力〔4~5级〕大,开展较前者• 慢,破坏力也较前者小北半圆受到冷锋影响,外围风力可达10~11• 级• 强度弱,水平范围小,垂直伸展高度较低强度弱,水平范围小,垂直伸展高度较低 中心气压很少低于中心气压很少低于950950hPahPa;;中心附近最大风速的极值在中心附近最大风速的极值在5050m/sm/s以下以下• 天气、云系分布很不对称天气、云系分布很不对称 热带气旋移向的右前方云区最广,云层最厚,云顶高度最高,雨量热带气旋移向的右前方云区最广,云层最厚,云顶高度最高,雨量 最大;左后方云区较狭窄,云层较薄,雨量较小最大;左后方云区较狭窄,云层较薄,雨量较小 热带气旋经过测站前后,云系的演变顺序通常是:热带气旋经过测站前后,云系的演变顺序通常是:27 18.5.3 18.5.3 南海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南海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南海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南海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倒抛路径倒抛路径多发生在多发生在7 7~~8 8月月西行路径西行路径6 6~~1212月多见,月多见,6 6~~9 9月西移月西移路径偏北,路径偏北,1010~~1212月偏月偏南南正抛路径正抛路径多发生在多发生在5 5~~6 6月月28 18.6.1 18.6.1 热带气旋来临前的征兆热带气旋来临前的征兆热带气旋来临前的征兆热带气旋来临前的征兆•海象海象 涌浪涌浪::无风来涌浪,涌浪方向稳定,无风来涌浪,涌浪方向稳定,波高逐渐增高。

      并可从涌浪的来向判波高逐渐增高并可从涌浪的来向判断热带气旋中心所在的方位断热带气旋中心所在的方位•天色和气象要素的变化天色和气象要素的变化• 天色:天空颜色转变成早、晚霞一般的色彩天色:天空颜色转变成早、晚霞一般的色彩• 云:天空出现辐射状卷云,并逐渐变厚、变密云:天空出现辐射状卷云,并逐渐变厚、变密• 低空灰黑色的碎层云和碎积云随风急驶低空灰黑色的碎层云和碎积云随风急驶• 在中纬度地区,高云自东向西移动在中纬度地区,高云自东向西移动• 风:当地盛行风发生改变如我国,南海沿岸、东海、黄海风:当地盛行风发生改变如我国,南海沿岸、东海、黄海沿岸,假设沿岸,假设• 观测到东风或东北风出现并逐渐加强,说明可能有观测到东风或东北风出现并逐渐加强,说明可能有热带气旋来临热带气旋来临• 气压:明显下降,日变化消失气压:明显下降,日变化消失 船舶测算及避离热带气旋的方法船舶测算及避离热带气旋的方法29 18.6.2 18.6.2 热带气旋中心方位的判定方法热带气旋中心方位的判定方法热带气旋中心方位的判定方法热带气旋中心方位的判定方法• 利用风压定律和气压距平值利用风压定律和气压距平值 背真风而立,以正前方为真风而立,以正前方为0 0 ,, 气压距平值气压距平值 热带气旋中心的方位,热带气旋中心的方位, ≤6≤6hPa hPa 北半球北半球 左前方左前方4545 ,,南半球南半球 右前方右前方4545  10 10 ,,   ≥20hPa ≥20hPa,, 90 90  ,, 9090 • 利用云和涌的特点• 辐射状卷云在水天线上的集合点方向或涌浪来向,根本就是热带气• 旋中心所在的方位。

      •利用风压定律和风力大小利用风压定律和风力大小 背真风而立,以正前方为背真风而立,以正前方为0 0 ,, 真风力真风力 热带气旋中心的方位,热带气旋中心的方位, ≤6≤6级级 北半球北半球 左前方左前方4545 ,,南半球南半球 右前方右前方4545  8 8级级  ,,   ≥10 ≥10级,级, 9090  ,, 9090 30 a a 热带气旋部位的划分热带气旋部位的划分热带气旋部位的划分热带气旋部位的划分• 划分理由• 危险半圆与副高相邻,造成水平气压梯度比左半圆大,风大、• 浪大。

      • 危险半圆各处的风向与热带气旋整体移向接近一致,风速与热• 带气旋移向两矢量叠加的结果有利于风加大而可航半圆风向• 与热带气旋移向根本相反,风力被抵消一局部,使得风力相对• 较小• 当船舶处于危险半圆〔尤其是危险象限〕时,容易被吹进热带• 气旋中心的移动路线上去,一旦被吹进中心,就不容易驶离• 划分方法• 沿热带气旋移动方向往前看,将其分成左、右两个半圆:• 右半圆――北半球危险半圆〔Dangerous Semicircle〕;• 南半球可航半圆〔Navigable Semicircle〕• 左半圆――北半球可航半圆;南半球危险半圆• 危险象限――北半球右前象限、南半球左前象限31 b b 船舶所处热带气旋部位的判定方法船舶所处热带气旋部位的判定方法船舶所处热带气旋部位的判定方法船舶所处热带气旋部位的判定方法32 18.7.1 18.7.1 热带辐合带〔热带辐合带〔热带辐合带〔热带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ITCZZone,ITCZ〕〕〕〕•分类分类Ø 信风槽型信风槽型::NENE信风与信风与SESE信风交信风交 汇的辐合带,主要位于太平洋汇的辐合带,主要位于太平洋 中部和东部地区以及北大西洋。

