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机化学实验讲义(1).docx
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有机化学实验讲义(1) 有机化学测验 测验一 正溴丁烷.......................................................................................................... 2 测验二 薄层层析与柱层析.......................................................................................... 3 测验三 环己烯的制备................................................................................................ 29 测验四 苯甲酸乙酯.................................................................................................. 30 测验五 对甲苯乙酮的合成........................................................................................ 32 测验六 2-甲基-2-己醇................................................................................................ 34 测验七 7,7一二氯双环[4.1.0]庚烷 .................................................................... 36 测验八 歇息香的铺酶合成.................................................................................... 46 测验九 肉桂酸的合成................................................................................................ 49 测验十 由苯胺合成对硝基苯胺的设计合成............................................................ 54 测验一 正溴丁烷 [回响式] NaBr+H2SO4→HBr+NaHSO4[1] CH3CH2CH2CH2OH+HBr→CH3CH2CH2CH2Br+H2O [药品] 正丁醇 3毫升 0.033摩尔 溴化钠(无水) 5.1克 0.05摩尔 浓硫酸 5毫升 0.094摩尔 水[2] 4.1毫升 碳酸钠、无水氯化钙。
[测验操作] 在圆底烧瓶中放入4.1毫升水和5毫升浓硫酸,混合平匀并冷至室温后,参与3毫升正丁醇,结果参与5.1克溴化钠[3]和2-3粒沸石装成带有气体吸收的回流装置(如图1-1)加热回流半小时,稍冷后改回流装置为蒸馏装置加热蒸馏至正溴丁烷全部蒸出[4]将馏出液倒入分液滤斗中,把下层放入枯燥的三角瓶中[6],在水冷却下逐渐参与等体积的浓硫酸[8],振匀后倒入枯燥的分液漏斗中留心分出下层硫酸,分别用10%碳酸钠溶液、水洗涤有机层把洗涤后的有机层放于枯燥三角瓶中,用1-2小块无水氯化钙枯燥至澄清后蒸馏收集98-102℃馏分产量2-2.5克 纯洁溴丁烷为无色通明的液体沸点101.0℃,d204 1.276 [附注] (1) 不用溴化钠和硫酸,而用含48%溴化氢的氢溴酸也可,但产率低若同时参与适量的浓硫酸作脱水剂,产率明显提高 (2) 参与量由计算而得一般回响产生的溴化氢与水的重量比为1:1水太多,氢溴酸的浓度低,产率明显降低,水太少,那么产生的溴化氢易挥发,即滥用原料又污染环境 (3) 假设是含结晶水的溴化钠,可按计算增加结晶溴化钠的用量,并相应地裁减参与的水量。
