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体会.docx
8页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体会 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于我院收治的患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和患儿配合程度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55/6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42/60);实验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85%;实验组患儿的配合程度为96.67%,对照组患儿的配合程度为83.33%;实验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和患儿配合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模式在提高诊疗效率和效果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方法,相应地,患儿及其家长的满意度也更高,个性化护理模式值得在儿科的诊疗工作上推广应用关键词:个性化护理模式;小儿护理;临床效果ApplicationEffectandValueExperienceofInpidualizedNursingModeinPediatricNursing[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applicationeffectofinpidualizednursingmodeinchildren'snursing.Methods:120casesofchildrenadmittedtoourhospitalfromNovember2015toNovember2017wereselected.Thecontrolgroupadoptedconventionalnursingmode.Results:theeffectiverateoftreatmentwas91.67%(55/60)intheexperimentalgroupand70%(42/60)inthecontrolgroup.Thetotalnursingsatisfactionoftheexperimentalgroupwas96.67%,which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by85%.Thecoordinationdegreeoftheexperimentalgroupwas96.67%,andthatofthecontrolgroupwas83.33%.and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npidualizednursingmodeissuperiortoconventionaltreatmentinimprovingtheefficiencyandeffectofdiagnosisandtreatment,Therefore,inpidualizednursingmodeisworthytobepopularizedandappliedinpediatricdiagnosisandtreatment.[Keywords]inpidualizednursingmode;Childcare;Clinicaleffect儿科是综合性医院中的一个重要科室,医治的是儿童这一特殊群体。
这一患者群体,年龄小,心理和性格均为完全建立,对疾病和环境的认知能力也有限[1],在诊治过程中易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对于病痛的忍耐性较差,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绪,常常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诊断和治疗,不仅对诊疗工作、诊疗环境和医院的正常工作均造成一定不良影响,同时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因此,常规护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儿科的需要,我院总结了对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尝试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来服务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于我院收治的患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男性3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4.96±1.75岁实验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法,男性3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4.65±1.11年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具体方案包括(1)个性候诊护理大多数患儿对于就医或医院环境感到恐惧、不安,因此在候诊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烦躁不安、哭闹不休、不配合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的就医秩序和医护人员的正常工作环境。
因此,对于儿科候诊区,要针对儿童的身心特点,添加更多能让患儿感兴趣、能安抚患儿情绪的因素,比如在就诊环境中添加卡通因素、设置玩具区、播放动画片等同时,医护人员的态度也要更加亲切和蔼,可以讲一些患儿感兴趣的小故事等候诊区的设置的原则是应用多种可用因素,控制并安抚患儿情绪,从而保证就诊工作顺利进行2)个性化健康护理向患儿家长宣讲疾病的病因病程、治疗转归等知识,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加强患儿家长对于儿童均衡饮食和日常锻炼的了解每位患儿所患疾病和程度均有所不同,所以要针对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该方案是建立在患儿既往病史、疾病病程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向患者宣教个性化护理方案的目的及具体方法,让患儿得到更为适当全面的护理,减轻患儿家长的焦虑心理,增强患者对战胜疾病的信心3)个性化环境、饮食护理护理过程中,不仅要确保病房干净舒适、明亮温馨,要时常开窗通风并定时消毒,同时,为了让患儿更加轻松舒适,要在环境中加入符合儿童身心特征的元素,例如卡通贴纸、玩具等根据每位患儿的情况,告知患儿家长注意合理饮食,保证膳食平衡和营养摄入4)个性化心理护理每位患儿的性格和对疾病的认知均不同,同时对病痛的耐受性较成人差,在医院环境内或面对医护人员时,常常感到恐惧害怕,常想通过通过哭闹来逃避诊疗。
因此,对于针对患儿要更加亲切温和,且对不同的患儿要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案对于内向的患儿,一户人员要更加亲切和体贴,对于环境的介绍要更仔细,消除患儿对于陌生环境的焦虑恐惧,减小患儿的应激反应;而对于一些更显外向的患儿,要严宽并济,正确引导其好奇心,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依从性这样的个性化心理护理方式,更能满足患儿心理需求另外,对于患儿家长也要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减缓患儿家长的焦虑心理,让患儿家长对疾病和护理有更高的认知度,以便家长能更好地参与到对患儿的诊治过程中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1)治疗有效率2)患儿及其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采用自制量表调查患者满意度,>90分代表非常满意,75-90分代表基本满意,<75分代表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3)患儿配合程度,分为三种程度:非常配合、基本配合和不配合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均数±标准差和率的形式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中有55例患儿病情明显好转,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有42例患儿病情明显好转,治疗有效率为70%,。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901,P<0.05)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治疗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041,P<0.05)具体数据见表1表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3讨论小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一群体在智力、性格和认知能力等方面均处于发展阶段,往往不能正确的面对疾病和随后的诊疗过程,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对于病痛的忍耐程度也有限,常常不能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情绪,一般表现为哭闹不休、烦躁不安等患儿的情绪波动、对诊疗工作的不配合常常会干扰正常的诊治工作,影响治疗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各种研究结果越来越注重患者心理与疾病康复之间的关系[2、3],认为积极乐观的心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特别是对于小儿而言,儿童心理处于发展阶段,对于事物的认知容易发生变化,难以正确掌握,不易掌握护理的方法但是,一旦护理方法不当,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常规护理模式是一种通用性的护理方案,无法适应每一位患儿,护理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儿科个性化护理模式是一套应用于儿科的全面的护理方案,是对常规护理模式的有效补充、改革和创新[4]。
儿科个性化护理模式包含个性化候诊环境、个性化健康护理、个性化环境饮食护理和个性化心理护理[5]个性化护理方式强调根据每位患儿的特有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包括患儿的性格、行为模式和认知程度,更加能体现现代护理学强调人文关怀护理理念,其目的在于为患儿提供高效、优质、规范化的综合护理服务,进一步提升整体护理水平和护理效果在儿科进行个性化护理,要更多的考虑儿童的需求,从诊疗基础的环境做起个性化护理模式更多的考验在于护理人员本身,医护人员对于儿科疾病、儿童心理的基础知识和医患沟通技巧有更深的理解,这就对儿科护理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所有参与研究的医护人员都要经过培训和考核,确保其能严格执行个性化护理方案[6]对医护人员培训包涵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让参与研究的每位护理人员都能充分理解、掌握并应用个性化护理方法为确保细节护理能够顺利实施,要对参与培训的人员进行理论考核、操作考核,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能参与本次研究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护理小组要定期组织交流学习,让护理人员发现不足、改正不足,真真正正的实行有效的个性化护理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55/6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42/60);实验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85%;实验组患儿的配合程度为96.67%,对照组患儿的配合程度为83.33%;实验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和患儿配合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该结果表明,个性化护理模式在提高诊疗效率和效果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方法,相应地,患儿及其家长的满意度也更高总结来说,个性化护理模式值得在儿科的诊疗工作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吴爱琴.个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11):1745-1748.[2]刘孝佐.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40):242-243.[3]谢秀娟.个性化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吉林医学,2016,37(6):1555-1556.[4]彭东平.综合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2):176-177.[5]蒋中杰.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5):205-207.[6]刘彦兵,谭小敏.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5):277-281. -全文完-。
