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实质研究近况..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6660676
  • 上传时间:2021-11-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7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实质研究近况随着中医现代化的进程,高血压病(EH)中医辨证分型客 观化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它为深入研究EH中医证型的实质, 指导临床治疗开辟了道路,鉴此,有必要对近年来有关的研 究成果进行综述1髙血压病辨证分型与体液因素的关系与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 AAS)的关系李泓于19 89年、1991年共对1 97名高血压病患者的研究表明: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II (Ang II)、醛固酮(ALD)与正常 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肝阳上亢型以高肾素、高血管紧张素 II居多;阴虚阳亢型以正肾素、低肾素、正血管紧张素II为 主阴阳两虚型以低肾素、低血管紧张素II、正血管紧张素II为主,三组醛固酮无显著差异(1, 2)唐树德认为阴虚阳亢型PRA水平高于气阴两虚型,两者的血管紧张素II无显著 性差异,主要由于血管紧张素II被影响的因素较多,容易波 动(3)在肾性髙血压时,阴虚和阴阳两虚组肾素明显高于 肾阳虚组,而阴阳两虚组血管紧张素II明显高于肾阴虚组, 且前者肾素活性的变化与24h尿钠的排泄量有明显的负相关⑷与前列腺素El (PGE1)、前列腺素F2a(PGF2a)、环磷 酸腺昔(cAMP)、环磷酸鸟昔(cGMP)、P物质、血栓素B2 (TXB2 ) 及血浆心钠素(ANF)的关系李恩对42例肾性高血压患者研究 发现阴虚和阴阳两虚组PGEL PGF2a增高,尤以后者明显, 而阴阳两虚组中PGE1、PGF2a与cAMP呈明显正相关(4)。

      黎 杏群检测了 173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结果 发现EH肝阳上亢及阴虚阳亢型cAMP、cGMP升高,cAMP/cGMP 比值降低TXB2、ANF、P物质降低(5)李泓亦发现EH患 者血浆心钠素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但在肝阳上亢型、阴虚 阳亢型、阴阳两虚型之间未发现显著性差异(1)与性激素等的关系李泓发现阳亢型、阴虚阳亢型及阴阳 两虚型高血压病患者中存在性腺激素水平降低现象,男性血 浆睾酮(T)降低幅度以阴阳两虚型最明显,女性患者雌二醇 (E2)降低以阳亢型较明显在促性腺激素3个指标中,男女 两组的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 L)和卵泡刺激素(FSH ) 均明显增高;在男性患者,阴阳两虚组FSH明显高于健康人 和其他两组,与阳亢组差异显著;女性患者LH在阳亢组显 著增高,并与阴阳两虚组差异显著说明男女两组的阳亢型 和阴虚阳亢型EH在FSH和LH的分泌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提示不同中医分型高血压病患者可存在不同病理生理变化 (6)雷燕等观察51例中老年男性EH患者结果显示虚证组 或实证组与同龄正常组对比,T和E2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血浆T水平趋于减低,E2水平及E2/T比值趋于增高,尤以 虚证改变更为显著。

      各EH患者血清B2微球蛋白(B2—MG) 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各证型之间差异显著;而尿B2 — MG各组间无显著差异(7)顾红越则发现血清B 2-MG的含量 随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肝肾阴虚、阴阳两虚依次增高,与 中医对EH的认识及其辨证分型规律大致吻合(8)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蒋为民等发现EH肝火亢盛、阴虚 阳亢型服糖后lh、2h血各时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高 于正常组,而有显著性差异,与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比 较也有明显差异,而后两型除痰湿壅盛型服糖后lh血糖、 胰岛素与正常比较有显著差异外,余各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均 无显著性差异,提示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患者多有交感神经 兴奋性增高的特点(9)梁兴伦等亦观察到EH常伴有糖代谢、 脂质代谢、胰岛素代谢紊乱的主要证候特点为肝火亢盛,痰 瘀互结(10) O2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循环的关系与血液流变学关系吴奕强等观察123例EH患者和40例 血压正常者,结果表明,EH各证型之间因虚实表现和阴阳盛 衰的不同,其血液流变学指标亦有变化,指标测定值总趋势 为肝阳上亢〉阴虚阳亢〉正常对照〉阴阳两虚,且各组间比 较差异显著,可作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客观化指标之一(11)。