溴化钠可不必研的很细,因回响不需要溴化氢一下子产生,稍大块的溴化钠可逐步与酸作用,所产生的溴化氢可更有效地被利用 (4) 正溴丁烷全部蒸馏出的标志为:馏出液由混浊变澄清;回响液上层消散并澄清 (5) 分出的下层粗产物尽量不带水,并用枯燥的三角瓶接收,以免下步用浓硫酸洗涤时因有水而发热至产品挥发 (6) 浓硫酸洗掉产物中未作用的正丁醇和副产物正丁醚 [斟酌题] (1) 正丁醇与溴化氢作用生成正溴丁烷和水的回响是可逆回响,可是本测验在 回响前还要参与水,这是为什么? (2) 从回响混合物中分开出粗产物正溴丁烷,为什么要用蒸馏的方法,而不直 接用分液漏斗分开? (3) 对粗产物的各步洗涤目的是什么? 图1.1 测验二 薄层层析与柱层析 2.8.1 薄层色谱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常用TLC表示,是一种微量、快速和简便的色谱方法,可用于分开混合物和精制化合物它开展时间短(几特别钟就可达成分开目的),分开效果高(可达成300~4 000块理论塔板数),需要样品少(几到几十微克甚至o.01 μ-g)。
假设将吸附层加厚,样品点成一条线时,又可用作制备色谱,分开多达500 mg的样品,用于精制样品更加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在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质 常用的薄层色谱有吸附色谱和调配色谱两类一般能用硅胶或氧化铝薄层色谱分开的物质,也能用硅胶或氧化铝柱色谱分开;凡能用硅藻土和纤维素作支持剂的调配柱色谱能分开的物质,也可分别用硅藻土和纤维素薄层色谱开展,因此薄层色谱常用作柱色谱的先导 薄层色谱是在明净的玻璃板(10 cm×3 cm)上平匀地涂一层吸附剂或支持剂,待枯燥、活化后将样品溶液用管口平整的毛细管滴加于离薄层板一端约1 cm处的起点线上,晾干或吹干后置薄层板于盛有开展剂的开展槽内,浸入深度为0.5 cm待开展剂前沿离顶端约1 cm邻近时,将色谱板取出,枯燥后喷以显色剂,或在紫外灯下显色记录原点至主斑点中心及开展剂前沿的距离,计算Rf值: Rf?溶质的最高浓度中心至原点中心的距离溶剂前沿至原点中心的距离 图1.2是二组分混合物开展后各组分的Rf值良好的分开,Rf,值应在0.15~0.75之间,否那么应更换开展剂重新开展 图 2.1 二组分混合物的TLC 1.薄层色谱的吸附剂和支持剂 最常用的薄层吸附色谱的吸附剂是氧化铝和硅胶,调配色谱的支持剂为硅藻土和纤维素。
硅胶是无定形多孔性物质,略具酸性,适用于酸性物质的分开和分析薄层色谱用的硅胶分为“硅胶H”——不含黏合剂,“硅胶G”——含煅石膏黏合剂,“硅胶HF254”——含荧光物质,可于波长254 nm紫外光下查看荧光,“硅胶GF254”——既含煅石膏又含荧光剂等类型与硅胶好像,氧化铝也因含黏合剂或荧光剂而分为氧化铝G、氧化铝GF254及氧化铝HF254 黏合剂除上述的煅石膏(2CaSO4.H2O)外,还可用淀粉及羧甲基纤维素钠 (CMC)等基中以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效果较好,一般先将羧甲基纤维素钠放在少量水中浸泡,配成0.5%1%溶液,经3号砂芯漏斗过滤即得可供使用的澄清溶液通常将薄层板按加黏合剂和不加黏合剂分为两种,加黏合剂的薄层板称为硬板,不加黏合剂的称为软板 氧化铝的极性比硅胶大,对比适用于分开极性较小的化合物(烃、醚、醛、酮、卤代烃等),由于极性化合物被氧化铝较猛烈地吸附,分开较差,Rf值较小;相反,硅胶适用于分开极性较大的化合物(羧酸、醇、胺等),而非极性化合物在硅胶板上吸附较弱,分开较差,Rf值较大 薄层板制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层析的效果,薄层应尽量平匀而且厚度(0.25~1 mm)要一致,否那么,在开展时溶剂前沿不齐,层析结果也不易重复。
2.薄层板的制备 薄层板分为“干板”与“湿板”干板在涂层时不加水,一般用氧化铝做吸附剂时使用这里主要介绍湿板,制法有以下两种: (1)平铺法用商品或自制的薄层涂布器(见图2.2)举行制板,它适合于科研工作中数量较大要求较高的需要如无涂布器,可将调好的吸附剂平铺在玻璃板上,也可得到厚度平匀的薄层板(如图2.3) 适合于教学测验的是一种简易平铺法取3 9硅胶G与6~7 mL 0.5%~1%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水溶液在烧杯中调成糊状物,铺在清洁枯燥的载玻片上,用手轻轻在玻璃板上来回摇振,使外观平匀平滑,室温晾干后举行活化3 9硅胶大约可铺7.5 cm×2.5 cm载玻片5~6块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