      中部和东部地区以及北大西洋 • 定义--• 南北半球信风气流的集合区或信风与赤道偏西风之间的集合区,• 是赤道低压带在流场方面的表现;在卫星云图上为近赤道附近有• 一条或数条呈东西向断续分布的狭长对流云带是热带地区主要• 的、永久的、行星尺度的天气系统Ø 季风槽型:信风〔偏东风〕和Ø 赤道西风的过渡带,风向切变Ø 大,风向转换带内地面根本静Ø 风,故称“赤道无风带〞主要Ø 出现在南亚到西太平洋一带33 • 天气:天气:• 在卫星云图上,热带辐合带表现为由很多大小在卫星云图上,热带辐合带表现为由很多大小不同的对流不同的对流• 云团组成,热带云团内又包括假设干个热带中云团组成,热带云团内又包括假设干个热带中尺度对流云群,尺度对流云群,• 天气非常活泼,常有暴雨和阵雨出现,在发生天气非常活泼,常有暴雨和阵雨出现,在发生强阵雨的海强阵雨的海• 区,会使能见度急剧下降,影响船舶航行,在区,会使能见度急剧下降,影响船舶航行,在中尺度对流中尺度对流• 云群的边缘,常有飑线活动,风力可达云群的边缘,常有飑线活动,风力可达8 8~~9 9级。

      级而云团与而云团与• 云团之间夹有大小不一的晴空区或少云区因云团之间夹有大小不一的晴空区或少云区因此,同一条此,同一条• 辐合带上天气变化很大辐合带上天气变化很大• 影响• 热带辐合带对我国华南和南海一带天气影响很大盛夏,• 热带辐合带可北进到我国华南地区,直接造成该地区的强• 对流天气当它活泼在南海时,常有南海热带气旋发生、• 开展34 18.7.2 18.7.2 东风波〔东风波〔东风波〔东风波〔Easterly WaveEasterly Wave〕〕〕〕• 定义定义• 副高南侧〔北半球〕东副高南侧〔北半球〕东风气流风气流• 受到扰动而产生的自东受到扰动而产生的自东向西移向西移• 动的波动,与其相应的动的波动,与其相应的气压场气压场• 是开口向南的倒是开口向南的倒V V型槽,型槽,波槽线波槽线• 呈呈S S~~N N向或向或NENE~~SWSW向,向,槽前为槽前为• NE NE风,槽后是风,槽后是SESE风• 天气结构天气结构 东风波天气主要是东风波天气主要是对流云降水对流云降水,一次东风波过程可持续有,一次东风波过程可持续有2424~~3636h h 的的雷阵雨雷阵雨天气,强而深厚的东风波,可产生强烈的天气,强而深厚的东风波,可产生强烈的飑线飑线和和暴雨暴雨天气。

      天气Ø 云型模式呈倒“V〞型对称Ø 常出现在大西洋和太平Ø 洋的东部、中部35 t 槽线附近及前方低层辐合最强,故槽线附近及前方低层辐合最强,故云雨区在槽线附近及前方云雨区在槽线附近及前方,而,而后部后部 天气较好天气较好这种东风波出现在这种东风波出现在5 5kmkm以上直至对流层顶,其中以以上直至对流层顶,其中以400400~~ 200200hPahPa中表现最强是夏季出现在西南季风之上的东风波常见于南中表现最强是夏季出现在西南季风之上的东风波常见于南 亚、北印度洋、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亚、北印度洋、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Ø 不对称不对称结构型:t 槽前槽前低层有辐散下沉运动,低层有辐散下沉运动,天气较好天气较好;; 槽后低层空气辐合上升,在槽后低层空气辐合上升,在槽区和槽槽区和槽 后后多多积雨云和雷阵雨积雨云和雷阵雨天气,波动很强天气,波动很强 时,在地面图上可分析到时,在地面图上可分析到明显的负变明显的负变 压中心压中心和强阵性降水区以及和强阵性降水区以及大风大风 波动最大强度出现在波动最大强度出现在700700~~500 500 hPahPa之之 间间,,这类东风波多出现在对流层中、这类东风波多出现在对流层中、 低层,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和西太平洋低层,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和西太平洋 上都有出现。

      上都有出现•东风波的影响东风波的影响• 盛夏,我国长江以南、云贵高原以东地区常受东风波影盛夏,我国长江以南、云贵高原以东地区常受东风波影响少数可响少数可• 影响到日本及我国东部影响到日本及我国东部3030 ~~3535 N N地区• 当东风波移到南海热带低压上空时,可促使热带低压开当东风波移到南海热带低压上空时,可促使热带低压开展成台风展成台风槽后云雨区槽后云雨区36 18.7.3 18.7.3 热带云团〔热带云团〔热带云团〔热带云团〔Tropical Cloud ClusterTropical Cloud Cluster〕〕〕〕• 分类:• 季风云团,地球上规模最大的云团,与西南季风活动有明显联系• 云团可造成特大暴雨• 一般热带云团,尺度在4个纬距以上,常出现在海洋上热带辐合带• 上空,是热带气旋、东风波开展的根底• 尺度较小的云团〔爆玉米花状云团〕,由几个到10个积雨云组成,• 多发生在南美大陆的热带地区和我国西藏地区,有明显的日变化• 定义定义 卫星云图上显示的热带地区存在的直径为卫星云图上显示的热带地区存在的直径为100100~~10001000kmkm,,平均约平均约 为为4 4个纬距个纬距的的白色密闭云区白色密闭云区,称为热带云团,称为热带云团。

      • 结构• 由中尺度〔10~100km〕对流云体群组成,每个中尺度对流云体,• 又由尺度为1~10km的对流云单体群组成• 它们随盛行风向移动,在上风方形成,到下风方消亡,不停地新• 陈代谢,其所经地区常发生大风和暴雨• 热带气旋、东风波等大多是在热带云团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