      但朱国强则得出不同结论,他观察了 16 0例EH患者的血液 流变学指标,结果表明EH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 沉、K值、纤维蛋白原均较正常对照组高,但各证型之间除 肝肾阴虚组K值、纤维蛋白原、血沉高于其他证型外,均无 统计学意义,从而认为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能作为EH微观辨证 的标准及瘀血证的依据(12) o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关系李泓发现EH各型血小板聚集 功能均高于正常组,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O;肝阳上 亢、阴虚阳亢、阴阳两虚三型中,阴阳两虚与阴虚阳亢比较, 前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低于后者而有显著性意义(P<) (l)o与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关系黄験明等发现EH肝火亢盛、 阴虚阳亢型的红细胞刚性指数增高,说明这两型的红细胞变 形能力较差(13) o与凝血及纤溶系统功能的关系王崇衍等对40例EH血瘀 证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 抗凝血酶III (AT-III)及呱因子相关抗原(VIDR : Ag)的测定,显 示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紊乱(14) o与甲囊微循环变化的关系张琳观察1 34例EH患者发现, 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浊壅盛型、气血瘀滞型微循环 障碍的程度逐渐加重。

      肝火亢盛型为轻度微循环障碍,除祥 顶瘀滞、长度稍长外无特异性,其他三型输入枝、输出枝均 明显变细,符合微血管痉挛改变阴虚阳亢型特点是微血管 流速稍快,数目增加,输入枝、输出枝管径最细;痰浊壅盛 型长度最长,颜色最暗,乳头最浅,祥顶最宽;气血瘀滞型 长度亦短、红细胞聚集最明显,见到渗出、出血、白色微小 血栓,可能成为EH中医辨证分型一项有用的客观指标(15) o与脑血流改变的关系刘健、章凤杰通过TCD检测EH患 者,肝火亢盛型以脑血管血流速度加快为主,阴虚阳亢型以 血流速度减慢居多,阴阳两虚型及痰湿壅盛型则以脑部血管 血流速度减慢为主,对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了依据(16,17) o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梁东辉等检测12 6例EH患者及健康 人57例,结果发现肝阳上亢、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浊中 阻各型甘油三酯(TG)均高于正常,有显著性差异(P<, P<); 总胆固醇(TC)无显著性差异,阴虚阳亢及阴阳两虚组高密度 脂蛋白(HDL)低于正常,低密度脂蛋白(LDL)高于正常,而痰 浊中阻型仅LDL高于正常,说明高血压病患者普遍存在着以 TG升高为主的脂质代谢紊乱(1 8) o李泓检测了 EH患者的TC 及TG后则认为EH各型与正常组比较主要以T C升高为主, 仅阴虚阳亢组TG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其余差异无 显著性(1)。

      由此可见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着脂质代谢紊乱3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心脏大血管形态的关系曹淞 申等用M型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EH患者的有关指标,结 果肝阳上亢型36例,阴虚阳亢型40例,肾虚25例中,左 室质量增加分别为10例(28%)、34例(80%)、25例(100%), 左室肥厚分别为0例、30例(75%)、5例(20%),左室扩大分 别为0例、0例、9例(36%),肾虚型还有11例(44%)左室肥 厚兼扩大,从心脏形态学方面提示了不同证型间的差异(19) 郑新等通过对EH患者胸主动脉CT改变的研究,发现痰湿壅 盛组胸主动脉管经扩大最显著,肝阳上亢组仅次于痰湿壅盛 组,而且两者均多见于男性,阴阳两虚组多见于女性,胸主 动脉管经扩张最轻(20) o4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高血压分期及动态血压的关 系张发荣对351例EH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结果提示肝火亢 盛型以I、II期为主,阴虚阳亢和痰湿壅滞型以II期居多, 而气虚血瘀与阴阳两虚型则II、III期多见(21),曹淞申等也 得出相似结论(19) o祝光礼等观察45例原发性髙血压及15 例继发性高血压患者2 4h动态血压,发现阴虚阳亢型与肾阳 亏虚型均属双峰型,痰阻血瘀型呈单峰型(22)。

      夏亦嗣在研 究E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阴阳证型关系时,发现偏阳亢型 和偏阴虚型的EH患者波动规律呈双峰双谷状,低谷均分别 出现在午夜0〜1时和下午13〜14时左右偏阳亢型与偏阴 虚型的第一高峰出现的时间则不同,偏阳亢型的第一高峰出 现在7〜8时左右;偏阴虚型EH患者的第一峰出现在下午 17〜18时左右,偏阳亢型和偏阴虚型EH患者的收缩压、偏 阳亢型EH患者的舒张压均是昼高夜低,差异有显著性(PV); 偏阴虚型的日间舒张压非常明显高于夜间的舒张压(PO , 偏阴虚型EH患者的血压无论日夜均较偏阳亢患者有升高的 趋势,提示偏阴虚型EH患者的病情较偏阳亢型者为重(23)5高血压辨证分型与免疫的关系杜少辉研究发现高血压 患者虚的一面与T型淋巴细胞转化率低下这点相一致,而阳 亢的一面与体液免疫亢进有关,高血压病虚与亢的关系相当 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关系(2 4)o黄吸明等观察40例高 血压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发现血瘀证患者的红细胞C3b花 环率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较非瘀血组及健康人明显 降低(25)6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人格特征的研究李常度用艾 森克个性问卷测试EH患者,发现EH患者人格特征与健康人 群比较,其性格内向或外向呈两极分布,伴情绪不稳定的特 点。

      临床证型不同,人格特征也有所不同,肝火亢盛和阴虚 阳亢型患者151例中,64例具有胆汁质和抑郁质的人格特征, 而痰湿壅盛和阴阳两虚患者49例仅10例(%);正常组200 例中仅26例(13%)表现为胆汁质和抑郁质人格(26)7问题及展望近年来中医学在EH的辨证分型实质探讨方 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辨证分型标准虽 已于1993年制定(27),但要在全国范围内真正统一规范还 需要相当时间,故已往报道的中医辨证分型仍比较混乱,影 响对临床疗效的准确评估各种报道的样本大多偏小,有的 结论不一,故尚待进一步积累或完善设计EH是遗传、体质、 心理、环境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存在血液动力学 异常,还往往同时存在糖、脂肪等代谢紊乱及伴随心、脑、 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因而有必要进行整体、广泛深入的 研究故今后应结合血压水平、靶器官损伤程度及病因学等 进行高血压病分期分型,运用现代科学手段从整体、器官、 细胞、分子等不同水平对中医辨证分型的实质进行前瞻性、 深层次的探讨参考文献1, 李泓,张济颖,胡宪蕴.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 血浆心钠素水平在原发性高血压中医分型的研究•天津中医 1989 ; (3) : 12—15, 1 7.2, 李泓,卜秦利,胡蕴•原发性高血压肾素、血管紧张 素II、醛固酮及血浆心钠素水平与辨证分型关系•中西医结 合杂志 199 1; 11 (5) : 271—273.3, 唐树德,王宪衍,王谷亮.高血压患者辨证分型与肾 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的关系.辽宁中医杂志1985; (1 2) : 4—6.4, 李恩,赵玉庸,谢惠芳,等•肾性高血压中医分型与 血浆前列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II、环核昔酸变化的观察.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 3(3) : 165—167 .5, 黎杏群,李学文,朱崇学.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 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 11(11 ) : 647—650.6 ,李泓,张静,刘宗蔚,等.垂体一性腺轴激素水平与 原发性髙血压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天津中医199 4; 11(1): 25—2 7.7, 雷燕,胡锡衷•高血压病虚实辨证与性激素及32-MG关系的探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 4; 14(11) : 675 — 676.8, 顾红越,周端,吕洁,等•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 血清B2—MG含量关系的探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 13(6) : 25—26.9, 蒋卫民,唐蜀华,陈晓虎.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胰岛 素抵抗关系的初步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1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